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彼岸繁花[綜紅樓]最新章節列表 > 木匠皇帝4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木匠皇帝42

等楊漣和左光斗回到京師, 不及去見天子覆命就聽說了山西十幾家商人被抄、不僅抄了他們的各自族人, 還有他們所開的商號的所有掌櫃和夥計,一個不漏地被錦衣衛拿到了京師。

這可是要翻天的大事件。

不用刻意打聽,他們在候見天子的時候, 就知道了這些人被闔族下獄的罪名是違反了禁邊令。

這禁邊令已經頒佈了很多年, 但是戍邊的將士沒有軍餉、沒有糧草, 為了活下去就對這些違反禁邊令的商人, 收到銀子還會協助他們將糧食、布匹、鹽、炊具、鐵器、火藥等搬運出關。對他們與建州女真交換回來的人參、鹿茸、獸皮、珍珠等,也是睜一眼閉一眼當作沒看到。甚至軍官還會入股這些商人,牟取暴利。

可造成這些商人奔赴大同、張家口等地的最初原因是朝廷的“開中法”。簡單地說就是邊鎮由於戰亂,不適合耕種,需要內地運送糧食過去。

開中法大致分為報中﹑守支﹑市易三步。鹽商先要在大明的官府登記,按照政府要求, 把糧食運到指定的邊防地區的糧倉。得到邊軍倉庫的回執,憑回執到登記的官府換回鹽引;守支是憑鹽引到指定的鹽場守候取鹽。市易是把得到的鹽運到指定的地區銷售。

但由於糧食運輸過程中損耗巨大, 鹽商們曾在九邊附近的地方僱傭勞動力開墾荒地耕種﹐秋收後將糧食就地入倉換取鹽引, 以便獲得更大的利益。

這樣的做法對大明朝廷並沒有什麼害處,反而在明初的時候對邊鎮的興盛、對邊防軍的軍糧儲備,都起到積極的作用。

但是鹽商獲得的利潤引出了權貴們的貪婪之心, 他們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地從皇帝那裡討要鹽引,然後再轉賣給鹽商, 從中牟利。這一現象被稱為"佔窩"。後來福王就藩的時候, 就額外從神宗那裡討到了每年三千鹽引的恩典。

這種現象愈演愈烈﹐破壞了開中制度﹐也嚴重影響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倒逼朝廷不得不改變鹽法, 以彌補國家在鹽稅方面的損失。

明孝宗弘治的時候, 修改鹽法為“折色制”。“折色制”是指將鹽業經營權給了另一批商人,商人在內地就可以拿錢買鹽,然後運到各地去賣。商人用銀子代米繳納給朝廷,由朝廷把銀子分給九邊各鎮。鹽稅交到朝廷了。太倉一下子有了百萬以上的銀兩收入,可是商人就不再邊鎮屯田耕種了,邊軍儲備糧食大減。

這就崛起了揚州的鹽商,使晉商在大明的發展遭遇了遏制,山西的鹽商勢頭轉低。

到明孝宗的下一任明世宗的時候,楊一清身為三朝元老看到九邊糧食儲備不足,就積極想恢復最初的“開中法”。有了楊一清打頭,再加上有識之士的跟隨,這個提議在反覆了幾十年後(楊一清已作古三十八年),穆宗才於隆慶二年(1568年)同意恢復“開中法”。

穆宗命龐尚鵬為右僉都御史﹐管理鹽政﹑屯田﹐督辦九邊屯務。龐尚鵬與陝西三邊總督王崇古詳細地規劃了如何在邊地推行屯田開中。

穆宗的心願是好的,龐尚鵬的工作也是積極努力的。但是他們忽略了謀事之人王崇古的背景,導致此事因利益的糾葛最後不了了之了。

這裡牽涉到“官商”已經為一體之事。

王崇古是山西人。他的長兄王崇義就是鹽商;他的長姐嫁給蒲州的鹽商沈氏子沈江;他的二姐也嫁去蒲州的鹽商世家張家,大明的首輔張四維就是他二姐的親子。

這種情況下,再好的恢復邊鎮開墾的計劃,也會因為損害山西鹽商的利益,註定其失敗的下場。

然後就演變回去最初的商人運糧到邊關換取鹽引。可是商人在南邊承辦了糧食後,不肯冒著巨大的損失運去邊關了。他們乾脆在山西、陝西、遼東,最多是在河南、河北、山東收糧。使得糧食產量本就勉強的幾省,因為這些商人的“作弊”,導致了常平倉儲備不足。在遇到災荒的時候,起不到平易糧價、賑災的作用。

但是身為大明首輔的張四維和王崇古,經過不懈的努力,促使朝廷同意了在九邊的數個地區開市,還允許百姓去蒙古、女真等其他部落、地區做生意。晉商轉型為對外貿易。

轉型後的晉商,在這個新的戰場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朝廷發現鐵器、火藥等的流出,導致蒙古和女真的實力越來越大,以至對大明有威脅的時候,就頒佈了“禁邊令”。

尤其是薩爾滸之戰後,全面禁止與女真部落的交易。

可是已經建立了與女真交易信譽、並在與女真的交易中獲得巨大利益的晉商,他們是不肯放棄到手的利潤。朱由校派去的錦衣衛到張家口的時候,先就封鎖了整個張家口,將所有在張家口囤積了大量戰備物質,等著運離大明的倉庫全部查封。突擊審問下,把涉案的邊關將領也抓了起來。

張家口封閉了,京營派去的禁軍接手了張家口的駐防。

楊漣和左光斗到遼東一個月,京師發生的事情還不止這一件。不等他們與等候覲見的官員繼續瞭解,有小宦官出來宣二人去覲見天子了。

等候的官員都理解,遼東是天子第一關心的地方。他二人作為才從遼東回來的欽差,自然是第一時間得到天子的召見。

在楊漣和左光斗行禮後,朱由校給二人賜座。

“楊卿、左卿辛苦了。”

倆人趕緊起身回答,“為陛下驅使是臣本份。”

朱由校溫和地說:“坐吧。”可是他開始變聲的嗓音,帶出來的暗啞,聽得楊、左二人愣神。

劉時敏指揮小宦官給二人上茶,笑著對疑惑的倆人解釋,“陛下成人了。”

楊、左恍然大悟,連連恭喜天子。

劉時敏替朱由校說道:“楊大人、左大人,陛下對遼東、對熊大人、周大人等很關切,很想知道詳細近況。”

楊漣和左光斗彙報了一個時辰,很得了天子的誇獎,還得了三日的假期、和一些賞賜,然後由劉時敏送了出去。

劉時敏對楊漣說:“咱家還沒恭喜楊大人高升呢。”

楊漣在光宗病重以後的表現,不僅使他成為顧命大臣,也奠定了他在朝臣中的地位。朱由校登基,他更是出了大力。他的升遷是毋庸置疑的。

左光斗笑著向楊漣先恭賀,然後問劉時敏。

“劉內相,文儒遷去何處?”

劉時敏笑著說:“你們才離開京師就定下了楊大人去戶部做郎中。”

從給事中到郎中也算是正常的晉升,楊漣謝過劉時敏的報信,與左光斗一起離開紫禁城,各自返家休息。

隔日晚間,周朝瑞、袁化中拽著左光斗一起來到楊漣的府上,慶賀楊漣晉升為四品的戶部郎中。

周朝瑞在光宗的時候被提為吏科給事中,但朱由校即位後,把六科全部歸到都察院。雖有六科的一些“老人”想趁機在朝臣拿到更多的話事權的緣故,也與天子要削減六科權利的心思有脫不開的關係。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被派去核查京師周邊的田莊,早出晚歸的。聽說楊、左回來,留他們休息一天,立即與才升為御史的袁化中登門了。

於是楊漣和左光斗知道了京師這一個月的變化。

“文儒、共之,你們是想不到天子怎麼批邸報的。直說吧,天子說薩爾滸戰敗是因為楊高的作戰計劃,早幾個月就在邸報上刊登了。這樣的廣而告之,難道努/爾哈赤會不做任何準備嗎?難道大明的將士遭遇埋伏還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嗎?”

楊漣大駭,楊鎬的作戰計劃他還洋洋自得地寫信給同年顧大章,言稱楊鎬大軍將踏平建奴。

“那邸報是發到大明所有官府的。”周朝瑞恨恨說道。

“天子在大朝會的時候痛斥邸報洩露軍機,錦衣衛拿了不少人呢。”

袁化中嘆道:“現在想起來還怎麼怪責杜松遇伏、楊鎬喪師辱國?作戰計劃是兵部交給邸報發的,滿朝就沒人想到這可能給建奴知道。”

楊漣失去了精氣神,吶吶自語:“我是兵科給事中,也沒有想到此事。”

“還有一人也被天子提出來訓斥了呢。就是總督薊遼邊務的薊遼總督薛三才。他管轄範著遼東鎮、山海鎮、薊鎮、昌平鎮、真保鎮以及天津、滄州的軍務。他在努/爾哈赤立‘後金’為國號的前一年,還上書說建州女真忠心對朝廷呢。”

左光斗說道:“薛仲儒去年已經辭世了。”

“天子說了他為官匡扶正直,不畏權貴是人品高貴;整飭軍紀,制御有策,也是盡心盡力。但是和楊鎬一樣,居然沒有如熊廷弼、周永春那樣發現女真的不軌,也是屬實的失職行為。朝廷會因官員的表先在其卒後諡恭敏,贈太子太保。”

袁化中說不下去了,周朝瑞接著說。

“要按天子的說法,薛仲儒是當不得‘恭敏’的諡號。”

“會收回諡號嗎?”左光斗頗為擔心。他是很推崇薛三才的為人、為官的。

袁化中搖頭,“薛魯叔當庭為其兄向天子請罪,天子說既往不咎。只是提醒做臣子們的我們,為了身後名,更認真更細緻地做事。”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