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現代 > 王牌導演最新章節列表 > 164 大新聞來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64 大新聞來了!

作為在威尼斯電影節大受歡迎《大新聞》,主創亮相多倫多電影節同樣也受到媒體追捧。【更新快&nbp;&nbp;請搜尋】

馬修·卡索維茨感慨,多倫多電影節確實越來越受重視,和威尼斯電影節相比,無論是媒體數量、還是參觀遊客數量,都要多很多。

記者從《大新聞》製片人之一,尼古拉·賽杜口中得知,早在今年五月份,派拉蒙已經購買了電影的北美發行權,價格讓他們非常滿意。

尼古拉·賽杜向記者透漏,《大新聞》和《黑暗將逝》一樣,英文版本全部由出演該片的演員親自上陣,並稱讚吉姆·布勞德本特的臺詞功力了得。

除了《大新聞》,b&工作室範池戛納電影節獲獎短片《星期天的香樟樹》主創人員也參加了本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這部短片將在十月登陸北美,不過和《大新聞》這種大規模放映不同,《星期天的香樟樹》更多是賣給電視臺和一些小型影院,不過因為短片成本很低,工作室運作得當,如今範池已經收回成本,享受盈利。

如今的範池在成都老家已經是一位不大不小的名人,他是上過央視的人,當地政府對他這位文化名人非常關心,本地報紙還專門採訪了範池的家人,做了幾期節目。

在電影節上接觸了祖國的媒體和電影人後,範池對“背靠大樹好乘涼”有了更深的理解,因為工作室和數家國際知名公關公司都有業務上的往來,即使他只是一個連長片都不曾獨立執導過的新人導演,但因為有專業的團隊運作,不僅有媒體採訪他,場刊還會介紹他。

與他相比的是來自剛剛走出國門,兩眼一抹黑的中國電影人,明明在國內也算是小有名氣,但是到了國際電影節待遇還不如範池這個新人。

大家熟悉以後,許多國內電影人都表現出對範池的羨慕,並希望透過範池搭上b&工作室這棵小樹苗,那些電影人也知道,b&工作室規模並不大,充其量只能算是明日之星,和那些大公司比起來不值一提,但那些大公司根本看不上他們,即使看上了給他們的合同也都是霸王條款,b&工作室的老闆雖然年輕,但是口碑卻不錯,看人家小范就知道了,雖然他們這種抱大腿的和人家那學生時代一起長大的情誼肯定不一樣,但是要能搭上塔瑪拉·霍恩這條線,在法國也算是開啟了一些市場,不至於被這些老外牽著鼻子走。

作為《大新聞》的主演,電影在多倫多電影節進行媒體放映場後的電影發佈會,記者們最關心的問題除了電影本身和演員,就是導演去哪裡了。

要知道霍恩可是全程參與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沒道理不來人氣更旺盛的多倫多電影節啊。

記者們紛紛問兩位主演,馬修·卡索維茨和吉姆·布勞德本特,“導演去哪了”、“霍恩為什麼沒來呢”……

面對如此多記者的質疑,馬修對著話筒說道,“事實上,霍恩沒來,是因為一些私事兒,”馬修頓了頓,賣了一會兒關子,才對記者宣佈答案,“其實很簡單,小公主需要爸爸媽媽,原本霍恩和培根打算和我們一同來的,但是小公主太可愛,把他們夫婦召喚回去了。”

乍聽馬修·卡索維茨說小公主,臺下媒體還有點懵逼,過了半分鐘大家才反應過來,一不小心就忘記塔瑪拉·霍恩已經當媽了!

也不怪記者想不起來霍恩當了母親,一直以來,北美的記者對塔瑪拉·霍恩的印象都是少女、神童、天才、甜心導演之類的,好像霍恩和培根就是小情侶甜甜蜜蜜談戀愛,即使兩人已經邁入婚姻殿堂,還是給記者一種夢幻的感覺,大家的印象始終停留在“霍恩年齡很小,培根很年輕”這個層面上,完全沒想起來,再小的女孩也有長大的一天,時光荏苒,小夫妻竟然有娃了!

聽到這個答案,記者們恍恍惚惚懵懵逼逼,繼而是恍然大悟,大家笑過了之後,就不再追究了。

》》》

九月中旬,法國電視四臺播放了塔瑪拉·霍恩新片《大新聞》拍攝全程紀錄片。

紀錄片分為上下兩集,總共九十分鍾。

這也是霍恩第一次與電視臺合作,放映她電影的拍攝過程。

紀錄片中,霍恩展示了電影《大新聞》誕生的全過程,包括電影籌備之初,懷孕的她和丈夫雷蒙德·培根,哥哥亞倫·霍恩三人結伴前往中東的過程。

和以往媒體展示的霍恩不同,這個紀錄片中展示的霍恩給人感覺有血有肉,而不是一個冷冰冰的,遠離大眾,高高在上的天才導演。

“在我原來的計劃中,這應該是一部嚴肅的,半紀實性質的影片,就像《辛德勒的名單》那樣,但是我後來發現,這並不合適,老實說修改自己認為成熟的作品是很難的,但是我回來之後,依然做了更改,變成了一部喜劇。”

“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改動,你可以認為我天真,我當時的心態就是,生活太辛苦了,我不應該沒完沒了重複那些悲劇,或許我應該讓更多人感覺愉悅,從而思考笑聲背後的故事,當然,我還有一個考量,在我以喜劇這樣大眾喜聞樂見的電影形式作為載體,能吸引更多的人進入電影院,在歡笑的同時,或許會有更多人思考,重視我在電影裡展示的其他更深層次的東西。”

塔瑪拉·霍恩在紀錄片中,微笑著說道。

法國電視四臺和塔瑪拉·霍恩的b&工作室一直有合作,這次放映《大新聞》的紀錄片,也是為十月份上映的電影做宣傳。

這種夾帶私貨的宣傳手段,本應該引起觀眾的反感,沒想到紀錄片上集放映後,竟然在法國社會引起極大的反響。

其中,觀眾問及最多的就是,這些都是真的嗎?

真的有少女被公然販賣,真的有女孩為了得到一點錢去賣-身,真的有治不起病的老人選擇自殺,真的有士兵打死無辜的難民,真的有恐怖分子選擇圈禁屠殺虐待無辜的平民?

……

不得不說,紀錄片展示的世界,是一個媒體也很少涉及到的世界。

這裡比任何影視作品裡展現的都要殘酷,雖然報紙上有很多這樣的新聞,或許是沒有這麼直白,大家關注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

畢竟戰爭離他們似乎很遠。

“《大新聞》紀錄片有誰在看,我看完後有點難過。”

紀錄片上集放映後,在網際網路平臺,有很多類似的標題,每一個帖子裡,幾乎都能看到各種各樣的討論。

——戰爭真是太可怕了,這部紀錄片讓我毛骨悚然。

——我有個閨蜜一直認為那些ii組織成員長得很帥,雖然我不知道她是透過什麼途徑和他們聯絡上的,那個女生一直想要偷偷摸摸翹課去中東,在看了霍恩的紀錄片後終於老實了。

——紀錄片上說的那個恐怖組織在利用網際網路吸引招募人,是真的,別問我怎麼知道,太可怕了!

……

——霍恩真是勇敢,我真擔心她的人身安全,前幾天我還看到有些不明人士在網上說要炸她家,還有一些極為惡毒的語言。

——一定要看這部電影,紀錄片拍得太好了,無論是演員還是幕後工作人員都非常不容易。

幾乎所有人都在討論紀錄片中展示的一些人一些故事。

有些人佩服主創人員的勇敢,有些人則感嘆演員的敬業,但是更多是在討論戰爭裡的難民以及戰爭。

當然,他們都認為,《大新聞》是一部非常值得觀看的電影。

》》》》》》》

十月,塔瑪拉·霍恩《大新聞》在法國率先進行公映。

首映紅毯過後,媒體採訪環節,來自法國一家娛樂雜誌的記者問起了新片的問題,詢問霍恩下部電影計劃,是否會因為家庭降低產量。

或許是因為當了媽媽的關係,霍恩導演並沒有冷嘲熱諷,說一些“我的新片你們只要等著看”之類分不清是霸氣側漏還是中二上頭的話,而是笑著回應,“新片大家不用擔心,因為已經製作完成,版權也已經售出一些,估計年底就能和大家見面。”

“不過之後拍什麼,現階段還是未知的,因為下部電影上映之後,我打算休息一段時間。”

此言一出,媒體像是炸鍋一般,霍恩還有一部電影要上映,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他們怎麼不知道?

記者們倒想問霍恩導演新片型別,可是霍恩導演素來霸氣側漏,她願意給你說你就聽著,她不願意說你怎麼問都問不出來,至少在她這裡問不出來。

於是面對揚長而去的霍恩導演,記者們也很鬱悶。

不過,好在霍恩不給面子還是有人給面子的,和b&工作室有多次合作的製片人尼古拉·賽杜就透漏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訊息,“霍恩的新作極有可能是一部紀錄片,具體是什麼我也不是很清楚,你們為什麼不耐心等等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好吧,知道是一部紀錄片似乎也不錯。

媒體自我安慰道。

因為過往票房記錄優秀,且有良好的口碑,百代電影做起電影宣傳,有一種財大氣粗的撒錢架勢。

當然,作為塔瑪拉·霍恩導演生涯,第一部喜劇片也確實值得這樣對待。

這部在威尼斯、多倫多兩大電影節都創下優秀口碑的影片被影院寄以厚望。

它的上映院線甚至超過了霍恩上一部坐上去年法國年度票房亞軍的電影《黑暗將逝》。

媒體的造勢讓民眾有一種錯覺,全世界都在關注《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