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農家考霸(科舉)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7章 歲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47章 歲月

趙九福一行人抵達京城的時候,正巧是元宵節的當天, 每年他差不多都是這個時間才能回到京城, 也幸好嚴玉華做事情周到,年節的東西都是準備好的, 下人們自然會打點,不然就趙九福這般的做法, 可是要把京城的同僚都得罪了去。

不過大約是趙九福帶的頭, 再加上這幾年官道和水路眼看著更加便捷了, 每逢過年的時候從各地往家鄉趕的旅人特別多,倒是有一種前世春運的感覺在了。

這一次趙家的馬車剛剛抵達城門口, 忽然一個人形色匆匆的迎了上來, 仔細一看可不就是青竹,只見他開口就喊道:“大人,陛下召見。”

青竹從小跟在趙九福身邊長大,他原本不是多麼機靈的人, 但多年以來趙九福用心教導,倒是也成了左膀右臂, 每年回鄉的時候, 青竹是不能走的, 他得留下來處理京城這邊的事情。

趙九福一聽倒是也驚訝,皇帝可不是個喜歡折騰人的性子, 這些年宮宴很少舉行, 除了大節之外通常都是皇家人自己開心開心。

一般來說, 一直到元宵節結束衙門重啟之時, 皇帝都不會特意召見大臣,當然,大年初一的賞賜除外,這代表的是榮耀。

趙九福一聽也顧不得其他,跟嚴玉華交代了一聲就直接上了馬,一邊往城中走,一邊問道:“來人可交代了是什麼事情?”

京城的天氣還冷的很,但青竹卻出了滿頭的冷汗,連聲說道:“不知,只是昨晚就有公公來問過大人是否回來,近日又有公公過來,一日竟來了三次詢問,只說大人回來的話立刻進宮面聖,不要耽擱。”

趙九福心中更加覺得奇怪,微微皺了眉頭問道:“我離開京城這些日子,宮中可有其他的訊息傳出來?”

青竹左思右想,還是無奈說道:“並無,還是跟往年一般,太后去世之後,陛下和皇后似乎也不愛熱鬧,也從未聽說過其他。”

老太后在的時候,皇帝為了照顧親孃還願意弄一個熱熱鬧鬧的宮廷夜宴,但三年之前老太后就去了,去世之後皇帝就顯得越發的清心寡慾了,他擺出這個樣子,後宮就算是有娘娘喜歡熱鬧,也不敢開口說出來,一個個的也都說自己愛清靜。

說起來,三年前老太后去世之後,連帶著文武百官世家大戶的老頭老太都跟著一道兒去了不少,嚴玉華的祖母嚴老夫人,就是在給太后守靈的時候受了寒氣,此後一直不大好,熬了一年還是熬不過去了,當時嚴玉華傷心欲絕。

生老病死是世間最難熬的事情,誰也無法阻擋歲月的腳步,即使趙九福身上的靈泉長壽丹不少,也攔不住已經油盡燈枯的身體。

嚴老夫人去世前那些年,其實一直也有在使用長壽丹的,但歲數到了就只能到了,除非趙九福狠狠心拿出逆天的靈丹來,不然是無法阻止的。

正因為如此,雖說他每年回家的事情被人非議,趙九福還是堅持如此,因為他知道爹孃看似長壽,但日子還是過一天少一天。

話說回來,趙九福也有些猜不透皇帝的用意,就如幾年之前李松仁告老還鄉,趙九福卻向皇帝拜求去工部,最後卻陰差陽錯的成了工部尚書。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當年皇帝願意讓自己的親舅舅挪位置,雖說大家都覺得戶部尚書的位置比工部尚書好很多,但呂靖在工部多年,幾乎可以說對工部瞭若指掌,而進了戶部他還得從頭開始。

但皇帝還是這般的安排了,那時候趙九福心中也是感激的,這一份信任和重視,是作為臣子求而不得的,而他卻從皇帝這邊體會到了。

一直到進入皇宮,趙九福還是沒想到皇帝為何急召自己覲見,按理來說過年的這段時間,也是皇帝最為放鬆的一段時間才是。

等進入殿中看見皇帝,趙九福倒是嚇了一跳,只是短短半個多月不見,皇帝的臉色帶著一絲青白,竟是有一種當年重病未愈的感覺。

趙九福下意識的擰著眉頭,開口問道:“微臣參見陛下,陛下身體可是有恙?”

皇帝只是擺了擺手,自顧自在窗邊的榻上坐下,指了指對面已經準備好的茶壺。趙九福也沒有心急追問,走過去慢慢的泡好了一杯茶。

一直到喝完了三杯茶,皇帝才終於開口了:“明鹿,你說朕是不是一個好皇帝?”

  ;趙九福不明白他為何如此發問,只得如實說道:“陛下登基以來勵精圖治,從不奢侈浪費,在陛下的手中,大周朝蒸蒸日上,百姓們安居樂業,雖不能說百姓心滿意足,但富裕之地,百姓們衣食無憂,貧賤之所,百姓們也多能飽腹,這是古往開來絕難見的。”

“如今大周政簡刑清、愛恤名命、睦鄰安邊、省刑減賦,依微臣看,陛下這般的君王若是不能稱為好皇帝,那即使是堯舜禹也擔負不了這三個字了。”

趙九福這番話說得真心實意,說句實在話,當年他在戶部為大周賺錢,大部分皇帝都會喜歡,但這些年他在工部通常是花錢,花費的地方還是許多人覺得無用之地,但皇帝還是一如既往的支援,光是這一點就極為難得。

正因為皇帝站得高看得遠,知道趙九福看似興師動眾花費錢財的工期,一個個完成之後能給大周朝注入新的生命,所以才會支援下來。

不說旁的,這幾年百姓們種田的速度和開荒的面積都大大的增加,還不是工部日夜操勞折騰出各種工具來,更別提修建的水渠和道路能富裕多少地區了。

聽了趙九福的話,皇帝的心情似乎好了許多,但喝了一口茶之後還是感慨的說了一句:“是啊,朕或許是一個好皇帝,卻註定不是個好父親,這一點,朕不如先帝。”

趙九福心思一動,便知道此次的事情恐怕是因為後宮的幾位皇子而起的,說起來如今大皇子已經快弱冠,這般的年紀自然已經是成人,一些原本不敢想的事情,現在也不得不想了。

不過皇帝說自己不如先帝,趙九福卻是不贊同的,先帝或許在皇帝面前當過一段時間的慈父,但晚年的時候卻優柔寡斷,扶持幼子,以至於最後鬧出動亂來,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證明,在先帝的眼中兒子是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卻是自己的皇位。

“陛下一直疼愛幾位皇子,多加教導,怎麼會不是個好父親?”趙九福說道。

皇帝卻搖了搖頭,看著趙九福說道:“朕聽聞明鹿教子,每日必定早起陪伴練拳,每晚必定考校功課,這才有令郎未滿弱冠即名滿京城的今日。”

趙九福的長子趙順灝如今已是舉人,若不是趙九福覺得他性子過於活躍不適合立刻進官場壓了幾年,恐怕現在就是進士了。

在京城,趙順灝文武雙全的名頭是十分響亮的,甚至還有人弄出什麼京城四公子的排行來,光是趙九福家中就佔據了兩個名額,老大和老二,若不是老三年紀小,估計也能排上。

別人不知道,皇帝卻是知道趙九福在三個兒子身上花了多少的功夫,別人羨慕嫉妒趙九福有三個好兒子,卻不知道這個人公務繁忙之餘,每日也不往督促兒子勤學苦練,有一次他留趙九福到了半夜,據說他回家之後第一件事還是翻閱兒子的功課。

提起兩個兒子,趙九福心思一動,只得笑著說道:“陛下日理萬機,微臣不過是看著工部那一畝三分地,自然還能擠出時間來盯著那三個混小子。”

皇帝笑了笑,他也是見過趙九福三個兒子的,混小子肯定是不混的,但人太機靈讓長輩操心倒是有的,就說趙順灝吧,年紀也小了聽聞也不肯成親,定親也不答應,咬死了要跟親爹一樣考中了狀元再談婚論嫁。

兩人打岔說了一會兒,皇帝的情緒緩和了許多,眉宇之間卻似乎有些猶豫,再三猶豫之後才說了一句:“明鹿,你說朕現在冊封太子有無不妥?”

趙九福心頭一跳,連忙說道:“陛下諸位皇子皆是人中龍鳳,太子一事陛下自有定奪,若是陛下覺得不妥,那便再看看,若是陛下主意已定,那也是大周的福分。”

皇帝挑眉看著他,半晌才笑了一聲說道:“如今你也學得滑頭了。”

趙九福苦笑不已,這可是儲君大事,哪裡是人臣可以隨便摻和的,實際上他覺得皇帝想要立的太子,估計也只有大皇子一個,畢竟這可是皇帝的嫡長子,這些年來雖沒有皇帝這般聰明剔透,但也不是個蠢人,沒理由越過這位名正言順的繼承人任選他人。

果然,皇帝接著說道:“這些年是朕想茬了,太子之位懸而不決,不一定能讓人錘鍊成鋼,也會讓人長出不該有的心思來,反倒是讓兄弟失和,父子成仇。”

“既然明鹿在此,不如就由你來為朕擬旨,冊封大皇兒為太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