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馬過江河最新章節列表 > 最終章.烽火卷長空 312.太子門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最終章.烽火卷長空 312.太子門生

兩家大帥各為其主、就如同兩個賊盯上了同一只肥羊,心懷鬼胎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明日秦南兩軍配合作戰、互相掣肘算計是在所難免的事,很難發揮出應有的實力。

只不過凡事就怕襯托,秦南聯軍配合不利、而濟水城中的實際現狀,則更是不值一提。

關於這個問題,就要從燕京城紫金宮中的“領導層”開始說起。

由於沈歸此前大肆屠戮了學閥盤踞的西林府,也間接導致了魯東路的權利機構一片空白,也自然而然地進入了動盪期。在這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之內,共有四名所謂的“代總督”,兩名魯東路的“新巡撫”,因為莫名其妙“偶然事件”,或暴死在半路途中、或喪命於長街之上。

若是平日時節,京官外放一路二品巡撫總督,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沒幾十萬、上百萬的疏通銀子,連想都不要想!可直到最後一名新上任的巡撫大人、被濟水城的幾個“地痞”,以認錯人為由、當街活活打死之後;這濟水城就變成了奪魄勾魂的閻羅殿、沒人再願意來觸這個黴頭了……

其實魯東路門閥盤踞、樹大根深,本就是千百年來的一塊頑疾。世道艱難、民不聊生、也直接導致響馬輩出,更傳承有序。但濟水城畢竟是魯東首府,攔路殺官、當街斬將、連廢六名朝廷二品大員,這響馬鬧得也有點太邪性了吧?

按理來說,鬧出此等駭人聽聞的惡性案件,已經輪不到什麼欽差大臣、金刀捕頭這等人來過問了,不砍掉幾百顆腦袋、根本無法遏制這陣日益滋長的妖風!朝廷想要魯東安穩,就必須外調一股手段強硬的正規軍、對魯東路的綠林道,進行一次徹底的掃蕩!

只不過時逢華禹大陸烽煙四起、天佑帝與兩位閣老尚且自顧不暇,前方戰事日益吃緊、沒有半支可戰之軍能調往魯東除匪;如果貿然調去一夥“廢物”除賊,定會反被那些成了精的響馬,殺出個一敗塗地。如此一來,豈不是反到暴露了己方的真正實力?

無可奈何之下、魯東路的亂子,也就只能暫且擱置下來。而這件事,直到洛陽城投降、北燕王朝被攔腰截斷、敵軍冰封直指魯東與薊州之後、天佑帝周元慶終於想起,魯東路的“主管官員”,還一直沒人頂缺呢!

然而魯東是個什麼樣的熱鍋,向來消息靈通的京官,誰還能一無所知呢?所以他點一名文官、文官回鄉丁憂;點一員武將、武將卸甲歸田……

也並非是朝廷二品大員的位置,沒有足夠的誘惑力;也不是經驗老道、目光毒辣的蔡熹作保站臺,卻沒人願意相信;而是這些比猴都精的京官們,清楚魯東勢力盤根錯節,實在是不敢親身涉險。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再者說來,之前那六名先後客死異鄉的同僚,哪位也不是無能的庸手!就算自己文武之能比那六位倒黴的傢伙強、可又能強到哪去呢!有命掙錢、就得留著命花;有命上任,也得留條命來下野……

京中為官,凡是以求穩當先;所以這樁要命的富貴,還是敬謝不敏為好。

最終,還是太子爺周長永出面調停,為君父恩師分憂解難。經過三推四請、禮賢下士的一番鼓動,他終於將自己的同窗好友、幼年伴讀季勤季樸心,推入了魯東路這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大火坑。

這個即將赴任魯東的季勤,與太子年紀相當;而季勤的父親,也正是當今北燕王朝的工部尚書,季霖季春雨。朝中有人好做官,但也得看看這個朝中之人,是個什麼品性!總之近二十年來,這位季大公子,都只是在禮部掛名一個小小的五品同知,一年也不露幾次面;整日遊獵會飲、尋花問柳,一副典型的少爺作派。

不過,所有人心裡都清楚;季勤之所以不得重用、終日沉湎有酒色、實乃時勢使然。他季家父子始終只有一人當朝,才是最穩妥的微臣之道。一旦他日太子繼位,季老尚書必然會自請去職、還鄉養老;而這位季大公子,也必然是入閣拜相,權傾朝野的狠角色。

畢竟,季勤是位從小定向培養、鐵桿的太子門生!

季大公子雖然來頭不小,但相貌與身材都非常普通;再加上他父親季霖,向來以絕代清流而自居,家中的衣服是每件都帶著補丁,生活水平極盡清苦。所以蒙太子“舉薦”之後、季大公子接到聖旨、前去魯東路“赴死”;除了一頭老驢,一名老奴之外,便再無任何依仗。

據傳市井傳聞,在季勤進入濟水城的當天,城中數十萬百姓齊出家門,將城中大小街道、四道城門,圍了個水洩不通;更有三百本地鄉勇團練,個個手執鋼刀,將季勤與老奴團團圍住;而團練的領頭漢子二話不說,上前一刀剁下驢頭,隨後將血淋淋的刀刃、死死抵在季勤的脖子上,厲聲呵斥道:

“老小子,咱明告訴你說,前面那六個大官,都是爺爺我親手宰的!我早打聽清楚了,這六個貪官汙吏,個個吃人不吐骨頭,死有餘辜!現在秦軍反了、漠北人也快打過來了,我看北燕王朝也蹦不了幾天,什麼狗屁王法,老子也不用怕了!是站著撒尿的漢子,你就當著咱濟水城的鄉親們報個名姓!也讓咱們知道知道,你又是那路來的狗官!”

而季勤則微微一笑,伸手將那柄染血的鋼刀從脖頸撥下,挺著胸脯梗著脖子地自報家門。季老尚書的清流之名人盡皆知,在季勤一番義正言辭的呵斥之下,這殺官造反的三百鄉勇終於幡然醒悟,決定向季巡撫俯首認罪。然而,季勤卻將他們三百人的卷宗整理過後,暫且壓下不發;而是令他們戴罪投身、充入濟水護城軍中,為保護家鄉父老、兄弟姐妹,抵死一戰,以軍功贖抵罪責。

坦白的說,這個故事,的確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可塑性很強。只不過掌管工部的老尚書季霖,雖廣有清流美名流傳於世,但這其中究竟有多少貓膩,也包括天佑帝在內,所有人其實都心知肚明。

對於魯東路的鄉親們來說,光是每年至少決口一次的河道工程,就足夠說明其中的問題了。而這趁亂殺官的三百濟水鄉勇,就真那麼好騙嗎?

從根上刨起來的話,其實工部尚書季霖,原本是蔡熹的黨羽;在太子成年、入朝學政之後,便被兼任太子太傅的蔡熹“倒了一手”。所以從二十年前開始算起,這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季家父子,便成為了太子黨的雛形。

今次天下大亂,一生從未押錯賭注的蔡熹,也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抱定了天佑帝的大腿不放;而同為蔡熹坐下弟子的周長永與季勤,雖然心懷忐忑,但也遵循著恩師的腳步,站在北燕王朝不會倒塌的立場上,考慮自己的問題。

毫無疑問,儒府學派出身的蔡熹,基本盤就在魯東路;而周長永與蔡熹之間的師徒名分,自然也被儒府學派認定為正統傳承;而且千百年以來、儒府學派向來唯皇權馬首是瞻,所以鼎力支持太子,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隨著天佑帝的年紀越來越大,太子的地位越來越穩,儒府學派已經從原來的蔡黨擁躉,轉眼轉成了太子黨的之柱。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打一個提前量,也不是什麼立場問題。再加上多年以來、兩黨之間歷來都是蜜裡調油、不分彼此;沒有遇到分歧,也就無需選擇一個分明的立場。

魯東路是儒府學派的“後花園”,自然也就成了太子的屬地。關於這件事,雖然大家面上都不會提及,但彼此也心知肚明。再加上周元慶步入中年以後,愈發“昏聵孱弱”、似太子暗中結交地方門閥這種“既犯忌、又不犯忌”的破事,他更是懶得追究。

可經沈歸這麼一鬧,儒府學派雖然不至於被連根拔起,但想要恢復對魯東路的掌控能力,少說也需要幾年的時間來休養生息,重新佈局。那麼也就是說,本是針扎不進、水潑不入的“鐵板魯東”,已經有了鬆動的跡象。

如此難得的機會,天佑帝與王左丞又豈能錯過?若此時不向魯東路多摻幾把沙子進去,豈不是白費了沈歸的一番“美意”?

所以這件事,表面上看起來,是為魯東路挑選繼任官員,實際上卻是天佑帝與王放二人,試圖動搖儒府學派的根基。至少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動儒府學派,就等於是動太子的根基;而太子刺殺三名由王放舉薦的魯東總督,已然折損、露白了不少殺手死士;而刺殺陛下指派的兩名巡撫,也幾乎把事情徹底鬧大。不敢繼續出手的太子,唯恐魯東路花落別家,便只能硬著頭皮,舉薦了自己精心儲備的頭號干將,季勤。

若是尋常之時,區區一座濟水城,並不值得如此勞心費力;可隨著戰局發展愈發緊迫,洛陽一丟、中州徹底敞開懷抱,魯東路唇亡齒寒,也即將成為敵軍屠刀之下的獵物……

如果戰火一旦蔓延到了魯東路,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兩家大帥各為其主、就如同兩個賊盯上了同一只肥羊,心懷鬼胎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明日秦南兩軍配合作戰、互相掣肘算計是在所難免的事,很難發揮出應有的實力。

只不過凡事就怕襯托,秦南聯軍配合不利、而濟水城中的實際現狀,則更是不值一提。

關於這個問題,就要從燕京城紫金宮中的“領導層”開始說起。

由於沈歸此前大肆屠戮了學閥盤踞的西林府,也間接導致了魯東路的權利機構一片空白,也自然而然地進入了動盪期。在這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之內,共有四名所謂的“代總督”,兩名魯東路的“新巡撫”,因為莫名其妙“偶然事件”,或暴死在半路途中、或喪命於長街之上。

若是平日時節,京官外放一路二品巡撫總督,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沒幾十萬、上百萬的疏通銀子,連想都不要想!可直到最後一名新上任的巡撫大人、被濟水城的幾個“地痞”,以認錯人為由、當街活活打死之後;這濟水城就變成了奪魄勾魂的閻羅殿、沒人再願意來觸這個黴頭了……

其實魯東路門閥盤踞、樹大根深,本就是千百年來的一塊頑疾。世道艱難、民不聊生、也直接導致響馬輩出,更傳承有序。但濟水城畢竟是魯東首府,攔路殺官、當街斬將、連廢六名朝廷二品大員,這響馬鬧得也有點太邪性了吧?

按理來說,鬧出此等駭人聽聞的惡性案件,已經輪不到什麼欽差大臣、金刀捕頭這等人來過問了,不砍掉幾百顆腦袋、根本無法遏制這陣日益滋長的妖風!朝廷想要魯東安穩,就必須外調一股手段強硬的正規軍、對魯東路的綠林道,進行一次徹底的掃蕩!

只不過時逢華禹大陸烽煙四起、天佑帝與兩位閣老尚且自顧不暇,前方戰事日益吃緊、沒有半支可戰之軍能調往魯東除匪;如果貿然調去一夥“廢物”除賊,定會反被那些成了精的響馬,殺出個一敗塗地。如此一來,豈不是反到暴露了己方的真正實力?

無可奈何之下、魯東路的亂子,也就只能暫且擱置下來。而這件事,直到洛陽城投降、北燕王朝被攔腰截斷、敵軍冰封直指魯東與薊州之後、天佑帝周元慶終於想起,魯東路的“主管官員”,還一直沒人頂缺呢!

然而魯東是個什麼樣的熱鍋,向來消息靈通的京官,誰還能一無所知呢?所以他點一名文官、文官回鄉丁憂;點一員武將、武將卸甲歸田……

也並非是朝廷二品大員的位置,沒有足夠的誘惑力;也不是經驗老道、目光毒辣的蔡熹作保站臺,卻沒人願意相信;而是這些比猴都精的京官們,清楚魯東勢力盤根錯節,實在是不敢親身涉險。

再者說來,之前那六名先後客死異鄉的同僚,哪位也不是無能的庸手!就算自己文武之能比那六位倒黴的傢伙強、可又能強到哪去呢!有命掙錢、就得留著命花;有命上任

,也得留條命來下野……

京中為官,凡是以求穩當先;所以這樁要命的富貴,還是敬謝不敏為好。

最終,還是太子爺周長永出面調停,為君父恩師分憂解難。經過三推四請、禮賢下士的一番鼓動,他終於將自己的同窗好友、幼年伴讀季勤季樸心,推入了魯東路這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大火坑。

這個即將赴任魯東的季勤,與太子年紀相當;而季勤的父親,也正是當今北燕王朝的工部尚書,季霖季春雨。朝中有人好做官,但也得看看這個朝中之人,是個什麼品性!總之近二十年來,這位季大公子,都只是在禮部掛名一個小小的五品同知,一年也不露幾次面;整日遊獵會飲、尋花問柳,一副典型的少爺作派。

不過,所有人心裡都清楚;季勤之所以不得重用、終日沉湎有酒色、實乃時勢使然。他季家父子始終只有一人當朝,才是最穩妥的微臣之道。一旦他日太子繼位,季老尚書必然會自請去職、還鄉養老;而這位季大公子,也必然是入閣拜相,權傾朝野的狠角色。

畢竟,季勤是位從小定向培養、鐵桿的太子門生!

季大公子雖然來頭不小,但相貌與身材都非常普通;再加上他父親季霖,向來以絕代清流而自居,家中的衣服是每件都帶著補丁,生活水平極盡清苦。所以蒙太子“舉薦”之後、季大公子接到聖旨、前去魯東路“赴死”;除了一頭老驢,一名老奴之外,便再無任何依仗。

據傳市井傳聞,在季勤進入濟水城的當天,城中數十萬百姓齊出家門,將城中大小街道、四道城門,圍了個水洩不通;更有三百本地鄉勇團練,個個手執鋼刀,將季勤與老奴團團圍住;而團練的領頭漢子二話不說,上前一刀剁下驢頭,隨後將血淋淋的刀刃、死死抵在季勤的脖子上,厲聲呵斥道:

“老小子,咱明告訴你說,前面那六個大官,都是爺爺我親手宰的!我早打聽清楚了,這六個貪官汙吏,個個吃人不吐骨頭,死有餘辜!現在秦軍反了、漠北人也快打過來了,我看北燕王朝也蹦不了幾天,什麼狗屁王法,老子也不用怕了!是站著撒尿的漢子,你就當著咱濟水城的鄉親們報個名姓!也讓咱們知道知道,你又是那路來的狗官!”

而季勤則微微一笑,伸手將那柄染血的鋼刀從脖頸撥下,挺著胸脯梗著脖子地自報家門。季老尚書的清流之名人盡皆知,在季勤一番義正言辭的呵斥之下,這殺官造反的三百鄉勇終於幡然醒悟,決定向季巡撫俯首認罪。然而,季勤卻將他們三百人的卷宗整理過後,暫且壓下不發;而是令他們戴罪投身、充入濟水護城軍中,為保護家鄉父老、兄弟姐妹,抵死一戰,以軍功贖抵罪責。

坦白的說,這個故事,的確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可塑性很強。只不過掌管工部的老尚書季霖,雖廣有清流美名流傳於世,但這其中究竟有多少貓膩,也包括天佑帝在內,所有人其實都心知肚明。

對於魯東路的鄉親們來說,光是每年至少決口一次的河道工程,就足夠說明其中的問題了。而這趁亂殺官的三百濟水鄉勇,就真那麼好騙嗎?

從根上刨起來的話,其實工部尚書季霖,原本是蔡熹的黨羽;在太子成年、入朝學政之後,便被兼任太子太傅的蔡熹“倒了一手”。所以從二十年前開始算起,這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季家父子,便成為了太子黨的雛形。

今次天下大亂,一生從未押錯賭注的蔡熹,也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抱定了天佑帝的大腿不放;而同為蔡熹坐下弟子的周長永與季勤,雖然心懷忐忑,但也遵循著恩師的腳步,站在北燕王朝不會倒塌的立場上,考慮自己的問題。

毫無疑問,儒府學派出身的蔡熹,基本盤就在魯東路;而周長永與蔡熹之間的師徒名分,自然也被儒府學派認定為正統傳承;而且千百年以來、儒府學派向來唯皇權馬首是瞻,所以鼎力支持太子,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隨著天佑帝的年紀越來越大,太子的地位越來越穩,儒府學派已經從原來的蔡黨擁躉,轉眼轉成了太子黨的之柱。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打一個提前量,也不是什麼立場問題。再加上多年以來、兩黨之間歷來都是蜜裡調油、不分彼此;沒有遇到分歧,也就無需選擇一個分明的立場。

魯東路是儒府學派的“後花園”,自然也就成了太子的屬地。關於這件事,雖然大家面上都不會提及,但彼此也心知肚明。再加上周元慶步入中年以後,愈發“昏聵孱弱”、似太子暗中結交地方門閥這種“既犯忌、又不犯忌”的破事,他更是懶得追究。

可經沈歸這麼一鬧,儒府學派雖然不至於被連根拔起,但想要恢復對魯東路的掌控能力,少說也需要幾年的時間來休養生息,重新佈局。那麼也就是說,本是針扎不進、水潑不入的“鐵板魯東”,已經有了鬆動的跡象。

如此難得的機會,天佑帝與王左丞又豈能錯過?若此時不向魯東路多摻幾把沙子進去,豈不是白費了沈歸的一番“美意”?

所以這件事,表面上看起來,是為魯東路挑選繼任官員,實際上卻是天佑帝與王放二人,試圖動搖儒府學派的根基。至少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動儒府學派,就等於是動太子的根基;而太子刺殺三名由王放舉薦的魯東總督,已然折損、露白了不少殺手死士;而刺殺陛下指派的兩名巡撫,也幾乎把事情徹底鬧大。不敢繼續出手的太子,唯恐魯東路花落別家,便只能硬著頭皮,舉薦了自己精心儲備的頭號干將,季勤。

若是尋常之時,區區一座濟水城,並不值得如此勞心費力;可隨著戰局發展愈發緊迫,洛陽一丟、中州徹底敞開懷抱,魯東路唇亡齒寒,也即將成為敵軍屠刀之下的獵物……

如果戰火一旦蔓延到了魯東路,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