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浦江東最新章節列表 > 第486章 正當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86章 正當時

會議廳裡開始有人鼓掌。緊接著聲音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從這些掌聲裡聽得出來,副市長的這一番講話,實實在在平易近人,卻又字字句句蘊含珠璣,小故事大道理,贏得了會場大都數人的認可和讚賞。

“話說到了這裡,借這個機會,於是我這次還想多說幾句--------,”

響起來陣陣善意的笑聲。

副市長繼續往下說。

他說,90年,國家作出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決策。我們上海市在浦東開發開放之初,就提出“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十六字指導方針。

浦東開發的定位,不僅僅在於浦東本身,而在於整個上海的發展,進而帶動、服務於全國面向世界的發展。

也可以說,浦東開發開放,這是國家面對重大挑戰、重大機遇、重大抉擇,審時度勢打出的一張“王牌”,向世界表明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前年,“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儘快把上海建設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寫入十四大報告。

從此,上海浦東,從一片郊野之地起步,融入國家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部署,成為改革棋局中的重要落子,邁出推動中國擴大開放的關鍵一步。這是歷史重任,更是前所未有的機遇。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開發實踐中,我們注重培育市場主體、完善市場環境、強化市場配置,不斷突破發展的瓶頸,不斷增強市場活力,在制度層面創造新的比較優勢。

到現在,浦東已經率先實現了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要素的市場化,特別是積極探索市場化、多元化融資方式,形成了土地空轉、批租實轉、成片規劃、滾動開發的新模式,加快了土地資本向貨幣資本的轉化。

他充滿激情的說道:“上海浦東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投資商將資金投向這片熱土,便利的交通環境使浦東的騰飛添上翅膀。”

再一次響起一片片掌聲。

市領導正想要繼續往下說,底下觀眾裡有人先舉手了。

原來是有一個國外的專家想插話。

副市長笑了笑,舉手同意了。

這位老外嘰嘰咕咕,一下子就說了很多。

翻譯過來大致的意思,先是這位專家自我介紹說他曾經參與了世行對浦南大橋,還有浦紅大橋的貸款和技術資格審查,所以對上海、還有浦東開發開放的情況相對比較熟悉,有一定的發言權。

市領導不禁笑出聲來,點點頭,讓他繼續往下說。

這位專家倒是當仁不讓。他說道,就我的瞭解。黃浦江上的第一座大橋,浦南大橋的跨度超過400米,建成時世界第三。想當初,上海方面最早提出只計劃3年建成通車時,受到不少外國專家質疑。

當時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斜拉橋——加拿大的阿拉西斯大橋跨度460多米,3年建成;第二位的印度胡格里橋跨度450多米,8年還沒有合龍。

他說道:“而且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又是第一次承建400米以上的斜拉橋,可想而知,風險與挑戰客觀存在。”

王建東對浦南大橋熟悉,並且對當時大橋的各種建設資料早已熟記於心,所以翻譯起來沒有一點難度。甚至他在翻譯的時候,還順便糾正了這位專家的數字,他說,浦南大橋跨度實際423米,當時國內第一。

他還插了一句,後來到去年10月份浦楊大橋建成的時候,達到了全長8354米,主橋長1172米,跨度就是全世界第一了。

還有一點,他指出,實際上黃浦江上的第一座大橋是1971年建成的松浦大橋,它改寫了黃浦江無大橋的歷史。

國外專家笑笑,繼續說道,不過後來,在建設者們勇於擔當、敢於創新的改革精神激勵下,浦南大橋的建設攻克許多前所未有的困難,到最後僅僅只用2年又10個半月竣工,比預計提前45天,造價節省525萬元,工程質量也得到保證。

他感慨道:“到今天我都還記憶猶新,當時世行的工程專家代表團在參觀工地後,也連連驚歎:‘這種建設速度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

王建東翻譯過後,又適時補充了一句:進入浦東開發開放的九十年代,91年建成通車浦南大橋、去年建成通車浦楊大橋、還有明年將竣工的浦奉大橋、以及97年計劃竣工的浦徐大橋,上海將以平均每兩年一座大橋的速度,在黃浦江上將建設起4座跨江大橋。

大廳裡再一次響起陣陣掌聲。

“這位國際友人看來對我們上海,對浦東真的很懂的啊。”

副市長接過話題,笑道:“這位專家說的沒錯,我們上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有上海科技人才和工業配套的優勢,當然也具備建設世界第一跨度斜拉橋的能力。

剛才大家都看了幻燈片裡上海,還有浦東地理位置的介紹。說實話,一江之隔的浦東,在開發開放以前,交通真的很不方便。”

再舉兩個我自身的例子。

他說道,我家在上海徐家彙附近,離浦東不到十公里路程。但因為當時過黃浦江只有輪渡這一種方式,我要去浦東,就只能騎車先從家騎到南碼頭渡口,然後再擺渡過江,前前後後大約要花費一個多小時。

現在好了,隨著黃浦江上大橋的建成,開車得話只要不到二十分鍾就可以到達浦東。

另外,浦南大橋工程竣工,我作為首批踏上大橋的觀摩者,當時真的無比的激動。浦東的交通問題緩解後,能進一步加快浦東新區的建設步伐。

剛才我們這位的年輕翻譯也說了,南浦大橋的順利通車,為後面建造浦楊大橋和浦徐大橋、浦奉大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短短幾年將先後有五座大橋橫跨浦江,還有幾座正在設計中。

可以這麼說,浦東開發實踐的最大長處,在於既區分市場和政府的邊界又努力實現政府和市場功能的有效結合。浦東發展的意義,更在於視窗作用、示範意義,在於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於排頭兵的作用。

最後,市領導說到高興處,他大聲說道,“中國有句古話,---------”

聽到這裡,建東心裡不由得在心裡緊張一下。

他知道,在口譯裡,最害怕聽到演講者說什麼?

比較害怕聽到方言?溫州話?廣東話?並不是。

比較害怕聽到“意思意思”?這是在中國流傳比較多的一個段子,但這些其實都不是在正常口譯裡會出現的場景。

實際上,口譯最害怕聽到的其實是,“我們中國有句古話”這句話。

這時候翻譯真的不知道他們會說出什麼古話來,可能會是成語,也可能是歇後語,還有可能是古詩詞。

為什麼要害怕這些?

就比方講,一個成語,僅僅是字面的意思,它就已經包含了很長的內容。因為它是從中國古代的經典中提煉出來的。而且更難的地方是,成語說出來的時候,可能還不僅僅只是字面意思。

真是越怕什麼就越來什麼。

市領導繼續說道:“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浦東、還有上海的未來一定會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