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江海潮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二章 應聲格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四十二章 應聲格局

應聲、厚強見到了進炎百感交集,對於他脫胎換骨走向嶄新的人生,讓他倆高興萬分。臨別時,應聲緊緊握住進炎的手,深情的說:

“轉包一百五十畝只是起步,我相信你能做大做強,這是農村的未來。”

進炎似懂非懂的看著應聲,他只覺得有應聲、厚強和麗豔的精神支撐周身就有了更大的力量。

“麗豔,我怎麼從來沒聽你說起過進炎和百畝示範田的事?”離開進炎後厚強詫異的問。

“是呀,沒想到當年一心想留城的麗豔同學,竟然在廣闊天地成就了胡進炎這樣的生產能手。”應聲讚揚的說。

“我可不知道鬍子原來叫胡進炎,在家裡我為什麼從來沒有說過鬍子和土地轉包的事?這裡是我調到慎修鄉工作最有成就感的地方,我內心計劃把這裡擴大到一千畝,等千畝良田形成後,讓你們來參觀,給你們個驚喜。沒想到自己快要調走了,說實在話,沒有搞成千畝良田心有不甘啊!”麗豔不無遺憾的說。

“那就等搞成後再調走唄。”應聲說。

“應聲,你就別拿我開玩笑了。”麗豔說。

“我是當真的,我想厚強也會支援你的。”應聲說。

“麗豔,我是支援你調走的,不過,不管到哪裡都有不順心的事和不順心的人。你想幹自己喜歡幹的事就留下來,我支援你。”厚強說。

“開始可以以村民小組為單位,把地集中到少數種植能手手裡,就像進炎這樣,形成一定的種植規模,再逐漸擴大。先按照麗豔的想法搞千畝豐產方,再發展到萬畝良田,甚至把全鄉的土地都集中起來。可以種糧食也可以長經濟作物,總之,跟著市場走。申請建房的老百姓都上規劃點,漸漸的萬畝良田就形成了。”應聲簡單的描述了一下設想。

“厚強,你是不是可以成立個房地產公司,這裡的最大效益就是能騰出很多土地。”應聲接著說。

“應聲,你的想法真好,到那時候,我騎著摩托穿梭在萬畝良田指導種植,高興的時候放聲一曲《知音》,那多帶勁。”麗豔高興的說。

“站在田埂上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更帶勁兒。”厚強話音未落,麗豔就一展歌喉,應聲和厚強也跟著她和來起,“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小合唱的優美歌聲在百畝示範田上空盤旋。

厚強從來沒有這麼激動過,他本來是臨時被應聲拉夫當司機的,沒想到為總公司尋找了一條新的發展之路,他想把觸角伸向農村,參與新農村建設。

“緊急通知,緊急通知,請新調來的步應聲書記聽到廣播後趕緊到鄉政府來。”高音喇叭裡連續播放著通知。

“應聲,還沒有報到上班,怎麼就緊急找你呢?”麗豔問。

“我不知道。”應聲也疑惑。

“還是給鄉里打個電話吧。”厚強把大哥大交給應聲。

“我是步應聲,哦,知道了。請範鄉長陪同陳書記和耿縣長到徐橋村來,我在這裡等他們。”應聲在電話裡說。

原來,應聲在縣委接受調動談話離開縣城後,陳書記就安排和耿會民一起送應聲去慎修鄉報到。組織部急得團團轉到處找應聲,把電話打到白龍港村、空調公司,甚至他老家韓橋村,都不知道應聲的去向。

“陳書記,直接去慎修鄉,應聲這小子性子急,他呀,是去搞調研準備燒三把火唻。”耿會民說。

“好吧,那就出發吧。”書記爽快的接受了縣長的意見。

陳書記和會民來到慎修鄉找應聲,而範鄉長壓根就沒見到應聲的影子,他一邊張羅著接待領導,一邊張羅著發緊急通知。

“應聲,你好大的膽,竟然指揮陳書記。”會民調侃著應聲說。

“耿縣長可別這樣說,應聲同志肯定是發現什麼寶貝,讓我們來取寶的啊。”陳書記風趣的說。

“陳書記英明,我真找到兩件寶貝啦!”應聲說。

陳書記和會民視察了百畝示範田以及養豬場、秸杆粉碎間、沼氣池、浴室後,都非常感慨。陳書記肯定的說:“這是全縣的樣板!”

“應聲,你把陳書記和我找來,不只是看一看百畝示範田這麼簡單吧?”會民說。

“是的,我想提拔一個人,和我一起宣佈任命。”應聲說。

“哦,說來聽聽。”陳書記感到既詫異又新鮮,哪有用這種方式說情的?

“這裡的土地轉包和良性循環發展,也是有故事的,它凝聚著施麗豔同志的汗水和智慧。”應聲彙報說。

陳書記已經完全領會應聲的意圖了,他捉摸著應聲心中應該有個發展藍圖了,從心底裡希望應聲上任後儘快點燃新農村建設這把火,為全縣樹立個樣板。於是他立即借用厚強的大哥大給縣委組織部打電話,要求立即對施麗豔進行考察,提交明天上午的常委會討論。

接著,應聲又領著陳書記和耿縣長考察了鞏固村以及與鞏固村相鄰的柳橋鄉白龍港村。

會民是故地重遊,搞社教時,他經常穿越韓橋,來回於鞏固和韓橋兩個大隊之間,尤其是對於韓橋村的發展變化他更為讚歎。

這個兩縣交界的地方,陳書記是第一次來,他看到江海河對岸江浪縣地界上的混凝土結構的建築,與本縣鞏固村的棚披攤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感到臉上發燙,恨自己來晚了,發展滯後了。

“二位領導,我們這裡市場發展雖然遠遠不及對岸的江浪縣克信鄉韓橋村,但是韓橋繡品市場的市場意識和商品意識,在鞏固村和白龍港村都已深入人心。鞏固村村民加工的繡品紡織品,都是在這不起眼的棚披裡賣給經紀人,然後銷往全國各地甚至出口,而白龍港村加工的產品則是和韓橋村的繡品一起,透過海通市紡織品進出口公司出口國外。韓橋繡品市場沿江海河已形成一定規模,正對著鞏固村和白龍港村。”應聲指著地圖說,“我們目前好似一張白紙,可以按照時代要求規劃設計一座現代化的繡品市場。這就是我要向領導彙報的第二件寶貝。”

陳書記連連點頭,手指著江海河對岸的韓橋市場,說:“走,去對岸看看。”

“歡迎陳書記、耿縣長!”一群人邊拍手邊喊。

會民一見正光和蘭芝,激動的淚花在眼眶裡打轉,他是多麼想去擁抱一下這二十多年未見的飽經滄桑的老朋友,但是縣委陳書記在,他只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年市場的開拓者學童和克信鄉書記心民以及韓橋村支部書記水波都來迎接。正光和蘭芝張羅著客人到家裡落座喝茶。

心民、學童和水波介紹了市場發展前景和繡品市場規劃建設的打算。克信鄉的規劃與應聲的設想完全吻合。一個以江海河為中軸線,西岸韓橋村與東岸鞏固、白龍港村相對稱的新的繡品市場的藍圖就這樣勾勒出來了。

陳書記臨別前帶走了慎修鄉、柳橋鄉和江浪縣克信鄉的地圖,他是在想做一篇大文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