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獨孤之後復孤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六章鳳凰臺上詠鳳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六章鳳凰臺上詠鳳凰

石猛聽獨孤信說峨眉金頂的風光怎麼好怎麼好,心早就飛到峨眉金頂上面去了。石猛自從來到四川,就不斷地聽人講起有關這裡的風景名勝的故事,他小時候曾隨叔父走遍大江南北,對於中華大地的名山大川有著深刻的印象。

聽獨孤信說完,石猛道:“我這一輩子最為羨慕的人就是詩仙李太白,要不然杜少陵也不會在詩中說‘李白斗酒詩百篇’,人家吟著詩,喝著酒,輕輕鬆鬆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這種生活方式,簡直太令人羨慕!”

獨孤通道:“人人都想成為李太白,卻最終活成了杜子美。李太白的才氣不是一般人比得上的。少年時的李太白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遊歷過江陵、洞庭湖、揚州,後在湖北安陸與故相許圉師的孫女喜結連理。此後他便以安陸為中心,遊歷過樑宋、齊、魯等地。在漫遊中他也結交了許多友人,他曾經有一段時間隱逸學道,也干謁過權貴,希望得到重用和引薦,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復。很可惜他的才氣與秉性非常人能及,也沒有人能夠識其才、用其才,以至於‘英俊沉下僚’,辜負了他那豪氣幹雲的宣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石猛道:“李太白這一生在官場上雖然不如意,可是卻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愚兄知道賢弟博學多才,請不吝賜教。”

獨孤信指了指一路上悶悶不樂、一言不發的楊逍道:“大哥誤會了,真正的大才子是我們這位楊大公子,對於唐人李太白和宋人蘇東坡的詩詞文章,沒有人比他更熟悉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楊逍還是頭一次聽到獨孤信這麼誇獎自己,而且獨孤信這話說的是有心無意,楊逍聽起來感覺特別舒服,他覺得自己還是有過人之處的,所以一路上垂頭喪氣的他便瞬間打起精神,對石猛和獨孤信拱拱手道:“二位哥哥見笑了,小弟才疏學淺,怎能與二位哥哥相提並論呢?”

獨孤通道:“這路上也就只有咱們三個人,如果每個人都像你這樣客氣,就實在太沒意思了。不如我拋磚引玉,先開始吧。我們三人不如以李太白的足跡為順序,一人一首詩,玩‘飛花令’。李太白最開始遊歷的時候是先過江陵、再經洞庭湖、揚州,後又以安陸為中心,遊歷過樑宋、齊、魯等地。那我就以江陵為題目吧,《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江陵城內的古建築很多,著名的有太暉觀、元妙觀、開元觀、擲甲山江陵、點將臺、落帽山、畫扇峰、章華寺、荊州古城等。最值得一去的就是太暉觀,太暉觀的主體建築金殿屹立於高大平臺之上,飛樓湧殿,華拱畫梁,頂覆銅瓦,雄甲荊楚,向有‘小金頂’、‘賽武當’之稱。”

楊逍道:“接下來該我了,李太白還真留有《洞庭湖》詩:‘洞庭湖西秋月輝,瀟湘江北早鴻飛。醉客滿船歌白苧,不知霜露入秋衣。’洞庭湖曾號稱‘八百裡洞庭’。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處於長江中游荊江南岸。洞庭湖之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也稱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納長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調絃四口來水,南和西接湘、資、沅、澧四水及汨羅江等小支流,由嶽陽城陵磯注入長江。”

石猛早已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聽到楊逍話音一落,他立馬接著道:“揚州,宜清風、宜月色、宜微雨,宜老饕。也只有到了柳絮紛飛,煙雨濛濛之時,揚州的婉約才能襯托出來。這個嫻靜的小城,即使只是用步行去欣賞也不會太累,和古時的揚州相比,早已淡去了‘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氣派,略去了‘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的浮華,如今已歸於平靜。不過李太白的那首詩值得一讀:‘寶塔凌蒼蒼,登攀覽四荒。頂高元氣合,標出海雲長。永珍分空界,三天接畫梁。水搖金剎影,日動火珠光。鳥拂瓊簾度,霞連繡栱張。目隨徵路斷,心逐去帆揚。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黃。玉毫如可見,於此照迷方。’”

獨孤通道:“又該我了,李太白和杜少陵二人都在現在的湖北,也就是以前的楚國故地留下了自己的足跡,不過李太白的詩更有意境一些,那首《渡荊門送別》別有一番趣味:‘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湖北主要有長江三峽、東湖、武當山、大洪山、通山九宮山、赤壁陸水湖、鍾祥大口、當陽玉泉寺、宜昌大老嶺、興山龍門河、長陽清江、五峰柴埠溪、襄陽鹿門寺、谷城薤山、咸寧潛山、荊州八嶺山等,如果以後有機會,我願意全部去看一看,也不枉此生了。”

楊逍道:“大哥哥終於知道去看看大好河山、風景名勝了,不再像以前那樣只去一些歷史遺蹟和名人故居了。李太白被唐明皇‘賜金放還’而離開長安後,又遊歷過樑宋、齊魯、燕趙、江浙等地。其間結識了杜少陵。理想的破滅、人生的失意及對現實的不滿,使其思想充斥著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安史之亂起,李太白由宣城奔剡中,旋又隱居於廬山。次年應聘參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敗,李太白以‘附逆’論罪,長流夜郎,中途遇赦而還。李太白雖身經戰亂,卻始終滿懷著報國靖亂的志向和憂國傷時的情懷。他隱居廬山時留下一首名作《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廬山又稱匡山、匡廬,東偎鄱陽湖,南靠滕王閣,西鄰荊湘,北枕滔滔長江。聳峙於長江與鄱陽湖畔。有詩云:‘長江南岸鄱湖畔,拔地廬山風景妍;峭壁陡崖飛瀑布,奇峰秀嶺繞雲煙’,廬山多峭壁懸崖,瀑布飛瀉,雲霧繚繞。險峻與柔麗相濟,大山、大江、大湖渾然一體,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李太白的足跡遍佈中華大地,在這一次次的旅行之中,他不只是觀看了許多的美景,瞭解了很多的風俗,還結交了很多的好友,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天寶三年的時候在洛陽和杜甫相遇,兩人結伴而遊,成就了大唐詩歌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出遊,後來他們還在開封城偶遇高適,三個人一起遊山玩水,成為了很好的朋友。上元二年,已六十出頭的李太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是相當窘迫的,不得已之下只好投奔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次年,李太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一代詩仙停止了遊山玩水,也停止了作詩。”

石猛道:“李太白是天才詩人,並且是屬於那種充滿創造天才的大詩人。然而,惟獨李太白登臨黃鶴樓時,沒能盡情盡意,‘馳志’千里。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所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因而,‘謫仙詩人’難受、不甘心,要與崔顥一比高低;於是他‘至金陵,乃作鳳凰臺詩以擬之’,直到寫出可與崔顥的《黃鶴樓》等量齊觀的《登金陵鳳凰臺》時,才肯罷休。這雖然只是傳言,但也挺恰切李太白性格。《登金陵鳳凰臺》博得了‘與崔顥黃鶴樓相似,格律氣勢未易甲乙’的讚揚。其實,李太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崔顥的《黃鶴樓》,它們同為登臨懷古的雙璧。後人雲:‘登臨詩首尾好,結更悲壯,七言律之可法者也。劉須溪雲:其開口雄偉、脫落雕飾俱不論,若無後兩句,亦不必作。出下崔顥而待勝之,以此雲’。全詩五十六字,可謂是字字珠璣:‘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