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獨孤之後復孤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二章為人處世要坦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三十二章為人處世要坦蕩

獨孤信笑道:“莊子說,人一旦出生,就意味著再也無法忘掉自身了。人活著,永遠要在物質世界中沉浮,被世界鞭打著像快馬一樣賓士,被對物質的慾望驅馳著役使著,一輩子茫然無措,不知道自己將去向何方。誰又能保證自己不被利益驅使,不被感情驅使,感情用事是躲不開的,誰也無法避免。人人都知道衝動是魔鬼,因為人的感情已湧上心頭,就會在一定意義上喪失理智,就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舉動,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人,切不可感情用事。”

石猛卻有不同的觀點:“這就能看出來莊子的過人之處了,因為常人之間發生誤會是正常的,如果時時衝動,那麼將一直生活在悔恨中。小到做人,大到治國,皆是如此。衝動會讓人一時頭腦發熱,對周邊的環境、對自身的現狀都缺少客觀而清醒的認識。如此,失敗便是不可避免的。可莊子恰恰相反,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不可能實現絕對的自由,這一點,連莊子都感到悲觀。人存在本身就是悲劇,因為人無時無刻不處在被拘束被限制之中。所以,人生最大的悲劇在於我們有形體和生命。這一點,老子也表示悲觀,‘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老子說他之所以有大患,是因為他有身體;如果他沒有身體,那麼他還會有什麼禍患呢?老子擔心的是,人無法擺脫身體和物質世界的羈絆,同樣的,人更無法擺脫感情的羈絆。莊子則更為沉痛地指出了人生的悲劇:‘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因此,人生就是一場有來無回的悲劇。那人難道永遠就無法擺脫物的羈絆了嗎?莊子認為,人是可以達到逍遙之境的,也許身體無法達到,但精神可以。世界可以桎梏身體,卻無法限制人的靈魂。我們也許無法改變世界,但可以改變認識世界的方式,莊子告訴我們,透過‘心齋’、‘坐忘’的修煉方式,可以讓人達到逍遙之境,實現精神的絕對自由。”

對於石猛說的話,獨孤信是表示贊同的:“石大哥說得有道理,是啊!誰也不知道莊子經歷過什麼,誰也不知道莊子的一生在思考著什麼,我們現在只能根據他留下來的隻言片語進行推斷,進行揣摩,進行猜測,僅此而已。莊子像老子一樣,強調‘道法自然’,世界大而不同,皆出於自然,自然養育了人類,也能容納各種各樣的人,生存著在這個自然萬物之中。如果人真的能夠做到像莊子所說的所謂‘道法自然’,就不會有什麼所謂的‘感情用事’了。人性本來的缺點,就是不懂得尊重容納外物和世界,不懂得尊重和包容世間萬物,以強硬的姿態去對抗外界的存在,總是以個人主觀的色彩妄圖左右不該左右的事物。”

楊逍聽到石猛和獨孤信對自己的話有同感,他覺得非常自豪,因為三個人當中,他的年齡最小,他總是害怕那兩個人把他當作小孩子來對待,不肯聽他的瞭解。現在楊逍心裡有底了,石猛和獨孤信二人還是願意跟他去討論問題的,也是尊重他的意見的。

此時的楊逍補充道:“‘道法自然’絕對不是一句空話,只要按照客觀規律去辦事,待人親和善良,就能獲得想要的結果,所以人一定要懂得知足,知道該取則取,該舍則舍,不要被物慾矇蔽了自己的雙眼。人要是萬事都順應了天道,自然就會萬事暢達。要懷揣包容之心,在順應天道的基礎之上,去容納萬物,面對世間萬物所存在的一切,包括我們生命中每一個該出現的人和事。那些該珍惜的沒有珍惜,那些應該做的事卻沒有盡力的去做,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在當時主觀意願的過於武斷,沒有尊重客觀規律而造成的結果。小時候程英姑姑總是勸我用功讀書,不要貪玩,我卻總想著應付差事,調皮搗蛋,導致經常被打被罰,而且被父親強制要求不完成程英姑姑安排的學習任務不準吃飯。現在想來,恨不得讓自己當時多挨父親幾次揍,至少我能長點記性,多讀書多識字,不至於出現‘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窘境。”

石猛嘆道:“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此話不假。楊兄弟年紀輕輕,就能舉一反三,而且對自己也有些清醒的認識,不藏著掖著,是個坦蕩的人。”

楊逍不好意思地說道:“石大哥太抬舉我了,我也就是實話實說,我一個涉世未深的人,也沒什麼見識,有機會跟著你們兩位大哥闖蕩江湖,才是我的榮幸。你們一個過目不忘,博聞強記;另一個武功高強,身懷絕技。我在你們身邊,才感覺到什麼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獨孤信假裝咳嗽了兩聲,楊逍立馬停止了講話,他轉過頭看了看獨孤信,燈籠的光並不怎麼亮,卻能看到獨孤信的表情非常凝重,楊逍接著問獨孤通道:“大哥哥,我剛才是不是說錯話了?”

獨孤信先是長嘆了一口氣,接著慢慢地答道:“沒有說錯話,說得太好了,只是你小小年紀不太適合說這樣的話。”

楊逍不依不捨,接著問道:“大哥哥為什麼這麼說,有什麼不妥呢?”獨孤信沒有回答,楊逍接連問了三次,獨孤信都沒有開口回答他的問題。

倒是一旁的石猛看不下去了,他替獨孤信答道:“楊兄弟,你也不要往心裡去。你大哥哥剛才聽你說的那番話,感覺你這孩子小小年紀,就學得那麼圓滑,處處討好人,這實在是他不願意看到的。你說的話沒有任何錯誤,只是有些刻意討好人,這樣實在是他看不慣的,也實在是你不應該。圓滑,是一種處世哲學,雖不高深,卻並非人人皆可悟其精義,得其要領。因為處世圓滑,不但須要閱歷與智慧,而且要有不問是非之心,善和稀泥之技。你小小年紀就這樣不學好,你大哥哥當然生氣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