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獨孤之後復孤獨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章不離菩提心供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章不離菩提心供養

也難怪世界上很多人都在拜佛祖,這些人裡既有王公貴族,又有販夫走卒,可是好人見佛懺悔,壞人見佛不能改過。當然也有好人在拜佛的過程中有所頓悟,正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

有疑惑者說:“佛若不貪,為何要世人供奉?佛不愛慕虛榮,為何要世人跪拜?我心有佛,佛卻無我,受盡世間苦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問佛,佛說:“一切皆有定數。”

這些疑問,其實是世人對佛的誤解。比如佛既然是平等的,為什麼只是保護那些去禮拜他的人呢?既然佛是能護佑世人的,為什麼有人禮拜他,卻還是有種種苦難呢?無論問題如何層出不窮,其根本原因只有一個——對佛完全不瞭解,只是憑著世間的經驗,以及習慣的思維,去評論佛法。

世人們總是片面地以為,供養是因為佛需要,恰恰相反,佛是一切圓滿者,可為眾生福田,世人們供養佛,是佛給世人種福田的因緣。供養,不是因為佛需要,而恰恰是世人需要。

在漫長的輪迴路上,福報的田地裡,早已是荒蕪之地,一片貧瘠,佛大慈大悲,一直在世人們走過的路上,陪伴著世人,希望人們能停下輪迴的腳步,在這片福田上,種下解脫的菩提苗。

只是,在世人們得到人身短暫的時光中,遇到有佛出世的機會,是多麼的渺茫,就算遇見了佛,世人們也經常因為有種種的觀念,不願意去供養佛,哪怕一朵鮮花,一捧細沙。

供養不在錢財物質的多少,而在於心。有一貧窮女孩,發心供養佛前一盞油燈,最後成為了貴妃,享盡榮華富貴。後來,她想成為皇后,就抬著很多黃金到寺院供佛,最後卻未得滿願。

佛一切滿足,慈悲眾生,想要給眾生一切最美好的,若說佛需要眾生的供養,只是希望眾生能走進佛門,出離生死,不再受苦。

供養是要拿東西的,如香花、名寶、服飾、金錢等等,供養能降伏人的貪心。最貪著的東西,能夠拿出來供養,福報就大。

凡夫我執深重,對自己知見堅固執著,對自己、自身、身體,我和我所,堅固執著。我的身體、我的房子、我的孩子,這是一種強烈的執著。貪心,是生死的繫縛,是輪迴的業因。

供養與慳貪水火不容,用自己最捨不得的東西來供養,效果最好。若能時時淡化貪心,不執著世間財物,反而能得自在安定。

佛是想給世人最清淨、最安定的生活,是想讓世人不貪紅塵的財、色、名、食、睡,出離輪迴,所以才要眾生供養,以降服他們的貪心。

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諸供養中,法供養最”,而在所有的法供養中,唸佛是最大的法供養。

法供養有七種:第一,如說修行供養;第二,利益眾生供養;第三,攝受眾生供養;第四,代眾生苦供養;第五,勤修善根供養;第六,不捨菩薩業供養;第七,不離菩提心供養。

若想要用最清淨的妙法供養諸佛,利益眾生,唯有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就是無上供養,因為諸佛都在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諸佛度化眾生之法,是一切眾生成佛之法。

遇見每一個人,恭敬合掌,輕輕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則是對眾生最大的供養,也是對十方諸佛最大的供養。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的供養,可以得到成佛的利益,可以與眾生結下彌陀之緣,結下成佛之緣。

若說佛有所求,則是求眾生唸佛,求眾生願往生,求眾生成佛,他一切的付出,只為眾生成佛,這也是佛唯一的所求。

佛即是大道,是上善若水的境界,或者是智慧的具現化。最高的境界就是在有和無之間領悟大自然的奧妙。你領悟了,你就是佛。一切隨緣,即是“放下”,可是“放下”的前提是“經歷”。

所以一切隨緣不但不是消極,而是佛在積極鼓勵人們去經歷那些想經歷的事,來解開心結。

《圓覺經類解》雲:“若復滅後,施設形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經文教導世人明白為何要有佛像:佛陀滅度後,應造佛像,讓眾生得以因為目視佛像,因而心存諸佛菩薩的精神,生起正念,猶如佛陀在世教化之日一樣勇猛精進。

早期佛教,連佛像都沒有,古往今來一些真正的學佛者,比如唐朝時的六祖慧能,並沒有燒香拜佛等禮儀,而是看重大智慧,要明白佛經所說的道理。

燒香拜佛只是由於普遍大眾無法理解佛經甚深的道理,把佛祖當成神仙禮拜供奉,希望得道佛祖的加持和保護,也並不能算上真正的學佛和修佛。佛祖並沒有強調非要讓人們燒香、獻花,而是在佛經裡一再強調大眾對因果的敬畏。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場所,古稱叢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寶殿上供奉的叫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被佛弟子尊為“世尊”、“本師”等。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人們對佛陀的尊敬、感激與懷念。去染成淨,奉獻人生,覺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供養佛、菩薩方法很多,通常用鮮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條件不具備,僅供一杯清水(表清淨平等)也行。

但是,絕對不用酒肉來供養佛菩薩。通常用“香、花、燈、塗、果、樂”六供養,其中之一均可。如果實在沒有那些東西,那就只能誠心向佛。

獨孤信的心中,也逐漸地有了佛教的信仰,他慢慢地想皈依佛門了。皈依是入佛法門的第一步。具體包括參加皈依三寶儀式,然後領取皈依證書,此後就可以居士身份自願參加定期的佛事活動了。

一般希望皈依佛門的人,可以去寺廟中與廟中的法師(高僧)交流,與法師講述希望皈依佛門的緣由。若在法師的開導後,法師會判斷是否適合皈依。

如若適合,會在不久之後舉行皈依儀式。皈依分為兩種。一種即在廟中剃度出家。但法師一般不會建議希望皈依的人剃度,一般都會建議對方皈依佛門,一心向佛,但又不脫離正常的社會生活。

皈依後的俗家弟子被稱為居士,並頒發皈依證明。寺廟中會給居士指定師傅,並根據俗家姓名取法名。俗家弟子在正常生活中並不必從事各種教內活動,只需定期去廟中找自己的師傅,接受開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