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穿越之我是今英最新章節列表 > 32、情書,疫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2、情書,疫病

不管在什麼地方,人都是追求利益而來的,宮裡的人更是如此。右相大人那邊自己都自顧不暇了,自然也沒有精力來花費心思對付崔成琴與今英了,崔成琴襯著這段時間在宮裡積極的活動著,向各個上殿送禮,意圖透過眾人的影響迫使韓愛鍾退位。提調尚宮沒了右相大人的支援,又收了崔成琴的禮物,自然再次倒像了崔成琴這邊,各殿的尚宮由於長今的查檢,早就對韓愛鍾心存不滿,加上會做人的崔成琴在一旁許以眾多好處,紛紛轉向了崔成琴,韓愛鍾似沒有察覺一樣,對種種情況視而不見。

長今很奇異的發現宮裡尚宮態度的轉變,她想不通,人心為什麼可以這麼複雜這麼多變,她和連生一起盡力去幫韓愛鍾做好每一件的事情,對那些不聽管教的宮女內人,長今都是嚴厲的斥責她們,但是在令路的帶頭反抗下,這種情況沒有一絲的好轉。

就在眾尚宮聯名向王后娘娘請求更換最高尚宮的時候,從宮裡傳來明國使臣即將出訪漢陽的訊息,這個訊息一傳來,本來準備重新舉行御膳將賽,選出最高尚宮的王后娘娘,停止了這個做法。明國使臣的這次到來,是為了朝鮮冊封世子的事情,將引起王宮上下多方的關注,現在不是重新調動人員的時候,新的御膳競賽被推到了使臣來訪之後。

今英對這個訊息不太在意,她最近在研究以前聽說過的一種藥,說不定將來她自己會用上的藥。上次的使臣來訪,她弄丟了使臣帶來的金雞,這一次,希望發生什麼事都與她無關才好。

“今英,有人讓我把這個交給你。”在司圃署的後面找到今英,令路遞給今英一封信。每次一找不到今英的人,令路就知道今英一定是來了這裡,這是她在第一次找不到今英,今英回來後告訴她的地方。這裡是司圃署後面靠山的一面山壁上的山洞,洞口被一些綠色的藤蘿密密遮擋著,如果不是今英帶她來了一次,令路不一定發現得了這個地方,真不知道今英當初是怎麼找到的。經過今英的整理,這裡勉強可以進人,洞裡原本就有一些石桌石椅,還有一個小木櫃,不過木頭早就腐爛了,看樣子這裡以前也有人進來過著了。令路知道今英在這裡研究藥草之類的東西,她不是很懂這些,但今英叫她要保密,令路一向都很聽今英的話,見今英這麼說,她自然會為今英保守這個小秘密,對誰也不會說出去。

“是誰讓你給我的?”今英先是放好新得到的藥草,擦乾淨手,才從令路手裡接過信封,開啟。

“沒說是誰,是一個小宮女轉交給我的,教我交給你。”令路早就想看一下信的內容了,但是崔成琴教過她,什麼該看,什麼不該看,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在成為宮女的默契儀式上提調尚宮也有說過同樣的話。所以即使好奇心再重,令路也沒有私拆今英的信,現在見今英把信開啟了,她連忙湊到今英身旁,探頭去看。

“昨夜星辰昨夜風,”只看了一句開頭,令路就發現她不認識信中的文字,只知道上面的一個字念‘夜’,還是今英有一次教她的,“今英,這是明國的文字嗎?是什麼?”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恩,是明國的文字。”今英沒想到信的落款會是閔政浩,“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今英,信是誰寫給你的?說的是什麼意思?”令路聽著今英有韻律的念著信上的字,等著她的解釋,就見今英把信折好放進了衣袖內。

“一個以前認識的人。”今英淡淡的回答令路,上次不小心在閔政浩面前念了一句唐詩,沒想到他會專門去看唐詩,還寫來送給她,信上最後約她明天申時(15~17點)在多載軒後的山崖上見面,她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去,自從回來後,她每次想到閔政浩都會有些莫名的情緒縈繞在心頭,久久不散。

從思緒中回過神來就見令路因為覺得無趣,見今英在想事情,就把手伸向了桌上白色的花朵,“令路,住手。”

那花是她讓殺手試著去找的,只是想找找看,沒想到在朝鮮真的會有曼陀羅花的存在,也不知道殺手是怎麼找到它的。曼陀羅適合種植在溫暖、向陽及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中,多野生在田間、溝旁、道邊、河岸、山坡等地方,全株有劇毒,其葉、花、籽均可入藥,味辛性溫,藥性鎮痛麻醉、止咳平喘。主治咳逆氣喘、面上生瘡、脫肛及風溼、跌打損傷,還可作麻藥。她做的一種藥裡需要用到曼陀羅,抱著試試看的心裡,仔細向殺手描述了曼陀羅的樣子,沒想到殺手找到的是一株白色的曼陀羅,它的花形酷似喇叭花,殺手把花連根一起帶了回來,今英摘下花後,把它和果子一起栽在了司圃署菜地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裡。

令路正要拿起石桌上的花,被今英猛然喝住,嚇了一跳。她不知道這朵白色的花是有毒的,碰觸到花粉後,如果不小心進入口腔,是會引起輕微的中毒症狀的,只是看著好看,就想拿起來聞一聞。

“令路,不要隨便碰觸這裡的藥草,有些是有毒的。”今英走過去小心的收起那幾朵曼陀羅花,把它們包在白布裡。“崔尚宮娘娘有什麼事找我嗎?”

“哦,娘娘說讓你有空回家宅一趟,好像是明國那邊的訊息,似乎是出了什麼事情。”被今英這麼一問,令路才想起來她此行的另一個目的,連忙轉答崔成琴的吩咐。再看今英的放在洞裡晾乾的植物根莖,都不敢靠近半步了,好可怕呀,她百思不得其解,今英怎麼會喜歡研究這些奇奇怪怪有毒的東西?

明國那邊的訊息!出了什麼事?今英在心底思量,看來是要回崔家一趟了,看看明國那邊傳來了什麼的訊息。左相那邊一直沒有大的動靜,右相那邊也暫時看不出什麼來,兩香現在都是一幅相安無事的樣子。不過,估計右相的末日就快要到了,那她到底要不要去見閔政浩一面呢?今英想到袖子裡的信就有些頭疼。

———————— —————————— ————————————

“大伯父,我回來了。”今英第二天一早就從崔成琴那裡得到了出宮的腰牌,回到了崔家,放下斗篷,就看見坐在那裡的崔判述愁眉苦臉的等著她進來,一句話也沒有。

“發生什麼事情了?”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呢?明國那邊上個月傳來的訊息不還是好好的嘛,倭國那邊的勢力,這個時代日本,不對,應該稱為倭國,不是也發展的不錯嗎?

倭國的歷史,她並不清楚,以前她是學理科的,後來直接上的是醫學院,有關歷史方面的知識她知道的不多。十六世紀的日本正處於戰國時期,整個國家非常貧窮,國力弱小,經常到朝鮮的全羅道,黃海道掠奪食物與資源,崔家的商團在倭國主要是與有勢力的大名結合在一起,提供大名需要的物資以換取錢財。這件事知道的人並不多,以現在的朝鮮與倭國的關係,崔家是不能光明正大同倭國進行直接的貿易,派在倭國的人也不多。

相比之下,現在的朝鮮與明國的關係就好的多,兩國經常互派使臣來往,雙方之間進行貿易往來也很平常,這次使臣出訪朝鮮,就是為了王上冊封世子,加強兩國之間的友好緊密的聯絡而來的。

“今英,我記得你小時候就看了很多醫書,上次你從宮裡被趕到多載軒去,也是因為你和那裡的一個主簿一起研製出了蜂針,所以才很快的回到宮裡的吧?”崔判述聲音低沉,看著今英慢慢的問道。

不知道崔判述說這些是什麼意思,今英點點頭。

崔判述又皺著眉頭思考了一會,開口說,“有訊息傳過來,明國順天府(明都,北京)周圍發生了疫病,你爹和你娘,還有你弟弟景生(今英的弟弟,還有親記得他嗎?),他們那個地區雖然還沒有出現嚴重的疫情,但是已經有崔家下人感染了疫病,死了一個了。

“什麼?”今英直起身子,抬頭看著崔判述,“到底是什麼樣的疫病?大伯父,確定是疫病了嗎?傳染的範圍廣泛嗎?有沒有找到治療的方法?”

“我也不太清楚。帶信的下人回報說,那些疫病主要集中在一些小的地方,還沒到順天府來,那個死去的下人也是因為去了疫區的原因,回來後染病死的。聽說先是頭疼,然後是發冷,高燒不退,身上還會出疹子,喝了不少的退燒止疼藥都沒有效果。”崔判述也是很無可奈何,崔家的生意現在大部分都轉移到了明國,自己的弟弟與弟媳侄子還有一些心腹也都在明國,現在明國出現疫病,雖然範圍還不是很廣,可誰知道後果會怎麼樣?

頭痛,發冷,高燒,出疹,這個症狀她好像在那裡聽過,到底是什麼病呢?今英回想著,“大伯父,還有沒有什麼具體一點的症狀?”

“沒有了,我知道的只有這麼多,今英,你看了哪麼多的醫書,有辦法嗎?”崔判述眼含熱切的看著今英,朝鮮的很多醫術都是從明國那裡學習過來的,今英看了哪麼多的醫書,說不定見過這種病症。可隨即一想,那疫病連明國的許多大夫都束手無措,就憑今英看了幾本醫書,研製出蜂針刺穴的方法,估計也是於事無補。

“沒有見到實際的症狀,我也不好下的結論。”今英苦惱的說,對於沒有見過的病情,她也沒有辦法,不過,到時可以先預防,她剛好知道有一種樹木的藥效對預防疫病非常好。“大伯父,我雖然不知道那疫情嚴不嚴重,但是,您可以派人在全國各地收集杜松這味藥材,杜松是一種常綠的樹木,喜光,耐蔭,樹冠是圓型的,大枝葉直立,小枝葉下垂,木質堅硬、端尖果實成球狀,顏色是淡褐黃色或藍黑色的,這種樹木製成藥材以後對疫病,傷寒,都很有效果。您不妨送一些到明國應天府去,或是讓人也在明國收集這種藥材,讓她們用杜松的葉子,果實煮後的水沐浴擦身,在房間各處點燃杜松的枝葉來清淨空氣。”

“有效果嗎?”崔判述抬起眼角看著今英,明顯對今英的話表示懷疑,連明國的大夫都沒有辦法的病,就靠看了幾本醫術,今英的方法會有效果嗎?

“有沒有效果我也不知道,只是杜松確實有防止疫病的功效,您讓我爹我娘他們那樣照做就是了,這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的多。”

“好吧,我會通知下面的人去找的。”崔判述用手點點了桌子,看了今英良久,最後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當初真是不應該把你送進宮裡去。”

今英對崔判述的話不置可否,不管當初如何,最後的路都是要由她自己來選擇的。

在崔宅用過午飯,時間還早,今英想著回到宮裡也沒有什麼事,從袖子裡又拿出那封信。

“昨夜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閔政浩的中文字寫的很好,看來也是下過一番苦功練習了的。這首詩今英是知道,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無題》,下闕是,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他是在送她情詩嗎?不是朝鮮的情詩,而是大明的唐詩,只是因為上次在他面前說了一句唐詩的原因嗎?

這份細緻與用心很讓今英心裡感動,看著後面,申時,多載軒,靜候今英小姐的字樣,今英看了看時辰,現在剛到未時(13~15點),時間還早,那她到底是去還是不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