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神雀宮禁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5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55章

總之宋明遠在學海無涯那幾年的日子確實不怎麼好過。看上去,似乎也不會有什麼好前程。因為這種原因,十分想不開的選了傳說中的殺神課,儼然是自暴自棄不打算畢業了。

這個人已然是淪為儒門的笑柄了。堂堂清流,竟然入仕試圖做官,豈不是跳梁之姿態?可笑而又可憐。一個名聲已然被潑上汙濁的清流,便宛如生絹落入汙水之中,除了當抹布,那還能派上別的什麼用場?往後就在學海無涯,做個萬年留算了,好歹是在讀書。讀一輩子又怎樣?江南宋家的名聲眼下是完蛋了,但畢竟也還算是有些祖產。總不至於養不活他。但往後,可以預見的是,宋家必然是要走向衰落的。

大庭廣眾之下一句說錯的話,不僅可以毀掉一個人的前途,甚至毀掉了一個家族。雖然宋明遠這個人委實是有點太皮了。但清流世家自詡高潔無塵,做事的風格,也確實令人不齒。

越是清澈見底,越是容不下人。宋明遠這個清流異端,最好就徹徹底底的消失才好。但宋家將兒子送到了學海無涯那樣的汲汲營營之地,偏偏,就讓清流無法輕易插手。

總之人還算是挺聰明的。法理和陣圖這種萬年留,或者是閒極無聊,明明已經畢業了在學海授課,卻試圖在教統大人面前晉身的年輕講師才會去修的,學制似乎無窮無盡,難度各種別出心裁,考試一層接一層,光論述應辨就有上百場的高難度課程,他大概也就修了六年。

據說過的還略微有些勉強,尤其是陣圖,教統認為他實際操作不夠完美,運用元素不夠熟練,也許是經驗不足的緣故,還是應該多歷練一番。但即便如此,也是讓過了。能過,對於那位極其嚴苛的教統而言,便是令人瞠目結舌的高評價了。

宋明遠也是學海無涯之中唯一一個選了兩門殺神課還能順利畢業的人。還有一個例外是白君辰,後來的淑妃娘娘,那位並沒有在學海讀過一天書,只是考過三年試,筆試實踐加策論,三年時間一直都在考試,全部考過之後拿到教授資格,直接就去六庭館書部任職去了。讀書是教統大人親自教的,教統大人說,內廷外朝,六庭館鴻文館加學海無涯,全是一群廢物。不配教他那位天資卓絕的妹妹。姑且不論那位後來的淑妃娘娘是否真聰敏到驚天地泣鬼神的程度。教統大人親自耗費心血栽培出來的人,成績遠在眾人之上,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宋明遠這個人,也算是用自身成績,證實了清流世家研究學問的水準確實不差。近些年來儒門學子第一人這種評價,教統大人縱然不情不願,也算是說出來了。教統大人雖然嚴苛,但做人還算公正,他覺得宋明遠學問不錯,那是確實不錯的。

像這樣出類拔萃的人才,按專業而言,應該分到戶部,從給事中做起。他算學不錯,給國庫算賬應該能大展宏圖。或者可以去兵部,藉著陣圖上的修為,給南境前線做些貢獻。他精通法理,分到大理寺之類的執法部門,應該也不錯。

總之應該是可以留在外朝權力核心的六部之中的。狀元也得從基層做起。做兩年給事中,大概能升從事,員外郎,推官,主簿,高階參議,主事,這麼一路升下去,最後到快退休的年齡,升到尚書,再入閣,按著從前積累的人脈與資源,沒準用不了幾年,就能升到首輔了。

想得挺不錯。要這樣操作,前提還是得出身好。儒門出來的資優生,第一步入哪個部,便是要看家族勢力主要在哪兒。江南宋家既然是清流,家族無人在朝為官,宋明遠進哪兒都不對。雖然教統大人是很看重他,但他並非教統大人的門生,按官場上的規矩,也不能由教統大人提拔。

也無所謂了,不就是一個儒生麼。學海無涯之中,優秀人才如海中魚蝦一般,一網一蘿,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算學不是很好麼?東海郡那邊因為對外貿易頻繁的緣故,賬目不大好算,沿海的閩南府府尹上奏,說主簿急病身亡,差個負責賬房的主簿。奏報遞到朝中,戶部一年安排外派做官的至少數十人,添上這一筆,宋明遠收拾收拾包袱,就去閩南府上任了。

學海之中,不少曾經教過他的教授都有些扼腕嘆息。覺得這孩子太可惜了。明明學問上做的十分通透,做人卻始終不合時宜。哪怕是教他為自己打算,多去六部尚書,甚至御史臺跑一跑,和已經做官了的前輩學長們套套近乎。他都不會去做。

實話實說,也不是性格清高目下無塵。他就是學不會。清流世家出身的人,果然在這一點上是不能開竅的。宋明遠被外派上任,這些教授們也只是在喝茶的時候閒談幾句,慨嘆一下。

不過是談資罷了,隔年新的學生進來,就是別的話題了,這一個人,既然已經被外派到了那種天涯海角的地方,不出意料的話,大概很快就會被所有人遺忘吧。

宋明遠對這種安排,其實算是挺滿意的。

他是清流出身,卻偏偏厭惡清流,從前就曾經對身邊好友說過,清談無用,不如多做點實事。

藉著所謂的清譽,旁敲側擊的影響朝政。將對待權力的渴慕掩藏在故作清高的面孔之下。在他看來,何止虛偽,簡直可笑。他不願做這樣的事情。

什麼是做實事呢?跟他有同樣想法的人也不算少數。有些人不會把激進的想法宣諸於口。潛心學問的也有。躲在書院之中,數十年如一日的研究算學,地理,航海,農耕之術,這一類人或許可以算是在做實事。寄情山水的也有,以琴棋書畫悅己,有些人在樂理上的造詣登峰造極,有些人的詩文名動天下,更有甚者,喜歡研究吃的,寫出長文稱讚嶺南荔枝,一時之間,連宮裡的貴妃都被勾到饞蟲大動。快馬千里,從嶺南到天啟,為貴妃送荔枝,也被傳為佳話。

這樣的人,也未必不是在做實事。

江南慕家出身的慕凌霄,以貴公子身份,隱居於篁翠東風,朝嵐夕雨中憑竹為樂。一曲韓湘笛所奏,九轉山巒、餘音接碧水的湘神之姿,不知傾倒了多少耳目。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位“雅望清高、名滿天下”的清流名士,向來只談琴曲不談天下。又喜歡與道境中人來往,辯道玄與諸子經義,俯仰天地之間,遊目騁懷,觀雲水之湯湯浩浩。如此清談風度,更令這位湘君的高山流水之名傳揚更盛。

清流便是如此,有些人是能閒雲野鶴,甘心信步行走於山水之間,一派恬淡心境。而另一些人,大概只能裝出清風朗月的姿態。不管怎樣,這並不是宋明遠想要的前程。他是嚮往經世致用的。也確實一心想要入朝為官。但真正到了學海無涯那種為了做官而進修的地方,他差不多也明白了,理想和現實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不小。

雖然藐視清流,但他骨子裡還是個清流。營營苟且,皮裡陽秋的日子,他若是能過得下去,也不至於淪落到這種地步。就算入了六部又怎樣呢?外朝並不是可以任性妄為之地。想要更進一步,就必須付出代價。清流虛偽,儒門官場,難道就不虛偽麼?

學海傾軋的嘴臉過於難看了。天啟是繁華之地,亦是汙穢之所。他早就待不下去了。這種時候反倒覺得,被外派也不錯。到了天涯海角的地方,至少往後是不必看這些不願看的面孔了。至於官階高低,已經不是他所在乎的事情了。

宋明遠在學海無涯待了六年,畢業的那一年二十歲。當時的他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成長。依然不懂妥協。執拗而又天真。但還好,性格上漸漸算是個可以隨波逐流的人了。至少二十歲的宋明遠,再也不會在大庭廣眾感慨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之類讓人想要將他活活打死的話了。總之,如果事情按照常理發展的話,他可能會在閩南府做一個主簿,俸祿夠養活自己。平時算算賬看看倉庫,學會合時宜之後,偶爾幫著上司做做假賬,糊里糊塗,也算是過一生。後半輩子,大概是不會惹出什麼驚世駭俗的事情了。然後就在那麼一個偏遠的地方,漸漸被人遺忘。

對於他個人而言,未必是壞事。

宋明遠在閩南府幹了兩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沒出什麼大錯。也沒有什麼驚人之語。算賬算的很快。份內工作做完之後,還經常用空出海撈點魚改善伙食,搞個魚湯配方之類的。因為算賬算的好,改進了納稅的演算法,甚至還升了點職,從資歷最淺的主簿升到了首座參議。

他依然閒雲野鶴,略微幹點活。不是很拼,也不偷懶。有空就回去煮煮湯,有憤世嫉俗的話,勉強忍忍,回去自己寫匿名文章發洩發洩。不跟上司說,也不跟同僚說。儼然已經是一個合格的社會人。

然而命運,好像存心不讓他消停。他沒惹麻煩,麻煩找上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