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民國那些年(1911-1924)你所不知道的秘史逸聞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二回大江“奇談”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二回大江“奇談”案

1911年清朝政府在文治武功,都已經顯示出了末世之象,內外交困,偏偏還總有些人想當那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草,這群人就是報人。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道理,是歷代統治者都很明白的。大清的專制統治儘管是極為嚴厲,但是迫於形勢,還是在1908年訂立了《大清報律》,雖然允許民眾辦報,但是朝廷對於報紙的控制和管理手段很多,包括限制出版,防患於未然,禁令如毛,動輒以言入罪,迫害報人。

但是壓迫愈深,反抗愈烈,《大江報》事件的發生,對於大清的最後統治是狠狠的一擊。《大江報》這個報館設在武漢,實際上只有兩個報人,也就是詹大悲和何海鳴,兩人都是堅定的革命黨。在清朝還沒有敗亡的時候,這兩位已經剪了辮子。《大江報》的讀者主要是新軍的士兵和下級軍官。該報每天都有時評,文風辛辣尖銳,最著名的兩篇爭論文章,一篇是《亡中國者和平也》;另一篇更著名的是《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藥也》。後者的署名是“奇談”。全文僅三百來字,一開始就寫到:“中國的情勢,事實皆現宕機,處處皆成死境。膏肓之疾,已不可為,然猶上下醉夢,不知死期降至。”

文章結尾高呼:“故大亂者實今日救中國之妙藥也。”所謂大亂就是革命,只有革命才能救病入膏肓的中國。這篇短評不僅在辛亥革命前震動了全國,在中國的報業史上是一篇傑作,甚至到了0世紀60年代的“文革”初期,還被許多紅衛兵奉為經典,在全國廣泛流傳。“大亂”一文剛見報,湖北總督大怒,稱此文是宗旨不純,立意囂張,淆亂政體,擾亂治安,命軍警包圍大江報社。結果就是詹大悲被捕,何海鳴自首,《大江報》被封了。

全國各地輿論和社會團體,紛紛聲援《大江報》,譴責朝廷迫害報人,許多新軍士兵和民眾趕到報社,慰問和聲援受迫害的報人。湖北官方審判詹大悲,詹大悲大義凜然,再次宣傳文章的觀點,並且拒不交代作者的身份,表現了革命黨人的氣節。湖北總督既不願意釋放兩位報人,但是又迫於輿論的壓力不敢重判,最後判罰款800元。

但兩個報人交不出罰款,各被判處徒刑18個月。《大江報》只辦了8個月,卻是辛亥革命前的重要媒體,該報被封之後不到個月,武昌起義的槍聲就打響了。

當時的報人稱讚說,“大江流日夜,鼓吹功不朽”。

晚清民初的中國報業

早在清政府預備立憲之前,晚清的報業已相當發達。以《時務報》、《大公報》、《時報》、《京話日報》為代表的新聞報紙,在京、滬、港諸地影響很大。清政府頒佈《欽定憲法大綱》之後,立憲派在各地紛紛創辦報刊。截至1911年5月,支援立憲立場的報刊,就達40餘家。

這些報紙的基本立場是“向皇帝要民主”。在辦報過程中,來自清政府的審查和干擾一直存在。許多報紙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它們有的因為披露革命黨的活動,有的因為報告清政府對革命活動的鎮壓,而遭到封禁。《京報》1907年月8日創刊,8月6日即被民政部勒令停刊。《政論》出版不到10個月,即被查封。

這些報紙的住筆者均是當時的知識分子。1905年科舉制被取消之後,有大批士子或往西洋留學,或於國內參與新式學堂。當時著名的撰稿人有梁啟超、達生、熊範輿、谷鍾秀等。有十數家報紙都與梁啟超有關,梁啟超或為撰稿人,或為出版人。

比如《國風報》的半數稿件,均為梁啟超所撰。立憲黨人以報紙為中心,形成了一個個言論重鎮。

1899年秋天,孫中山委派陳少白赴香港籌辦一張宣傳革命主張的報紙,定名為《中國日報》。《中國日報》於1900年1月5日在香港正式出版,陳少白任社長兼總編輯。1900年8月,章太炎在其上發表《請嚴拒滿蒙人入國會狀》、《解辮發說》等文,開始主張革命。《中國日報》堅持到191年才停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另一創辦於東京的《國民報》,更具革命色彩。該報嚴厲譴責清政府媚外賣國的行徑,指斥他們苟且偷安,甘願把主權領土拱手讓人。《蘇報》創辦於1896年6月6日,創辦人胡鐵梅,1898年因債務過多而售予陳範。陳範將其改造為清議報紙,對清廷多有抨擊。190年,章士釗成為《蘇報》的主筆之後,上面登載的反滿革命的言論就更多了。

190年1月,蔡元培與劉師培等人鑑於俄國對華窺伺已久,遂創辦《俄事警聞》,由王季同主編,專刊東三省及涉俄問題的報道。《警鐘日報》由蔡元培、汪允宗、劉師培先後主編,初期關心日俄戰事,隨後大力鼓吹革命。之後相繼出現的革命派報紙有《中國白話報》、《世界公益報》、《廣東日報》、《新中國報》、《民報》、《民立報》等。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辛亥革命前,持革命立場的報刊有兩百餘家,從業人員近兩千人,均是傾向革命的新型知識分子。這些人為革命搖旗吶喊,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