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民國那些年(1911-1924)你所不知道的秘史逸聞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八回總機關被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八回總機關被破

瑞澂得到名單,不敢掉以輕心,立即全城戒嚴,準備按名冊抓捕革命黨人,所幸革命黨人鄧玉麟發現大事洩露,過江趕往總指揮部通風報信,眾人果斷決定,與其坐而受死,不如起而革命,當晚就發動起義,便約定以午夜十二點的新軍南湖炮隊響炮為號,新軍各工程營起事。鄧玉麟和楊宏勝立即趕往各工程營,傳遞訊息和輸送彈藥,為什麼要輸送彈藥呢?因為前幾天中秋起義的訊息一洩露,瑞澂早有準備,將軍中所有彈藥一律集中收繳,統一保管,而沒有彈藥的槍桿子當然形同廢物。

不過,文人出身的起義首領們,並沒有充分意識到處境的危險,佈置完之後,革命軍臨時總司令蔣翊武和劉復基、彭楚藩等重要領導仍守在總指揮部樓上,等候作為起義訊號的炮聲。

據說,為了避免反動軍警的懷疑,他們還特地備了一桌酒菜,弄了一架留聲機放些唱片,裝作飲酒取樂的樣子,結果炮聲還沒有等到,卻等來了大批軍警。

原來由於意外爆炸,小朝街85號秘密機關被破獲。起義首領們被清軍四面包圍,眼看軍警就要破門而入。每當文學社遇到危機,往往是評議部長劉復基帶領大家渡過難關,此時,又是劉復基挺身而出,掩護蔣翊武和彭楚藩逃走,他抱著同歸於盡的決心,向清軍接連扔出了三個炸彈,卻都沒有爆炸,原來情急之下,他忘了革命黨人還沒有給炸彈裝上導火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其實像這樣關鍵時候掉鏈子的事情,在沒有經驗的起義中是常常發生的。眾清兵一哄而上,劉復基寡不敵眾被捕了。

蔣翊武和彭楚藩等人越牆逃走,但被埋伏在四下的軍警抓住。當時蔣翊武身穿長袍馬褂,腦後還拖著一條長長的辮子,像一個保皇黨,自己謊稱是看熱鬧的群眾,混進人群就不見了。就這樣,起義還沒有發動起來,司令部卻幾乎一下被連鍋端掉了。被捕的眾人在獄中翹首盼望著,午夜十二點的一聲炮響,那是起義發動的訊號。他們苦等了一夜,南湖炮聲卻沒有如期響起。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得到了革命黨人名冊的總督瑞澂,早已經派人看守革命黨人眾多的工程營,暗布眼線,嚴加防範,專等魚兒落網。

文人出身的起義首領們

武昌起義是文學社和共進會(都屬於同盟會外圍組織)引導和發動的,其主力是湖北新軍,但領袖都是一幫文人。其中文學社社長蔣翊武和共進會的領袖熊秉坤,都是新軍中黨人的傑出代表。

1911年1月,蔣翊武以“研究學術,進修德業”為名,在武昌重建革命團體文學社。當時有一個叫“群英會”的組織(由三十二標正兵向海潛發起成立),取水滸聚義之意,為數108人,熊秉坤和蔣楚傑、呂中秋等人都參加了。熊秉坤為人豪爽,性格外向,活動能力極強,加入共進會後立即開展聯絡,吸收了不少同志。同年春,孫武回鄂恢復共進會活動。4月下旬,熊秉坤偕同營田智亮至分水嶺號謁見孫武。

在醞釀起義之初,文、共兩團體雖然在磋商聯合時存在一些分歧,但其中不乏有識之士,為了共同的革命目標,他們毅然放棄門戶之見,求同存異,共謀大業。

廣州起義失敗後,革命重心轉到了武漢,文學社和共進會都有合作意願,文學社於5月10日在武昌小朝街85號設立起義機關,次日即約請共進會代表籌商合作事宜。由於文學社更有實力,在新軍中發展了000多名會員,共進會也願意承認蔣翊武的領袖地位。

1911年9月14日,武昌楚望樓10號來了一批年輕人,這便是當時武漢的兩個革命團體共進會和文學社的主要成員。由於當時四川保路運動已經是風起雲湧,革命形勢大有席卷全國之勢,這兩派人在接觸了幾次後,便決定召開聯席會議,進行積極合作。

在武漢起義成功後,局面卻出現了暫時的混亂。由於當時起義的領導人大都遇害或者下落不明,參加革命的士兵又缺乏威望,由誰來出面組織新政府便成了最緊迫的問題。無奈之下,他們只得求助於湖北諮議局的議員們,並準備公推議長湯化龍作為軍政府都督。湯化龍推脫拒絕後,大家便想到了黎元洪。在日“祭天大典”宣佈後的軍政府名單中,除了孫武出任軍務部長,其他六部均為黎元洪的部屬和湯化龍的親信——起義成果轉手他人。這不能不說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