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民國那些年(1911-1924)你所不知道的秘史逸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四回武昌起義:革命黨人獲得了“金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四回武昌起義:革命黨人獲得了“金山”

武昌起義是偶然中的必然,這句話總讓人想起中國的古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事實上從武昌起義的諸多偶然事件來看,當時的革命黨人們謀事的能力其實很成問題的,幸運的是上天不止一次地眷顧了他們,這才成就了歷史的輝煌。

首先是革命黨也沒有想到武昌能成為首義的據點,看地圖就能知道,武昌的地理位置實在是不利於造反。歷來中國的造反講究的是進可攻、退可守,什麼關中之地,巴蜀之地,要麼是有天險,要麼是有雄關,連晁蓋宋江都知道倚仗個水泊梁山,只有這樣的條件,才能在造反初期,勢單力薄的時候積累力量,不至於一上來就被撲滅。而武昌是中州之地,水路交通發達,在這裡造反,被四下合圍消滅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1911年10月10日的槍聲一響,頭幾場靠著起義軍的奮勇和清政府軍的無能,居然打勝了,但之後的維持和發展就是大問題了。為什麼說上天又一次眷顧了革命黨呢?因為在開戰之後,革命黨人已經發現了武昌實在是一座金山。既然是造反,革命黨人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看看前朝的庫房裡有些什麼存貨。藩庫裡有存銀一百二十餘萬兩,銅幣局存現洋七十餘萬,銀八十餘萬兩,銅元四十萬,官錢局有銅元二百萬,官票八百萬張,未蓋印的官票兩千萬張,洋元票二百四十萬張,庫銀二十萬兩,現洋三十萬元,湖北財政存款總計有四千萬餘元。

光是錢還不行,還得有槍,湖北是中興名臣“張之洞”的地盤,南張北李的名頭自然不是白給,查點槍支,從德國產的步槍一萬餘支,從日本產的步槍一萬五千支,中國當時最大的漢陽兵工廠也有步槍好幾萬支,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山炮、野炮和要塞炮,這樣大批的槍械,裝備幾個師都綽綽有餘。有錢有槍,心中不慌,拿下武昌,起義軍就像開啟了一座金山,招兵買馬自然不在話下。

其結果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原來的三千人就擴充到了五個足額的旅,人數發展到了兩萬多,是起義前整個武漢軍隊的兩倍還要多。暫且先不管這些臨時徵募來的隊伍戰鬥力怎麼樣,光是數人頭就已經很有聲勢了。從各地調集來的清兵之所以畏懼不前,遲遲不肯開打,原因就在於此。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武昌起義,為何說張之洞也有一份功勞

武漢起義倡首功,推本究源,張之洞也有功勞。孫中山辭去民國臨時大總統後,於191年4月來武漢訪察,感慨正是張之洞主持的湖北新政,為辛亥首義奠定了物質基礎,準備了人才條件。孫中山對張之洞評價甚高:“以南皮(即張之洞)造成楚材,顛覆滿祚,可謂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武昌首義得以成功的若干因素,都與張之洞有很大關係。張之洞任湖廣總督,大舉興辦洋務,在武昌城南濱江一帶,相繼創設布、紗、絲、麻四局等一批近代化工廠。1900年,張之洞因修築粵漢鐵路,奏請籌設商場局。自此,張之洞在湖北苦心經營了近0年的新政,才使得武漢成為重鎮。辜鴻銘曾說:民國成立,系孫中山與張香濤(即張之洞)的合作。

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后以光緒皇帝名義下詔變法,試圖挽救局勢。張之洞積極響應,湖北逐漸成為後期洋務新政的中心地區。1889年張之洞由兩廣總督調任湖廣總督,隨即將在廣州籌設的鐵廠和槍炮廠遷往湖北。1890年,張之洞將在廣州籌建的槍炮廠移往湖北漢陽,槍炮廠初有工匠100多人,到1904年發展到多人。到1907年,湖北槍炮廠分廠林立,報清廷批准改為漢陽兵工廠,是清末民初最大規模的陸軍兵器工廠。

在任期間,張之洞著力培養人才,派遣了大量留學生。1904年4月底,湖北留日學生總計89人,列全國首位。此外,張之洞還積極開辦各類書院和學堂,為武漢培養了大量具有新思想的人才。這些接觸了新思潮的學生後來成為辛亥首義的領導力量。

在張之洞的新政後期,對湖北大舉興學及派遣留學生的舉措,慈禧太后曾一度很是憂慮。1907年端方由湖北巡撫調任直隸總督入京覲見時,慈禧太后曾對端方說:“造就人才的是湖北,我所慮的也在湖北。”她沒想到一語成讖,武漢果然打響了起義的第一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