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民國那些年(1911-1924)你所不知道的秘史逸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五回孫中山當選臨時大總統,是革命軍的“激將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五回孫中山當選臨時大總統,是革命軍的“激將法”

袁世凱試圖火中取栗,1911年11月0日,革命軍11省代表齊集漢口的英租界順昌洋行召開了第一次革命軍各省代表會議。三天後,大會作出了決議。虛臨時總統主席以待袁君世凱反正來歸。1月18日,南北代表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廳舉行,談判的實質內容就是袁世凱倒戈反正,推翻清朝,革命軍保證推舉他為總統。

1月5日孫中山回國到達上海,4天后當選為臨時大總統。並於191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職,孫中山的就職對於革命軍各省代表來說,不過是個“激將法”,孫中山本人也在就職之後打電報給袁世凱,暫時成立,以待賢者。逼迫清帝退位,已經提到日程上來了,袁世凱建議南京臨時政府制定一項優待清室的條例,讓清帝“光榮退位”。

191年1月11日,北洋軍全體將領由直隸提督、淮軍老將姜桂題率銜通電清政府,現值軍情緊急,請求皇帝命令王公大臣捐藏私財,毀家紓難,共濟時艱。

這是袁世凱反制清滿族主戰派的一條妙計,滿族的王公大臣氣勢洶洶,大話炎炎,天天叫喊要南征戡亂,但是要他們出錢籌餉呢。一個個就噤若寒蟬了,袁世凱派人四處散佈謠言,革命黨已經派人鑽進北京城裡來,說是一旦發生暴動,主戰派誰也休想活命,主戰派嚇得不敢開口了。

191年1月1日,袁世凱終於把牌攤了出來,他指使奕匡在宮廷會議上提出了皇帝退位和民主政府優待清室的條例,大多數王公是啞口無言,但以良弼為首的少年親貴是堅決反對,會議意見分歧不歡而散,1月16日,袁世凱終於親自出馬,上朝向隆裕太後奏道,自古無不亡之國,亡國之君身受殺戮,古今中外,斑斑可考。他先把隆裕太後嚇了一跳,接著又勸誘道,今天大清皇帝退位,仍然保持尊號,享受辭費,這是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創舉,隆裕太後心慌肉戰,只得推延,她說“從來計議”吧。

隆裕太後在1911年

隆裕雖貴為太后,無奈此時清政府已經窮途末路,外有列強虎視眈眈,內有革命黨人醞釀的起義。1911年,辛亥革命更是讓清政府走到了盡頭。袁世凱借收拾南北局勢之際,在清政府和革命黨人之間左右逢源,撈取自己的政治好處。

隆裕太後授予袁世凱一等公爵,想用這種方式讓袁世凱對清政府盡忠。但革命黨許諾的大總統位置對袁世凱更有吸引力。袁世凱不斷向這位太后傳遞“革命黨太厲害”的訊息,上奏隆裕太後:“民軍之意,萬眾一心,支援共和。”

隆裕太後沒有辦法,她要為清政府的平安善後負起責任。她最後接見袁世凱,袁世凱向隆裕太後直接提出了退位的問題。退位已經無可挽回。1月6日,宗社黨領袖良弼被革命黨人炸死。這件事促使隆裕太後下定決心退位。

191年月1日,隆裕皇后頒佈了退位詔書,延綿二百六十八年的大清王朝,正式宣告退出歷史舞臺。起草退位詔書的,是光緒二十年的狀元張謇。詔書的內容如下:

朕欽奉隆裕太後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用是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之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宣佈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仍合漢滿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未完待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