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民國那些年(1911-1924)你所不知道的秘史逸聞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八回毛澤東曾因反抗包辦婚姻離家出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八回毛澤東曾因反抗包辦婚姻離家出走

1914年,袁世凱頒發了《褒揚條例》,褒揚節婦貞女,在一片喧囂聲中,一些婦女爭先恐後地殉夫殉節。1918年,一位婦女在丈夫死後用了9種不同的方式自殺,受了48天的罪才死亡,她的神主牌被供奉在祠堂讓人祭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同一年,《新青年》的“易卜生號”,發表了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三部劇作,其中《娜拉》的影響是最大。娜拉“砰”的一聲摔上大門,和“救出自己”的呼喚,震撼了中國的知識界,爭當“娜拉”成為一時的風潮,青年爭相在舞臺演出《娜拉》。

1919年,“五四”運動後,一位名叫李超的女子拒絕包辦婚姻,出外求學,家庭則拒絕支援,她最終在貧病交加中死去。胡適為她寫作了六七千字的傳記,北京學界為她舉辦了追悼會,參加者超過千人。蔡元培、胡適、李大釗、陳獨秀、蔣夢麟等到會並演說。

長沙也傳出了一樁悲慘的社會新聞,歲的女子趙五貞為抗拒包辦婚姻,在出嫁的花轎中割喉自盡,血滿衣襟。6歲的毛澤東在其後的1天中連續發表了篇評論,猛烈抨擊傳統陋習,號召組織起“女子革命軍”,去摧毀封建禮教。

為一件事連續發表多篇的文章,對毛澤東來說是生平第一次。他對包辦婚姻是有切膚之痛的,五年前,毛澤東也因為反抗包辦婚姻離家出走。

其實從“五四”那一代人在婚姻與愛情問題上,都有類似的切膚之痛,據年對51名大學和中學男生所做的調查,184名已婚青年就有158樁的婚姻是父母包辦的。在婚姻家庭變革的思潮中,“五四”時期家庭重組的情況逐漸增多。

魯迅在許廣平的勉勵下與其同居,宣告對這種“犧牲”的反抗,但始終沒有與原配妻子離婚。

胡適曾經與曹佩聲傾心相戀,但是最終在原配江東秀持刀要殺兒子的威脅下妥協了。魯迅的總結是一針見血的,“陪著做一世犧牲,完結了四千年的舊賬”。

易卜生主義和《娜拉》

易卜生的人生觀只是一個寫實主義。易卜生把家庭、社會的實在情形都寫出來,叫人看了動心,叫人看了覺得我們的家庭、社會原來是如此黑暗腐敗,叫人看了覺得家庭、社會真正不得不維新革命——這就是易卜生主義。表面上看去,像是破壞的,其實完全是建設的。他知道人類社會是極複雜的組織,有種種絕不相同的境地,有種種絕不相同的情形。社會的病,種類紛繁,絕不是什麼“包醫百病”的藥方所能治得好的。因此他只好開了脈案,說出病情,讓病人各人自己去尋醫病的藥方。

舊社會有些人明知世界“陸沉”,卻要跟著“陸沉”,跟著墮落,不肯“救出自己”!卻不知道社會是個人組成的,多救出一個人便是多備下一個再造新社會的分子。所以孟軻說“窮則獨善其身”,這便是易卜生所說“救出自己”的意思。

這種“為我主義”,其實是最有價值的利人主義。所以易卜生說:“你要想有益於社會,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這塊材料鑄造成器。”《娜拉》戲裡,寫娜拉拋了丈夫兒女飄然而去,也只為要“救出自己”。

社會最大的罪惡莫過於摧折個人的個性。發展個人的個性,需要有兩個條件:

第一,需使個人有自由意志。第二,需使個人擔干係、負責任。《娜拉》戲中寫郝爾茂的最大錯處只在他把娜拉當作“玩意兒”看待,既不許他有自由意志,又不許他擔負家庭的責任,所以娜拉竟沒有發展他自己個性的機會。所以娜拉一旦覺悟時,恨極她的丈夫,決意棄家遠去,也正為這個緣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