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民國那些年(1911-1924)你所不知道的秘史逸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回清政府將鐵路收歸國有引發民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回清政府將鐵路收歸國有引發民變

1911年五六月間,清政府決定將民營鐵路收歸國有,此舉徹底激怒了各地民間人士。政府事先放風修鐵路的錢以後要靠外國借款,訊息傳出後,湖南、湖北、廣東等地的士紳民眾紛紛要求朝廷收回上諭,並聲稱如有外人強事修築,必立即集全力抵抗,釀成巨禍亦在所不顧。

湖廣民眾公然威脅政府,說明清廷在毫無威望的情況下還企圖與民爭利,老百姓被逼急了。不過說到與民爭利這個問題,又很有意思,為什麼中國歷史上在盛世搞大工程是文韜武略,而到亂世搞大工程往往變成與民爭利呢?

其中有經濟上增長紅利的這個概念,盛世必然經過前一段時間的韜光養晦,國力儲備足,國家經得起折騰,修個運河、打幾次仗,再加上官員貪汙腐敗,也不會動搖根本。

但是到了經濟衰退期,像清王朝從1840年開始,幾次敗仗打下來國庫被掏空了不算,百姓也搞窮了,國弱民窮,清廷的經濟舉措往往是與民爭利,這就必然導致民變。

其後的事態發展完全超出了清政府的預料,先是湖南、湖北和廣東的民間人士又是請願又是示威,狠狠地鬧了一場,但是朝廷不為所動。有人認為是湖南巡撫楊文鼎和湖廣總督睿澄對付鬧事有一套好辦法,或打或拉起到了成效,但根本上還是利益在作祟。在清廷的鐵路國有辦法裡,對湖廣兩地是比較寬厚的,民間資本有的退錢,有的換成了股票。但是對於另外一個大省四川來說可就太不公平了。

因為四川之前修鐵路花銷太大,賬目又糊塗,為了表示懲戒,清廷對四川的集資款一概不退。這下婁子捅大了,川人的火暴性格豈容官方這樣明火執仗的搶奪呢?

1911年6月17日,成都成立了“保路同志會”,會上幾位川籍的首領當眾大哭,超過了0分鐘,直哭得山河淚下,日月無光,還有人更是高聲喊出了“川漢鐵路完了、四川也完了、中國也完了”這樣非常有煽動性的口號。

一時間群情激憤,數千人臨時決議到總督府衙門去向父母官四川總督王人文請願。一場民變已經在所難免。

保路運動中的溫和派與激進派

清政府將川漢商辦鐵路收為國有,這道上諭於5月初到達成都。當時,在商辦鐵路公司內部,存在著溫和派與激進派,兩派意見不一,進行了激烈的爭論。

溫和派以在京的資政院川籍議員蕭湘為代表。他們已經敏銳地認識到,商辦鐵路實際上已經破產。但他們認為,透過反對國有的態度和立場,可以向政府提出更高的要價,以爭取更多的補償金。這一實際利益才是驅使保路運動的內在原因。

溫和派“以索還用款為歸宿,以反對國有為手段”。

激進派的代表人物是羅綸。由羅綸等400餘人共同簽名並由王人文代奏的奏摺,反映了激進派人士的基本觀點。他們認為,鐵路國有就是與民爭利。即使鐵路收回國有,也不能借外債築路,因為外債會讓外人干預中國的財政。即使不得不借外債,也不能讓外人擁有抵押權,因為外人一旦擁有抵押權,鐵路就等於送給外人了。”外人占人幹路,扼我財權,足招亡國之禍。

構成保路運動中的激進派,主要是一些熱血青年學生與中下層的士紳人士。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他們並不是腰纏萬貫的大股東,他們對如何從政府那裡獲得更多的還款問題,並沒有多大的興趣。另外,他們也不瞭解商辦鐵路過程中的種種困難內情。說他們反對鐵路國有政策,更多的原因是不相信外債。在他們看來,任何與外國商人與銀行相聯絡的經濟合同,都是不公平的。

從激進派身上可以看到到清議派的影子。自兩宋以來中國傳統的士大夫知識分子就傾向於清議。清議指的是公正不阿的輿論力量。它有兩重意義,一是遵循並效忠於剛正的道義原則而形成的議論;二是指在野的時望人士對權貴的抗爭態勢。清議對政治權貴的抗爭,主要透過社交集會、發表文章以及地方輿論形成的壓力來影響政策,並不走達官貴人路線。

保路運動中激進派的清流遺風,同樣是“陳義甚高”,並熱衷於不切實際的大言高論。不過,保路派中的清流士紳,則以經濟排外的民族主義封閉原則,以無條件地排斥外國貸款,以及“路亡國亡”的激進口號,作為他們所理解的愛國主義的信念支柱。

當溫和派意識到朝廷的舉措無法讓他們得利時,激進派最終取得上風,一場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就此在川地拉開了序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