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民國那些年(1911-1924)你所不知道的秘史逸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三回張國燾與北京工人運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三回張國燾與北京工人運動

191年,共產黨早期組織已經在北京組建。作為主要領導者的是李大釗、張申府和張國燾。張國燾,江西上慄人,生於1897年,卒於1979年,190年參與組織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李大釗為其入黨介紹人。此後又陸續吸收了鄧中夏、張太雷、何孟雄、劉仁靜等人加入,當時的共產黨早期組織發展到了15人。11月底,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決定命名為中國共產黨北京支部。

李大釗為書記,張國燾負責組織工作,主要是指導工人運動,羅章龍負責宣傳工作,主要是編輯《勞動音》週刊,李大釗從他每個月140元的工資當中拿出元,作為北京支部的活動經費,在他的指導下,北京共產黨的組織、教育、青年團、學生運動等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其中最顯著的要數張國燾負責的長辛店工人運動。

長辛店距北京1千米,京漢鐵路北段的修車廠設在這裡,有工人000餘名,那麼距北京不遠的長辛店,成為4歲的共產黨人張國燾發展工人運動的實驗所。

張國燾經過調查,認為開辦學校是接近工人群眾,發動工人運動的最佳方式。北京小組隨即就接受了他的建議,決定在長辛店創辦勞動補習學校,讓工人及其子女接受教育。

開辦學校是需要經費的,當時北京支部每月只有李大釗資助的80元錢,用於《勞動音》出版的發行和維持各種必要的開支之後所剩無幾。張國燾不願再向李大釗開口,於是將當年家中郵寄給他的一年生活費00塊錢捐出來。北京的黨支部成員知道這個情況之後,要求支部的各位同志都要盡力捐款部分經費,此後這項制度逐漸沿襲下來,最終成為中共黨費的來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191年11月1日,張國燾在上海出版的《勞動界》第15期上發表了“長辛店工人發起勞動補習學校”一文。1月19日張國燾、鄧中夏、張太雷等人乘火車來到長辛店,動員工人和子弟踴躍報名參加補習學校。張國燾口才出眾,演講受到了工人的熱烈歡迎。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於191年1月1日正式開學,開辦初期張國燾、鄧中夏、羅章龍等輪流擔任教員,李大釗也曾到學校講課。他們用通俗的語言和事例,向工人講解馬克思主義的道理。

191年“五一”勞動節,在北京支部的組織下,1000多名工人在長辛店集會,宣佈成立長辛店工人俱樂部。上海的《共產黨》月刊熱烈歡呼,稱它“不愧乎北方勞動界的一顆明星”。新生的共產黨和年輕的共產黨員,也第一次從工人運動中開放收穫政治威信。

民國時期工人的生活調查

19年,上海工人的月工資一般為0元,雙職工家庭年收入為400元以上。

技術工人、小學教師、醫護人員等家庭的月收入超過50元,達到小康水平;中級職員、工程師、中學教員、醫生、記者、作家、律師和一般演員的家庭,月收入一二百元以上,則進入中產階層。

而當時在北京(北平)的物價普遍比上海低些。例如194—196年北平市銀圓可以買8斤好豬肉。

相比之下,如魯迅所說,學者教授們的生活水平屬於“中產知識階層”。他們不像統治集團、剝削階級那樣豪華奢侈,也不像體力勞動者和城市貧民那樣一貧如洗。

根據197—199年的調查材料,當時北京的手工業者、木匠、人力車伕等,每個家庭每年消費約00元,合每月17元(合人民幣600元)左右,這是社會下層的水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