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民國那些年(1911-1924)你所不知道的秘史逸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九回楊開慧曾被學校,開除打破中國男女同校之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九回楊開慧曾被學校,開除打破中國男女同校之始

接受教育是女性走向社會和求得自身解放的第一步,191年0歲的楊開慧、王佩瓊等幾名女生,僅僅因為剪了短髮,便被所讀的女子學校開除。然而此時男女不能同校的清規戒律,已經日益被打破了,楊開慧她們隨後被男校岳雲中學招收。

男女同校在四年前還是不可想象的,大學在中國誕生了十幾年間,一直嚴禁男女同校。從19世紀末開始,中國出現了第一批女校,當時上海的教會學校中西女校首批招生,只招到了五位女學生。

1908年清政府批准在中國成立第一個官辦女子師範學堂,興辦女校的浪潮從此興起了。從這些學校裡陸續走出了一批新女性,比如何香凝、雷潔瓊、宋氏三姐妹等,都是從女校畢業之後又出國留學,成為0世紀女性的傑出代表。

建立於1904年的周南女校,是蔡暢、向警予等人的母校,她們走向了革命,並在190年先後赴法勤工儉學。1919年的“五四”運動浪潮當中,成立四年的金陵女子大學,培養出了中國第一批女大學生,她們勇敢地站在了“五四”運動的隊伍中。

但是此時男女同校的禁止仍未開,阻礙了女子去高等學校求學。山城重慶有幾位女學生剪掉了長髮,女扮男裝進入男子高等師範學校讀書,被校方發現,以有傷風化為名開除了她們的學籍。

有些女校還規定,男教師講課要雙目仰視天花板,不準看女學生。甘肅女青年鄧春蘭在1919年4月,也寫信給北大校長蔡元培,要求北大招收女生並投稿媒體,呼籲全國婦女同胞為大學解除女禁,教育平等而奮起抗爭。

8月鄧春蘭來到北京,此時北京《晨報》發表了鄧春蘭的兩封信,隨即北京、上海的進步報刊和一些外文報刊相繼刊載,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李大釗、陳獨秀、向警予、胡適、田漢、李達、茅盾、陳望道等著名人士以及許多進步人士、愛國青年,尤其是女學生們紛紛發表談話撰寫文章,表示熱烈支援。

190年北大首次招收了鄧春蘭、王蘭等9名女生。190年秋,各大校和專門學校都已經開放了女禁,這是男女同校的開始。到19年8所大專院校招收了女生,191年教育部通令各地速設女子中學,或者相當學校附設女子中學部。至此,男女不同校的禁令終被打破。

廣東“女學”開風氣之先

清末時期的教會是最早在中國創辦的女子高等教育機構,但教會女子大學並不向所有中國女子開放,學生人數和社會號召力都極其有限。

民國之初,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指出,佔中國總人口一半的女子教育一向受到忽視,“直至清末,女子識字者百中無一”。他指示教育部公佈《普通教育暫行辦法及課程標準》,規定初等小學實行男女同校,鼓勵女子上學,大力發展女子教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時廣東女學開風氣之先。據記載:191年,有人將其與內陸其他省份女學作了比較,指出廣東女生的獨特之處:她們除了有自己的名字,有的還有字有號,並有名片;在廣東,女子言論自由,還當上代議士;女生有自己的報紙,且“常與官廳作對”。不僅如此,女子嫁人後還可以負笈千里,成為女志士。191年10月,廣東教育司舉行遊藝會,女子第一師範、第二師範和女子體育學校的學生參加競走比賽,被報刊讚譽“其奮勇向前,不讓男子”。廣東女生自高小以上皆著黑色短裙,夏季衣帽全用白色,冬季分別用藍及灰等色,時人贊其“有一種天然之美,加以原系天足,其身體強健,甲於全國女生之上”。

但是男女同校直至中小學生,到辛亥革命數年後才終於實現。1918年,中國第一所實行男女同校的大學嶺南大學開始招收女生。到191年時,全國75%的大學向女性開放。隨著男女享受同等教育,“女學”一詞煙消雲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