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做強做久做自己:當代中外著名企業家的商道真經最新章節列表 >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葛榮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葛榮晉

葛榮晉,195年生於河南省濟源市。196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東方文化研究所所長。另兼任中國實學研究會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等。多次應邀赴美國、德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等國家以及中國的臺灣、香港、澳門地區講學,主持和參加國際研討會。

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範疇史》、《中國文化導論》、《中國哲學範疇通論》、《王廷相和明代氣學》、《儒道智慧與當代社會》、《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謀略》等。其著作曾多次獲國家圖書獎,全國、教育部和北京市優秀著作獎。

近年來,葛榮晉教授致力於中國式管理思想體系的研究,重點探討了儒家文化對中國現代商業理念的影響,為現代企業管理者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葛教授既是一位博聞強記、造詣頗深的學術權威,又是一位幽默風趣的長者,如果你與他交談,他更像是你早已相識的摯友。他生動的語言,爽朗的笑聲,特別他那不急功近利、老老實實讀書做人、認認真真思考的人生態度,往往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

現代“儒商”的精神塑造

——訪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葛榮晉

從0世紀80年代開始,在中國企業界和學術界,對“儒商”這一經濟文化群體展開了討論。進入新世紀,關於“儒商”的話題有所降溫,但是近年來,隨著越來越高的倡導企業社會責任的呼聲,現代“儒商”不僅是公眾對企業家的一種期待,而且成為企業家自身形象的一種再塑。那麼,儒商到底有哪些特點?企業家怎樣才能成為傳統觀念中的“儒商”?針對這些問題,我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葛榮晉教授。他說,凡事過熱、過冷皆是正常現象,說明我們的企業家已經成熟;我認為,只有儒商精神加上現代管理理念,才能造就優秀的管理者。為此,就這個話題我與葛榮晉教授進行了探討。

趙晏彪:把企業領導者說成“儒商”,無非是證明這位領導者是有學問和有知識的企業家,但作為現代優秀的企業管理者,他們應該具備哪些優秀品質和現代管理理念呢?

葛榮晉:大概要具備六種素質,這六種素質中包含現代管理理念。比如,高瞻遠矚、心存誠信、廣聚人才、自主創新、善解難題是必備素質,而以人為本不但屬於管理範疇,更是現代管理理念的核心。

美國石油大亨約翰·洛克菲勒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當時有一個大油田,可是由於提煉方法落後,油中含碳很高,稱為“酸油”,每桶油只售15美分。洛克菲勒高瞻遠矚,他堅信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總有一天會研究出提煉“酸油”的技術,那麼油田的價值將會是巨大的,於是他大膽地做出了投資這個油田的決策。但是,董事會大多數人都強烈反對,可主意已定的洛克菲勒卻說,“愚者賺今天,智者賺明天”,他拿出自己的全部股份來做這件冒險的事。大家被董事長的自信感動了。兩年以後,他們終於找到了解決“酸油”的辦法,油價從每桶15美分升至1美元,不但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煉油廠,而且年盈利幾億美元。

說到創新,柯達公司董事長喬治·費希爾可謂智高一籌。196年他們研制成功了大眾化的自動照相機。但當柯達公司在新相機帶來可觀利潤的時候,卻突然宣佈放棄自動相機的專利,同意讓別人仿製。許多人都不能理解,但費希爾卻胸有成竹,他說,創新是我們的生命,現在相機專利保護期已經結束,相機市場必定會迅速擴大,一是賺頭越來越小;二是相機的擴大必然帶來膠捲的需求,我們不如改弦易轍,在膠捲上大做文章。他們將所有力量都集中到感光產品的研制開發上,很快柯達就佔領了全球的膠捲市場,柯達膠捲的商標價值曾高達5億美元。所以說,沒有敢於創新的老闆,就沒有具有美好前景的企業。同理,作為優秀的企業管理者,這些素質是必備的。

趙晏彪:企業家要想把自己塑造成一代“儒商”,最終成為具有理想人格的管理者,除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外,還必須具備哪些素質或是條件呢?

葛榮晉:在我看來,“儒商”是現代企業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而要塑造成為優秀管理者,必須具備德、智、情三種基本要素。德、智、情是優秀管理者理想人格完整的架構體系,缺一不可。只有將三者有機地統一起來,才能成為一個具有完整人格的優秀管理者,否則就只能是“單面的”或“雙面的”不完全的“儒商”或企業家。

企業家要想把自己塑造成具有理想人格的優秀管理者,決不能憑空虛構。除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外,還必須繼承和發揮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的“三達德”的人格思想。儒家的“三達德”思想不僅為造就優秀管理者提供了理論架構,而且也為其人格的塑造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在塑造優秀管理者的人格中,既不能將中國古代儒家的“三達德”思想原封不動搬過來,也不能把儒家的“三達德”思想視為無用。這種文化復古主義和虛無主義的態度都是應當拋棄的。

趙晏彪:什麼是儒家的“三達德”人格思想呢?

葛榮晉:孔子在《論語》一書中曾三次將知(智)、仁、勇三種美德視為構成君子人格的三要素。在孔子看來,君子不做過惡之事,故“內省不疚(病),夫何憂何懼!”孔子之後,《中庸》的作者從理論上進一步將智、仁、勇概括成“三達德”,指出“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即認為智、仁、勇是通行於天下的最基本的人類美德。

所以,企業家要想把自己培養成優秀管理者,就必須從儒家“三達德”思想中汲取其合理成分,努力尋求“三達德”思想與現代儒商的結合點和生長點,使“三達德”成為現代儒商和現代優秀管理者必備的重要思想要素。不從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中汲取智慧和啟示,要想塑造成為優秀管理者的理想人格,幾乎是不可能的。

趙晏彪:很多企業都在強調“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標準的說法是:“客戶滿意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是首先要有滿意的員工,這些滿意的員工才能服務好客戶,才能有滿意的客戶。滿意的客戶給企業帶來長久而豐厚的收益。”企業的發展才是長久的,但往往企業在宣講企業文化時,不能講解透徹,很多員工對“以人為本”這個理念的認識產生偏差。你在研究中是怎樣深化這一理念的?

葛榮晉:0世紀70年代的諾貝爾獎評委會對“有限理性”鍾情有加,而不論它成為何種最終結論的基本前提。於是,才有了兩位觀點截然不同的大師級學者同樣基於這一判斷而獲得諾貝爾獎的歷史。第一位是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後一位是赫伯特·A·西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哈耶克基於“有限理性”假設對組織和集權所展開的批判,曾被西方主流經濟學家們認為是“極大地維護了自由市場經濟的尊嚴”。而西蒙的主要貢獻則在於管理學,他本人則是新古典組織理論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哈耶克不同,他擁護組織,重視組織的決策和管理。西蒙對組織決策理論的開創性研究是現代管理理論的基石之一,其思想主要體現在其《管理行為》之中。組織是由人組成和管理的,而人是“有限理性”的動物,但我們完全可以令組織決策變得更令人信賴,這不僅僅是因為沒有什麼人能夠絕對地脫離組織,更是因為每個人都不是組織的被動接受者。事實上,這也正是新古典組織理論和現代管理理論所著重強調的理念——以人為本。

比如美國“石油大王”蓋蒂,他的管理理念是他成功的關鍵,而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以人為本。他從來不以為自己當了老闆就能一個人說了算,而是把協調溝通作為必不可少的工作,將以人為本的精神擺在第一位。創業之初,蓋蒂聽說有人願意將西部森林裡的一塊土地出租。他帶人現場勘探後,認為這裡雖然蘊藏著大量石油,但土地面積少,開採量有限,況且只有一條小路,大車很難進來。儘管有如此之多的困難,但他還是覺得應該尊重員工的意見,聽聽大家的想法。員工們見老闆如此信任自己,都紛紛出謀劃策,最終確定了用小型器材和小型鐵路的開採方案。197年,“石油大王”蓋蒂終於在這塊含油量豐富的地下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在後來的幾年中,這塊小油田為蓋蒂賺了幾千萬美元。

蓋蒂的公司後來越來越大,他經常到各個油田去巡視,每次他都會發現有人在浪費,儘管將工頭找來後,要求他們消除浪費,但下次再來還是依然如故。他想一定是自己的管理體系出現了問題。經過深思熟慮,他認識到,要讓員工認為這油田是他們自己的,要尊重他們的勞動,要真正的以人為本,才能提高產量、避免浪費。他立即召集各地工頭,當眾宣佈,油田從今天起交給在座的各位負責經營,收益的5%由你們全權分配。從此,浪費現象沒有了,產量大幅度增加。油井還是那幾個油井,但他以人為本的做法使大家覺得老闆和我們都是油井的主人,正是這種以人為本的理念激發了員工的潛能,而且他們之中竟然蘊藏著無盡的智慧和力量。所以我說以人為本是現代管理理念的根本,是管理的核心。

趙晏彪:葛教授,我以為儒家設計的智、仁、勇的君子人格論並不是凝固不變的。它的外延和內涵也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地改變和豐富的。所以,要塑造優秀管理者,除了吸收儒家“三達德”思想的合理性外,還必須具備什麼樣的時代精神,才能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推動人類精神文明建設的程序?

葛榮晉:是這樣的,儒商、優秀管理者都是現代社會文明的產物。在1世紀,要塑造優秀管理者的理想人格,必須在繼承和發揮儒家“三達德”思想的基礎上,不斷地完善和補充智、仁、勇等概念的社會內涵,從理論上提出德、智、情人格“三要素”論,以修正儒家的君子人格模式的狹隘性,為造就現代儒商、優秀管理者提供理論框架。

德,主要是指現代儒商和優秀管理者的道德、品行、人格和作風等。他們只有具備這些高尚品德和優良作風,才能使員工對其產生一種親切感、敬佩感,富有巨大的號召力、動員力和說服力,實施有效的管理。反之,一個品德和作風惡劣的管理者,以權謀私、媚上鄙下、高傲自大、言行不一等,即使他的職位再高,資歷再深,他在員工中的威信和影響力也不會大。

智,除了繼承和發揮儒家的“德義之知”等合理思想外,還有更加豐富的社會內容。智,包括知識、能力和智慧三項。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迦納德在198年出版的《心智的結構》一書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的理論。在他看來,決定人生成功的因素並不只有一種智力,而是至少有七種智力,即語言運用智力、數理邏輯智力、空間認識智力、音樂智力、身體動作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認識智力。其中某一種智力特別突出的人,稱之為專才,多種智力都很突出的人,稱之為全才。

情,除了繼承儒家提倡的“德義之勇”的心理要素外,還必須面對市場經濟的競爭性和風險性,增強競爭意識和風險意識,而這正是儒家思想中所缺乏的東西。

儒商也好,優秀管理者也罷,都要認識和控制自己的情緒,理解和善待他人的情緒;既要嚴格制度,又要進行人性化管理,這是一種管理藝術,也是一個企業的成功之道。

作為優秀的企業管理者,應真情對待員工,架起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情感橋樑,從而建立起朋友式的友誼,互相理解,互相溝通,互相支持。你不僅是員工的領導者,而且也是員工的知心朋友,這正是現代企業的經營理念。

1世紀,企業管理將進入以人為本的新時代,以人為本將成為一種新的管理理念。我認為,時代精神就是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如果具備了這種美德,便可稱之為優秀管理者了。

葛榮晉語錄

企業家要想把自己塑造成具有理想人格的優秀管理者,決不能憑空虛構。除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外,還必須繼承和發揮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三達德”的人格思想。儒家的“三達德”思想不僅為造就優秀管理者提供了理論架構,而且也為其人格的塑造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

→◆※※※◆←

如果企業管理者心靈純潔、人格高尚,具有公而忘私、公道正派和襟懷坦蕩的品格;對被管理者一視同仁,賞不避仇、罰不避親;勇於承認錯誤、改正錯誤,敢於承擔責任,對於他人的過失能夠容忍、諒解,具有比天空還大的胸懷,那麼,這種品德高尚的領導者必會讓被管理者敬佩,在被管理者心目中必會形成一股潛在的凝聚力、支配力。

→◆※※※◆←

儘管知識和能力是相輔相成的,但知識不等於能力。所謂能力,主要是指觀察能力、分析判斷能力、經營決策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協調人際關係能力、創新能力和預測能力等。多元能力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堅持多元能力觀,方能建構儒商完整的理想人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