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做強做久做自己:當代中外著名企業家的商道真經最新章節列表 >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鬍柏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鬍柏藩

胡柏藩,196年出生於浙江省新昌縣,畢業於紹興文理學院化學系。0世紀80年代的大學畢業生根本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一紙通知,胡柏藩就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幾年中,胡柏藩想考研究生繼續充電。但他的報告被校長駁回了,校長派胡柏藩去給學校創收——辦個校辦工廠。他找到張平一等幾位教師一商量,一所校辦工廠就辦起來了。

後來,隨著浙江民營企業的改制,工廠也改制了。再後來,企業壯大發展,以中小企業板塊第一支股票的榮耀上市了。企業資產從“負”10萬元增至“正”0億元,胡柏藩的身價也上升到了幾億元。在採訪中,他很幽默地概括了自己的成功:“一個不想辦企業的人去辦企業了,一個不想做老闆的人做老闆了,一個不想發財的人發財了。”就這樣,胡柏藩,這個樸素、內向的化學教師成了一位幸運的企業家。

胡柏藩的商道真經

全社會對教師有信任感,是因為教師能夠傳道、授業、解惑。企業雖然是最基本的社會生產單位,並不擔負教學工作,但是各崗位之間或職員之間,也存在著傳道、授業、解惑的問題。科研上的難關、生產中的瓶頸問題,就是透過這種傳道、授業、解惑的方式去解決的。因此,形成了新和成獨特的教師文化。

靠“進口替代”摘取維生素王國的桂冠

——訪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柏藩

004年6月5日,隨著一聲清脆的鑼聲,新和成股份公司作為全國中小企業板塊的第一股,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了。在此之前,誰能成為第一個搭乘中小企業板的幸運兒,是眾多媒體熱衷追逐的懸念話題。人們沒有想到,浙江新和成脫穎而出,成為了中小企業板第一股,這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

董事長胡柏藩聽到“第一股”的訊息,先是由於意外不知所措,隨後便是無法抑制的欣喜。股市風光無限好,蓄勢待發的科研項目可以用募集到的資金上馬,新和成01年銷售達100億元的目標正在向他招手。胡柏藩和新和成的所有員工一樣心情無比激動,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隨著中小企業板塊第一股的訊息傳出,新和成這家默默無聞的公司以中國第一大、世界第三大維生素生產商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人們不僅要問,他們如此驕人的經營地位是怎樣取得的?讓我們走近胡柏藩,瞭解新和成,揭開他們取得成功的謎底。

趙晏彪:新和成的發展道路與眾多的中小企業不同,幾乎沒有進行原地踏步就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你的經營策略是什麼?

胡柏藩:我們企業從借款10萬元資金建廠,到總資產18億元,銷售額近0億元,僅用了18年的時間,主要的策略是企業從站穩腳跟開始就搞自主創新。但是,當時沒有“自主創新”這一說法,我只是憑著一種靈感意識到,企業只做酒精提純不是長久之計,利潤低,技術含量不高,缺乏競爭力,所以我們決定搞高附加值的產品。

當我瞭解到生產抗生素原料藥氟哌酸的中間體乙氧甲叉完全依賴進口,並且售價一度高達每噸14萬元時,我就下決心搞乙氧甲叉,這個產品不但利潤高,而且肯定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對乙氧甲叉這種化學物質,我並不陌生,因為我在準備考研究生時曾經研究過它的分子結構、性質、生產工藝等方面的問題,但是要想把這種產品搞出來,首先要解決操作條件、提純等各方面的問題。我和幾位老師親自做試驗,經過一百多次的試驗才獲得成功,隨後便進入了規模化生產。

乙氧甲叉這個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當時的售價僅8萬元,比進口的德國產品低了6萬元。第二年銷出了00多噸,利潤100多萬元。這個產品的成功給了我很大的鼓舞,覺得“自主創新”、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路子走對了。以後又陸續搞出了維生素E生產中間體“主環”和另外幾個填補國內空白的產品。

趙晏彪:我曾經採訪過張平一書記,他告訴我,當時企業成立時人員少、條件差,可以說是“七八個人、三五條槍”,從初創到上市的十幾年間,再到進入強手如雲的國際競爭中,“新和成”能立於不敗之地,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的合力:產品、品牌和文化。能否請董事長詳細說一下你們的具體做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胡柏藩:你說得對,企業競爭力大致可分為這三個層次:一是產品,任何好的產品都有其生命週期,一些國內企業的許多所謂新產品其實還停留在仿製階段,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很少。一旦發現某個產品存在高額利潤,如果進入門檻不高,往往大家蜂擁而上,然後把這個產品做濫,大家都不盈利。

有許多產品,國際巨頭都已形成了很大的生產規模,一旦國人進入,小規模尚可共存,但若觸動競爭對手的根本利益,價格戰在所難免。因此,如果一個企業有了一兩個好的產品就高枕無憂,所具備的競爭力馬上就會失去。因此,必須提高第二層次的競爭力:培養企業的研發能力和品牌優勢。只有具備了強大的研發能力,企業才能不斷對老產品進行改造,以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加競爭優勢。只有提高了自己的品牌聲譽,才能在供過於求的買方市場中提高使用者對企業產品的滿意度,才能不斷擴大市場份額。

企業競爭力的最高層次是企業文化。因為研發和品牌歸根結底是依靠人去做的,企業只有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有明確的經營理念,包括企業宗旨、目標、價值觀,適合於市場經濟和當地文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體系,有嚴格的紀律和行為規範,企業才能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進行有效的管理,才能有強大的凝聚力,使每個員工都能貢獻自己的智慧,從而使企業持續穩定地發展。

乙氧甲叉這種產品雖然是我親自帶領職工搞出來的,但我既沒有為這一次的成功沾沾自喜,也沒有因此而變得狂傲自大,認為自己什麼都能搞了。科學是需要老老實實的態度的。我們充分認識到,單憑我們自己的土法上馬,很難再跨上科研的新臺階。可當時企業還處於基本建設時期,沒有能力和條件招聘頂尖級人才。這時我首先想到了與母校紹興文理學院合作,母校也確實給了我很大的支援,合作僅僅兩年多時間就搞出了生產維生素E的中間體“主環”。這以後企業真正有實力了,也就有能力招聘人才了。

趙晏彪:你們的特色是老師辦企業,可你們企業中的高階知識分子和全國來比收入並不是最高的,而企業又地處偏僻山區,你們聚集優秀人才的秘訣是什麼?

胡柏藩:我們企業的許多領導都是教師出身,像張書記和我,還有幾位主要管理人員,都當過教師,教師的為人處世是最具有知識分子特點的。而對於知識分子來說,沒有比共同的理念、信仰、目標更具有凝聚力的了。這些精神上的東西有時能超越物質的力量。我們有什麼本事留住人才呢?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共同追求的事業目標,企業內部營造了向上、平等、真誠、寬容的氛圍,深深吸引著一大批科技人才加盟新和成公司。

趙晏彪:據說你培養了一大批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今後的目標是要培養出兩院院士?

胡柏藩:是的。加盟新和成的每一位科研人員都能在這裡找到如魚得水的感覺。我們給外來知識分子安排寬敞的住房,解決生活上的後顧之憂,公司對他們開展的事業鼎力相助,只要科研需要,一經提出,再昂貴的實驗裝置也要購買;只要是有生命力的專案,看準了便可立項,不惜花巨資投入開發。我們的博士後工作站有很多高校拔尖人才,如浙大化學系博士生導師李浩然,分子設計與熱力學研究所副所長商志才,化學教授陳志榮,長江學者、博士生導師褚建……他們在這裡都大有作為,更使企業的新產品開發工作錦上添花。

1世紀發展知識經濟,沒有人才不行。知識經濟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要把新和成這支小舟打造成科技航母,必須擁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是創造出世界領先產品的關鍵。

新和成股票上市,誕生了一大批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企業的科研條件也已獲得國家級技術中心的認可,我們今後還要培養出類拔萃的高階工程師和兩院院士。在未來的新和成,每一個奮發努力的人都能擁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趙晏彪:據我所知,新和成除了能廣納賢才之外,還很注重從企業內部培養人才,二者之中,您認為哪個更重要?

胡柏藩:這兩點同等重要,並且沒有輕重之分。作為教師,看到自己的學生有進步、出成績了,比自己取得成績還高興,我們的老師文化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員工的培養。我們每年用在員工培訓方面的經費高達500多萬元。雖然我們的策略是先科研後生產,但是產學研一體化才是創造一流產品的最佳體系。新產品研究出來了,但是生產人員水平低,很難生產出高質量、有競爭力的產品,而生產管理人才需要實戰經驗,所以從生產一線培養管理幹部是企業管理現代化、科學化的重要一環。

趙晏彪:核心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主要構成因素之一,新和成的價值觀是什麼?

胡柏藩:新和成的價值觀體現在我們公司的名字當中:新,創新;和,人和;成,竟成。這一核心價值觀是我們在公司的發展中摸索、歸納出來的,是公司創業成功、不斷發展的精神支柱。我們把這種理念作為核心價值觀,對企業文化的建設與完善起到了推動作用,在今後的發展中也能讓企業保持永久的青春活力。

趙晏彪:創辦這個廠的初衷是給學校創收,改變辦學條件,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請問現在企業在教育上還有沒有資金方面的投入?

胡柏藩:企業自成立以來已給兩所中學提供了000多萬元辦學經費,出資00萬元設立助學金,捐資修建了一所希望小學,投資億多元創辦了越秀外國語學院。今後,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牢記自己的使命,在社會教育上的投入還將逐年增加。

財富故事

給我兩分鍾,讓產品說話

199年盛夏的一天,胡柏藩懷著崇敬之情邁進位於巴塞爾市的羅氏公司的大門。當他提出進車間看一看時,卻被無情地拒絕了。這使他這位炎黃子孫的心隱隱作痛,深夜不能入眠……

在世界維生素王國一百多年歷史的天幕上,閃爍著一片耀目的星辰:瑞士的羅氏、德國的巴斯夫、法國的羅納普朗克、日本的衛材……中國呢?在那片璀璨奪目的群星中為什麼沒有我們?“我們不缺少智商,不缺少人才,我們一定會戰勝羅氏、打垮衛材……在中國浙江的土地上打造東方的巴塞爾!”在異國他鄉那個深沉的夜晚,胡柏藩這個熱血男兒發出了鏗鏘誓言。

胡柏藩知道,中國的維生素工業之所以發展緩慢,根源在於自己沒有生產維生素的“主環”、“異植物醇”等生產原料,要想讓維生素行業有大發展,就必須自主開發,打破國外壟斷,實現零的突破!

“要做就做高附加值產品”。胡柏藩的決心與豪言壯語是有根據的。一個山溝裡的校辦工廠要想成為世界級企業,不搞高精尖產品永遠不會夢想成真,而“進口替代”則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1994年,胡柏藩在母校的協助下,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攻克了“主環”(生產維生素E的主要原料之一)的關鍵技術,並成功地生產出了合格產品。但是,雖然產品帶著他們的希望走出了生產線,市場的門卻並沒有因此而向他們開啟。相反,由於這是一個被國外跨國公司壟斷了太久的市場,使用者崇信國外品牌的心理已經根深蒂固,他們無法相信:憑你新和成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校辦工廠,竟然能夠開發出可以替代進口的產品來?

開始是搖頭,後來是大笑,任憑銷售員說破嘴皮,客戶愣是不鬆口。眼看千辛萬苦研製出來的產品打不開市場,新和成上上下下無計可施。這時董事長胡柏藩再次挺身而出,他向大家說道,產品再好,打不開市場一切等於零。我們先要說服我們自己,咱們的產品是過硬的,質量不比國外產品差。我們要有這個自信,如果連自己都不自信,怎麼說服客戶?胡柏藩親自上陣了,他帶著自信,帶著理想,更帶著必勝的信心,踏上了開拓市場的漫漫征程。

他首先來到上海第二製藥廠。胡柏藩亮出身份找到了供應部門的負責人,告訴對方他們企業是生產國產主環的。不出所料,那位負責人一聽是國產主環,立刻搖頭說:“中國能生產主環?不可能!”接下去就不肯聽胡柏藩多說一句了。

看到供應科主管的這副樣子,胡柏藩並沒有生氣,更沒有氣餒,他知道要想說服這位科長大人是不可能的了。對付這種武斷之人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說服他的頂頭上司。胡柏藩想,乾脆去見他們的一把手,這麼一個大企業,它的一把手應該是有知識、有氣魄、有膽識的人,如果老總不同意,找誰也不管用。於是胡柏藩提出要見企業老總:“我也是老總,知道當老總的時間寶貴,請你通報一聲,給我兩分鍾介紹我們的產品,如果我同樣說服不了你們老總,我立刻走人。”胡柏藩的語氣和目光透著堅定。

供應科這位負責人見胡柏藩如此堅定,而且人家畢竟也是一廠之長,只好給老總打電話。老總出於禮貌待客,派了懂業務的副總出面,但事先說好,會面時間只是兩分鍾。

兩分鍾,而且是一位副手,胡柏藩隱隱約約感到人家還是有些不信任他們。的確,主環一直被外國人壟斷,中國人一貫自己瞧不起自己。你越是不信任我們,我們越是要拿出點真本事,如果連中國人都不能相信我們,怎麼去與外國人競爭呢?

當那位副總出現在胡柏藩的眼前時,胡柏藩沒有一句寒暄,他要遵守自己的諾言,只有兩分鍾呀!他迅速拿出樣品,開門見山地說:“進口原料的標準要改,熔點168~169℃應改成169~171℃。”

短短幾十秒,僅僅兩句話,那位副總心中吃了一驚,他重新打量了一下這位滿身書卷氣的年輕人,心想:看來他是個內行,不是騙子。

胡柏藩並沒有注意副總的眼神,自顧自地說下去:“我們的產品就是這個質量,比進口產品還要高。”

這位副總聽著笑起來說:“這個產品我們要到日本去購買,而且小日本多一點都不賣給我們。從資料上看,你們的產品比日本人的還要好,而且送上門來。一是支援我們的民族工業是做企業的職責,二是可以不再受日本人的氣,三是價格便宜質量又好,我們沒有理由拒絕呀。”

兩分鍾,十分鐘,半個小時……談話一直在繼續,那位副總早已忘了“只給兩分鍾”的約定。談到最後,他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當即表示要派專人去新昌的新和成考察。

考察的結果當然與樣品完全一致!這還不行,那位副總親自來到新昌訂貨。當他再次與胡柏藩見面的時候,笑著說:“當初我的確是有點不敢相信,那可是世界頂尖級的技術呀,誰敢保證你們沒拿進口樣品來騙我們呢!”

上海第二製藥廠成為新和成的首家大客戶,此後,新和成能生產主環的訊息在行業內不脛而走,北京第二製藥廠、北京製藥廠……國內廠家紛紛前來訂貨。

時隔不久,一年兩次的原料藥中間體商品交易會在杭州召開。德國某醫藥化工部經理無意間來到新和成展臺前,看到中國生產的主環,他發出了一聲驚歎,當即取走了樣品。兩個月後,他又冒著酷暑來到新昌,對技術和質量進行嚴格細緻的考察,之後,該公司與新和成簽下了十多噸產品的購貨訂單。同時提出還要異植物醇,而此時這種新品正在試驗中。為了搶佔先機,該公司從德國發來指令,可以進行補償貿易,先付錢,後給貨。為此,對方預付了1000萬元人民幣,不但解決了新和成的資金瓶頸,而且使異植物醇很快形成了工業化生產。

叩開歐洲之門,為胡柏藩的銷售全球化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新和成生產的維生素已有VE、VA、VD、VH、β-胡蘿蔔素等品種,伴隨著VE的大規模開發生產與全球銷售網路的建立,VE的全球市場新和成佔了5%。

新和成躋身於世界藥企之列,他們的產品出口美國、巴西、法國、德國、日本、印度……而今,新和成的名字已傳遍美洲、歐洲、亞洲,中國浙江的民營企業改變了世界維生素市場的銷售格局,成為了全球矚目的東方維生素王國。

“請給我兩分鍾”,胡柏藩用這樣的自信與堅定改變了新和成的命運,也改變了中國維生素產業的歷史。

趙晏彪評述

感謝“鯰魚”效應

幾位青年教師,憑著一股激情,靠著東拼西湊的幾萬塊錢,辦起了一個回收廢舊酒精的小作坊。在中國,像新和成這樣的小企業多如牛毛,這樣的小企業倒閉的也不勝枚舉。可新和成不但能夠頑強地生存下來,而且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從負債10萬元起家,跨越式地成長為一個現代化的維生素生產大企業,年銷售額達0億元,他們自行研發的新產品乙氧甲叉,其產量已多年穩居世界第一。他們研製生產維生素E中間產品主環的成功,改寫了中國人吃維生素靠進口的歷史,實現了我國維生素從基礎原料到一條龍工業化生產的夢想,並與世界幾大維生素生產企業——帝斯曼、巴斯夫等國際巨頭同臺競技,成為國內最大的維生素E、維生素A製造企業。

一個民營企業,短短的十幾年工夫,他們憑藉著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精神,成功地實施了八項火炬計劃,填補了九項國內空白,創下了幾個世界第一,這種大氣魄和大作為讓我們歎服。

新和成的成功讓我想起了一個寓言故事。一條沙丁魚被一位漁民從海中捕撈上來以後,無論你採取什麼辦法,都難以保障它存活較長時間。所以人們在市場上很難買到活的沙丁魚。

凡事都有例外。在歐洲北海有個小漁村,這裡的漁民卻能讓從海里捕撈的沙丁魚活著被送到集市上去賣掉,這一現象引起了其他地方漁民們的注意。經多方瞭解,他們終於揭開了這個天大的秘密。原來,當地的漁民在捕撈到沙丁魚時,事先在魚艙裡放入幾條鯰魚,鯰魚是沙丁魚的天敵,漁民把捕撈上來的沙丁魚放進魚艙後,沙丁魚始終被鯰魚追趕著,處於疲於奔命的緊張狀態,正是這種緊張狀態使得沙丁魚有了活力,保證了其能長時間存活。

有人將這個故事引申到現代商業中,稱之為“鯰魚效應”。把這個所謂的“鯰魚效應”用在新和成身上,乍一聽也許覺得不大好,但確確實實是外國跨國公司這些“鯰魚”幫助了中國企業快速成長。

199年11月,新和成歷經千辛萬苦取得研製主環成功之後,迅速在全球建立起銷售網路,產品出口美國、巴西、法國、德國、日本、印度……這時新和成的戰略意圖被跨國公司注意到了。1999年,這些跨國公司開始惡性殺價競爭,維生素產品價格急速下滑,VE的價格從每噸0萬元一直跌到10萬元左右。持續年的低谷導致了該行業的大洗牌,羅氏全線撤退,小企業難以為繼,巴斯夫乘勢壟斷了市場並且大肆擴張。而這對一個剛剛進入世界維生素領域的中國企業而言,更是一個生與死的嚴峻考驗。

新和成面對市場的嚴峻挑戰,猶如被鯰魚追趕著的沙丁魚,他們要想生存下來,就要以堅強的意志和毅力突破市場的壓力,一方面在內部挖潛,透過技術改造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努力擴大市場份額,增加市場競爭優勢。同時,公司加大開發新品種的力度,維生素A、維生素H、維生素D相繼進入市場,在眾多“鯰魚”的圍追堵截中,新和成的潛力被徹底啟用了,他們在國際市場上越戰越強。維生素E、維生素A的產量已居世界前三甲,成為世界維生素領域舉足輕重的生產企業。

“鯰魚”的威脅,讓“中國製造”崛起的速度越來越快了;“鯰魚”的威脅,使一個從負債10萬元的小工廠成長為擁有0億元資產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公司。

讓我們感謝這些“鯰魚”吧,沒有競爭,就缺少了活力;讓我們感謝為民族工業爭光、為中國企業樹立了樣板的新和成吧,願新和成和更多的中國企業做強、做大、做久,更上一層樓。

我們中國醫藥企業的進步是非常快的。美國的客戶就曾經很真誠地告訴我說,我們賣給他們的產品絕對是高質量、高檔次的。為什麼?因為我們的對手是BASF、羅氏等國際性的大公司啊,我們在和大公司競爭,品質低了怎麼能行。

→◆※※※◆←

我們企業成功的戰略,可以概括為“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要成為一個掙錢的企業,第二步是成為一個品牌企業,但我們最終的目標是要建設一個有文化底蘊的企業。比如同仁堂,三四百年下來,在電視劇上出現,而沒有一種商業味道,這就是有文化底蘊的企業。

→◆※※※◆←

羅氏公司在瑞士這樣一個彈丸小國可以辦成全球最大的醫藥化工企業,他們能做到,新和成也一定會做到。

→◆※※※◆←

企業只有走自主創新的道路,並堅持持續的技術創新,才能在國際競爭中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產學研結合是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必然途徑。

→◆※※※◆←

拋開企業家這個角色,我最理想的生活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希望能在某個群山環抱、潺潺流水、松濤陣陣、環境幽雅的地方有我自己的一個研究院,這個研究院裡現代化設備齊全,我可以研究一些新的、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醫藥產品。

→◆※※※◆←

在人生的舞臺上一定要做演員,不能只做看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