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大唐宦最新章節列表 > 19.同營二十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9.同營二十載

也即是說,高嶽將河朔—幽燕的體系分為三層,其中以新都鄴城為核心區,此處還將是宰堂軍的駐屯地,又以晉陽、燕南、河北等行中書省為外圍,駐屯樞機院的軍團,而以幽燕及晉陽北面的雲州地區為“防區”,要募集大批以土著團結為班底的“雄邊子弟”,且保留原來軍號。

“幽燕總體還是地廣人稀,所以鎮戍軍裡的雄邊子弟,是戍屯一體,某歸去後,便要敦促宰堂頒佈法令,認可子弟們在邊塞所墾殖田地的永業權,只要有田地,子弟們就有了恆產,有了恆產就有了恆心,此後保家衛國便為一體。”

言畢後,高嶽雖然表態,自己並不作為輔師親自指揮對黠嘎斯的戰事,可還是希望能參與李愬、符璘所策劃的軍事部署,由是兩位便繼續展開圖紙,對高嶽說如此如此......“隨後我皇唐軍為解決回鶻問題,當務之急,絕非要尋求殲滅黠嘎斯的主力,而是要幫回鶻復興,重歸其牙帳王庭,同時逼迫黠嘎斯退回曲漫山以北去。”高嶽指示道,而諸位軍將和幕僚全都領受下來。

二十年前,高嶽在當九品集賢院正字時,怒而拔刀,斬了在東市殺人的回鶻醉漢。

不過而今,他已是成熟的政治家,在國家導向上,不會再被單純的個人情感所左右。這次行動,能挽救回鶻帝國的話,好處有三,一是可穩定唐的邊疆形勢;二是續存但實力大損的回鶻再也不會對唐構成實質威脅,反倒是通商的好去處;三是可拉攏回鶻,隨時打擊漠北、遼東其他冒頭的異族勢力。

有這三項好處,高嶽當然會毫不猶豫地採取行動。

“先逼迫顧少連的太原城投降——然後,宰堂軍外加新組建的兩個軍團,以幽燕鎮戍的清夷軍為嚮導,自媯州越野狐嶺,然後出磧口;天德軍、振武軍、朔方軍合編的新軍團,則出天德軍城,居中路推進;此外,曉諭安西北庭留存的唐軍,且勒令葛邏祿,組成左路軍,進逼回鶻的浮圖川。”

大致交代完畢後,高嶽又站在居庸山巔上,眺望了回北地雄渾的氣象,隨即下來,騎在白色的大釐雪上,又顧惜其年老,這麼多年追隨自己南征北戰,是忠心耿耿,便換乘了匹牙口小的,自己挽著大釐雪的韁繩。

周圍的人都聽到輔師對大釐雪低聲說,“今年冬至前,帶你回家,好不好?”

這馬好像通人性似的,望著輔師,眼中似乎有淚光,嘶鳴兩聲,就親暱地湊在輔師的胳膊上蹭來蹭去,而後四平八穩地邁動步伐,跟在輔師的後面,一步步走完了整條天都陘。

這時所有人都清楚,輔師辭任的決心,已堅如磐石,去如雷霆。

返歸薊縣的盧龍軍舊軍府時,高嶽明顯有點心神不寧,甚至激動,他得到信件,一是宰堂已同意他歸朝,並要商議下任輔師的人選;而第二則是妻子雲韶的信,說她攜家人子女,來長安宣平坊宅第,準備和夫君團聚,此後去往何處,就等卿卿你的安排。

入夜後,高嶽正在提筆處理自己的信牘,突然聽得窗外有如潮的喧譁,便問是何事,很快兩名撞命郎入內稟報,說城郭裡有盧龍軍的舊兵,成群結隊,擅自出營,舉火把在街道上散走喧鬧。

“輔師,此舉必是這群舊兵對新的安排心存不滿,藉機滋事,宰堂軍各營都在城內外,是否要嚴厲彈壓,以儆效尤?”

“不用大驚小怪。”高嶽將筆擱在架上,很平淡,很沉靜,“幽燕的士兵滋事,就責令他們自己的軍校前去敉平就好,我們宰堂軍悉數留在營砦裡,不動,也不準動。”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說完,高嶽竟然舉著燭火,步入到內寢,合被臥眠去了。

一個時辰後,幽州盧龍軍的將校們,自己奔出營,將滋擾生事的三百多士兵盡數捕拿,次日凌晨便在街口斬了二十四名首倡者,其餘的盧龍牙軍們,皆乖乖留在在牙兵院中,不敢再有所動作。

很快,整個幽燕的局勢平靜有序起來:牙軍接受改編或遣散,高嶽劃分的四個鎮戍軍司也在原有的屬州軍基礎上組建,而更重要的是,高嶽和宰堂所推舉的各新行中書省的平章事、參知政事、鎮戍將軍(原行省管領軍及宣撫將軍,被撤廢,因為現在各軍團收歸樞機院直轄),都開始踏上路程,前來赴任。

其中燕山行中書省的平章事,高嶽舉薦的是權德輿,高嶽希望這位性情溫和、處事通達的文臣,能慢慢改良幽燕的習俗風氣。

而司隸行省,高嶽舉薦的平章事,正是劉德室。

高嶽個人雖然推卸了輔師的職務,可在用人上,他不會那麼無原則的豁達大度的,他明白革新想要繼續下去,就不得不重用韜奮棚或親自己的文臣,也不得不用定武軍、武毅軍系統出身的武臣,只要大家透過革新,形成了新的利益集團,才能保證新政不會遭到反撲,才能在其後歲月中最大限度,保障目標的實現。

安排好所有後,薊縣的大城毬場處,高嶽策馬而立,面前站著的是一千三百多名揀退的武義軍、武毅軍的老兵。

初秋的風中,這些老兵雖然鬢髮和鬍鬚斑白,可都衣甲鮮明,戴好自己的臂箍和章識,繫好勳章,扎好行縢,筆直站立,行裝整整齊齊地擺放在身側,等到高嶽騎馬而出時,便齊聲爆發了喝彩聲。

“你們勳勞卓著,有許多人,是和我打涇原百里城營田時開始,然後就是平定李懷光叛軍,和西蕃的安樂川、摧沙堡、華亭,隨即便是清溪關、平戎道的惡戰,你們曾策馬直入安西北庭,其後一直打到了‘遺詔之戰’,最終打到了這裡,幽燕之地。現在並非是我們打不動了,而是我們已功成名就,滿載榮譽和財富全然身退而已,你們歸鄉後,可以購置良田華宅,可以投資質庫,還可以受聘武道學宮當教員,不用害怕你們會失業,會發揮不了餘熱,皇唐中興後,在四夷和海外,會迎接種全新的戰爭模式,即為國家攝取更多財富利益的戰爭,這些財富流入,能讓所有人的生活更加美好,我們將吃到更多種類的美味,使用更多種類的器物,最後國家也好,民間也罷,人人都會心甘情願地掏錢,來換取你們的保護,來換取你們的開邊,你們將化身為真正的利劍,國家的利劍!我很自傲,因為能和你們這群百戰精銳,並肩同營二十載!”

“輔師萬歲,皇唐萬歲!”在場的老兵全部攘臂,發自內心地歡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