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野狐禪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〇三章 鷹隼試翼(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〇三章 鷹隼試翼(五)

“陛下,孟子有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楊職方公忠體國,此建言亦深具憂患意識,臣以為,國朝開萬世之先河,舉行武試,將天下英豪皆納入陛下帳下,或為朝廷鷹犬。此舉一則可以清明法紀,扼制民間輕俠好義之風,二則,此舉亦正可瓦解江湖武夫拉幫結派,逼壓法紀之勢!”

“從此之後,江湖可治,且朝廷不必為此傷筋動骨!”

“臣以為,此計可行!”

昭帝話音剛落,兵部尚書便走出班列,眼中閃動著灼熱的光芒,對楊立的提議大加讚揚。

不過他的側重點是在以武試收攬天下遊俠,達到治江湖之目的。

今科舉之道,六部之中,有五部參與此事,那些透過科舉考取功名的讀書人,日後進入朝堂之後,亦必然會為五部之擁躉,增加五部勢力。

唯獨兵部,由於定性尷尬,無論如何也無法在科舉這樣吸納人才的考試之中,分得一杯羹,正當此時,楊立提出‘武試’之議,兵部諸官立即如同嗅到了血腥味的鯊魚一般,不用多加思索,直接便站出班列,為楊立站臺!

“臣附議!”

“楊職方之策,臣亦深以為然!”

“臣附議!”

“臣附議!”

一時間,諸多兵部官員都站出了班列,對楊立提出的計策大加讚賞。

兵部為何會對此如此支援,其餘諸部官員自知緣由,兵部乃為尚書令高雲渺之黨羽,尚書令之官職,一向有左副相之稱,與中書令任丹心有些不對付。

不過高雲渺和任丹心之黨羽,都有一個共同的、十分強大的對手——秦黨。

自楊立入朝之後的數月以來,秦黨在廟堂之中可謂流年不利,處處不順,先是秦文瑞門下走狗-嚴直安因燕州事,被陛下問罪御前,秦文瑞之親子更牽扯於此事之中,幸好其親子已死,沒有其他證據,不至於給秦黨領袖秦文瑞引火上身。

如今,嚴直安以及其手下一眾吏部要員,被陛下裁撤的裁撤,流放的流放,抄斬的抄斬,吏部登時出現大量空缺,秦黨將因此元氣大傷。

直至此時,秦黨頗有幾分消沉之意,一貫不支援開科取士,認為此舉乃打亂綱常,使農人不能安其本業,使士族與凡夫漸漸合流,國家沒有體統的秦文瑞,當下也都松了口,轉而支援起科舉來。

朝堂之上風向瞬息萬變,每一個朝臣所走的每一步路,都決定棋盤上的勢力劃分、勢力範圍。

今兵部既然支援武試,與高雲渺不對付的任丹心一黨也不見得會反對此事。

在二者互相鬥爭起來之前,他們必須時刻盯住另一個共同的大敵-秦黨。

秦黨如果支援武試,右相任丹心一黨便絕對會反對。廟堂之中,三足鼎立是當下最好的狀態,任一黨系與另一黨系聯合,對於剩下的一黨而言,都將會帶來毀滅式的後果。

除非三黨的利益分割達成共識,才有可能出現兩位副相與一位宰輔全都支援一件事情的場面——不過這種境況實在太難看到了,許多次朝議國策,最後大都以不了了之作為收場。

不過,此次的情況很是特殊。

兵部旗幟鮮明地向昭帝表達了支援楊立的想法之後,昭帝向秦文瑞問詢道:“愛卿以為,此事如何?”

秦文瑞身後的任丹心與高雲渺立即豎起了耳朵,傾聽秦文瑞接下來的話語。

秦文瑞頜首道:“陛下,從前並無武試之先例,若是大開武試,卻招收到的盡是輕俠好義之輩,於朝綱體統更無益處,亦難以起到使之為朝廷鷹犬,為陛下守國門之效用;但是,倘若就此放棄,不做嘗試,又實在浪費此一條妙計。”

“臣亦希望看到天下英豪皆入國朝觳中,開萬世不拔之基業的光景……”

“況且,倘若要開展武試,當考試哪些科目?射藝、武功、騎術、兵法、整訓等等,此中學問太過駁雜,能在五科之中皆獲得較高評價者,臣下以為……恐怕如今在全昭疆域之內,堪稱鳳毛麟角,比之科舉狀元之才都要稀少。”

“所以,臣以為,此事當小心斟酌。”

秦文瑞一番話透露出了很多資訊,但是卻未有表明自己的立場。

如此頓時讓一旁觀望的任丹心犯了難,不知該如何權衡抉擇。

恰巧此時,秦文瑞又道:“針對此事,臣亦想聽聽中書令任大人的想法。”

昭帝轉頭看向任丹心。

任丹心心中暗罵了秦文瑞一句,他本欲在秦文瑞表明立場之後,再決定是反對此事,還是贊同,抑或觀望,如今被秦文瑞拎出來,可選擇的餘地登時便少了。

若是自己選擇反對武試,必然與高雲渺一黨嫌隙更深,一旁的秦黨便有機可趁。

但倘若自己選擇贊同武試,又可能被秦黨牽著鼻子走,更會令陛下以為自己只會見風使舵,無有真知灼見。

而最後那一個觀望的選項,因為已被秦黨拿走,任丹心便是想選也沒得選。

思來想去,任丹心咬了咬牙,硬著頭皮道:“陛下,臣贊同楊職方之所言,武試為國朝帶來之利,遠遠大於其之弊端。倘若小心操作,便連最後那一點弊端也將不復存在!”

“宰輔擔心武試為國朝所帶來若皆是輕俠好義、桀驁難馴之輩,將有違武試之本意。臣下認為,武試之後,被錄用之武夫,可單獨設立兵營,不與其他兵營合流,出現任何武夫不遵軍法朝綱之狀況,可直接將之革職。如此一來,不與其他軍營士卒混雜,亦不必擔心武夫擾亂軍法綱常。”

“至於具體考取哪些科目,臣下心中暫時還未有頭緒,請容臣下仔細斟酌。”

任丹心頗有急智,這一番話舉一反三,給出了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雖然跟從了兵部諸官的意見,亦綜合了秦文瑞的思考,但總算推陳出新。

看陛下臉色,對於任丹心的回答倒也不算失望。

昭帝點了點頭,即便三人之中,有兩人皆支援武試,且另一人對此贊同與反對各一半,持觀望態度,昭帝亦沒有急著將楊立這一項提議真正擬成政令,推行下去。

他再度看向跪在地上,被忽略了許久的楊立,緩聲道:“楊卿,你既然是提議武試之人,想必對這武試具體如何舉行,心中有個粗略的計劃。”

“你說說你的想法。”

今日的廟堂之上,角落裡的小職方反倒成了陛下最為關注的官員。

朝臣不得不接受這個情形,但心中總歸有些不舒服——陛下向楊立問政的次數,比三黨領袖以外的任何一個官員都要高。

這亦能看作是陛下重用楊立的起始。

“任大人之想法,與臣下不謀而合。”楊立道,“臣亦想向陛下提議,以武試之中,所有被錄用之武夫單獨成立軍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過,臣亦知他們既是江湖中人,身上有桀驁輕俠之習氣,亦在所難免。”

“臣以為,欲要洗去這些武夫身上輕俠之氣,使之聽從政令,明了理法,遵守軍紀,單單以革職作為懲罰恐怕不足。”

“陛下可知,如何熬鷹,如何訓犬?”

楊立的聲音毫無波動,但其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像是戳在了昭帝的心坎上。

眼下的楊立,若是忽略他燕王遺子的隱藏身份,看起來便活脫脫像是昭帝最為忠誠的鷹犬。

昭帝心中不禁暗暗道——他果然知曉這武試具體如何操作,果然如此!

他忽聽楊立話鋒一轉,詢問自己可知如何熬鷹,如何訓犬,下意識地皺了皺眉:“職方從未參與過秋獵罷,此次秋獵,朕準你參加,也教你看看朕的海東青,蒼猊犬!”

朝臣聞言,眼神驚異。

秋獵乃是陛下與諸世家勳貴的遊戲,何時允許過一個兵部職方參加?

陛下這是準備封賞楊立爵位了麼?!

“謝陛下,陛下,臣以為,若欲拔除武夫身上的桀驁之習氣,可如訓狗熬鷹一般,不斷消磨他們的精力,同時以嚴厲軍紀監督,以此方式如抽絲一般,抽去他們的桀驁習氣,只消三月時間,必能令之成為一支令行禁止的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