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野狐禪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〇四章 鷹隼試翼(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〇四章 鷹隼試翼(六)

“訓狗熬鷹……”昭帝沉吟著,片刻之後笑道,“有點意思。”

他向前傾了傾身子,又道:“如秦愛卿所言,既要舉辦武試,要遴選哪些科目作為武試之必考,你心中可有計較?”

“似兵法韜略、武功射藝、騎術行軍、行伍整肅等等科目,該留有哪些科目,刪減哪些科目?”

“臣以為秦宰輔所言極是。”楊立低頭道,“天下武夫多不識字,識字者在此中只佔兩成,此兩成人中,又只有一成可能懂些兵法韜略,而且懂兵法韜略者,武功射藝不一定便高強。”

“臣覺得,如此不如分科定員。”

“分科定員?”昭帝與楊立一問一答,君臣奏對,其他朝臣根本無插話的餘地,在旁圍觀這一幕,只覺得此一幕好像似曾相識,數十年前,曾有一個人完全支配整個廟堂,與陛下君臣奏對,如青山松柏,彼時情景,掐死此刻。

“分科朕多少有些瞭解,你大概是欲令應考之武夫,各自選擇自己較為擅長的科目,單獨考試,決出分科之狀元。”昭帝饒有興趣道,“這定員,又是從何說起?”

“今之大昭,有外敵虎視。此境況之下,對比國朝之內,是較為缺少武將,還是較為缺少悍卒,抑或整訓兵卒之教頭,諸軍帥以及兵部的大人們可謂心知肚明,一目瞭然。”楊立對答如流,“所以,武試之中該刪減哪些科目,增加哪些考試之科目,每科應該招收多少人員,大人與將軍們心中有個粗略的數目,一切以此數目綜合招收即可。此所謂定員。”

“其二,亦有大才能者,可能不止擅長武功射藝,便連兵法韜略、騎術行軍等亦十分精通,如此情況之下,分科考試對他們而言反倒是一種限制。”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樣一來,臣覺得國朝只管做好分科,但不必限制應考之武夫,必須只能考取一個科目,可任由他們多選。最終遴選出單科狀元,多科狀元便可,如此,亦能知哪些人是將帥之才

,哪些人是猛士之才。”

“不錯。”昭帝讚賞道,“看來你是認真研究了武試的可行性,有的放矢。身為兵部職方,公忠體國,為國朝戍邊之大事出謀劃策,身在其位而謀其政。”

“若武試能為國朝遴選出天下英豪,你當居首功。”

“擒拿金國諳班勃極烈之鞏,朕還未給你封賞,如今又立下大功。看來,朕是不得不封賞於你了。”昭帝微微笑著,開了一個無傷大雅的玩笑。

朝臣們屏住呼吸,想聽昭帝對楊立的封賞會是什麼。

“大伴,給朕擬旨。”

重戲就要來了——大臣們心中都不由自主地冒出這個念頭。

“關東塘石庶人楊立,以擒拿金國諳班勃極烈,使燕州百姓免遭兵禍之功,列入朝班,領職兵部職方,今又獻上武試之策,深得朕心,大利邦國戍邊之業,威壯行伍。乃封楊立為一等男,賜封青萍縣。”

聖旨一下,楊立從此以後便是公侯伯子男五級十五等爵位中的第十三等爵,采邑燕州青萍縣。

不過,這道聖旨還未完全擬好。

昭帝繼續道:“擢拔楊立為兵部郎中,同時,領太子賓客之虛職,以為獎賞!”

兵部郎中為正五品官職,而太子賓客之虛職,卻是從三品之職!

以昭國廟堂之習慣來看,楊立如今儼然已是三品大員,同時還身負爵位!

楊立還未被作為使者,護送金國完顏稽康歸國之時,還只是一個七品的兵部職方,如今頂格官職直接超拔至從三品,升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單單看其官職升遷速度之快,會令人心中產生好似虛幻的感覺,但若結合他所做之事來看,擒拿外邦太子、又獻上武試這等開萬世之先河的計策,對比這樣的功績,昭帝僅僅給予一個一等縣男,從三品官職的賞賜,顯然還遠遠不夠。

不過,廟堂之外,不知此中內情,且看楊立一直不順眼的國子監蔭生們,恐怕要對楊立有的詆譭了。

“謝陛下賞賜。”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聖旨一下,楊立當殿接旨,立即對昭帝行三拜九叩之大禮,面色泛紅,好像十分激動一般。

昭帝對他這一番反應,也很是受用,頜首道:“愛卿免禮,這是你應當得的。快平身,平身罷!”

“臣下遵命!”楊立站起身,還欲往自己先前所站的那個角落裡走,看他還有些懵然的樣子,昭帝又是一陣開懷大笑:“莫非還想呆在兵部職方的位子不願走?要給後來者多騰位子啊,楊卿!”

“且上前來,且上前來!”

縱然是昭帝如此說,楊立依舊不知該如何往前邁步,依舊迷茫。

他不似廟堂之中大多數朝臣,對自己官場生涯的每一步都有明確規劃,盯著某一個官位盯了很久,一得封賞超拔,立刻知道自己該往哪個位子上站——楊立是連兵部郎、太子賓客的位置究竟在何處都不瞭解。

他這副樣子,自然更得昭帝欣賞,覺得楊立仍有赤子之心。

於是揮揮手,將高全善喚來,吩咐道:“大伴,你去領太子賓客到他的位置上去!”

“老奴遵命。”高全善同樣眉開眼笑,表情竟甚為慈祥。

他走下御階,來到楊立身前,躬身道:“楊大人,請隨奴婢走吧。”

說完,高全善領著楊立,一路朝前,從大殿班列的末尾,一直到朝班的前三列站定。

原本站在那個位置的官員面無表情地朝後退卻一步,令楊立站在了他原本所在的位置。

自此時始,楊立雖未列入三公九卿,權傾朝野,但已在大昭文武百官之中,擁有足夠的話語權。

有人看著楊立被高全善領著,到了朝班前列,心中嫉妒萬分——在廟堂之中,楊立是第一個在陛下大伴的引領下,站在班列之中的官員。

有人對楊立被超拔為兵部郎中、太子賓客,甚為欣慰——陸無崖扭頭向楊立擠了擠眼睛,這畢竟是他的弟子。

有人則看著面色漸漸平靜的樣子,若有所思——秦文瑞眼中光芒微動,旋即沉寂下去。

陽光傾瀉入大殿中,在地板上投下斑斕的光輝。

寂靜的朝班之內,唯有微塵翩翩起舞。

已將近正午,第二天的大朝會還遠未到結束之時。

當此時,秦文瑞突然向昭帝稽首行禮,道:“陛下,武試既由楊大人提出,臣以為,今次武試主考官之中,當有楊大人一個席位。”

“同時,臣向陛下建言,此次武試或可在一郡之地試行,若卓有成效,再在全昭推行第二次武試,亦無不可。”

“陛下曾欲治江湖,燕州郡更是江湖武夫扎堆之地。”

“臣以為,燕州郡當為第一次武試試行之地,同時,將來遴選之武夫整合之軍,營地亦當設在燕州。”

“畢竟,燕州與關東皆為國朝北面金國之門戶,戰略意義重大。”

秦文瑞一番話說得古井無波。

但其話語之中,卻殺機深沉。

楊立新得了晉升,秦文瑞轉眼便又希望楊立擔任武試主考之職,此職對於楊立的好處自然太多。所有被其考核過的武夫,皆該對楊立執座師之禮,若楊立再對一些應試武夫提點一番,武夫必定更加感激不盡,銘記楊立恩情於無內,如此一來,待武試結束後,軍方平白無故便多出了楊黨這一股龐大的勢力——這好處簡直大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但楊立,在諸軍功卓著的軍侯軍帥之中,有何德何能分得一個主考的席位?

若將來軍營設在燕州,同在燕州青萍得了封地的楊立,豈不更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楊立起於燕州,又平白得了這麼大一份基業,會不引起昭帝的忌憚?

答案是肯定的。

若新軍軍營真建立在燕州,若楊立再為武試之主考,昭帝必能會如忌憚曾經的楊統一般,忌憚楊立,恨不能殺之而後快!

秦文瑞看似是在提攜後輩,實則完全是要捧殺楊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