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軍旗飄揚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六章 全重型火炮戰列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六章 全重型火炮戰列艦

鄭詩濤同樣被路遠說服了。

一向面癱腹黑的海軍大臣暢想著將只夠建造兩艘輕型穹甲巡洋艦的特別造艦經費掰開來造三艘甚至四艘低配版的練習巡洋艦這美妙畫面,準備在會議結束後要求海軍部技術官員儘快提出練習巡洋艦技術指標,然後請海軍的老朋友許景澄幫忙找西方幾家經常合作的造船廠詢價。

他甚至開始盤算如何使用大英海軍祖傳的造艦經費大師級微操技術去訂購路遠描述中的完美裝甲巡洋艦——如果下一財年海軍經費能夠恢復到400萬金鎊的水平,海軍完全可以利用一艘主力艦兩年左右的造艦週期,將造艦費用均攤到後續三到四個財年:即第一財年支付定金和首付款,第二財年支付中期款項,第三財年或者使用拖欠戰術,將部分尾款挪到第四財年支付,或者乾脆重新談判壓價(例如南天級巡洋艦原造價168萬金鎊,因為實在沒錢了……實際僅支付164萬金鎊)。

這種微操技術無論是卑微的海軍部還是貧窮的財政部,都已經練就的爐火純青……

部分海軍高層的關注點在“海上破交戰”這個新名詞上,軍制司主官準備讓路遠介紹一下這個新戰術,卻被精明的海軍協辦大臣直接制止了——價值一艘無畏級鐵甲艦的新戰術,得先小範圍討論再說!

除了剛剛被提出,還沒來得及詳細討論的“破交戰術”,路遠對海軍目前發展形勢、對敵人的分析和判斷令在場的高階軍官信服,只是終究有大艦巨炮信徒按耐不住問道:

“我們何時才能看到戰列艦?”

無論是兼具訓練艦和二線主力艦功能的練習巡洋艦,還是既能海上破交又能作為戰列線補充的完美裝甲巡洋艦都無法滿足大艦巨炮信徒的野心。

話音剛落,會議室內所有大佬目光齊刷刷的聚焦在路遠的臉上,期待從路遠那裡聽到好消息。

“這就要提到‘矛與盾’的交鋒了。”路遠口乾舌燥的回答道。

如果不是因為貧窮,誰還不是個大艦巨炮黨,戰列艦它不香嗎!

同為大艦巨炮信徒的路遠內心吐槽了一番,伸手拿過杯子灌下大半杯水,然後在黑板上寫出“全重型火炮戰列艦”八個大字。

“這些年鐵甲艦成了海防艦的代名詞,逐漸退出舞臺,主要原因是戰列艦重新粉墨登場。它的第一個特徵是‘盾’的繼續發展。因為普遍採用硬化裝甲,鋼板的表面硬度大幅增加,技術工藝不夠的穿甲彈頭可能在擊中的硬化裝甲瞬間就破碎掉了。另外在同一強度之下所需的裝甲厚度明顯減少,設計師可以在艦體側舷和水平甲板更大範圍內增加裝甲,增強軍艦的防護力。”

“例如我在利國留學期間,東岸海軍交流團就曾跟我提過他們第一款戰列艦側舷裝甲厚度超過450毫米,而第二款戰列艦後續艦的艦體裝甲厚度降到了230毫米左右,強度反而還提高了。”

“由於軍艦在‘盾’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矛’的進步,因此取代鐵甲艦的戰列艦通常在艦艏和艦艉安裝大口徑主炮,能夠在一定距離內對身披重甲的對手產生威脅。但是這些大口徑主炮有射速慢、命中率差的缺點,所以戰列艦上又裝備了比主炮口徑稍小,但是射速和命中率比主炮要高的二級主炮作為火力補充。”

“這種同時裝備兩級主炮的戰列艦只是基於現有技術條件相互妥協的產物,未來大口徑主炮射程會繼續增加,炮彈的穿甲效能會更強,海戰的交戰距離會不斷延伸到10公里以上甚至更遠。”

“這時候,裝備兩級主炮的戰列艦能夠對敵人形成有效投射火力的只有四門主炮,而那些二級主炮將毫無作為,所以一種暫定名稱為‘全重型火炮戰列艦’的終極武器會出現。”

“全重型火炮戰列艦將取消二級主炮,裝備統一口徑的主炮,在統一指揮下實施集中射擊,透過八門及以上同口徑主炮實施齊射使得在較遠距離上可以達到較好的命中效果。”

“與此同時,全重型火炮戰列艦在盾的方面也會繼續增強,最終達到矛與盾的平衡。它將採用重點防護和全面防護相結合的方式,用側舷裝甲將整個居住區,彈藥庫,動力倉全部保護起來,尤其是在動力裝置區支撐頂板的甲板側舷與內側的傾斜裝甲形成的三角區域所設定的煤艙,也會成為側舷防禦結構的一部分。”

終極謎底被揭開了,路遠設想中的“未來可期”指的就是全重型火炮戰列艦。

路遠雖然作弊看過正確答案,能透過正確答案反推過程,不過他前世畢竟不是專業的海軍發燒友。路遠能猜出來現在還佔據優勢的“盾”肯定會再次被“矛”重新打破,卻不能透過正確答案反推出來升級的“矛”就是被帽穿甲彈,更不知道被帽穿甲彈出現的時間。

路遠只能跳過加里波第神教理論,將全重型火炮戰列艦,也就是前世的無畏艦丟出來。

所謂的加里波第神教理論,加里波第指的是意呆利國打造的一款火力優秀,防護力和航速適中,以區區七千多噸位實現當時主流萬噸裝巡配置的完美裝甲巡洋艦。整個理論是指在穿甲彈發展出現瓶頸的階段,只要軍艦防護面積足夠,152毫米厚度的水線裝甲幾乎等於無敵。如果東岸或者露國這樣的二流海軍強國將他們的主力艦全換成加里波第級裝甲巡洋艦,用一票152毫米速射炮堆起來就能虐殺除利國之外的任何對手。

以大英帝國貧弱的家底,路遠不敢賭穿甲彈的瓶頸期究竟會持續多長時間,畢竟在新的“矛”出現後,加里波第級裝巡的地位就會非常尷尬。

相對而言,無畏艦方案則更加穩妥。

在路遠前世的記憶中,無畏艦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不會過時,也就是說只要大英帝國能裝備幾艘無畏艦,即便不能在短時間內抓住機遇擊敗下一個對手,起碼也能對敵人保持一定的威懾能力,拖到下一次海軍技術飛躍來臨。

“十公里的交戰距離……這還怎麼瞄準?”鄭詩濤忍不住質疑道。

從北海水師時代過來的海軍大臣印象中,在三公里,不,僅僅只是兩公裡的距離上使用六分儀及配套公式進行瞄準射擊都相當費勁,即便是利國剛剛推廣的望遠鏡式瞄準具,似乎也不能支援十公里的觀瞄。

“會有專門的射擊用器械進行輔助,例如方位盤、測距儀等等。我在兩年前給海軍部的方略中提到的需要進行技術追蹤的列表裡有提到,這時候利國應該已經發明出這些東西了。”

海軍大臣鄭詩濤沒有繼續問下去,他突然想到路遠兩年前就提出對測距儀進行技術追蹤的要求,而測距儀早在新曆892年的利國海軍軍艦第一次被應用。因為不瞭解這項技術的重大意義,被他以經費有限的名義直接取消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繼建造練習巡洋艦、訂購完美裝甲巡洋艦、跟進魚雷和水雷技術、引進北美的技術建造潛艇、海上破交戰之後,鄭詩濤又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了一條。

他決定開完會就把路遠當時提出來的技術追蹤要求翻出來,全部執行下去。

“現在的炮塔如此笨重,船體主要裝甲防護帶又有限。即便是雙聯裝的主炮塔,為了安裝八門及以上的主炮仍需透過不斷拉長艦體來實現,這樣恐怕艦體的強度會出現問題吧。”

有技術官僚指出全重型火炮戰列艦在實際建造時會出現的技術難題——這也是路遠提出多炮塔神教理論後,海軍界至今還未有開工建造動靜的主要原因。

“可以使用一種類似於階梯式的背負式炮塔佈局來解決炮塔數量問題,這樣對射擊不構成障礙,而且對艦體防禦也比較非常有利。至於炮塔重量,現在笨重不代表以後還是笨重,硬化裝甲的出現能夠證明這個趨勢。”

“對全重型火炮戰列艦戰鬥力如何評估?與現在的戰列艦相比,能形成壓倒性優勢嗎?”

頭腦風暴果然如約而至……路遠提出的“全重型火炮戰列艦”概念並不難接受,只是新名詞太多了,許多細節需要仔細體會和琢磨,以至於軍政司主官只能按著快要亂成一團漿糊的腦袋,提到了關鍵問題。

如果全重型火炮戰列艦對所謂的舊式戰列艦不能形成壓倒性優勢,海軍部似乎不必對它抱有太多的期待。

“一艘全重型火炮戰列艦火力是一艘裝備兩級火炮戰列艦的兩倍,由此可以斷定一艘全重型火炮戰列艦實力相當於兩艘舊式戰列艦。也就是說我們只要花一金鎊的錢就能達到兩金鎊的戰鬥力,這能為我們節約很多時間和經費,實現彎道超越!”

“全重型火炮戰列艦出來後,短時間內不用考慮露國或者東岸海軍在這方面的威脅。我提前做了一定的佈置,他們很難在短時間內發展出能用的全重型火炮戰列艦。這是我們未來十年最好的機遇,沒有抓住的話海軍就只能繼續蟄伏,等待下一次的技術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