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軍旗飄揚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三章 威敏宮與四大公爵的衝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三章 威敏宮與四大公爵的衝突

坊間傳言李星海以帝師自居,飛揚跋扈,對小皇帝常有言語失禮。

小皇帝尚未親政之前,李星海與小皇帝發生爭執,後者竟持墨瓶投小皇帝,雖未擊中但墨水濺了小皇帝一身。

傳聞中急於樹立權威,性格偏激的小皇帝毫不在意帝國中堂在君前的不得體,感慨道:

“老師,如果您也有曹澤雲執政的水平就好了。”

傳聞中心胸狹隘飛揚跋扈的李星海也沒有惱羞成怒的意思,臉上甚至閃過了一絲羞愧。

擔任內閣中堂職務後,李星海確實看清了自己的能力——縱然學富五車滿腹詩華卻對治國無用。

曹澤雲“裱糊匠”的名號就是他罵出名的,真正上臺以後,李星海發現他連區區一個裱糊匠還要不如,至少帝國鐵道部和船政部設立,陸軍新編和海軍重建,帝國財政轉好的基礎都是曹澤雲以及他的工黨成員打下的。

“說來可笑,朕這大英帝國舉國上下渾渾噩噩食古不化,有那麼幾個偶爾開眼看世界的,結果還不得其法。”

小皇帝揮揮手讓侍女離開,靠在龍椅上自言自語道:

“現在也就工黨還能搞點於國有益的建設,可惜朕為了祖宗基業和帝國未來卻不得不徹底毀掉他們。朕能依靠的只有保守黨和維新黨,但是靠你們復興大英卻根本行不通。”

“只要幹掉四大公爵,陛下統治泱泱大英坐擁億兆子民,上下一心,還愁找不到幾個能臣?還擔心組不起來另外一個工黨?”

李星海知道自己能力不足,但是對自己的學生的智慧和手段卻十分自信。

在他看來,大英一千七百多年國祚也沒見到哪任皇帝手下缺了得力的臣子。而且小皇帝本身就是天縱之才,不比這些年在民間聲名赫赫的譚清雲、路遠之流要差!

“老師,時代不同了,曾經的賢臣良將如果跟不上時代洪流,在這鋼鐵年代也不過是酒囊飯袋!”

小皇帝大約是休息夠了,又好像堅定了某種決心,重新坐直了身體對帝國中堂大人囑咐道:

“讓封和平那個老家夥重新草擬陸軍留學生的培養方案,朕讓他出任軍部大臣不是為了搞和平的,再和稀泥就給朕滾出旗艦街!”

一直在背後慫恿唆使小皇帝強勢收回軍權的李星海面露喜色,向來不注重君臣禮儀的帝師略微拱了拱手,直接轉身離開御書房。

侍從推開御書房正門的剎那間,李星海忽然想到了許多年前為了保住財政大臣的位子,給一直不能親政的小皇帝儲存一點勢力,他在老佛爺的眼線面前帶上了飛揚跋扈的偽裝面具故事。

這麼多年過去了,弱不禁風的小樹苗如今已經成長起來,但是距離長成蒼天大樹還有四大公爵這最後的枷鎖。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帝國中堂大人在兩名努力撐著傘的侍衛保護下,異常堅定的往旗艦街走去——縱使外面狂風暴雨,他李星海也要拼盡最後的力氣,為小皇帝爭取一個朗朗乾坤!

醞釀了很久的雷聲終於響起,在帝都城上空炸裂。御書房內,小皇帝看著老師佝僂的背影消失在瓢潑大雨之中,攥起來的拳頭又用力了幾分。

為了夏家對帝國的統治永續,也為了大英嶄新的未來,就趁這次機會較量一番吧!

8月10日,朝廷邸報刊登小皇帝的旨意:回國的陸軍留學生全部晉升一級,編入新軍已經成軍的兩鎮一協進行歷練和磨合。

皇帝並未明確陸軍留學生完成歷練磨合之後的安排,不過正軍校級別的隊官之上是什麼沒人搞不清楚——協參領級別的營管帶。

8月12日,巡洋艦隊完成每年一次的與江防艦隊會操演練,在東海洋麵巡視一番後從北海外圍返回北方的海濱港。

南天號巡洋艦剛剛靠上碼頭,路遠就從指揮水兵用繫纜纏繞系纜柱,固定側靠軍艦的基地軍官那裡得知小皇帝對陸軍留學生的安排。

聽著基地軍官一臉羨慕的講述朝野對小皇帝此舉的非議,路遠佇立在碼頭上心煩意亂。

路遠知道小皇帝出手了。

如果小皇帝這次冒險成功,皇室將徹底掌握新軍,成就大英歷代皇帝都未能達到的高度,拋開貴族獨掌帝國權柄。

然而收益有多大,風險就有多大。地方四大公爵上過戰場,鎮壓過農軍和邊疆叛軍,手裡沾染的鮮血足以填上威敏宮外的那道人工河,不會輕易低頭認輸。

“小皇帝,出手容易,後果卻難以預料啊。”路遠的內心在咆哮。

得到訊息的四大公爵並不意外,早就準備好的手段陸續使了出來。

其實地方四大公爵內部並非鐵板一塊,甚至連一團和氣都談不上,為了家族利益和地區利益,他們相互之間的矛盾未必就比威敏宮與地方的分歧要小。只是小皇帝削藩的壓力太大,讓他們不得不放下成見聯手。

8月15日,一道聯名奏摺透過帝國郵驛系統,直接送入威敏宮和旗艦街。

奏摺內容很簡單,但是字裡行間卻惡意滿滿:由於帝國內有農軍叛亂不斷,外有列強虎視眈眈,以目前新軍成軍的速度不利於鞏固國防。懇請皇帝准許地方各郡自行編練新軍,練成後由軍部進行考核並給予相應編制番號作為國防力量。

四大公爵作為帝國重臣輕易不發表言論,這次聯名代表了東郡、柳郡、中郡和原郡上億國民和五十多萬郡兵和邊軍的意志,對小皇帝形成逼宮的姿態。

這一招以退為進,對皇室來說無異於釜底抽薪。

由於相對富裕的東郡、柳郡、中郡一直在截留部分中央稅款,間接導致中央財政吃緊,新軍的編練進度非常緩慢。過去六年的時間裡,陸軍部才練成新軍兩個鎮和一個混成協,另有一個鎮和一個混成協剛剛搭起架子,士兵還在高強度訓練中。

四大公爵現在直接放棄中央新軍,要求自行編練地方新軍。以東郡、柳郡和中郡的實力,每個郡至少能夠編練一個鎮新軍,原郡底子比較薄,至少也能編練出一個協的新軍。如果真的窮兵黷武,四大公爵將地方新軍的數量再翻三番也不是不可能。

這樣的話,就算皇室能夠完全控制中央新軍,四大公爵自行編練的地方新軍與中央新軍戰鬥力也有差距,他們也算是有了自保的能力。

這只是四大公爵的第一招。

聯名奏摺送去威敏宮和旗艦街次日,兩名後黨大佬帶著四大公爵的密信緊急前往聖白金宮。

兩位大臣對著老佛爺一把鼻涕一把淚,哭訴小皇帝這些年性甚悖戾瞎胡鬧,嚴重破壞了帝國皇室與貴族共治天下的祖宗法度,另地方無所適從。

英東戰爭後老佛爺雖然捨不得交權,但是自己因為戰敗談判聲名狼藉,而且大英帝國祖宗之法猶在,最終還是選擇放權退居幕後。

這幾年老佛爺一直在聖白金宮養老,僅僅出面調解了幾次小皇帝與地方勢力的衝突。老佛爺還以為小皇帝在經歷這些衝突之後,處理政事會更加沉穩,沒想到雙方已經到了撕破臉要赤膊上陣的程度。

老佛爺並非不清楚此乃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但是她依然低估了新編陸軍的戰鬥力,高估了地方四大公爵的勢力,覺得皇室現在還不具備徹底消滅地方貴族的能力。

而且老佛爺憑藉她多年的政治經驗判,認為皇室不需要徹底消滅他們——地方四大公爵內部矛盾重重,隨便拉攏分化都能壓制他們,怎麼會走到要內戰的程度呢。

至於帝國內部傾軋,我大英歷來是皇族與貴族共治天下,一千七百多年都這麼過來了,怎麼到這一任皇帝手裡就一定要動搖國本呢?

政治鬥爭經驗豐富的老佛爺一句“知道了”,將涕淚橫流的兩位大臣打發走,隨後呆呆的坐在聖白金宮鬱鬱蔥蔥的御花園裡一言不發。

“老佛爺,四位大公的密信怎麼辦?”帝國皇太后最信任也是這聖白金宮唯一敢喊“老佛爺”的大侍從呂蓮英問道。

“怎麼辦,難道真的聽他們胡言亂語,讓我這個老婆子重新出面訓政?”老佛爺伸手將四大公爵送過來的密信要了過來,直接撕得粉碎。“那些個帝黨成天說母慈子孝,哀家退位不失為千古佳話,這大英吶……終究是夏家的大英!”

四大公爵在迷信裡哭訴小皇帝對他們的壓迫,解釋他們為了維護大英的祖宗制度不得不與小皇帝針鋒相對,並暗示小皇帝望之不似人君,天下不滿小皇帝久矣,請老佛爺重新主政並行廢立之事。

“外面都在傳東南三郡外加原郡要‘東南互保’,咱們就不管了?”大侍從呂蓮英很謹慎的喊了幾個侍從過來,讓他們將老佛爺撕碎了的密信殘片徹底燒燬,隨後小聲問道。

“怎麼不管,這威敏宮必須得去一趟,有些話哀家必須得說清楚!”老佛爺想了想,吩咐呂蓮英遣人去請幾位大臣到聖白金宮聽命。“皇兒長大了,恐怕不太願意聽老太婆嘮叨。讓咱們退下來之前的那些個佈置安排都動起來,免得哀家在皇帝面前說話沒了底氣!”

此時四大公爵並不知道老佛爺決定出手,他們用上了第三招。

在西方外交界頗具威望,被稱為東方鐵血宰相的曹澤雲代表四大公爵,試探性的詢問西方列強駐大英的公使團對大英可能爆發的內戰所採取的立場。

西方列強尤其是利國肯定希望大英帝國政局穩定,這樣才能持續穩定的購買他們的工業品,為他們帶來可觀的利潤,所以強烈反對大英出現任何不穩定的因素。

曹澤雲又暗示可能要廢掉小皇帝,讓老佛爺重新訓政。

洋大人對這種建議模稜兩可,他們表示“廢立的事是你們大英帝國自己的事,我們沒有權利干預。至於後面承認不承認,那就是我們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