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軍旗飄揚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章 海軍知識的傳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章 海軍知識的傳承

原因還得從露國說起。

自新曆890年開始,海軍界謠傳露國人正在建造一艘擁有重型火炮、防護效能優異的留裡克號快速巡洋艦。海洋霸主利國人針鋒相對,陸續開工建造十艘萬噸級穹甲巡洋艦,準備用“艦海戰術”懟死露國。

利國海軍這邊剛按倒了露國,高西海軍又跳出來搞了一個大新聞,開工建造具有六根煙囪,效能碾壓利國一票萬噸級穹甲巡洋艦,又具有破交艦特徵的聖女號裝甲巡洋艦。不差錢的利國針尖對麥芒,立馬開工建造六艘克雷西級裝巡進行鎮壓。

就在利國、高西、露國三國相愛相殺開啟裝巡軍備競賽時,意呆利人另闢蹊徑,用優良的設計使得加里波第級裝巡以區區七千多噸位實現當時主流萬噸裝巡配置。

現在正處於裝甲巡洋艦高速發展的年代,可供大英海軍挑選的餘地非常大。

意呆利造船廠最先被淘汰。

雖然加里波第級裝巡效能優良,但畢竟兩國有過齷齪,許景澄不敢冒險將軍艦訂單交給意呆利造船廠。

普國造船廠很快也被放棄。

相對於利國、高西、露國和意呆利,普國在裝甲巡洋艦方面技術儲備不足,設計方案除了防護力具備一定的優勢,船型武備均比較平庸,動力及續航力普遍較差,不適合遠洋作戰。而且許景澄之前將三艘練習巡洋艦的造艦訂單給了普國,出於政治平衡的角度考慮,此次訂購完美巡洋艦交給其他列強更合適。

面對利國和高西造船廠的設計方案,許景澄出人意料的選擇了高西。

利國造船廠給出的方案是在淺間級裝甲巡洋艦基礎上,大幅度縮減噸位縮水武備以達到大英海軍提出的技術指標。

淺間級是利國為東岸海軍建造的一款標準排水量接近萬噸級的大型裝甲巡洋艦。做生意向來精明的利國人這次明顯有些傲慢,並沒有考慮到大英海軍對死敵東岸的顧慮,更確切說是沒有考慮到大英帝國的民族自尊心。

而高西造船廠提出的方案則是在巴揚級裝甲巡洋艦基礎上,結合意呆利加里波第級的動力和火力配置佈局進行改進。

這明顯更符合大英海軍對完美裝甲巡洋艦的定義,也契合大英海軍購艦時“實用主義為主,儘可能兼顧其他用途”兩大原則。

巴揚級是高西為露國建造的一款大型裝甲巡洋艦,新曆898年12月開工,新曆900年6月下水,目前正在進行最後的舾裝工程。其定位類似於利國的偵查巡洋艦,主要是為了主力艦隊遠洋活動時前出偵查,因此具備較高的航速和相對不俗的防護力。此外這款裝巡吃水深度僅有6.7米,使得它可以在水深不足的港口活動,具備良好的適航性。

巴揚級缺點也比較明顯,在10節的航速下續航距離只有3900海里,續航力比部分岸防戰列艦還要差。另外火力方面裝備兩門單裝203毫米口徑主炮,八門152毫米口徑副炮,二十門75毫米口徑速射炮,無論是配置還是佈局都不合理。

高西帝國作為造艦大國與大英船政系統關係密切,但是在向大英海軍推銷軍艦方面毫無建樹。

此次意外得到大英海軍的軍艦訂單,高西舉國上下非常重視,在軍艦設計方面充分尊重大英海軍提出的技術指標和具體用途,並且在造價方面給予一定程度的優惠。

這款被帝國皇帝命名為龍威級的新銳裝甲巡洋艦兼具加里波第級和巴揚級兩款裝甲巡洋艦的優點,同時最佳化動力佈局以節約艦體內部空間,增強了續航力和自持力,具有較強的海上破交能力,且效能均衡可以作為戰列線的補充。

艦體設計方面,龍威級捨棄了沒有太多用處的艦艏衝角,採用當時還比較新穎的飛剪式艦首,增強軍艦的抗沉性和穩定性。同時還採用長艏樓船型,增加幹舷高度,減少上浪,增加艦體空間。另外巴揚級良好的適航性特點也被保留下來,其標準排水量7800噸,艦長135.7米,寬17.6米,吃水6.71米。

動力方面,龍威級繼承了巴揚級的優點,採用兩臺往復式蒸汽機和二十六座新式燃煤水管鍋爐,最大航速21節,在航速方面略優於加里波第級裝巡。自持平方面,因為採用長艏樓船型,最佳化了艙室設計,在10節的經濟航速下,續航距離達到了6500海里,同樣要優於加里波第級裝巡。

火力方面,龍威級基本採用加里波第級裝巡的火炮配置和佈局,裝備兩座雙聯裝203毫米口徑主炮,射速每分鐘1.2發;副炮則採用十四門150毫米單裝速射炮,分別安裝在船體船舷兩側的炮廓裡和上層建築前後兩側,速射每分鐘5發;主副炮均採用電力傳動,另有預留了二級副炮和機關炮的炮位各六處,等回國後由大英海軍自行安裝由江南兵工廠生產的76毫米口徑速射炮和47毫米機關炮。為了節約經費和節省噸位,龍威級直接取消了兩具雙聯裝的魚雷發射管。

防護力方面,龍威級採用克式硬化裝甲,水線裝甲帶厚度從巴揚級的200毫米減少到152毫米,艦艉部分從100毫米減少到76毫米。上層水平裝甲和副炮炮廓裝甲從60毫米削弱至50毫米,主炮炮座和司令塔裝甲厚度從160-170毫米縮減到152毫米,防護力與加里波第級裝巡基本持平。

由於高西造船廠這幾年大批量開工建造七千噸級和萬噸級裝甲巡洋艦,物料儲備充足。再加上有巴揚級裝巡的施工經驗,龍威號前期準備工作進展迅速。

新曆902年4月,龍威級裝巡在高西帝國塞西造船廠鋪設龍骨。伴隨著第一個鉚釘的槌聲,許景澄倒在了幹船塢裡,平靜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訊息傳開,舉國皆哀。

與許景澄共事多年的外事部、工部許多官員得知訊息後百感交集。

在海軍部大樓、在巡洋艦隊和江防艦隊,在海軍所屬的軍港以及海防要塞,還有散落在帝國各地不再從事海軍工作的老兵,整夜無眠不甘心的追憶覆盤當年的英東戰爭。

如果他們發揮出真正的實力,在那場賭上國運的殘酷較量中浴血廝殺,是否一切都會不同。

起碼許景澄許大人不需要一再拖著病軀輾轉世界各地,為重建帝國海軍耗盡最後的生機。

幾日後,鄭詩濤收到了許景澄去世前從高西寄回來的兩本書,帝國海軍大臣躲進海軍部大樓自己的辦公室內涕淚橫流。

許景澄在當任西方各國外交公使期間自學造艦,編纂了《外國師船圖表》,其中收錄了圖表八卷,雜說三卷,圖一卷,包括利國、高西、普國、露國、東岸等主要海軍強國一千六百多艘軍艦技術參數和兩百四十餘幅軍艦艦體圖、結構圖、艦隊陣法圖。

這些材料後來被海軍部新增其他內容,或是成為海軍學校的教材,或是編寫成為帝國海軍各船管帶手中的《海軍圖鑑》。

作為帝國罕見的軍艦專家,許景澄擔心自己去世後購艦工作出現斷層,於是綜合此次出國考察詳情以及他這些年的購艦心得,專門寫了《裝巡購艦考》以及《全重炮型鐵甲艦考察小記》寄給了帝國海軍大臣,鄭重的囑託老友找個可靠的人將知識傳承下去。

一向面癱腹黑,為重建海軍殫精竭慮的鄭詩濤在辦公室枯坐了一夜,次日一大早專門找到自己的副手陳友益商議,最終決定將兩本書交給路遠。

海軍部先後兩次擬定的第二階段造艦計劃脫胎於路遠的海軍技術路線章程,路遠很適合接手許景澄的工作。

恰逢兼任海軍部直屬參謀官的路遠返回海軍總部述職,剛剛才到二十歲的路遠稀裡糊塗的拿到兩門內容詳實的書冊。

鄭詩濤性格孤僻,是個說話不多的行動派。他丟下兩本書就走,留下陳友益一臉苦笑的跟路遠解釋:

“這是許景澄老爺子臨終前寫的購艦心得。”

陳友益話音剛落,路遠立刻覺得手上兩本書冊沉重了許多。

路遠是在前往帝都路途中聽到海軍老朋友許景澄去世的訊息,路遠當時還在唏噓感慨,覺得天妒英才,十分遺憾他自始至終沒能跟這位大英軍艦專家見面。

路遠當年去普國造船廠學習監督造艦的時候,許景澄被外事部從普國調到露國擔任公使。回國後,路遠絕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巡洋艦隊管帶軍艦,跟著楊威理學習艦隊指揮,而作為工部協辦大臣的許景澄也一直在帝國北方各主要工礦企業和鐵路工地奔波,或者抽空前往西方幫海軍購艦,沒有碰面的機會。

路遠沒想到他與許景澄還有這番因果。

“沒能把許大人要過來,這是海軍的遺憾。”陳友益感慨了一句,撇過頭看了看才二十歲的路遠,溫和道:“你小子有戰略眼光,博學多才素有急智,就是博而不精,不善於把握細節。從今以後許大人就是你的老師,好好學習老爺子傳授的知識和經驗,把地基給夯實了。以後龍威船驗收接艦,還有全重型火炮戰列艦考察訂購都得交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