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鉅艦大萌最新章節列表 > 027 一年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27 一年1

887年1月的年終考試,孫笑再次獲得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績,保住了自己的單人宿舍,從而也讓以嚴校長為首,對孫笑寄予厚望的教員們多少松了口氣——這小子總算沒有因為戀愛而耽誤學業。

實際上,經過這兩年的學習,他們都已經忘記了,孫笑一年級時的年終考成績只有中游呢。

孫笑對自己一年來取得的成績也很滿意——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同學們,這一年,全校平均成績比去年提高了6.3分。

考試成績出爐後,系統給孫笑結算了300點積分獎勵——也就是說,平均分增長確實是孫笑努力的結果——至少一部分是。

另外孫笑從家鄉的小學那裡得到了1000點積分,由此可以得知,他捐獻的小學已經正式成立了。

果然,在放假之前,孫笑接到了家鄉的來信,孫磊用他寄來的錢在新汶縣縣郊成立一所小學,學校有有7間聯排大瓦房,其中五個用來當做教室,一個用來當做教師和校長的辦公室,一個當做廚房和食堂。

學校有一座院牆圍起來,因此有一個小小的沙土操場,按照孫笑的囑咐,還有一根木質旗杆,以便每週開展升旗儀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學校的名字,不是孫笑小學,而是孫笑剽竊自前世的名字:希望。

正五品的孫大人在家鄉投資辦學校,不收學生一分錢還發衣裳管飯,這麼做絕對是可以上縣誌的,老百姓自然感恩戴德不說,一些大戶也覺得這是善舉,不能讓孫笑專美於前。

於是縣上以黃大戶為首的一些人,決定對希望一小追加投資,因此,加上孫笑給的錢,希望一小至少可以平穩執行十年以上。

以上資訊,都是孫磊的信中傳遞的訊息——在過去的一年,與家鄉的通訊,還給孫笑帶來了很多其他好消息。

包括孫磊本人終於順利透過886年中考,成為一名光榮的高中生了。

不要覺得一名22歲的高一學生太弱,在這個老百姓普遍文盲的時代,一名真正的高中生地位無論在哪方面都不次於以前的中舉。

像孫磊這種科舉一樣連續考好幾年才能考上高中的人數不勝數,更多的人,最終也只能因為家境不好,無力繼續讀書,只能放棄中考。

實際上,希望一小的第一批老師,就是幾個還沒考上高中,但有些希望的貧民士子,學校給他們開的工資,足夠支撐他們邊教學生邊繼續苦讀,這等於給了他們更多機會。

由此,系統願意結算這麼多積分,也不值得奇怪了。

孫磊考上泉城一高以後,立刻成為整個新汶縣,甚至泰安州的名人,連州裡的李大戶都暗示想跟他聯姻,不過孫磊跟黃家小姐感情深厚,兩人已經定親,李家的小姐不能做平妻或妾室,因而只能遺憾放棄。

孫磊的婚禮在他考上一高之後半個月內就舉行了,黃德善黃大戶對此興奮莫名,為了支援女婿的學業,他花大價錢在泉城一高附近購買了一套二進的宅院,並且直接作為嫁妝的一部分贈送給孫磊夫婦。

其他嫁妝還有兩百畝脂粉田,一個通房的大丫鬟(很快就被提升為妾室了),幾個粗使的婆子,還有一些金銀細軟和黃小姐的體己錢。

孫家沒有給孫磊出一文錢,而嫁女兒的黃家出的這些嫁妝可不是個小數目。

但黃家仍然認為自己賺了,因為正如當初黃德善一定要當孫家代言人時所想的那樣,泰安州甚至省城的貴人們,現在也都知道新汶縣有個黃德善,是累善人家,在那邊有什麼大買賣,必須得給人留一份。

而這些大買賣中,包括新汶煤礦的配套鐵路。

修橋鋪路歷來被認為是大善舉,實際上修橋鋪路還很能掙錢——要想富先修路嗎,道理是想通的。

大明如今投資最大的鐵路,是從京師到尚海的京滬鐵路。

而經過新汶縣的這段鐵路,是京滬鐵路魯省支線磁萊鐵路,主要任務除了承擔一部分客運任務外,最重要的就是把新汶礦的煤炭和焦煤輸送出去。

鐵路本身會帶來龐大的利潤不說,建成之後,新汶礦的發展前景自然更加美好。

這件事黃德善是舉雙手贊成的,而商議修建磁萊鐵路的魯省大戶們,這次也有了他一席之地——還是像以往一樣出錢佔五個股。

還有個大買賣是新汶隔壁的萊蕪,那邊有品味不錯的鐵礦,逐漸成型的魯省資本家們正打算利用萊蕪的鐵礦和新汶、兗州的煤礦,在本身投資建造一座大型鋼鐵廠。

這個年頭,一個強大的國家,無一不是以煤為血肉,鐵路和輪船為血管,鋼鐵為骨骼的。

而大明這種野心勃勃的後進國家,對煤、鐵路、輪船、鋼鐵的渴求是無窮無盡的!只要鋼鐵廠完工出鋼,那就完全不愁賣不出去,不愁沒有市場!

黃大戶也有這種認識,為此,他打算不惜一切也要拿出錢來佔到別人分給他的份額。

只是這樣一來,當初孫笑讓他包攬新汶縣稅賦的活兒,就顯得過於微不足道了。

黃德善有心放棄,但又怕得罪孫笑,因此只能透過孫磊寫信試探,希望孫笑能夠准許他不再包攬稅賦。

孫笑也沒有辦法,現在這年頭,相對開礦、修鐵路、開鋼鐵廠,包攬稅賦是個很沒油水又名聲很差的活兒(哪怕黃德善一點浮收都不要,每年還得在上面賠一點,名聲也好不起來),他無法強人所難,只能回信說讓黃德善找個好心的富戶暫時先接過來,朝廷已經在討論稅務改革的事了,估計用不了幾年,魚鱗冊、包攬稅賦這種延續了幾百上千年的玩意,就該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了。

孫磊那邊的情況就是這樣,他在泉城可謂前途似錦春風得意,還在老家的孫笑父母老兩口,現在也是過得順心如意。

有黃大戶刻意照顧,孫家村的年輕人現在更喜歡去縣城甚至泰安州找工作,村裡的田地有很大一部分被佃給本村的外姓人或周邊的村子——那些以前年年跟孫家村爭水的村子,現在沒有一個敢於拖欠佃租。

不過倉稟足知禮節,孫家村的日子好過了,也沒有把老鄰居逼上絕路的意思,孫氏的族田佃租相對周邊要少很多——族人們認為應當以此保護孫磊孫笑哥倆為官的名聲,免得帶來給這倆孫氏飛黃騰達的希望所在帶來什麼麻煩。

即使如此,孫氏宗族也積攢了更多糧食和財富,可以讓更多本族子弟去讀書,嘗試改變命運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