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天神聖典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2章 華夏雙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32章 華夏雙神

這個猜測過於大膽,要如何去證明呢?

王朋在王母身邊見過青鳥、鶉鳥、鸞鳥、鳳鳥等神鳥,西方崑崙神話和東方蓬萊神話實為一體。但是,他並沒有找到帝俊和王母是“一對兒”的明確記載。

王朋一查,西王母還真有一個對偶神,叫做“東王公”。

東王公又稱東華帝君、東皇公、東君、木公(木屬東方,扶桑?),與西王母同為全真教祖師。

東王公的記載起於漢代,與漢代的陰陽觀念緊密相關。

是代表“陽”的男神,掌管仙籍,主管一切登仙得道的男子;而西王母是代表“陰”的女神,又稱“金母元君”(金屬西方),主管一切登仙得道的女子。

漢末道教興起,王公、王母同時被吸收入道教裡,認為們共理陰陽二氣,是育養天地萬物的兩儀神。

道教又為諸神創作出身,葛洪認為東王公是盤古和太元聖母所生,其他道經卻認為東王公是先天東華之氣化生。

所以凡是得道入仙之人,都得先拜東王公,再拜西王母,然後才能飛昇九天,入三清境謁拜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

而資料顯示,東王公就是楚地神話中的東皇、太陽神東君、扶桑大帝!

在神話史上,一個神擁有不同的名稱的情況實在太普遍了,最準確的判斷方式就是看們屬性是否相同,也就是“神格”。

東方之神、太陽神屬性、扶桑樹、鳳鳥圖騰、與西王母的對偶關係,這些都是東王公和帝俊共有的特徵。

傳說東王公生於碧海之上,蒼靈之墟,有海神屬性,主管一切水中諸大神。

東海之內的方諸山,有諸司命三十五所,以隸天上人間罪福,東王公為大司命。

帝俊也一樣,扶桑樹生於海上,那裡又有歸墟深淵,以及岱輿、瀛洲、蓬萊等五座海上仙山。

可見東王公就是帝俊,們與身為水神、海洋之神的恩基屬性相似。

此外,“東皇太一”可能就是東皇。

“東皇太一”之說只見於楚辭這一孤例,而“東皇”在先秦的楚、晉等地廣受崇拜,恐怕指的是同一神。

曹操的《陌上桑》有云:“濟天漢,至崑崙,見西王母謁東君。”

《中荒經》曰:“崑崙之山……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裡。西王母歲登翼,上之東王公也。”

可見東王公有時住在崑崙山上,王母也常乘坐神鳥去與東王公相會。

因此,帝俊與王母是毫無疑義的對偶神,與伏羲和女媧一樣。

西王母是大母神,女媧亦是人類的母親。

《隋書地理志》河內郡濟源縣有“母山”,即王母山。北宋《新定九域志》卷一說:“皇母山,又名女媧山。”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說:“太行山,一名五行山,亦名王母山,又名女媧山。”

可見王母和女媧可以混同。

那麼伏羲與帝俊的關聯呢?

與五行對應的“五方天帝”中,太昊伏羲被歸為“東方天帝”,顯示出與帝俊、東王公共同的神格。

伏羲被稱為“太昊”,“昊”字來自東夷神話,本身就是太陽神的意思。

神話中鳳凰非梧桐不落,而伏羲以梧桐木做琴,顯示出與鳳凰的關係。

帝俊生十日和十二月,與伏羲創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以記錄年月相對應。

太昊伏羲雖然是“東方上帝”,卻和女媧住在西邊的崑崙山上。

由此可見,這兩對男女對偶神的屬性完全相同,只有名稱、事蹟上的差別。

那為什麼伏羲和女媧在歷史上存在了一段時間,又消失了呢?

神話中提到過女媧娘娘的隱退。這位偉大的女神在完成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等一系列為人類服務的工作之後,終於休息了下來。

但她並沒有死,而是乘龍駕雲,一直升上九重天,把自己所做的工作簡略地報告給了天帝。

從此以後,她靜靜地居住在天庭裡,從不向世人炫耀她的功績,也不去張揚她的聲譽。

她覺得自己只不過是順應自然,為人類做了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努力罷了。

由此可見,伏羲和女媧只是兩位大神在人間入世的形象。當們完成歷史使命,離開人間返回崑崙之後,便以東、西仙界二神的形象繼續流傳於世間。

不貪功、不炫耀,慈愛而謙遜,正是因為如此,才使人們對們感念不止,由此也成就了中華民族的一大傳統美德。

在解密的過程中,王朋又順帶收穫了帝俊和“昊天上帝”的關係。

山海經說崑崙山是“帝之下都”,這裡的“帝”指的是“帝俊”。

“天”是日月之父,帝俊在大羿時代就被視為“天帝”,學者猜測便是詩經裡的“昊天上帝”,也就是商朝、周朝崇拜的“帝”、“上帝”,或者“天”。

“玄鳥生商”,商族自認是玄鳥的後代,屬東夷一系。商朝時的“帝”指的便是他們的始祖神,但又比其他“人皇”拔高了一籌。

後來,周人將“帝”的概念轉化為無人格、更抽象的“天”,使“帝”不再是商人一個民族的始祖神,而是“天道”,是普天之下各民族的主宰,從而使周朝“滅商”變得有理可循。

在《封神演義》中,昊天上帝和瑤池金母(西王母)的確是夫妻,生了龍吉公主。

但還有一種可能性,昊天上帝相當於蘇美爾的安神、古希臘的烏拉諾斯,是世界神話中普遍存在的天空之神,也就是“天”的神格化。

由於天空之神在神話中從來都是遠離地球、不問世事的,所以帝俊在一定程度上兼具了其父的職能,成為代替照料世俗百姓的“天帝”。這也是為什麼貝斯特被稱為“天孫”的原因。

“玉皇大帝”是“昊天上帝”在宋朝以後的人格化,傳說統領三界,其形象受到道教文化和部分佛教文化的影響。

由此可見,那對自古以來統治華夏大地的男女雙神在歷史上經過了真神人類始祖自然神(周)陰陽兩儀神(漢代)的轉變過程,雖然名稱有變,但人們並沒有將們忘記,中國神話的脈絡從來也都沒有斷過!

如果此時手中有書,王朋一定以書擲地,仰天長嘯……

如今,伏羲、女媧這對人類始祖神是否能和帝俊、王母直接畫上等號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所有神話都連在了一起,中華民族共源同祖,一脈相承!

王朋望向四周的神仙宮闕,悠悠輕雲,心中無限感慨。

此行使他見到了華夏的兩大主神(帝俊算見了半面),也算此生無憾了!

而他同時也感到十分慶幸,因為統治華夏的是兩位很好、很值得尊敬的神。

們從來不會像其他宗教的神那樣跳出來,指點你應該如何行事、遵從什麼樣的戒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們只會在關鍵的時候出來幫助人類,又不求回報地悄然退場。

所以人們只會記得們的一、兩件事蹟,內心發出一聲讚歎,轉過身,卻又可以不受約束地發展我們的世俗世界,使之變得紛繁多彩。

現在看來,王母提出的“無神之域”確實是一個開創性的構想,它把命運的主動權放在了人類自己的手中。

世界上大部分古老文化都是宗教文化,人們一生沉迷於對神的侍奉中。

只有中國,從一開始就擺脫了宗教的負擔,成為了一個致力於現世幸福、全力發展世俗文化的國家。

中國不是無神,而是一個沒有神束縛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