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復婚交響曲最新章節列表 > Part 21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Part 214

楊柏家裡一共有三個孩子,楊柏還有一個孿生的哥哥楊松,也曾是萬慧來和楊小豔的同班同學。

但由於楊松過繼給了南方的二叔家。

所以下鄉的時候,隨著戶口,也到了南方的一個村裡當插隊知青,和家裡的聯絡也少了許多。

還有一個弟弟,叫楊樹。是今天畢業的高中畢業生。

楊柏的父母,都有老年病,家裡的事情,楊松又常年不在家,便都靠在楊柏身上。

由於機場這兩年貨物發運量上升到了463噸。

在運種方面增加了電視、家用電器、汽車化油器等。

而且隨著地區經濟好轉及工貿企業的發展,需要一些能運營貨運市場的人員。

所以楊柏成為機場的貨運職工。

而今年,楊柏的弟弟楊樹畢業了。

高中畢業的楊樹似乎有兩個選擇,進工廠頂班或者高考,頂班十拿九穩,高考命懸一線。

爸爸媽媽都在軋鋼廠在上班。

父母退休後子女頂替空下來的名額,到父母單位上班,是一種招工方式,不少父母甚至會為了子女及時頂班吃上“公家飯”,選擇自己提前退休。

“頂班”馬上就是學徒工,拿工資,如果不頂班參加高考,落榜了,雖然街道也能安排就業,但肯定進不去國營的大工廠了。

楊樹對哥哥楊柏說:

儘管自己是應屆生,但那年依然有不少往屆生參加高考,當年,全國610萬人參加高考,原本的招生計劃,只有不到30萬個。

班裡不少同學選擇了頂班,原因很簡單,即便是學徒工的二三十元工資,對於剛畢業的小年輕來說,吃住在家裡,憑空每月多出來二三十元,也不亞於一筆鉅款。

其實,楊樹的的考分並不是很低,但在激烈的競爭中仍沒有上榜。

但有幸的是,那年許多學校開始辦分校,在全國範圍內,招生名額增加了近十多萬個,他得以入學。

如果上了學,畢業後,基本可以分配到一所學校當老師。

所以他想把頂班進廠的機會留給了自己的哥哥楊松,身為知青的哥哥楊松也得以順利回城,當然楊樹也就放棄了高考。

“廠裡說,只能解決一個人。”

楊柏的爸爸當時還說:

“楊樹啊,你能把這個頂班的名額讓給你哥,你真的長大了!有出息!”

楊柏的媽媽卻抹著眼淚說:

“雖然這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楊松畢竟過繼出去了。我們這麼想他,可他就是幾年也不回來看我們一趟。唉!難道真的就是過繼出去的兒,潑出去的水兒嗎?”

楊柏爸生氣的的吐了口煙末子說:

“別總是想東想西的。那麼遠,楊松要能回來算!”

楊柏媽媽還是十分不解:

“能寫信啊!為什麼楊樹給他寫了幾封信,他都不回?”

楊柏爸無奈起來:

“別哪壺不開,你提哪壺了,成不?就是他回了,也是過繼出去的,頂班的事兒,都不一定能讓他頂!”

楊樹倒是語氣十分堅定:

“不管怎麼說,這個班給大哥留著!他能用上就頂班回城,用不上,就拉倒。”

然而,楊松的回城,卻讓家裡人大吃一驚。

這年的冬天,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

經歷長時間的計劃經濟,國人對個體經濟完全沒有概念。

多數人仍然過著之前的生活方式;

農村開始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

國營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得到明顯改善,鼓勵有能力的個人進行有社會商業經營。

“個體戶”這是新中國以來的第一次,鼓勵老百姓自主創業的政策。

可多數人是持懷疑態度看待“個體戶”們的。

投機倒把和誠信經營,是當時人們爭論不休的社會熱點話題。

楊松跟二叔經營一些日用品。

日常生活裡,嘗到了小生意的甜頭。

可是,二叔和二嬸子,連年身體不好,相繼去世。

這兩年,楊松一邊伺候有病的二老,一邊做著小生意,常常忙的焦頭爛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二叔不斷的囑咐楊松:

生意做起來要小心謹慎。

年初,料理了二叔和二嬸子的喪事,楊松便打定了回家來的主意。

今年開始實行改革開放,即把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改革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改革開放為經濟和社會注入了極大的活力,也為創業行為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當楊松踏入家門時,楊家全家人都哭成了一團。

楊媽媽說:

“這段日子,我常罵你,你是不是聽到了?才回來的!”

楊松眼圈紅紅的,扶著媽媽坐下,說

“媽,二叔和二嬸子這幾年病的不輕。我也算是家裡家外一肩挑哇。怕你們擔心,就沒和你們聯絡,怕自己嘴沒把門的,再忍不住跟你們說了。”

楊媽媽一聽,更是眼淚像斷線的珍珠般,細細看著楊松的臉說:

“我的兒,你受苦嘍!”

楊松爸爸還是挺理性的,想到了楊松的回城問題,就跟站在一邊的楊柏說:

“楊柏,這次輪到你去打聽一下,你哥這過繼的事情,影不影響頂班!”

說完,他又轉頭對楊松說:

“你小弟楊樹,早就對你的回城事牽掛著,本來讓他頂班。他硬是留給了你!”

楊松聽了,上去緊緊抱住楊樹:

“好弟弟!”

“哥,咱們自家親兄弟,這不都是應該的。再說你這些年,一個人在南邊,多苦還說不定呢,能回城頂班,是大家的心願。”

楊松感激的又拍了拍楊樹的肩膀,然後,拉著他的手,轉過身來,說:

“爸,媽,兩位弟弟!我這次回來啊,不想辦什麼回城的工作關係!”

屋裡的人聽了,都愣在那裡,一時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楊柏上上下下的看了看楊松,又著重看了兩眼楊松的行李,試探著問:

“哥!你跟我們交個底,你是不是遇上了什麼為難的事情?”

楊爸爸和楊媽媽一聽,都叫開了:

“楊松!出什麼事了嗎?”

“楊松,你可不能什麼事也不跟媽說呀?媽會急出病的!”

楊樹也有了不祥的預感,他拉住楊松拼命的搖著哥哥的手臂。

“哥哥,頂班是多少人想求都求不來的。快說說,你遇上了什麼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