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復婚交響曲最新章節列表 > Part 33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Part 333

萬慧來不僅見識和學習了正宗的幾樣東北特色菜,還在這期間,痴痴的迷上了看《三國演義》,並且她被於和偉扮演的劉備深深的感染著。

她甚至聽楊小豔八卦起於和偉這個演員的私人生活,總之,關於這部電視劇的內容,她都感興趣。

她下決心回家後要去圖書借《三國演義》的原著回來,給自己看。

前段日子,她住在醫院裡,那麼安心,那麼淡然。

這次住院,似乎萬慧來的心性大變,她忘記了那美容科的藥妝化妝品的研製,她不想再去長白山研究人參,甚至不再去想為了做一個科室領頭人,她該有的職責。

據說,在她入院期間,豔麗暫時接替了她。

於其說萬慧來不想,還不如說她力不從心了。

一場大病,給她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這聲心臟病的折磨,只有她自己最深切的知道痛苦的滋味。

晚上夜不能寐的時候,她會按著心臟的部位,跟自己說:

“萬慧來,你千萬不要這個時候挺不住啊,我還有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大兒子還沒有結婚生子。老公還需要我相伴,單位的科室裡,沒有了我,那前期的努力,豈不全是枉然......”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可是到了這貼近大自然的鄉村,過去的那些煩惱,好像離自己一下子遠了。

還是喜歡研正宗的家鄉菜,不喜歡想令自己不快的事情。

說到白菜燉豆腐,萬慧來體會頗深,因為常年做這道菜,但一直沒有得到精髓的做法。

大白菜普普通通,卻有通利腸胃、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利尿養胃之諸多功效。

做白菜燉豆腐之前,將大白菜洗淨後切成兩釐米的段或斜著切成片,豆腐用刀打成小方塊。熱鍋放少許油,蔥花爆鍋後將白菜放鍋裡炒至六成熟,然後加清水,再將豆腐入鍋,加鹽,小火燉20分鐘即可,因為白菜不宜燉時間太長。

肉燉土豆幹在冬季沒有反季青菜的年月,土豆幹屬於上等的乾菜.

用肉燉土豆干時,鍋內放少許油燒熱,放肉片翻炒出油,下蔥花炸香,將洗淨瀝乾的土豆幹倒入,翻炒至水分幹,加入適量水,大火燒開轉小火。

燒至土豆幹軟爛入味,再大火收汁。

除了上面這典型的“八大燉”,還有土豆燉白菜、土豆燉蘿蔔、土豆燉葫蘆、窩瓜燉豆角、黃豆燉疙瘩纓子、雪裡蕻燉豆腐……

農家燉菜多著呢!

萬慧來記得來這裡吃的第一次是點了燉菜。

剛點完第四個,服務員就說:“夠吃了。”

萬慧來將信將疑。

等菜上來,天啊!竟是四個大盆,把四菜一湯的湯都免了。

令人難忘的還有臘八黏米餅。

原來有位鄰居奶奶沒有上過學,所識的字僅限於日曆上簡單的文字和數字,但她十分虔誠地崇尚民族傳統文化,每一個節日和民間風俗,在她那裡都是神聖的。

她不僅親手製作紅彤彤的燈籠、散發芳香的荷包、裁剪春節張貼的掛錢兒,而且精心準備正月十五的元宵、清明節的雞蛋、中秋節的月餅、春節的餃子……

每到節日,作為鄰居,能經常吃著奶奶親手做的美食,看著烘托出節日氣氛的紅火裝飾物,聽著那位奶奶講的與節日有關的民俗故事,度過了一年又一年。

在這些民俗文化的滋養,孩子們也慢慢長大。

在眾多的節日中,臘八節給萬慧來留下的印象很深。

萬舍成爸爸給自己熬的臘八粥......

那天,她們除了能喝到用四樣米、四種豆煮成的臘八粥外,還給她們做一種特殊的美味——黏米餅。

黏米餅是用大黃米做成的。

臘月初七這天,就早早的把黃米淘洗乾淨,磨成黃米粉,晚上把黃米粉和成麵糰,放到熱炕上微微發酵。

臘八這天清晨,把鐵鍋燒熱,放少許豆油,然後拿起一塊黃米麵,放進鍋裡,用飯勺不停地按壓形成碗口大的餅,油滋啦啦地響著。

等一面熟得差不多了,再翻過來烙另一面。一張色澤金黃,外焦裡嫩,飄著香氣,筋道熱乎的黏米餅就出鍋了。

臘月裡是東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因此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這一民諺。

早晨,溫暖的被窩對於這些孩子,總是有點戀戀不捨,但臘八這天例外,他們還沒有完全醒過來,那黏米餅的味道早已滿室飄香。

那黏米餅實在是誘人啊!我們不用等大人三遍兩遍呼喚起床,就會自動從被窩裡鑽出來,迅速穿好衣服,搶著去洗臉刷牙,因為w b們早已垂涎得急不可待了。

把薄薄的黏米餅用筷子夾起一張,在上面撒上半勺白糖,卷起來,放進嘴裡,甜黏適合,香軟可口,彈性十足,再夾上一根醬紅色的鹹芥菜條,那簡直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了!

不知不覺,兩張黏米餅就下肚了,內心溫暖,感到無比的幸福。

孩子們就帶著這樣愉快的滿足感,背起書包上學去了。

歲月悠悠,往事如昨。

在物質水平不斷提高的如今,很多美食早已司空見慣。

然而,小時候過節的氣氛、臘八粥的味道、黏米餅的甜美……

在萬慧來的記憶裡卻從未曾淡忘。

慈愛的長輩們也相繼離開他們多年了,但卻溫暖了萬慧來的童年,用他們的音容笑貌,填滿了她兒時的記憶。

多想再吃一次爸爸烙的黏米餅啊!

可那飽含濃濃親情的黏米餅,卻讓她上哪裡才能尋找得到呢?

還有個萬慧來兒時的習俗:蒸元寶。

進了臘月門,年就加快了腳步,甚至人們已捕捉到了二十三小年的味道——餃子的味道。

臘月二十三吃餃子的習俗由來已久。

從萬慧來在七十三棟就記得,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剁餡兒包餃子。

左鄰右舍、前後兩院一片菜刀撞擊菜板子的叮噹聲,此起彼伏,充滿誘惑。

如果年二十三早晨吃餃子的人家,交響曲頭天晚上就提前上演了。

年關將至餃子是重頭戲,不獨因其好吃,更因為餃子是角子(銀角子)的諧音。

角子、錁子都是人們喜聞樂見的銀兩,都與趙公元帥沾親帶故。

一隻只白白胖胖的餃子就像一枚枚玲瓏剔透的銀角子讓人鍾愛有加。

看著舒服,吃起來讓人大快朵頤。

口齒留香的餃子不但能吃出濃濃的年味,還能吃出財源滾滾的口彩來……

臘月二十三的餃子,儘管內容各異,然而酸菜也好,韭菜也好,芹菜也好,都離不開肉。

肉是主宰,多多益善,一個肉丸兒曾一度是餃子的最高境界。

但無論內容如何,口味怎樣,境界高下,餃子就是餃子,其形狀亙古不變,蒸餃也是如此。蒸餃不但有餃子的形狀和內涵,還有蒸蒸日上的美意。

曾幾何時,一改兩頭尖尖的餃子為元寶狀,餃子做成元寶,候斌爸爸說:

這是餐桌上的一次飲食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