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復婚交響曲最新章節列表 > Part 34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Part 344

Part 344 3

薛餘聽著這些入了迷,他喜歡屬於滿族的這一切。

在紀良這裡,他瞭解了更多的有關說唱方面的地方歷史。

清中葉以後,隨著漢族大批移民突破柳條邊進入吉林省,漢族的說唱藝術也進入了吉林民間。其流傳形式主要有3種:

一是“二人轉”、“蓮花落”、“什不閒”。

清中葉以後,從河北、遼寧進入吉林的二人轉藝人有幾大聚處:

海龍一帶,沿著幾條大道,大車店很多,大車店都靠“二人轉”招徠生意。

樺甸夾皮溝一帶是韓邊外的金礦開採區,礦工多,經濟繁榮,常養好藝人。

長白山木排市也是藏龍臥虎之地。

有些藝人說:

“沒藝不敢往東走”。

出名的藝人有趙小玲子、齊蘭亭、程喜發(藝名程喜鳳、程傻子)、李青山等。

二是鼓詞、評書。

曲藝是吉林漢族人民喜歡的說唱藝術,比較活躍的曲種有評書、京韻大鼓、樂亭大鼓、西河大鼓、梨花大鼓、東北大鼓(舊時亦稱“奉天大鼓”、“奉派大鼓”)。

藝人多在城鎮茶館演出。

按“三節”(八月中秋節到二月二,二月二到端午節,端午到中秋)與茶館訂合同。

有些藝人在農閒時,也到農村演出。

由於曲藝進入民間,為群眾喜愛,一些優秀唱本也在民間流行。

大量流行的有《大破天門陣》、《黃氏女遊陰》、《弔孝》、《雙鎖山》、《大西廂》等。

滿族書曲作家韓小窗、羅松窗創作的“子弟書”

《林黛玉悲秋》、《紅拂夜奔》、《鳳儀亭》、《煙花樓》等也流傳很廣。

三是少數民族移植漢族說唱文學作品。

蒙古族民間藝人以“烏力格爾”形式用蒙古語說唱的漢書有:

《大唐》、《響馬傳》、《東遼》、《西涼》、《範松樓》、《十把穿金扇》、《三國演義》、《大八義》等

這與文化廣場帶給薛餘的感覺都是一種常去常新的體驗。

有關這方面的記憶,他都記錄下來。

上初中的時候,欣逢國慶十五週年,學校通知他們參加地質宮廣場的國慶遊行集會。

全校同學服裝整齊——白襯衫、藍褲子、戴上紅領巾和團徽,排著隊唱著歌,步行去地質宮廣場。

從學校走到那裡,好遠的路呀!也不覺得累。

這時從各個路口走出兄弟學校長長的隊伍,還有吉林大學、東北師大、吉林工大的大哥哥大姐姐,打著學校橫幅,唱著歌,拿著花束,太壯觀了!

走到地質宮廣場——可真大呀!

廣場上人山人海,紅旗招展,歌聲嘹亮,各學校按要求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好隊伍,升國旗唱國歌。

地質宮廣場當時是黃土地,凹凸不平,唱完國歌,學生們拿出手帕或小墊,有人乾脆脫掉一隻鞋坐在屁股底下,席地而坐。

方陣隊伍和花車依次在主席臺前走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這樣的口號聲此起彼伏。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的歌聲在空中飛翔……

文化廣場一直是長春市乃至吉林省舉行大型集會的地方。

那時此類活動頗多,每年的勞動節和國慶節都要在此舉行慶祝大會。

從小學到中學,都沒少“出席”這樣的集會。

薛餘與老師同學一起,扛著標語牌,喊著口號參加集會,受到了“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教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薛餘很喜歡文化廣場這個地方,經常去那裡玩。

尤其每年的國慶節這一天,廣場上要舉行大規模的慶典活動,最為熱鬧。

記得薛餘上小學時,每年國慶節,他們這些少年兒童,手拿紅色紙花和紅氣球,經過地質宮門前,高呼著“共產黨萬歲”“***萬歲”!

然後放飛手中的氣球,一時間,滿天豔麗的紅氣球飛向遠方……

場面非常喜慶。

工、農、商、學以及各大企事業單位,也都會組成方隊或彩車,浩浩蕩蕩地從地質宮門前走過,很是壯觀。

當時薛研是長跑愛好者,他說:

“飯可一日不吃,步不可一日不跑。”

後來,家裡搬到東朝陽路附近,搬家後的第一件事,薛研就是選擇長跑路線。

他選擇長跑路線的標準有兩條,一是跑道平坦無阻,二是風景美麗宜人。

但薛餘發現附近最美的地方還是文化廣場,它地域寬廣,風景秀麗,正面是宮殿式的地質宮,對面是古典式偽滿洲國國務院辦公樓。

今年,市政府又對這裡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使它錦上添花,美上加美。

在薛餘看來,最美的景觀集中在廣場“U”字型道的兩側。

那裡有綠色的草坪、成群的白鴿,還有那高高的太陽鳥雕塑及半圓形音樂噴泉。

四個方向有四座雕塑,分別代表春、夏、秋、冬。

春是一位美少女,夏是一位擁著小兒子的年輕母親,秋是一名託著果實的少女,冬是一位老翁。

薛研隨著風景走,跟著景觀跑,經過勘測和比較,更主要是薛餘的推薦,最後決定把長跑路線設在U型道上。

這條跑道全長2000米左右,他每天跑4圈約8000米。

清晨,他領著薛餘奔跑在U型道上,越過四季(雕塑),透過海洋(草坪),奔向太陽(鳥)……

不過,文化廣場還在變,會越變越美!

薛餘跑步的次數並不多,但他高喊著:

“我要跟著美景跑,不斷調整長跑路線,把文化廣場美景盡收眼底。”

這座城市,而最具有文化標誌的,應該是文化廣場,這是長春最大的休閒廣場。

特別是今年,改造和擴建後的文化廣場,格局大氣端莊,道路四通八達,更加廣闊通透、古樸厚重,既典雅又有時代氣息,從此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重要場所。

春天,覆蓋在文化廣場地面的小草,就會伸展著腰肢擁抱大自然。

夏季,柳樹搖曳著,像婀娜多姿的少女,羞答答地歡迎著來往的過客。

秋天的文化廣場,奼紫嫣紅,色彩絢麗,夢幻多情。

冬季,白雪覆蓋了整個廣場,神秘而蒼勁。

雄偉的地質宮,向世人娓娓訴說文化廣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