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燕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20章 軍權下放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20章 軍權下放

整個流求,有頭有臉的地主和富戶很快就被召集到縣衙,集中議事。

老縣令簡單說明情況之後,楊叢義代表朝廷宣佈徵購糧食的命令,購價為每擔糧食一貫半,比流求本地售價還貴了數百文,當然要比泉州售價低上數百文。

徵購數量沒有限制,有多少要多少,全部現錢付款,不佘欠,不拖延。楊叢義財大氣粗的架勢直接將一眾地主和富戶鎮住,驚的他們個個直咽口水,他們終於能賺一筆大錢了。

流求年年風調雨順,他們有的是糧食,吃都吃不完,但想拿出來換錢就很麻煩。流求地域廣闊,人口稀少,土地肥沃,隨處可以開荒,家家戶戶基本不缺糧,就是偶爾缺糧,山裡也有很多果實可以充飢,所以願意拿錢買糧的永遠是少數,要想換錢就得把糧食運到泉州或漳州,可糧食過海風險很大,還賣不了高價,如今在流求就能換到大把的現錢,誰會不願意換?

縣衙議事廳裡,當場就有不少地主富戶表明糧食售賣意願,少的數百擔,多的數千擔。不論多少,楊叢義全部應下,立即簽訂徵購意向契約,告訴他們,只要糧食運進精武軍營地,馬上支付現錢。

流求百姓家中的存糧,遠超楊叢義想象,他原以為能採購幾千擔,最多一萬擔,誰知當天簽訂的徵購意向就達到三萬多擔。流求戶籍人口只要四五萬人,現在是春天,正是青黃不接之際,民間還有這麼多存糧,可見此地農業生產潛力之大,超乎想象。

不過,很快楊叢義就釋然了,在後世整個臺灣的耕地養活了兩千多萬人,如今偌大一個流求,養活四五萬人肯定稀鬆平常。

看到流求的存糧潛力之後,楊叢義頓時輕鬆了一截,如此一來,基本就不用擔心精武軍駐訓期間的口糧供應問題,在駐地就能完全解決,甚至冬天船隊出海,還能在此地採購一大批糧食。

楊叢義回到營地之後,糧倉建設驟然加快。

即便如此,那些簽訂了售賣意向的地主富戶仍然多次前來催問何時可以交割糧食,他們想要拿糧換錢的意願十分強烈,生怕朝廷反悔,從泉州或漳州調糧,因為精武軍只有三千人,六個月所需糧食也不過九千擔左右,隨便從對岸運幾船過來,也費不了多少事,花不了多少時間。

十天之後,經過多次擴建,一個巨大的糧倉修建完畢,預計可一次存放糧食六萬擔,至於為何要修建這麼大的糧倉,只有楊叢義自己知道。

糧倉建好,一批批糧食迅速運進軍營,交割入庫,半個月時間,堆滿大半個糧倉。

楊叢義作為監軍,在統制不在營中之時代表朝廷統領全軍,為提振士氣,激發鬥志,他宣佈精武軍即日起,一日三餐,每人每天三斤口糧,駐訓期間餉錢增加五成,將來護衛船隊出海,餉錢增加兩倍!

這個訊息對全軍將士來說無疑是一劑大補藥,瞬間引爆精武軍,從普通士兵到副將主將,士氣大漲,鬥志昂揚。

隨後,楊叢義召集一眾將校,代表回易處和朝廷下達任命,在精武軍統制李閣未到軍中之前,暫由蘇仲代統領之職,姚昶、羅聰為副,共同統領精武軍,組織營地營建和全軍訓練,訓練內容和強度,參考當年宣威軍,只能高不能低。

建軍以來,精武軍將士一再被剋扣糧餉,早已苦不堪言,如今趁統制不在,監軍給全軍增加了糧餉,統軍之權下放,一眾將校士氣猛漲,紛紛立下軍令狀,保證完成訓練任務,迅速恢復往日訓練水平。

權力下放之後,楊叢義又對軍隊訓練和日常管理做了一番較為詳細的部署,而後便帶著一支小隊暫且離開軍營,四處走一走,散散心,就想看看他不在軍營,精武軍是何模樣,畢竟他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不可能一直呆在流求。

從軍營離開後,楊叢義一路南行,用了半個多月時間,穿過人煙稀少的荒野叢林,一直到達南部沿海地區,沿途他也發現了少許鄉村,百姓安居樂業,鄰里和睦。

詢問得知,當地百姓很多人都是數百年前從泉州、漳州一帶逃難而來,有的來自魏晉時代,有的來自南北朝時代,有的來自隋末唐初,有的來自唐末,最近的來自大宋徽宗年間。

這些人裡,近半沒有戶籍,在南方叢林間闢地耕田,自然生息,不從官府管教不交稅,也無法得到官府保護,一旦與山上的山民爆發衝突,發生矛盾,也只能自己解決,當然吃虧的永遠是他們。

整個流求是什麼地形,楊叢義手裡有地圖,多少有些瞭解,他一路南行就是想親自看看,好心裡有底,為以後做些打算。

在南部海邊停留幾天之後,他帶著一隊衛兵原路返回軍營。

精武軍營地已經修建完畢,寬敞的營房,寬闊的校場,雖然不能跟義烏營地相比,但比昌國營地不知好了多少,整個營地一馬平川,距離海岸也不到一裡,出海訓練十分方便。

楊叢義離開的這一個月時間,蘇仲、羅聰、姚昶等一眾將校把精武軍管理的井井有條,訓練已經開始有條不紊的開展,每天訓練時間至少六個時辰,全軍士氣卻沒有任何衰減,他對此十分滿意,權力下放這個決定他做對了。

又在營中隨將士們一起訓練幾天後,楊叢義再次召集所有將校,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項和幾條禁止性紀律,又將這一段時間以來大家的表現誇獎一番,而後代表朝廷和回易處,給每個人多發兩個月餉錢,以資獎勵。

做完這一切,他又去縣衙見了一次老縣令,專門交代縣令對精武軍多多照顧,多多包涵,若有事需要縣衙協調,讓他不要推辭,朝廷對回易十分重視,事成之後,參與之人都有重賞,流求作為精武軍駐訓之地,肯定也有賞賜。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將精武軍駐訓之事安排好,楊叢義很快乘船離開流求,返回泉州。

造船廠一片忙碌的景象,工匠比年初多了很多,多達千人,整個造船的規模比起幾年前鼎盛時期也不差多少,即便如此,楊叢義仍然覺得規模過小,要求船廠再招工匠,海船戰船的質量要保障,進度也不能太慢。

經過一番溝通,十五艘戰船的交工時間提前到六月中旬,除此之外,四千料海船再增造十艘,戰船增造五艘,第二批造船經費五月初支付。

增加造船訂單,船廠這才心甘情願的招募工匠,擴大船廠規模。

在船廠考察了兩天,確認一切進度正常,楊叢義的注意力便從船廠移開,隨船人員要開始招募了。

百艘海船的船隊需要的人手絕不僅僅是三千人,根據以往經驗,至少得八千,朝廷沒有給回易處任何特別指示,精武軍編制也沒有增加,但就精武軍這點人遠遠不夠,這有限的兵力在海外壓不住大浪。

沒有朝廷的命令,精武軍不可能隨意擴編,但招募多少水手完全是有回易處做主,畢竟不管回易處招募多少人都不用朝廷額外出錢,朝廷自然懶得管。

於是楊叢義馬上拜訪泉州、漳州兩州主官,請官府協助招募水手,給水手的待遇是出海兩年,每月一貫錢,表現好工錢翻倍,年齡限定在十五歲與二十五歲之間,身體健壯的,年齡可放寬至三十歲。

招募告示傳至各縣,根據反饋,報名應募者寥寥無幾。

反思之後,楊叢義覺得是招募地點選擇錯誤,泉州、漳州靠近海邊,資訊流通很方便,去年回易船隊出海遇難,幾千人葬身大海的訊息恐怕早已傳的人盡皆知,這個時候再招募出海水手,誰說不怕,那肯定是假的,除非他沒有聽說過那場海難。

思來想去,這五千人還得到荊湖或是淮西去招募。

如果真要去淮西,這一走怕是得要幾個月,蓮兒的孩子出生時,他在外地,如今回泉州沒幾天又要離開,不知清塵會怎麼想。

然而,楊叢義的顧慮,清塵根本就不在意,因為的她的注意力和精力全部放在剛剛出生不足兩個月的嬰孩身上,夫君何時回來,何時離開,她顧及不到,也沒有太多關心。

家裡多了個小的,他這個老的就馬上變得可有可無了,對此楊叢義只能嘆息。

楊叢義離開了,清塵與蓮兒只送到院門外,多的話沒有,只是叮囑他在外面吃好穿好,保重身體。

從泉州離海的楊叢義,心裡多多少少有些失落,他不是不喜歡孩子,只是孩子一出生,他在整個家中的地位似乎驟然下降,讓他有諸多的不適應,幾乎就像是一個局外人。

楊叢義再次乘船從泉州來到流求,招募五千人,單單靠他一人肯定不行,他得從精武軍中挑選幾名表現優良的校尉,與他同赴淮西。

聚將議事之時,四名準備將主動請纓,楊叢義欣然應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