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榮耀法蘭西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0章 勝利日(上,《瓦爾米密約》)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50章 勝利日(上,《瓦爾米密約》)

不得不說,在18世紀的歐洲,無論是普魯士人,還是法國人,都是喜好拿昔日的盟友充當政治交易的好商販,而且在談判桌上沒有絲毫的負罪感。至少對布倫瑞克和安德魯而言,他們二位是不存良心不安或是道德譴責。

前一個,想趕緊結束這場糟糕透頂的“法國之旅”,急匆匆跑到東歐平原,在孱弱而富有的波蘭土財主身上找回失去的財富和土地;另一個,也不想與這個北德意志窮鬼打生打死。事實上,他更希望普魯士這個歐陸著名的攪屎棍,把中歐局勢搞的越亂越好,以便吸引俄國人與奧地利人的憤怒,繼而減輕安德魯下一步戰略,那是對低地國家(比利時與荷蘭等國)的全面佔領。

雙方正是基於此這個立場,協議達成的非常順利。布倫瑞克公爵很是默契的接受了安德魯的建議,同意等到法軍接管月亮灣堡壘,而聯軍主力集體繳械過後,將威廉三世王儲與露易絲公主的返程時間,再往後推遲24小時。

在結束瓦爾米戰役之際,依照北方統帥部與總參謀部的戰略部署,蒙塞將軍要將率領他的馬斯軍團的4萬主力部隊,北上1百公裡外的色當與沙梅。隨後,再沿馬斯河而下,進入阿登森林,支援阻擊奧地利軍隊(波西米亞軍團)的勒費弗爾將軍。

與此同時,奧什將軍指揮的北方軍團一部主力也轉而向東,逼近那幕爾,與北上的馬斯軍團相互配合,繼而圍殲,至少也是重創波西米亞軍團,為年內佔領奧屬尼德蘭(比利時)全境打下堅實基礎,實現統帥部的1792年反攻意圖。說明一下,文中將依據情節需要,將波西米亞軍團的指揮官更正為A拉圖爾伯爵。

如今5萬多普軍差不多都陷於法國戰場之上,這位普魯士親王也沒理由讓奧地利人獨善其身,繼而時不時的陳兵兩國邊境,威脅腓特烈大帝打下來的富饒而美麗的西里西亞。所以,最好讓法國人攻下奧屬尼德蘭,然而雙方在萊茵河兩岸,在阿爾卑斯山區(瑞士),在北義大利平原繼續鏖戰七年,不,是三十年。

對於安德魯來說,在地緣政治上方面與普魯士親王的想法非常接近。不過,他謀求普魯士西部領土的願望卻是蓄謀已久的。必須說明的,沿海的東弗里斯蘭地區,這個普魯士較為看中的飛地,安德魯反而顯得不屑一顧。

即便是在21世紀,東弗里斯蘭的那一片土地依然是德國境內,各種自然風光集大成的旅遊勝地,換句話說,窮得只剩下湖泊、沼澤、森林、飛鳥、土豆和鹽鹼地。若不是安德魯想要拿東弗里斯蘭與英國人做交易,他壓根都就不想染指,因為駐倫敦使館的肖弗蘭侯爵大使發來密保,稱漢諾威公國想在大西洋方向再謀求一個出口海,而該公國恰好正與內閣首相小皮特關係不佳,可以加以利用。

另一方面,安德魯真正看中的是上格爾德蘭,是克萊沃,是馬克和拉文斯堡。嗯,聽起來盡是些陌生而貧瘠的土地,然而在數十年後,上述區域將與其他地方共同擁有一個全新的名號,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魯爾工業區”,一個全德意志境內最富饒的城市工業區,一個將德二帝國推上歐洲頭號強國的風水寶地。

說的具體一點,杜伊斯堡、波鴻、克雷菲爾德、門興格拉德巴赫、多特蒙德,杜塞爾多夫,明斯特,以及南方的科隆和波恩等著名城市,都坐落於這片區域(附近)。儘管上這些城市中的大半,依然屬於各個北德意志各選帝侯的傳統地盤,或是某些大主教區的勢力範圍,但安德魯肯定會以威逼利誘方式收歸囊中。

早在1792年衛國戰爭即將勝利之際,安德魯已命令居斯蒂納將軍開始著手組建北方統帥部的第四個軍團,摩澤爾軍團,並出任該軍團司令官。此外,奧熱羅將軍與麥克唐納將軍將分別擔當摩澤爾軍團的副司令和參謀長。

該軍團總兵力會擁有4萬2千人,除了司令官居斯蒂納將軍現有的2萬原萊茵軍團的部隊外,安德魯還將統帥部麾下的第二批總預備隊全部補充進去,其中的2萬名士兵主要是來自蘇爾松營的新兵(各省的義勇軍);而士官和中下級軍官多出自巴庫爾軍營,或是畢業於蘭斯的各軍校(速成班體系)。

按計劃,居斯蒂納的部隊(摩澤爾軍團)會趕赴東北方向,蒙梅迪要塞與隆維要塞之間,先行阻擊圍殲想要從此地逃回北德意志的聯軍殘餘。隨後繼續北上,越過國境線,佔領弗雷斯特選帝侯國(盧森堡)、特里爾,美因茨、科布倫茨、波恩、亞琛、科隆、杜塞爾多夫與杜伊斯堡等地。此外,安德魯也強調,未等統帥部命令,摩澤爾軍團不得追敵越過萊茵河東岸5公里。

因為這是安德魯與布倫瑞克簽署的兩國密約中的一部分。法軍必須止步於德意志境內的萊茵河西岸。即便是河那邊歸屬聯合銀行的託管地,也只能派駐不足百人的警察或憲兵隊。為加強雙邊信任,普法兩國-軍隊會在萊茵河的某些敏感區域或城市,互派非武裝的軍事觀察員,監督合約履行。

這最終定稿的《瓦爾米密約》裡,普魯士必須在兩週之內支付給法國兩千萬塔勒戰爭補償(包括軍隊贖買),並由法國聯合商業銀行提供資金支付擔保。作為抵押,普魯士在被德意志西部眾領土將在5年內交由聯合銀行託管,其中就包括行政、治安與稅收權,司法權可以協商;此外,法國同意將普魯士軍官的自贖金將下調一半,仍有不足的可以向聯合商業銀行申請借貸。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至於5萬度名普魯士士兵,除去戰場上已經傷亡的,或是疾病等非戰鬥減員,合計損失的6千人外,餘下的4萬4千普軍戰俘,將在分三批,釋放回國。第一批6千人,主要是軍中的傷病員和其他非戰鬥人員,在經過法軍軍醫官的治療後,兩週內予以放行;第二批是3萬名戰俘,必須接受服勞役兩個月,再交還給普魯士;而餘下的8千普軍戰俘會繼續服勞役至1793年5月……

多年後,最後一批普魯士戰俘中的很多人,與其他德意志邦國士兵戰俘一道,成為了征服者安德魯的築路大軍。他們從公路到鐵路,再到各種橋樑;從蘭斯到鹿特丹,再直指波羅的海,到處都有這群德意志築路大軍的身影。

以抵押土地去換回被俘的普軍士兵,這是一個雙方都較為滿意的談判結果。安德魯與布倫瑞克在《瓦爾米密約》的框架內,規定了法普兩國5年的和平期。至於今後,自然是蓄積力量,繼續打個你死我活。但在這之前,安德魯需要吞併富饒的南北尼德蘭,與法國北方諸省一道,整合到自己的政治與軍事實力中,並做好繼續東進的準備;而普魯士需要先行瓜分波蘭,獲得財富和土地,再閉門療傷,等到實力恢復後,與安德魯的法國做再度決戰,一雪前恥。

事實上,布倫瑞克公爵與安德魯都看得非常明白,所謂5年期密約,不過是個幌子。關鍵是看誰的國力恢復快,誰的軍力發展最強,誰就可以率先毀約開戰。奧地利王位繼承戰與七年戰爭中,腓特烈大帝就經常幹這事,征服西里西亞,出兵薩克森,都是不宣而戰。當然,穿越者更不是傻瓜,一旦波蘭人全盤接受了自己提出的派兵征戰的“血酬”,那麼橫在法國與波蘭之間的普魯士王國就會非常倒黴。在18世紀,沒有一個法國人比安德魯更加警惕普魯士。

1792年8月29日,在安德魯與布倫瑞克簽署了這份《瓦爾米密約》之後1小時,駐防月亮灣堡壘的奧普聯軍4萬多人在指揮官的命令下,焚燒軍旗之後(安德魯允許),列隊出營,向負責接管的法軍繳械投降。

期間,以伯西伯爵和皮羅託上校為首的法僑支隊的貴族軍官,曾拒絕向藍制服的法軍投降。於是,法國叛軍們在聯軍軍營裡發動了叛亂,但很快被克里法特將軍和赫斯將軍聯手鎮壓下去。最後,包括伯西伯爵和羅託上校在內,幾乎所有的流亡貴族軍官都非常不幸的死於這場兵變中。

事後,曾有不少人對法僑支隊起兵叛亂的真實性表示懷疑。他們認為這是普魯士親王為達成兩國合約,應法國統帥安德魯的要求,實施了針對法國叛軍軍官的一場慘無人道的大屠殺。畢竟,法僑支隊的士兵居然絕大部分沒有傷亡,但貴族軍官們損失殆盡。然而,無論是安德魯,還是布倫瑞克公爵,均予以否認。

有意見的不只是法僑支隊叛軍,科堡元帥也對普魯士親王的無恥行徑表示了嚴正抗議。那是前者居然揹著聯軍總參謀長,私下與安德魯簽署了兩國停戰協定,將毫無準備的奧地利王國置於得勝法國人的祭壇之上。在結束瓦爾米戰事之後,法軍數萬虎狼之師不日便將北上奧屬尼德蘭。

不過,科堡元帥的抗議,顯然沒能起到多大用處,安德魯根本不以理會。不久,這位法軍統帥也拒絕了科堡元帥所提出的和談請求。事實上大家已沒得談了。依照總參謀部的方案,從下個月開始,至少會有10萬到12萬的法軍陸續開赴到奧屬尼德蘭戰場。而此時,奧地利的防禦軍隊還不住5萬,其中還有2成部隊的士兵屬於很不靠譜的奧屬尼德蘭當地的佛拉芒人和瓦隆人。一旦,3萬波西米亞軍團被優勢法軍圍殲或重創,奧屬尼德蘭將不可避免的陷於法國之手。

對此,安德魯意見非常明確,拿下來奧屬尼德蘭再談。至於奧地利元帥想寫給波西米亞軍團的指揮官,A拉圖爾伯爵的警告信,卻始終沒能傳出戰俘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