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榮耀法蘭西最新章節列表 > 第268章 授勳與入城儀式(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68章 授勳與入城儀式(上)

等到安德魯的這段即興講演過後,才是受閱與授勳儀式。

通常狀況下,類似這種收買軍心,鼓舞士氣的絕佳手段,安德魯從不會假借他人之手。早在瓦爾米戰役大獲全勝之初,安德魯就迫不及待的為即將北上,準備趕赴另一個戰場的馬斯軍團和摩澤爾軍團集體授勳,主要是1792年衛國戰爭勳章。一個步兵師或是一個騎兵旅剛一結束授勳,士兵們就在“共和國萬歲!”“安德魯萬歲!”的響亮口號中,精神抖擻的開赴北部戰場。

必須說的是,今天的天氣很好,天空中僅有幾朵散雲,而且冬日暖陽照在身上感覺十分舒適。從清晨7時開始,北方軍團的3萬多人,已經整齊列隊走出軍營。士兵們在軍樂隊的伴奏下,一個團接著一個團匯聚與列日城下的開闊平原。在靠近山勢一側,工兵們已在昨天築好了一座3米高的檢閱臺,周圍還插滿了五顏六色彩旗,迎風飄揚。左右各有一座梯子直通臺上,為了防滑,斜梯上都鋪有紅色地毯。地毯也是戰利品,之前是鋪在波西米亞軍團司令官的房間裡。

整個檢閱臺就是50多平方米的寬闊舞臺,那是統帥部、總參謀部與北方軍團司令部的共同舞臺。在元帥將軍們就座的位置前,有幾個長條桌,上面鋪著一層藍色天鵝絨布,上面還有好幾個大托盤,裡面整齊擺放著一枚枚金光燦燦的榮耀勳章:鐵十字勳章、騎士勳章與軍團勳章。至於衛國戰爭的紀念章,早在10月下旬已發到北方軍團與萊茵軍團。數週前的色當軍營裡,安德魯已給予各軍團的將軍們授勳,其中包括專程趕來的克勒曼將軍與奧什將軍。

按照北方統帥部的規定“榮譽勇士勳章”,也就是“鐵十字勳章”,僅授予那些在戰場上表現英勇的戰士,包括各級士官;對於中下級軍官的勳章,主要是法國傳統的“榮譽騎士團勳章”;而軍中的高階指揮官(上校,以及上校軍銜以上將軍)的榮譽表彰,則是“榮譽軍團勳章”。除了“鐵十字勳章”只分為一級二級外,騎士勳章與軍團勳章都分為三個級別(一級為最高級)。

對於獨-裁者安德魯來說,他拒絕了幾乎任何形式勳章,自始至終的僅僅保留了一枚1792年衛國戰爭紀念章(金色大勳章),編號“000001”。那是他與布倫瑞克公爵會晤時臨時佩戴的,之後就一直掛在自己的將官制服上。

在距離授勳臺數百步之外的地方,場地已經平整為斜坡,形成一個圓形廣場,士兵們就像在階梯劇場裡一樣站在斜坡上。憲兵隊允許兩千名來自列日城的官員政要、城市貴族與普通民眾到現場觀摩,但他們被排在舞臺右側3百米的一片岩石高地,所有觀眾必須藉助手中的望遠鏡才能看得清楚。依照安保條例,從昨天傍晚開始,整個會場內外以及各處交通要道,都由憲兵司令部全盤接管。

上午10時,在河道碼頭結束了對兩支功勳團隊的講話,安德魯元帥便在20多位將軍的簇擁下騎馬奔向兩公裡外的授勳臺,總參謀部與憲兵司令部的其他人員尾隨其後。

數分鍾之後,在一片歡呼聲和震耳欲聾的鼓聲、軍號聲和禮炮聲中,安德魯在臺前勒住韁繩,他翻身下馬,繼而又神采奕奕的登上授勳臺,眾多將軍與隨員們陪坐於最高統帥的左右兩側。

隨著一聲令下,由80個連級縱隊組成的大受閱部隊,以寬大的正面,向正前方的授勳臺走過來,給所有人留下了非常壯觀的印象。士兵們的腿上打著精緻的綁腿,穿著緊身的馬褲,前後擺動著,就像織機上的織物。陽光照射在他們擦得銀亮的滑膛槍和白色的皮帶上發出耀眼的光芒。

僅六七分鐘過去,隨著鼓點聲,這道移動的牆就向面前的觀眾壓了過來。在距離檢閱臺只有30米的位置時,軍鼓點聲突然中止,全場一片寂靜無聲。在安德魯的授意下,奧什下達了命令,隨著一陣嘹亮的軍號聲響起,這萬餘名受閱士兵重新排列成以團營為單位的行軍縱隊,準備透過檢閱臺。

一個團接著一個團,從安德魯元帥與眾多將軍面前經過,排在第一位的團長高舉寶劍,而掌旗官緊隨其後,士兵們則昂首闊步跟著軍旗指引的方向前進。每當鼓點響起時,經過受閱臺正前方的士兵方陣就會高呼各種口號。

兩分鍾,等到人們再去關注受閱方陣的士兵時,他們早已悄無聲息的分散於半月形的士兵席中。而檢閱臺上,安德魯元帥起身鼓掌,顯然很是滿意這種佇列效果,那是軍紀與勝利的象徵。在沒有高射機槍與自動步槍的黑火藥年代,訓練有素的步兵佇列才是對抗騎兵突襲的最有效手段。因為並不是每次在戰場上,都會預先準備有鐵絲網、壕溝、胸牆與炮臺為步兵們提供安全保護。

為達到這樣的完美,閱兵軍禮服必須製作得密實緊身,單是穿戴整齊,就得花很大一番工夫。更嚴重的是,由數以千計的人構成的巨大機器,每一個齒輪都必須運轉得非常精確,毫無差池。這都得益於香檳混成團起航時,安德魯要求各級軍官在針對新兵的訓練中,務必強化不同佇列形式的快速轉換。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完美的花絮過後,正式輪到授勳儀式。

本次授勳物件的主要以普通士兵和中下級軍官為主,至於北方軍團將官們的授勳儀式已在馬斯河面的炮艇上提前進行。通常狀況是,由參謀部副官唸誦授勳人員名單,被點名的軍人則整理排列,肅立於授勳臺右側。隨後他們會在執勤憲兵充當的典禮官的引導下,逐一從斜梯等上臺。

授勳臺上,總參謀長貝爾蒂埃將軍會給授勳者逐一頒發證書。隨後,安德魯則從北方軍團司令官奧什將軍的手中,接過一枚屬於授勳者的鐵十字勳章或是騎士勳章,親自為面前的勇士們佩戴勳章於左前胸。

等到這一波授勳儀式臨近尾聲時,每個站在臺上的授勳者會集體高呼兩遍“軍團萬歲!”“統帥部萬歲!”和“安德魯統帥萬歲!”的響亮口號,而安德魯元帥與將軍們則以軍禮作為回敬。與此同時,臺下上百面軍鼓開始咚咚作響,猶如滾滾雷聲,驚天動地。當兩百多名授勳陸續走下高臺時,3百多樂師組成的軍樂隊演奏起了歡快的《授勳者歸隊曲》,全場數萬官兵再度歡聲雷動。

這次授勳儀式從上午十點開始,直到中午兩點才算圓滿結束。

……

整個檢閱與授勳儀式中,沙恩霍斯特是站在3百米外的市民觀禮臺上目睹了全過程。在他眼中的安德魯元帥,比起自己曾經見過的腓特烈大帝似乎更高一點,身材均勻細長,瘦削,但有勁;深藍色的眼睛;密密的金黃色的頭髮;高聳的鼻尖;堅挺的下巴則很突出。他動作輕快,不過姿勢優美而莊嚴。

漢諾威人不出意外的發現,自己身邊的那些好色貴婦們非常迷戀的凝視年輕元帥那美麗、深邃和敏感的雙眼,既安詳又和善。至於每到高潮之處時,她們都情不自禁的歡呼雀躍起來,全然不顧身邊丈夫和情人的感受。

不過,安德魯的檢閱與授勳儀式顯然是在模仿佩特烈大帝,還複製了很多細節,包括軍禮服的樣式,各種佇列的轉化,以及士兵步伐的一致性,就連頒發給士兵的勇士勳章(鐵十字勳章)也在設計方面,效仿普魯士軍隊的“藍十字勳章”。

當然,安德魯有實力敢這樣效仿。他麾下的四個軍團在衛國戰爭期間,幾乎是殲滅普奧聯軍的14萬部隊。如果再將時間從今年6月算到11月下旬,這半年以來,法國人殲滅與俘獲了差不多20萬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而自身的傷亡總數還不足4萬人,這其中包括陣亡、重傷與失蹤的人數。以至於普魯士人與奧地利人不得不主動求和。事實上,他們已放棄奧屬尼德蘭地區,以及萊茵河以西的德意志領土。

在戰敗被俘之後,農民出身,且一無所有的沙恩霍斯特上尉無法自贖。那是作為漢諾威人的他,不過是奧地利軍隊的高階僱傭兵而已,哈布斯堡家族不會為沙恩霍斯特支付4千5百塔勒的“鉅款”,好在是法國-軍隊同意收留了他。

就在沙恩霍斯特遞交轉職申請的第二天,北方軍團憲兵分部就給予了明確答覆,接受他加入到法國-軍隊。至於未來的軍職與軍銜,那要由憲兵司令官夏塞將軍來決定。準確的說,是誰屬於安德魯元帥來最終確定。

在衛國戰爭結束之際,安德魯曾給予憲兵司令一份不得公開的名單,他要求憲兵們在各個軍團的戰俘營裡搜尋以下三人,分別是格爾哈德?約翰?達維德?馮?沙恩霍斯特、卡爾?馮?克勞塞維茨,以及格布哈德?馮?布呂歇爾。

不久,克勞塞維茨就被安德魯下令暫時放棄,那是穿越者最終意識到自己搞錯了《戰爭論》作者的現實年紀,當下僅有12歲左右;而針對普魯士將軍布呂歇爾,憲兵隊抓到之後務必就地槍決,事後再找個理由加以搪塞。

令人可惜的是,那個偏執狂的布呂歇爾根本就是屬兔子的,一有風吹草動就跑得飛快。在大反攻期間,布呂歇爾是唯有的一個成功逃出法軍的大包圍圈,繼而收攏了數千殘餘部隊,退守萊茵河以東(右岸)的普魯士將軍。

至於沙恩霍斯特,憲兵們是在北方軍團的戰俘營內發現了他。不料對方還主動提出專職申請,於是申請被隨即批准,其個人履歷也不久提交到憲兵司令部的夏塞將軍手中。

1755年,沙恩霍斯特生於德意志漢諾威的博德瑙一農民家庭;

1777年,從桑堡-利珀軍校畢業後在漢諾威軍隊服役;

1786年,起在軍校教授炮兵學。期間,當過軍事雜誌的編輯,寫過不少軍事方面的論文;

1792年,加入奧地利軍隊,並駐防列日要塞,擔當炮兵連長,上尉軍銜;

同年11月,沙恩霍斯特在其堅守的朗坦炮臺上被俘。

……

說實話,夏塞將軍從這份簡單履歷上看不出任何實質,安德魯統帥為何要重視這個毫不起眼的炮兵上尉。擔當副官?顯然是年紀偏大了很多,安德魯一貫挑選30歲以下的軍官,而不是一個年紀在38歲,還是個外國佬的“老家夥”。

當憲兵司令官將心中的疑問提出來時,安德魯搖頭笑了笑,解釋說:“這位漢諾威籍軍官的未來職責會放到總參謀部。”

儘管貝爾蒂埃將軍的領導的總參謀部成效斐然,但與自己熟悉的後世總參謀部相比,安德魯重感覺缺少了什麼東西,其中就包括沙盤作戰演習總是不能盡善盡美;部隊指揮協調性不夠理想,只是藉助了臂彎信號機才比更爛更渣的普奧聯軍要高明一些……總而言之,目前安德魯所領導的法國-軍隊,還沒有從“統帥決策型”模式,向近代戰爭的“軍官團決策型”模式進行成功的轉變。

好在此次找到了未來德軍總參謀部的“師祖級”人物,安德魯相信加以時日,會讓法軍總參謀部提前重現後世普魯士軍隊(德軍)總參謀部在19世紀後半葉,“老毛奇時代”的輝煌。

說到底,進一步強化總參謀部,那是安德魯貴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打贏衛國戰爭不過是藉助了穿越者先知先覺的優勢,秘密籌備了3年多,動用了自己全部和大半個法蘭西的力量,輔助以3到4倍於敵軍的強大兵力優勢,以及數百門大口徑重炮,這才在自己“精心設計的戰場上”,打了一場漂亮的殲滅戰。

在如今的法國,2500萬民眾終於有了叫“安德魯”的大英雄可供崇拜了,於是,北方最高統帥的畫像掛在各個商店,把他比作古代英雄“聖女貞德”的詩句,家傳戶誦;巴黎與其他城市的歌劇院,演員們竭力為安德魯元帥宣揚和謳歌;4個軍團所繳獲的普奧聯軍的上百面軍旗(半數為複本),在法國各地巡回展覽;北方統帥部的捷報,再經過國民公會刪節後,刊登於市政廳的公報上。此外,各種詩歌、紀念章和還有從英國引進的幽默漫畫,也使得安德魯的形象生色不少。

可說到底,這種好運氣帶來勝利,是可一、可二、不可三,很難再繼續複製下去,那是未來的歷史正逐漸被安德魯篡改的面目全非。畢竟,律師出身的安德魯不是軍事天才的拿破崙,他倚靠的只能是軍官團的集體力量,而不是單一的統帥決策。

至於沙恩霍斯特的到來,是否會與總參謀長貝爾蒂埃之間,爆發一場激烈的理念上的衝突,安德魯目前還不會考慮太多。畢竟從波爾多的香檳混成團開始,參謀部都是聽命於安德魯統帥,或是軍官團的集體決策。

在結束與夏塞的談話前,安德魯要求這位憲兵司令官在沙恩霍斯特的履歷上打上一句特別標註:未來二十年內,一旦這位漢諾威籍軍官決定放棄法軍陣營,繼而加入到普魯士軍隊,或其他敵對勢力。憲兵隊務必在第一時間裡對沙恩霍斯特加以逮捕,並在24小時內經過軍事法庭的簡短審判後,執行最終的槍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