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美夢設計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8章:藝術家的避難天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78章:藝術家的避難天堂

相對周圍的大國,以及世界上各個大國來說,瑞士這個國家很小。

但是,他們的士兵,英勇,無畏。

這很讓人佩服。

而且,瑞士之所發達,與他們做人、做事的忠、勇、信是分不開的。

沒有信,他們做不出世界聞名、品質過硬的鐘錶,也做不出令世界都信賴的瑞士軍刀,當然還有美味好吃,品質卓越的巧克力。

離開了獅子雕像之後,不用擔心經濟問題的葉超,隨心而動,走到哪就算哪……

在此期間,葉超沒有主動地去勾引女人,但他的身上真的有一種難以名之的魅力,令不少女人為之著迷。她們有主動找葉超搭訕的,但若不是葉超喜歡的品種的話,他只會微笑地婉拒。

但如果有喜歡的菜呢,他不介意與美人共舞,與佳人同遊,送她們禮物,給她們買衣服首飾,與她們共進晚餐,還有同床共枕,行水流無所不及,共赴巫山翻雲覆雨……

人生至此,好像已經圓滿了……

夫復何求?

葉超,好像還是沒有離開瑞士,這裡安定,平和,寧靜,美麗,非常好的國度……

這一天,他輾轉到了洛桑……

洛桑是一個古都,城市的歷史源遠流長。

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羅馬人在如今的烏契附近的凱爾特人聚落遺址上建造的名為“Lousa

a”的軍營。而在山坡上,也有一個名為“Lausodunon”或“Lausodunon”的要塞。公元世紀,這個聚落被作“Vikanor(um) Louso

ensium”。

到了公元80年,它被稱為“Lacu Lausonio”。

公元440年[1],它被稱為“Civitas Lausa

a”。直到公元900年,“Losa

a”(洛桑的羅曼語名)的稱呼才被最終確定下來。

羅馬帝國崩潰後,安全因素導致洛桑的城市中心從日內瓦湖畔向山上轉移,被薩伏依公爵和洛桑主教統治。

156-1798年,洛桑屬於伯爾尼州統治。

同時,很多當地的文物被伯爾尼人洗劫一空。洛桑已經向伯爾尼提出了歸還文物的要求。

1685年,法國國王撤銷了南特敕令,洛桑成為了胡格諾派教徒的避難中心之一。

在179-181年,洛桑開辦了胡格諾派神學院,並派遣傳教士秘密返回法國傳教。

在拿破崙戰爭中,洛桑提高了城市地位,並於180年以沃州首府的身份加入了瑞士聯邦,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現代洛桑,在1964年,舉辦了瑞士國家展覽會,展示了洛桑承擔大型國際活動的能力與信心。在0世紀50-70年代,大批來自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移民定居在洛桑西郊的勒南,改變了洛桑的飲食。

洛桑一直是歐洲藝術家們的避難天堂。

海明威曾偕同其妻子專程從巴黎來此度假。

許多著名的歐洲文學家如拜倫、盧梭、雨果和狄更斯等都先後在此居住、生活、工作過,故洛桑又有“國際文化城”之稱。

在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青年人的大規模遊行打破了洛桑素來的寧靜。直到00年,對G8會議的抗議遊行仍然引發了騷亂。

洛桑建在伯爾尼高地南坡,依山瀕湖,南北海拔差可達500m[1],最重要的地理區劃就是日內瓦湖,弗隆河(Flon)和盧夫河從市區穿過,將市區分為部分。

弗隆河是洛桑最重要的水道,它位於洛桑市中心。19世紀後,隨著城市的發展,弗隆河被地下化以增大城市建築面積。弗隆河峽谷位於洛桑老城中央,約在如今中央路(Rue Centrale)附近。

由於城市南北海拔差巨大,直線距離很近的兩地可能要透過許多曲折的盤山公路連線。

洛桑地區以法語為官方語言,多數人以英語為第二或第三語言。在000年, 78.8%的洛桑人使用法語,4.%的人使用德語,4%的人使用意大利語。

同時,整個洛桑還有6人使用羅曼語。

洛桑也是一個文化多元的地區,有很多外籍人士在此居住。

現在的洛桑(Lausa

e),為瑞士西南部法語區城市,是瑞士沃州的首府,也是洛桑區首府。是瑞士第二大法語城市。

位於日內瓦湖北岸,與法國城市埃維昂萊班隔湖相望,北面是汝拉山脈。洛桑位於日內瓦東北約50公里處。

它是瑞士聯邦沃州和洛桑區首府,同時也是洛桑都會區的核心城市,是瑞士的第五大城市。洛桑與日內瓦一樣,是國際奧委會等許多著名的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因此也被稱為“奧林匹克之都”。

洛桑境內的洛桑管理學院亦是世界一流的著名學府與研究機構。洛桑也位於瑞士釀酒區的中心位置。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是瑞士兩所聯邦理工學院之一。

據說,洛桑還將舉辦00年冬季青奧會。

在洛桑,有一個大教堂,被譽為歐州最為美麗的大教堂。

洛桑大教堂,是高高聳立在洛桑老城區中心的哥特式大教堂,它是洛桑城市形象的象徵,它是瑞士規模最大的教堂,它被譽為“瑞士最美麗的教堂”。

洛桑聖母大教堂也被稱作“洛桑大教堂”(Lausa

e Cathedral)。這座教堂起建於1175年,1年完成,175年時被羅馬教皇格雷戈裡十世(Pope Gregory X)視為神聖之地。

16世紀以後,這裡逐漸成為了新教徒的教堂。

洛桑大教堂這座中世紀教堂至今儲存完好,被譽為瑞士最美麗、最華貴的教堂。

在教堂正門上,是1世紀時以聖經中的聖徒摩西?約翰等為主題的雕像,雖然許多顏色已經斑駁,但其精緻的程度仍令人讚歎。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教堂內部莊嚴肅穆,許多石柱上都留有中世紀的彩繪,這裡最有名的當屬玫瑰窗(Rose Windo),窗上的彩繪如按以不同季節與月份所形成的宇宙意象為主題,玄妙精緻,美輪美奐。

156年,教堂迎來了較為重要的一段時間,在這期間,教堂進行了革新,有了較為明顯的改動。在18世紀和19世紀期間,教堂多次進行了維護修復。

進入1世紀,教堂仍然進行了多番翻新修復,特別是00年之後,一架可以載入史冊的新管風琴安置在了教堂之中。

這架管風琴,有世界獨一無二的設計(來自Giugiaro的義大利設計和Fisk的美國製造工藝)、顯著的音樂特徵(擁有法國古典和交響樂風格,德國巴洛克浪漫曲風),以及絕無僅有的尺寸規格(近7000個小管、40噸重、花費15萬小時安裝完成)。

教堂內還有一座高聳的鐘塔,走過通向鐘塔的級臺階,從高塔上方可以遠眺巍峨的阿爾卑斯山脈、波光粼粼的萊蒙湖,以及整個洛桑的景色。這座鐘塔之所以格外不同,還在於這裡保留了世界上唯一的“守夜報時”習俗。

這個習俗,一直沿用至今。不過現在只有晚上10點開始到深夜點這段時間才報時。

建於1175年的洛桑大教堂,當年是為了奉獻給統治羅馬帝國的哈布斯家族魯道夫國王,洛桑大教堂可說是洛桑市區內歷史最悠久,同時最為顯著的建築,其高聳的哥德式尖塔聳入雲霄,成為洛桑的顯著標志,同時也被公認為瑞士最美的早期哥德式建築。

教堂外觀雕刻著許多繁複的人物,據說第個雕刻都訴說著一段聖經裡的故事;至於教堂內部,則有著相當炫麗的彩繪玻璃,勃艮地最後一位國王魯道夫三世(Rudolf III)即在此加冕。

洛桑大教堂是高高聳立在洛桑老城區中心的哥特式大教堂,它是洛桑城市形象的象徵,它是瑞士規模最大的教堂,它被譽為“瑞士最美麗的教堂”,它就是洛桑聖母大教堂(Cathedral of Notre-Dame)。

舊城區多沿山坡而建,而且道路多為鵝卵石所鋪砌,建議你最好穿雙舒適的鞋來此,以免走得腳痛掃興。

直徑達9米的彩繪玻璃窗相當漂亮。至今仍沿襲著守夜人報時的傳統。有很多路都可通往山丘上的教堂,順著上面帶屋頂的臺階,拾級而上是個不錯的選擇。

由於地處制高點,幾乎在全城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的雄偉身姿。

教堂外觀雕刻著許多繁複的人物,據說第個雕刻都訴說著一段聖經裡的故事。

教堂內部非常的莊嚴肅穆,許多石柱上都留有1世紀的彩繪,直徑達9米的彩繪玻璃相當漂亮,在陽光照耀下倒映在教堂的地上,形成另一種莊嚴之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