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之我是劉備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隱於朝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隱於朝

前往江夏的士兵陸續返回宛城,劉備趁機與剛趕回來的程昱、陳到等人交代了一番。

宛城現在坐枕博山,西有長安為援,東有許昌為輔,既可取路新野或是西城強渡,又能繞道江夏向南。後者遠是遠了點,不過回旋餘地更大,只要首站選擇鄱陽,則不論是轉個彎子攻襄陽,或是以烏林為跳板取江陵,還是以公安為跳板取長沙都是戰略上的可選項。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其實宛城裡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換做沒有拿下長安之前,這個戰略佈局純粹是畫餅充飢,沒有穩定的後勤補給,這樣的轉移性戰略會被糧草活活拖垮。長安一線的打通在戰略意義上的重大之處其實絲毫不遜色於政治上的意義,只不過宛城開戰之前沒有機會得到體現罷了。

在巨大的戰略優勢下,劉備覺得洛陽的事情可以暫時提前,畢竟宛城有程昱和賈詡這兩大智囊運籌帷幄,劉備覺得也沒有什麼不放心。只是從日子上推算,曹操與關羽他們該在這一段時間回到宛城。由於曹操他們極有可能取路臨晉、長安,劉備就會與他們失之交臂。

說起曹操,劉備發現自己對這個“宿敵”已經有了一種唇亡齒寒、榮辱相依的感覺。攻打長安時,弘農為表,宛城為裡;荊州大戰眼看就要開始,而這一次卻是宛城為表,長安為裡。這還不算,曹操的老家現在正在趙雲的庇翼之下,而劉備為之煩惱的北方三族之亂卻是由曹操主動請纓的前去解決。

就連劉備自己也說不清楚他和曹操這樣的“蜜月期”會有多長,但是劉備心裡清楚的知道,只要將來兩人對大漢政權的信賴感都能保持目前的狀態,那麼三國鼎立的時代就不會到來。

沒有誰可以在劉備與曹操的聯手下獨佔一方,孫堅也好、馬騰也罷,又或者是袁紹、袁術這些人,其結果都一樣,那就是無情的被碾成齏粉,沒入歷史的長河。

曹操趕回宛城時,大概正好可以趕得上指揮大軍南下,而這同樣也是一次精妙的轉換:宛城告急時,劉備負責守,積累好足夠的力量時,曹操負責攻。宛城負責攻與守的統帥悄然的轉換,對於正在荊州交戰的雙方來說,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而這一點已經不在劉備考慮的範圍之內了。

其實劉備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此時的離開正好躲避了與少年時的同伴交手。

想著這個問題的時候,劉備已經是在往洛陽去的路上,在他的身後有晏明與他的數百死士,還有太史慈的五百多精騎,而他的身旁是徐庶與劉曄二人。

程昱、典韋、陳到、管亥、劉闢以及數千白耳精兵都留在了宛城,以應付接下來將要開始的大會戰。

“人都道荀門以荀爽為賢,庶亦久居穎川,以為此言未必如是。”行至博山以東,徐庶忽然指著穎川的方向說道。

“哦,”劉備被徐庶挑動了話頭,頓時生出興趣來,“元直以為荀門之中,才能以誰人為最?”

徐庶微微一笑,“庶聞荀門少年中第一才俊荀彧荀文若為主公署理長安,目下做的有聲有色,不知道是否果然如此?”

“確有此事,”劉備點頭道,他聽徐庶忽然轉到了荀彧身上,不禁心生狐疑起來,暗忖道,“莫非元直要以文若為荀門第一?”

如果這個猜測屬實,那麼劉備倒也沒有意外,但徐庶一向言不輕發、發則必中,不會沒事說一句廢話出來。劉備想到這裡,料到徐庶還有下文,當下也不吱聲,等著徐庶繼續說下去。

“其實當世賢者不聞於人者實在多矣,”徐庶似乎別有感謂的嘆了口氣,“荀門之中有一人非同小可,雖世間薄有其名,卻還不過是驚鴻顧影之一瞥罷了,要說才量,此人可謂當世奇才。”

“哦,竟有此事?”劉備被說得愣住了。荀家的人在他眼前放電影一樣過了一遍,卻怎麼也找不出能如徐庶所說的這樣一個人出來。

“不錯,主公若能得到此人輔佐,只怕平定天下只在覆掌之間,只可惜…”徐庶嘆息道,“庶今日有違當日之諾,實愧於心,只是讓此人抱此絕才而終老於山林之間,實為可惜,故向主公提及。主公他日若得閒暇,不妨相請此人,只是切不可提到今日庶舉薦一事。”

“這個自然,”劉備聽到徐庶說他“有違當日之諾,實愧於心”時就猜測到會有這麼一個囑咐,當下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卻不知元直說的這個人究竟是誰?”

“此人正是荀彧荀文若的父親,荀緄,”徐庶悠然神往的說道,“此人看似木訥寡言,其實大智若愚,荀家子弟都是他一人調教,而庶早年亦受此人恩惠甚多。”

劉備心中暗暗奇怪。他聽徐庶話中的語氣,分明對荀緄佩服之至,不過他一口一個“此人”,卻又疏遠非常,卻不知道是因為什麼,只怕這其中有些古怪。他幾乎有些按捺不住的要把這個問題問出來,可是話到嘴邊又被他咽了回去。

徐庶也好,荀緄也罷,既然都是智者,他們之間的事只怕有很多深層面的東西,這可不是一時半會能夠理得清楚,而眼下徐庶的態度很明顯,那就是荀緄是個人才,希望劉備能將他羅致到帳下出謀劃策。

“此人還頗具識人之能,此遠非平庸之流可比。”徐庶不曉得劉備肚皮裡正在轉的心思,只顧著說了下去,“當年他力排荀門眾議,要荀文若娶中常侍唐衡之女為妻,京畿之內的世族無不側目。然唐衡之女才貌之佳直到荀文若大婚之後才為眾人所知。此尚不足言,尤可貴者,唐衡更與中常侍呂強情同莫逆。荀緄一手促成的唐荀兩家交情不但政聲斐揚,更為兒子擇得佳媳。”

“眼力確實極佳,”劉備其實還有些不以為然,不過他不能不承認一點,那就是能教出荀彧和荀攸這兩個絕頂的人才出來,這個荀緄確實是非常的了不起,更何況徐庶自承曾經受到荀緄的教誨。

“此人目下正在閉門課徒,主公若要相請,不妨回宛城之時繞路一程。”

“元直說得甚是,”劉備好奇之心一下子冒了出來,他不禁有些期待這個荀緄會對他作出如何的評價,他一邊想著,嘴上漫不經心的問道,“課徒?不知是誰家的公子有這麼好的福氣?”

“聽說只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姓郭名嘉,表字奉孝。”徐庶很是平淡的回答道。

劉備只覺得猶如一陣悶雷在頭頂上滾過一般,半天說不出話來。

對於徐庶剛才說荀緄“頗具識人之能,此遠非平庸之流可比”的話,劉備哪裡還有一星半點的懷疑?因為郭嘉如彗星一般的生涯中,最讓千百年來得後人津津樂道的就是“識人”這兩個字。

袁紹、袁術、劉表、孫策、呂布……這些曹操的對手、曾經威震四方的諸強,無一例外的被郭嘉看得通透無比,而且就連曹操自己也被郭嘉看得如同透明。放眼整個東漢末年,說到“知己知彼”這四個字,郭嘉可說是無出其右。

一個能看透對手的謀士不能用可怕來形容,卻也找不到更加妥當的字眼來形容。當千百年的後人翻看東漢末年時,能有多少人不發出這樣的一聲嘆息,又或者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郭奉孝之與諸葛亮,孰強?可是歷史是容不得假設的,就在同一年,三十七歲的奉孝隕落了,而年輕的臥龍在幾個月之後走出了隆中。

能教出荀彧和荀攸,又指點過徐庶,現在又在手把手的教郭嘉,這個荀緄的才能只怕和教出“臥龍”與“鳳雛”的龐德公也只在伯仲之間了。

如果能讓這樣的一個人為他出謀劃策,這將是多大的一個臂助?劉備禁不住心馳神往起來:既然三國鼎立的可能已經微乎其微,那麼為國甄選賢才的事情就應該提上議事的日程。將來的朝堂上如果能有荀緄這樣的大智者出任三公之一,而接下去輔佐的人是諸葛亮、郭嘉這樣的人,那麼大漢中興便指日可期。

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假如不是洛陽此行實在兇險,他一定會先往穎川一趟。既然讓他知道了這樣一位大才,哪怕是十顧、二十顧,他也一定要把這位隱於朝的大隱請出來不可。

**

奔波多日,京門在望。

劉備遠遠的看著洛陽,心中湧起無限的感慨與豪情。在面前的這座城市中,有他政治上的敵人,也有他視如拱壁的親人和朋友,在這歷史的岔路口上,他們在做著不同的選擇,而這選擇將關聯著天下蒼生的福祗。

狹路相逢勇者勝,劉備拋開胸中的煩惱,豪情湧了上來,他當先向城門而去,只行了裡許,卻見路邊一輛馬車,車旁邊站著一個衣著樸素的人。

“在下橋瑁,拜見汝南公。”那人見劉備疑惑的看過來,當先躬身說道。

**

大家如果有**,並且覺得給刀子值得,那就謝謝了。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CMFU.,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