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之我是劉備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三章: 得戲志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三章: 得戲志才

第三十三章:得戲志才

有人說,天才是天上的謫仙,造物主的神來之筆。他們不會在這個世間久留,就連“知天命”的孔夫子面對天才弟子的隕落也只得哀嘆:“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彷彿這些天才人物的到來只為帶給世界一瞬間璀璨的光亮,就像流星劃過,讓世界震驚。

三團時期英雄輩出,當然也不乏天才人物。但是就劉備所知,這些驚才絕豔的人物此時年齡都還很小,比如郭嘉還不到十歲,而諸葛亮還沒有出生。

究竟是誰能為黃忠作出如此精準的分析呢?劉備的腦海中第一個跳出的名字就是道號“水鏡先生”的司馬徽,其次就是龐德公,還有一個就是黃承彥。之所以劉備會想到這三個人,首先是因為這三個人都具備這種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因為這三個人都生活在荊州地區(黃承彥隱居在荊州沔南,龐德公隱居在襄陽峴山之南;而司馬徽寓居襄陽),而黃忠恰恰就是荊州南陽人。

“此人不過弱冠之年,但胸中實有鬼神莫測之機。此人現下正在丹陽館驛之中暫居。忠曾數次詢問此人姓名,此人只道以‘道左之人’。”

“道左之人?”劉備不覺一愣。“備焉可使此賢才置野,自當親往敦請相助。黃將軍可願與備同往館驛?”

“不瞞軍侯,忠自到丹陽,長史邊衡多有輕慢之色。適才他到館驛,名為賠罪,而輕慢之色不稍減,更阻忠來見軍侯,忠氣不過,強闖出來,此刻館驛只怕多有兵將。軍侯要見大賢,明日與那邊衡同去就是,此時犯險多有不妥。”

劉備早就料到事情會是這樣,微微一笑,“黃將軍,備年少,但也曾聽聞漢高封雍齒、燕昭市馬骨、相如讓車馬,此皆寬厚待人之道。我等與邊衡大人同為大漢之臣,雖有罅隙,但今日大敵當前,正當同舟共濟,豈有相互爭鬥猜忌之理?黃將軍適才入門甚有氣概,座談之中絕無迎上之色,堪稱世之豪傑,我與將軍雖初交,卻有莫逆之感,邊大人熟知丹陽之況,今後還要同心協力才是。”劉備懇切的言辭,讓略顯氣憤的黃忠頓時心平氣和起來。

劉備這番話原本是準備好的,他察言觀色,知道邊衡等人很看不起他,以為他不過是個毛孩子,而對黃忠也沒有什麼信任,這是一個雙方之間很大的鴻溝。他倒沒有什麼,黃忠有國士之氣概,怎麼能忍受這樣的輕慢,所謂“士可殺而不可辱”,諸葛亮一激,黃忠就受不了,何況每日對著邊衡手下的冷言冷語。劉備現在的當務之急首先就是要把這些人撮到一起,不然這個仗還沒有打,自己的陣營倒是先亂了。

“忠一己之愚,還請軍侯不要見怪,忠自當隨軍侯同往館驛。”黃忠說完,深深向劉備鞠了一躬。雖然劉備剛才說的戰略並不能用,黃忠還是有些小有驚訝,但黃忠還只是覺得這個少年軍侯對於軍事有些才才而已。而劉備剛才的一番話,立刻讓黃忠感受到這個少年的胸襟非同小可,遠遠超越了很多成年人,包括他自己。

“黃將軍不必多禮。”劉備笑吟吟的拉起黃忠,他知道他的這番話已經在黃忠的心目中樹立了一定的形象,這一點非常的重要。

在呂布、趙雲、這些人都還因為年齡小而沒有進入戰場上來的時候,還有多少人能是黃忠的對手?在黃巾之亂爆發前的七年時間裡,黃忠的存在幾乎就象是呂布一般。

**

丹陽的館驛十分的殘破,守護的士兵雖然十分壯健,但是身上的盔甲征衣都已經十分陳舊,不少士兵的身上還打著補丁,可見年年的戰爭對東漢王朝的國力帶來了多大的傷害,而七年之後的黃巾起義之所以能在缺乏有效的指揮下,還能和各路“勤王平叛”的隊伍打上好幾年,原因也在於此。

看守館驛的士兵一看見黃忠,立刻露出戒備、驚懼和憎恨的神色,紛紛張弓搭箭,向劉備和黃忠瞄準。“你二人速速將兵器拋下,聽候陸大人發落。”

“放肆,這位乃是陽亭侯、徵南將軍劉軍侯,還不進去通報你們陸大人。”黃忠一聲虎喝,士兵們都是一哆嗦,一個比較機靈的士兵看看黃忠身後的劉備一副滿不在乎的神情,生怕自己這群人一不小心真傷了一個朝廷的大貴人,趕緊向館驛裡面跑去。

不一會,邊衡等人急匆匆的從館驛裡出來,看見果然是劉備到了,而且身前還站著黃忠,都是一愣,趕緊上前拱手施禮。“軍侯何故到此館驛?邊衡管束士卒無方,致驚擾了軍侯,死罪,死罪。”說完,邊衡扭頭向日間一起迎接劉備的那個武將道,“陸校尉,還不趕緊吩咐士兵收起箭矢?”

“遵命。”那武將趕緊約束士兵。邊衡則將劉備和黃忠讓進了館驛。

“適才軍侯面對眾矢,居然鎮定自若,好讓邊衡佩服。”邊衡為了緩和室中氣氛,上來就表示對劉備的欽佩。

劉備心想,有黃忠在前面保護,如果還需要擔心受傷,那才真的是笑話。不過他見邊衡頗有點坐立不安,當即笑了笑道,“邊大人治軍有方,豈有濫殺之理,既如此,備有何懼?”

一句話,室中的氣氛頓時緩和過來。邊衡謙道,“邊某一介書生,焉知治軍之理,全賴陸校尉治軍甚嚴,因此保民。”

劉備早前就對這個陸校尉很注意,因為在劉備的記憶裡,陸遜的祖父陸纖官至城門校尉、父親陸駿曾任九江都尉,都是江東地區的武將。按照時間來推算,這個陸校尉很有可能就是陸駿。

“不知這位陸將軍官諱上下如何稱呼。”劉備好奇的問道。

“在下姓陸名駿,字公則,吳郡人氏,現居丹陽治軍校尉之職。”正走進門的陸校尉聽劉備等人正在談論他,就自報家門。

“果不其然,”劉備心中暗道,想到還有四年,這個陸駿就要有一個叫做陸遜的兒子,而就是這個陸遜,讓劉備品嚐到了“火燒連營”的大敗,以至於次年就死在了白帝城。劉備想到這裡,心中頓時湧起一陣感慨。

“陸將軍,敢問丹陽能戰之兵有幾何?”劉備收斂笑容,正色道。

“丹陽郡下領宛陵、蕪湖、春谷、溧陽、丹陽、石城、秣陵、湖熟、江乘、句容、故鄣、於潛、涇縣、陵陽、黟縣、歙縣,共一十六縣,每縣均有五千人馬,因此共計有馬步兵八萬人。”陸駿知道劉備已經開始說道公事,當下也肅容以對。

“山越之軍現在何處駐紮?”

“山越雒將屬部九真集十七部落合兵計三萬人,離我郡約四十裡地,一日可至。”

劉備奇怪的看了陸駿一眼,“陸將軍何以連對方兵馬之所屬都如此清楚?”

“我丹陽兵馬也素習攀援,因此軍中斥侯多可探看訊息。”陸駿回答的十分傲氣。不過劉備知道他的傲氣是有理由的。

丹陽精兵是作為三國最為優秀的兵種記載下來的,而作為丹陽兵的指揮官,起點就要比別的人來的高。這一點,不管是陸駿還是後來的曹豹,都必須承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漢升將軍,你需要多久可將所需之兵練成?”劉備沒有問黃忠要練什麼兵馬,更不問要練多少兵。劉備知道,在戰場和練習兵馬上要儘可能的相信和倚賴黃忠,這是他首要的。除此之外,他還在心急著見見黃忠提到的那位有鬼神莫測之機的“道左之人”。

“此須先看過兵,才可知道。”黃忠並沒有說什麼半月可就、一月即可之類的話,而是實事求是的回答道。

“黃將軍勿須多慮,我丹陽之兵皆是以一當十之輩。”陸駿自信的說道。他從劉備和黃忠的問答中聽出劉備有意要讓黃忠練兵,這個訊息對他可不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情。

“公則將軍稍安勿躁,備絕無小視將軍之心,只是將軍熟知丹陽地形,備尚另有要事煩勞將軍。”

劉備這麼一說,陸駿的臉色才和緩下來。

“軍侯何以復來此館驛?”邊衡忽然想到這個問題。“黃將軍既已見到軍侯,在明日我等即可府衙相見,何以又來此館驛?”

其實這個話題對於邊衡他們來說意義不大,邊衡的目的本來也只是為了轉移一下話題。但是這個問題倒是提醒了黃忠。“險些忘了此事,軍侯此來乃是為了見一個人。”

“見一個人?”邊衡和陸駿不由都是一愣,他們想不出來,在這丹陽的小小館驛之中,有誰可以讓堂堂的陽亭侯、徵南將軍、節制一郡兵馬的劉備劉玄德登門拜訪,難道這裡還住著什麼太子公主不成?

懷著幾分好奇,邊衡二人跟在劉備與黃忠身後來到館驛的一間房舍門前。劉備知道那個“道左之人”就是暫住在這間屋裡,趕緊整理一下衣服,恭恭敬敬走到房前朗聲道;“漢陽亭侯、徵南將軍劉備,因慕先生之才,特來拜謁,還請先生不以備駑鈍,開備茅塞,並救東南萬民。”

劉備話音剛落,門“吱扭”一聲開了,屋內走出一位身穿掛青長袍,身形微胖的年輕人,年只約莫二十歲,眼睛上下打量劉備。

“山野之民,何談開人茅塞?軍侯不當舍明珠而就瓦礫。”那年輕人語氣溫和的說道。

“先生向黃漢升之言豈非高論?若先生能教,是劉備之福,更是東南千萬百姓之福。”

“如此,軍侯請進。”那年輕人猶豫了一下,將劉備等人讓進了屋內。

“漢升將軍曾與備言先生對山越用兵之見,備聞之甚是欽佩,諒備何德何能,竟得與先生相遇,是備大幸也。”進屋落座之後,劉備開口說道。

“豈敢,淺見一二,不足與高人語。在下許縣戲志才,見過軍侯。”說完,那年輕人向劉備深施一禮,“得軍侯謬讚,志才敢不效犬馬之勞。”

**

之後的一些章節,我會讓戲志才成為劉備的智囊。

可能有讀者認為我把戲志才抬得很高,我說一下:

《三國志》作者陳壽“封”的天才有兩個:一個叫戲志才,一個叫周不疑。前者是曹操的謀士,後者是個神童,曹操小兒子曹衝的朋友。戲志才是曹操早期的第一幕僚,可惜壽命太短,郭嘉被推薦給曹操的時候就是作為頂替戲志才而去的,但是兩個人的作用又很不一樣。

當然,以上都是歷史,而本文是架空,不再多說。

鄭重推薦一本新人好書:《流氓天才》,書號9816。寫得非常有趣,引人入勝。(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