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四章 中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四章 中州

紫禁城的御花園需要用青翠的松、柏、竹間點綴著山石,好以形成四季常青的園林景觀,而泰安宮的御花園卻是做到了真正的四季常青。

從江南請來的能工巧匠,在國內花卉奇石的基礎上配上南洋特有的草木加以點綴,營造出的園林藝景同樣是情趣盎然。16座亭閣以澄瑞亭為中心,佈局對稱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或依牆而建,或亭**立,均玲瓏別緻,疏密合度。從江南購進的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散佈園內各處,輕鬆雅緻,確實是休息、遊賞的好地方。

御花園的東北浮碧亭格調在御花園中獨樹一格,硬山式頂鋪著綠油油的琉璃瓦,上下一色的斑竹紋油漆彩繪,門窗亦改用楠木本色不加油飾,梁、枋、柱、框像是包裹在青翠的綠竹中,整座建築給人以樸實淡雅之感,從而也給花園的東南角創造出一股輕鬆雅緻的氣氛。在花園的16座亭閣中,浮碧亭最受梁明喜愛,往日到御花園散心多是在這裡駐足,可今天浮碧亭外王室儀仗嚴正,亭內卻沒了一人。

由浮碧亭拐角是御花園南面的主道,沿路奇石羅布,佳木蔥蘢,青柏藤蘿,將花園點綴得情趣盎然。可今天梁明沒有駐足遊賞的性子,僅僅是慢慢的渡步,看著陪伴一邊嘴角含笑,神色滿逸的柴璐娘,一種溫馨的感覺瀰漫於他的心房。

“璐娘”,梁明兩眼惶惶乎乎的望著前面,輕聲問道:“咱們多久沒在這散過步了?”應該是有段日子了,梁明不盡然的想到。

“有半年了,從去年中秋……”柴璐娘猛然停住了口,不好意思的望了梁明一眼,兩手緊緊的攪在了一塊,臉上也露出了片片紅暈。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好似懵然間驚醒一般,梁明回頭看著低首不語的柴璐娘心中禁不住湧起了一陣憐惜,雙手一攬將其摟入懷中,“這段日子是冷落你了。”

懷中的璐娘很不好意識的扭了扭身子,努力的昂起頭不是看梁明反是拐向了身後,她要看看後面有沒有跟著隨侍。

“呵呵”,察覺到懷中閨人的舉動,梁明愛惜的鬆開了點,口中調笑道:“看看,有人嗎?”早在離開浮碧亭的時候,梁明就向陳磊示意過,憑陳磊的機靈這點小事自然是沒問題的。

兩隻小手似是羞惱的握成了拳頭,輕輕的錘打了梁明的胸膛,柴璐娘的耳朵根都紅透了。

“這幾年國事繁忙,宮中又添了……”梁明打了個“哈哈”支唔了過去,“我實在是抽不開身。”禁不住親了下柴璐娘的額頭。梁明來到這個世界上已經十五年了,年齡閱歷的增長,還有身份的變異,再肉麻或是道歉的話他已經說不出了。假如時間輪迴到穿越之前,無論是面對女朋友抑或是老婆,“對不起”、“我錯了”這些話他很容易就可脫口而出,可現在物似人非啊!

梁明有句話沒說完,可是什麼意思柴璐娘很清楚,泰安宮內梁明正式的妃子有六個,加上一個身份不白的烏三娘,人數增多了,分到自己身上的時間自然就少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何況他還有一堆的國事要辦。

對於這一點柴璐娘早有心理準備,所以她不會怪他,古往今來建功立業、獨霸一方的人物有那個是獨寵一人的,只要她在梁明心中的地位不動搖那一切都好。十年為後的經歷,柴璐娘也不再是大秋島上的無憂婦人,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孩子她都要成為梁明身後的那個“女人”。

而且對於自己在梁明心中的地位如何,柴璐娘心中是很清楚的,別的不說但看兩人之間的稱呼就可看出自己的不同。梁明只有在和她一起的時候會自稱“我”字,平常都是自呼“本王”的,而稱梁明“二哥”的也只有自己。這一點她早就探查的清清楚楚了。

“二哥,這幾日國事可是有什麼進展,怎麼覺得你心情愉快多了?”柴璐娘並不搭理國家大事,她只是守著自己的本分,細心再細心的打理著宮內的事物,就像這樣的問話不過是沾沾水皮罷了。

摟著璐娘,梁明並沒有答話,可心裡卻不有的想到了臺灣遞來的五份奏報,林爽文一份,楊袞的一份,嶺南處的一份,天地會的一份,還有監察部的一份,雖然身份。所屬部門不同可奏報上的內容卻是一致的,臺灣大安。

鹽埕橋一戰,除了開局的不順外,餘下打的很漂亮,林爽文於正面佯攻牽制了柴大紀,而在得到楊袞的回報後立刻命兄弟林永率一千義軍趕去渡河。隨後兩面夾擊擊敗了柴大紀所部,不過柴大紀老軍善戰並沒有折損多少人馬,主力尚存。

柴大紀隨後退駐駐桶盤淺,並傳檄澎湖,遊擊蔡攀龍率700澎湖清兵趕至。劉升、陳泮領千餘人直下茄冬,被府城清軍探知,“海防同知”兼臺灣知府楊廷理偕守備王天植領兵至大灣駐守,千總沈瑞先行。大敗而回,千總沈瑞死於陣中,楊、王二人率餘部退守府城。

柴大紀問報,無奈之下退守臺南府城,至此南北兩路義軍會師於府城之下,合為一軍,以林爽文為首,莊大田為副,楊袞為軍師。

府城清軍廣邀各地親清鄉勇進駐,同時城內尚有清軍兩千餘,義軍數次“攻城”不破,臺南戰局陷入對峙。事實上這是事前定下的章程,留下府城不打,如此一來福建的援兵就只能於鹿港登陸增援府城,而不能憑藉水軍優勢襲擾海岸,這算是將清軍集中到一個點上了。

如此一來總好過清軍沿海岸進襲,不然的話僅憑藉萬餘義軍怎可能防的下這長長的海岸線,而且分散於各地,也容易使清軍以重擊寡了。

在臺南戰事停頓的同時,臺北義軍進展神速,淡水守備董得魁隻身逃亡後,義軍一馬平趟,順順利利的蕩平了臺灣北部所有清廷的勢力,基隆港等地盡歸義軍所有。如今臺北義軍留有李同所部,王作、林小文等以率部南下,現在就等滿清福建的援兵了。

如此大好的訊息怎能不令梁明高興了,而其中最主要的是義軍發展的過程和他印象中的差不多,除了鹽埕橋一戰外。照這樣發展下去,說不住福康安、海蘭察這兩個乾隆後期僅有的名將真的會在明年來臺灣,那個時候北洋艦隊盡出,一勺燴了他,多省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