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四十五章 決戰津南(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四十五章 決戰津南(中)

“哈哈哈,有意思,真是有意思。”拿著偵察兵報上的敵情,梁明笑了。這個慶成還真不是一般的膽肥,簡直就是膽大包天。

“大王,看來清軍是要在那個三角地與我軍一較高下了。”夏雄飛看都不用看地圖,所有的地點。地勢都被他死死的記在腦子裡,“那倒也是一塊好地方,津西、津南一帶,也就那個地方沽兒少點,正適合他們的騎兵衝鋒。”(沽——指由海水、河水侵入而形成的低窪積水的地方。天津素有:“九河下梢,七十二沽”之說。)

“既然人家擺下了陣勢,那咱們怎麼說也要走上一遭。”一戰定勝負,正式梁明所渴求的,這麼好的機會兒他又怎會丟下。“劉武,敢不敢到對面走一趟?替爺送張帖子。”

“有何不敢!”劉武一聽就知道,那帖子就是戰貼,這玩意千八百年不見世面了,今個是要留一筆了。

“三日後,津南一戰定勝負。”

“是。”

再過兩天,騎兵部隊就可以完全恢復戰鬥力了。

刀尖上跳舞,要見血了。

※※※※※※※※※

“清軍選取的這個地帶是南天津外圍的戰略要地(海河以南),無論是就地防禦,還是轉守為攻都稱得是決死之地。”第三師參謀長盧偉指著一大塊沙盤解說道。這可是北方處耗時五年製作完成的,極為準確。

“其中心地帶名巨葛莊,為清軍的指揮中樞。巨葛莊以北就是鹹水沽、東泥沽、西泥沽,再往北就是海河;以南,有一獨流河,直入祁口的母豬港;獨流河向東可匯入運河第六阜,然後轉北至天津衛。”

“這片土地就位於這三條河之間的三角地區,北面比較平坦,中間地勢突起,形成一個小高地,其突出的頂部名六裡臺。清軍的指揮中樞巨葛莊就在其附近。”

“戰場的最北邊是八裡臺,連同六里臺,這是天津衛外圍僅有的兩個高地,其西是鴨澱(河塘),有一道防水堤衍稱王頂堤。鴨澱靠北就是獨流河,之間只有一條狹窄的通道。總之,八裡臺高地在這個防禦地區內是一個可以影響全域性的要害地點。”

“整個預定戰場向西不足三裡地就是新河,過了新河就是大沽。現在清軍已經全面進駐八裡臺、鹹水沽一線,整個區域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兵營。偵察方面已經陷入困境,我軍的偵察兵就不用再說了,北方處的諜報人員裡面的出不來,外面的進不去,訊息傳不出來。”

“具我方所瞭解,清軍此次共計大炮一百六十七門,其中有六十門是俄羅斯的要防炮,餘下的多為最近兩年景山炮場生產的大將軍炮和子母炮,劈山炮之類的沒有。此次清軍的火炮已對我軍產生了相當大的威脅,必須在開戰的第一時刻敲掉他們。”盧偉很嚴肅的說道,一百六十七門大炮的威脅是不言而喻的,何況此次清軍炮群的質量相當高。“另外,清軍配有火槍七千餘支,一千七百支是俄羅斯產的燧發槍,五百支是滿清自產的燧發槍,餘下的即為鳥槍、抬槍,主要裝備給了火器營。”

盧偉介紹完畢後之後,梁明站了起來,平平的掃視了作戰室內的所有的團級以上軍官,他們能感覺到梁明眼中冒出的炙熱,“現在佈置作戰任務:衛戍師部屬於右翼(靠海河),禁軍、北洋艦隊陸戰旅、第一、第二騎兵旅部屬於中央,左翼為整編第三師。第三騎兵旅打散成四個營一級戰鬥序列,旅長率一營聽從大王直接調遣。”(北洋艦隊陸戰旅不含越南艦隊陸戰部隊,其以開往遼東南一帶)

“清軍雖有大炮、火槍,但就整體而言他們依舊是一群冷兵器部隊,在突擊過程中往往成密集縱隊,揮舞刀槍而較少發揮火力。無論是騎兵,還是步兵都是如此。為了在白刃戰之前先摧毀甚至瓦解清軍的密集隊形,我軍步兵師團應最大限度地發揮火力,同時還應保持堅強的團結以對付清軍可能存在的衝擊。”梁明說的話自然沒有人敢反駁,而且清軍再是差勁他也是十多萬步騎大軍,特別是那兩萬多騎兵,白刃戰還是相當可能存在的。“在對待清軍時一律採取以下戰鬥序列:

左右兩翼,每個旅的第一團成橫隊展開,第二團則保持密集的連縱隊。第二團的第一營在右,位於第一團第一營的後方。第二團的第二營在左,位於第一團第三營的後方。元八一式二十門(前裝滑膛炮,彈重五斤。炮手,北洋艦隊炮手。)置於前面兩個營之間的間隙中,在兩翼也應各佈置十門。二團三營為一級預備隊,旅直屬步兵營(新加)為二級預備隊,師直屬步兵團,為三級預備隊,依次置於後部十丈處。在每旅後面,都應有一個騎兵騎兵營(500人),以便在清軍潰敗時穿過間隙實施追擊,並對付突破進來的滿清騎兵。左右兩翼總指揮,手中各掌控本師直屬騎兵營。各部的炮兵部隊一律集結於中央,聽候調遣。”

“禁軍,六個營一字排開。每營一二連橫列,三四連縱隊跟隨。兩連之間防止十六門元五一式青銅炮,其後配有半個騎兵連(五十人),餘下兩個騎兵連後置。陸戰旅(2000人)為中央預備隊。”

採用這種戰鬥序列,中華軍既能以展開火力痛擊清軍,又可以保持密集縱隊應付對手騎步兵的突擊。

“聽明白了沒有?”

“明白了。”

“散會,各部回去準備待命。”

“是。”

※※※※※※※※※

津南,三天後。

八裡臺至鹹水沽也就十四五裡的路兒,去掉兩邊的水塘子,正面戰場的寬度達到了十三裡。

清軍十一萬步兵在各自將官的帶領下排列成整齊的方陣,鋪撒在十多裡寬的正面,兩萬餘騎兵一部正列當面,另有兩隊左右遊弋。一門門大炮排列在正面,鐵青的炮身散發出死亡的氣息。

距離相隔的太遠,就連最好的望遠鏡都無法看清六里臺的人臉。只能看到一個個蠶豆大小的人影擠滿了那個高地,最醒目的就是那杆高高豎起的帥旗,現在也不過牙籤般長短。

六里臺裡的太遠,八裡臺看的倒是清楚,清軍已經在上面安放了不下二十門大炮,一杆杆龍旗清晰可見。

“大王,八裡臺後面肯定窩的有滿清的騎兵。”烏三娘身為禁軍副都統自然是要上陣的,就跟在梁明身邊。中央一部,打主力的就是三千人的禁軍。“咱們正面敵騎兵不下萬人,左右兩翼有六七千,六里臺說不定也會藏著一些。八裡臺就那麼大的地方,我們又觀察不到,最多也就兩千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可置否的笑了笑,梁明遙望前方,“那你說說看,他們會把那個地方做主攻方向,或是說全線進攻?”梁明還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部隊,人到一萬沒邊沒沿,這十三萬兵馬又是何等的場面!“闊氣!真他媽的闊氣!”梁明心中暗自誹腹道。

“全線進攻,我要是慶成,我也會全線進攻。”烏三娘想都不想隨口回道,“他們可是十三萬步騎,無論怎麼分散都要比咱們多得多!不過中央陣線肯定是他們打的最猛烈的地方,首先打過來的就是對面那一萬來騎兵。”中央陣線的兵力算是最單薄的,這一眼就可以看得出。身後的2000陸戰隊在六里臺、八裡臺上或許可以看到一些,故意顯露出的九個炮兵連(注1)他們也能大致有個印象,可更後面的被特意披上偽裝的二百二十門大炮(注2)他們看不到,同樣被偽裝了的4000騎兵,他們也看不到。

瞄了一眼身後的明黃的步輦,烏三娘露出了一個無奈的苦笑,這東西都大模大樣的擺了出來,對面的清兵是傻子不成?那還不跟聞見腥的餓狼一般撲過來。

見烏三娘的表情,梁明也不由的回頭望了望那套招眼的儀仗,隨即露出了一絲不在乎的詭笑。他要的就是對方主力撲過來,正面的352門大炮可不是說笑的。

正如烏三娘所見,對面的馬蘭總兵丁秉國看著那套明黃閃眼的儀仗不由的張大了嘴巴,那梁逆竟敢親自出戰,眼花了不成?“快,向大帥稟報,我軍正面發現逆匪賊首……”

ps:注1:禁軍六個營,每個營中間加上一個裝備了16門元五一式青銅炮(炮彈3.6華斤—500克/一斤,中華國使用)的炮兵連,這就是六個連。再加上後面又佈置了三個炮兵連,每個裝備十二門元五二式青銅炮(6華斤炮彈)。所以說是九個。16*6+12*3=132門

注2:中華軍一個團配置12門火炮(炮兵連)。一個旅直屬一個炮兵營,有40門火炮。也就是說,一個旅64門火炮。一個師直屬一個炮兵團,80門火炮。

第三師=64+64+80=208門

衛戍師=64+80=144門(缺一個旅)

第三師+衛戍師=352門

所以,隱藏了352-132=220門

解釋完了,說兩句。這一段要加個(續)了,還望見諒。

很難寫的,太YY了不好,可真實的我也沒見過啊!不足之處,還望各位書友包涵一點。

我今天下午兩點坐下,寫到這時都八點了。難得就是那一段地形介紹,和編一個合理的……

八裡臺——大家應該都有印象,聶士成將軍殉國的地方。小卒本想是圍繞八裡臺弄一段,可說不通,最後寫成這樣。

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實在想不出更好一點的……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