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四十六章 決戰津南(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四十六章 決戰津南(下)

又碰到了一會這樣的事,早知道用(一)、(二)這樣表示了。續——是肯定有的了!

“殺啊……衝啊……”

“弟兄們,跟我衝啊……”

十三裡地寬的戰場正面,清軍一萬多名騎兵如滿天星辰一般撒散開來,揮舞著騎刀高聲吶喊這衝殺過來。

寬敞的戰場給了他們足夠的空間!。

這是滿清至努爾哈赤崛起以來,一百八十年來第一次如此鬆散的使用騎兵。都是血的教訓,由不得慶成大意。

幾個月前領兵南下的豐升額在餘杭跌了個大跟頭,五萬對一萬,大敗而回。五千精騎,一戰折損四成之多。戰報大半個月前就到了北京,不到十天中華軍就搶佔了塘沽。

戰馬時聞炮鳴,習慣以為常;戰時,棉塞堵耳,眼罩遮目。

衝鋒之時,做滿天星散;至敵百丈,始團集一處。

這是兩萬清軍用生命換回的東西,至於管不管用,則還待證明。

“轟轟……轟轟……”

“轟……轟轟……”

中華軍的陣型,在遠處看來就是一條異常單薄的線,好似輕輕一捅就會散掉一般。至少在慶成等人看來,中華軍太過自大了!

但是,他們又怎會知道,伴隨著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部隊的陣型、編制也在隨之而改變。

清軍的騎兵在衝鋒,中華軍的大炮也在怒吼。一萬多騎兵,對陣的是312門大炮。(抱歉,修改一點小錯誤,上一章節中,左右兩翼的後面沒有部屬大炮,是一個漏洞,現在補上——後面部屬20門。如此一來,右翼(衛戍師,一個旅)有60門大炮,左翼(第三師,兩個旅)有120門,中間禁軍是132門,共計312門。)

鐵青的炮身泛起幽幽的冷光,好似奪人心神一般。炙熱的炮彈噴薄而出,如同一道耀眼的流星滑出,伴隨著震耳的響聲,一股股濃煙升騰。

漸漸的,中華軍陣線上空被整個籠罩在煙霧中。

初春的天津,海面上不時的吹來一股股的流風。戰場這一塊也不例外,上空的濃煙也擋不住大風的席捲。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片片的濃煙被卷走,一股股的濃煙再次從陣地升騰。

在這兒一刻,高爆彈的殺傷力顯露無遺。每一發炮彈的引爆,都預示著幾天生命的完結。即使清軍的鐵騎已經分散的很開了,但炮彈的碎片無疑迸射的範圍更大。

中華軍亮出的312門大炮,中間佔了四成。而且還都是後裝的子母炮,一炮配有五個子銃。

同樣,中間的禁軍人數最少。

如果說,左右兩翼還算得上是一堵牆的話,那中間的防線就是一道籬笆。

六個營,三千人,佔據了戰場四里多地的正面。

更重要的是,中央有一個大頭——梁明。所以,衝鋒的清軍——一萬五六千騎,至少有一半是奔著禁軍防線來的。

然而在左中右三部分中,最先開槍的不是兵力單薄的中央,也不是缺了一個旅,大炮最少的右翼,而是實力最為雄厚的左翼第三師(八裡臺,清軍右翼)。不是因為一百二十門大炮射速緩慢,而是因為從八裡臺背後再次衝出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騎隊。他們的目標是第三師一旅、二旅的結合部。

左翼的炮兵依舊在打壓著原先的目標,現在衝過來的一千餘騎就交給步兵料理了。——第一旅、第二旅的一級預備部隊。

兩個營,在周邊部隊的幫襯下對付一千騎兵,不成問題。

夏雄飛打眼望了一下割麥子似的向下倒的千餘騎,隨即再次看向他們身後的大隊騎兵群。近處戰場已經沒有威脅了。

在付出巨大傷亡之後,滿清的騎兵部隊總算是衝出了大炮的封鎖線。這不僅上衝鋒的滿清騎兵興奮,更讓他們後面的慶成等人興奮不已。

“大帥,是否命令步兵跟進?”和珅收起了望遠鏡,神情極為激動。比極具危險性的天津衛,和珅覺得還是待在十三萬軍中更安全一些。

“不妥。”戰場之上慶成也顧不得給和珅留面子,下令道:“傳令各部,大炮全力推進,進入射程,火速開炮。”慶成可不想讓手下的步卒白白的挨炸。

有了俄羅斯的火炮作參考,慶成等人幾經商量最後還是保守為要,在八裡臺——鹹水沽一帶佈防,給中華軍流出了一片較大的空間。為的就是防止中華軍依仗自己火炮射程遠,一照面就開炮射擊。

今天清早,中華軍沿新河運動至戰場正面(新河西北)淺水處橫渡,與清軍足足拉開了四、五里地。這個距離已經是中華軍裝備的子母炮精準有效射程的邊緣了。而在慶成等人看來,這個距離也只能勉強安全,如果不除去對手的炮兵就發動全力進攻,那麼最後即使獲勝,其傷亡之大也是他無法承受的。

趁著騎兵攪亂了中華軍視線的空擋,各部火炮潛行到達射擊範圍內,馬上開跑,爭取最大程度上抵消對方火力。

想了一下,慶成又下了道命令,“傳令健銳營、善撲營集中於左翼(中華軍右翼,衛戍師),火速出擊。左翼部隊陸續跟進,右翼通永鎮、中路虎槍營、火器營調入左翼,全力進攻。”

中部的敵軍兵力雖然薄弱,可火力極其強盛,特別是賊首梁明壓陣,自然有所倚仗。單單衝擊中部,在慶成看來不見得能成事。反正先看看騎兵群的成果再說,如果真若自己所料的那樣,那麼兵力、火炮明顯若於賊左翼的右翼,就是自己建功的所在。

2公里的路程,一匹戰馬全力衝刺之下需要跑多長時間?

蒙古戰馬的衝刺速度雖然比不上歐洲的馬種,可2公里的路程最多也就三、四分鐘的事。

三四分鍾的時間,中華軍可以幹什麼?

中央的132門元五一式青銅炮可以打六輪,左右兩翼的180門前裝滑膛炮可以打三輪。

一共能打出不到一千三百來枚的炮彈,那一千三百多枚炮彈又可以炸死多少騎兵呢?

三千?

不夠,那好——四千?

還不夠?——那,五千怎麼樣?

要是還不夠的話,六千總可以吧!

但事實上呢?三千人,最多不會超過三千五百人。

餘下的滿清騎兵還有一萬兩三千人,他們在繼續衝鋒。

“舉槍。”

“瞄準。”

各連營的軍官緊張的盯著站立在陣地最前沿的那些手拿紅旗的人,那隻手已經高高的舉起了。

“唰。”

隨著紅旗的落下,“放……。”同樣的喊聲響徹了整個防線。

隨之而來的就是無數的“砰砰”槍響,聲音依舊清脆。

一排接著一排,環環相連,步步相扣。

與之對應的就是滿清騎兵下餃子似的墜馬,一排連著一排,像是被鐮刀收割的麥子。

慘叫聲、哭喊聲,聲聲入耳。

但那撕心裂肺的痛嚎,卻不能沒有勾起中華軍一點的同情心。

心如平靜,堅若鐵石。——這就是中華軍。

特別是中央部屬的三千禁軍,不動如山,當真的是不動如山。

禁軍,平日裡負責中州內城和泰安宮的外圍守衛工作。

因為職責所在,他們沒有時間像各個整編師或是地方守備團那樣,搞一些長途拉練,他們的訓練大綱只有兩個主要:1、儀貌。包括軍姿、軍容等等。2、射擊。佔地小,籌措簡單。

第一批禁軍是戰場上最精悍的力量,是中華軍當之無愧的頭首。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員的擴充,禁軍漸漸的被各個整編師戲稱是——花架子,銀樣蠟槍頭。就連整編師中的小弟弟——衛戍師(那時候的衛戍旅),見到禁軍士兵也是兩眼朝天,再也沒了前幾年的敬畏。

這事情發生了也就算了,本可以一直如此下去的,因為梁明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但不巧的是蔡家兄弟紅臉了,建陽五年大過年的,倆兄弟差點輪刀。

被梁明叫到跟前訓了一頓,然後一問原因,這才明白原來是這樣啊!想一想也對,在這樣下去,自己手頭的這支精銳就快退化成驢屎蛋子了——外表光鮮,裡面一團糟。

梁明大手一揮,禁軍從建陽五年起隨軍參加各項演習。

或許是憋著一口氣,還有就是想奪回往日的榮耀,總之在四月份的第一場演習對抗中,一千禁軍在205高地死死的抗住了衛戍旅的全力進攻(武器先進於整編師,前文有介紹),人員傷亡六成,打反擊時依舊衝得上。

這一仗讓蔡德富很是解氣,也讓禁軍重新樹立起了威信,雖然還沒有全部恢復。美中不足的是反擊效果不怎麼樣,衛戍旅拍拍屁股溜了。這似乎是一個弱點,單被勝利的榮光也遮掩住了。

十月份的大演習中,禁軍再次出現追趕不上的苗頭,這下就蓋不住了,連蔡德富都認識到了這一點缺陷。

隨後的幾年裡,禁軍將士用自己頑強的意志,精準的射擊,塑造了禁軍的新一輪高大形象——不動如山。

兩個方面,一褒一貶。

褒——就地防守迅速,戰鬥意志頑強,槍法精準,無論身陷何等境地都是戰鬥到最後一個。(演習所用槍彈為內部為泥球。)

貶——行軍速度緩慢,追擊速度更慢。全軍六大整編師,一個衛戍師,一部禁軍,三十三個地方守備團,三個地方守備旅,四十四個單位中,名列倒數第一。(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