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五十九章 兩江也危險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五十九章 兩江也危險

“皇阿瑪,各位大臣,蒙古諸王公都已經在殿外侯著了。”顒琰就像是一個通報的小太監,說過這句話後就束手而立,對乾隆畢恭畢敬到了極點。

乾隆最近的心情不好,經常遷怒於人,隨駕前來的大臣除了阿桂之外全都捱過他的罵(能見得了他的),就是那些八旗王公也是常有人被罵的狗血噴頭。顒琰似乎也恢復了八年前的樣子,很守自己做兒子的本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宣他們覲見。”

“兒臣明白。”

※※※※※※※※※

熱河行宮,正宮澹泊敬誠殿。(就是避暑山莊,楠木殿)

“皇上,津南之敗蓋因慶成指揮不當…………,今平野無垠,我三萬精銳鐵騎豈會敗給五千逆匪,奴才色旺諾爾布原領兵…………”一身著蒙古王公服飾的之人正站在臺下口若懸河的說個不停。

這個人就是內札薩克六盟中的哲裡木盟的盟主,科爾沁左翼前旗札薩克(旗長)色旺諾爾布,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是科爾沁四大親王中的達爾漢親王。

作為同滿清關係最密切的科爾沁蒙古,在得知京津易主的時候心中的急切是可想而知的。作為內附的蒙古部落(漠南蒙古),滿清雖然將科爾沁、杜爾伯特部等二十四個部落分成了大小49個旗,受滿清中央管轄,卻也同時保留下了這些旗的兵權。

哲裡木盟位於內蒙古東南部,松遼平原西端,蒙古高原遞降遼河平原的斜坡,東臨吉林、黑龍江,西接昭烏達盟和錫林郭勒盟,南接奉天府,北至黑龍江,是內蒙六盟之中距離熱河最近的一個。下轄十旗,分四個部落,科爾沁一部六旗卻是全在其中。

雖然科爾沁一部之中出了四個世襲親王,四個世襲郡王,但他們還是要聽盛京將軍的話。不過事情都到了這個份上了,除了集結部隊盛京將軍又能做什麼呢?

圈養了一百多年,蒙古卻因滿清的“減丁”政策實力大為削弱,即便是與滿清最為親近的科爾沁部,集六旗之力也不過召集了萬餘人馬。加上熱河都統轄制的卓索圖盟(五旗)和昭烏達盟(十旗)以及察哈爾都統轄制的錫林郭勒盟(十旗),一個多月來,熱河一共籌集了三萬餘蒙古騎兵。作為爵位最高,同滿清最為親近的達爾漢親王色旺諾爾布自然也了這三萬蒙古騎兵的首領。而對於這件事,乾隆也相當的認可,因為將才睏乏的滿清一時半會兒還真找不出有一個善於指揮騎兵作戰的將領來。

“逆匪火器精絕,臨陣者以俯猱進為避擊之術,騎兵人馬相依,佔地愈多且高,遂為眾槍之的;且匪軍大炮犀利而多不勝數,彈如雨下,傷亡之慘重非我朝所能受。是以平野縱橫以破敵之計,萬萬不可。”阿桂現在依舊在後悔,為什麼當日自己不親自請戰。當然,中華軍火器的犀利也是他始料未及的。

阿桂的分量分量自然非同小可,達爾漢親王色旺諾爾布雖然身份高貴,但也不是狂妄自大之徒,見阿桂當頭就給了自己一棒槌,心中雖然頗有點惱羞成怒,卻也認識到了事情不是自己想的那麼簡單。

“皇上,京師火器工匠現都在此,我朝完全可以仿製出羅煞國的火器,雖然質量較之逆匪尤差了不少,但匪軍孤寡,我軍眾多,以眾敵寡,質差而量優,足以闕敵。”

一旁的王傑聽了犯嘀咕了,“老大人,如此一來,耗時豈不要數年之久?”

阿桂深嘆一口氣,神色頗為憂慮,“皇上,眾位,如今逆匪攻勢不展,乃是困於人數量少,而非損失過大。”

“如今,他們據守關隘,我大軍根本無力逼近,至於攻破更是無稽之談。蓋因其火器犀利,遠勝……遠勝騎射。”

到底是老臣,膽子就是大。想當年康熙責貶戴梓之時,其根本就是破壞了滿洲的根基,也就是騎射。然而現在,事實就擺在面前。你要是想不承認那也行,給你三千弓箭手,你到是打下一座關隘下來!

一陣子喧譁之後,能定下的只有全力製作火器這一條,另外就是集兵,再集兵。想起津南幾近全軍覆沒的十三萬大軍,乾隆就沒有安全感。

待色旺諾爾布幾個蒙古王公退下後,乾隆略顯疲憊的揉了揉腦門,傷心,傷神,更傷身啊!他本有個打算,待自己登基六十年之後,宣告天下退位讓位給十五子顒琰,然而現在乾隆越來越感受到自己精力的不足,六十年,似乎越來越遙不可及了。

“顒琰”,乾隆疲憊的倚靠在躺椅背上,緩緩的擺了擺手。

“是皇阿瑪,兒臣遵命。”顒琰心中閃過一陣驚喜,臉上雖然依舊肅穆,可眼神卻像放出了閃電一般明亮,乾隆的意思是讓他代為主持。

強行壓下心中的澎湃,顒琰躬身從乾隆手案取出一道奏摺,首先傳給了阿桂,“各位大人,此是兩江總督李世傑李大人的一道奏摺,秉上命——議。”

李世傑是個可憐人,才到兩江任上,屁股都沒暖熱中華軍就打了過來。沒多想,命令屬下三省籌措兵馬靜等乾隆的皇命。大軍開出去,沒一個月自己家門口就遭了災,恢復實力本欲振作的江南水師竟被打的無招架之功,怯怯趔趔的不敢出門了。

好不容易等不見了中華海軍,哪知道又來了京師陷落的訊息,心裡那個怕啊!就甭提了!畢竟中華軍大舉北上,坐鎮江南要衝的兩江督撫無一人知道,豈止是失職啊!掉腦袋都有可能。

乾隆既沒剝他的官,也沒削他的腦袋,這個時候還是安定要緊。李世傑不知道啊,雖然心中噗通噗通的跳個不停,但他還是老老實實的擔著兩江的重任。於是,就有了這道摺子。

“諸位臣工,吳淞口,形勢險要,為東南之門戶。我大清入關之初,明將張名振、張煌言曾率艦隊曾4次進攻吳淞,3次攻入長江。世祖(順治)十六年,鄭成功還率大軍入長江,溯江而上,直逼南京。”那一次算是三番之亂前,滿清遭受到過的最嚴重的打擊了,今天舊事重提顒琰無疑感受頗深,“世祖十七年,江南總督郎廷佐奉命在黃浦江西岸吳淞楊家嘴口修築炮臺(西炮臺);聖祖(康熙)五十七年又在楊家嘴對岸修築炮臺(東炮臺)。如今東西兩座炮臺夾江對峙,吳淞局勢卻依舊難平。以今逆匪之水師,破東西兩炮臺易如反掌,若溯江而上,則南京危矣。是以李大人請奏於吳淞口再造炮臺,並加固東兩西炮臺。”

“吳淞南……石塘,確是江防要地,奴才附議。”阿桂是到過江蘇的,微微一想就已知道了石塘的地勢。

“奴才以為不可。”兵部尚書慶桂看了看乾隆二十五年制定的地圖,沒找到石塘在什麼地方,不過看過地圖後他並不認為造炮臺是個好辦法,“皇上,逆賊詭秘異常,前在津南接仗時,彼之所以致勝,與我之所以制敗,既已深知,自必戀計而思。萬一再至吳淞口與兩江王接仗,必會事前清掃江南水師。”

“即使我兩江吳淞堅不可破,其猶可潛於夜間,陰令步隊由南匯上岸,阻我松江駐守之兵,不得過而援應,固而被南東炮臺後路,前後夾攻,則吳淞甚為嚴重,雖其間上海、青浦地方亦設防兵,而由南匯前赴石塘抑或東炮臺,亦可由外城外繞越,且恐該處兵猝不及防,或有驚擾,轉致制動大局,此尤不可不慮者也。”

慶桂的這番話也算是深思熟慮,即使在江面上堵住了中華水師,也要時刻防止中華軍由南匯、上海等地上岸,包抄東岸炮臺的後路。所以,清軍必須扼守華亭,使南匯、奉賢、上海三地互為犄角。但是,中華軍繞城不打,趁隙而入他們又該如何讓呢?更嚴重的是,假如中華軍大部隊直撲松江,先拔掉松江的清兵,在圍攻炮臺……

不管怎麼說,兩江步卒抵擋不住中華軍的前進,那麼在慶桂看來修築炮臺就是浪費錢糧。

王傑倒也同意認同慶桂的意見,江寧乃是江南首要之地,是要拼盡全力去守衛的。如果江寧被中華軍攻下,那麼運河堵塞,漕運危卵,滿清的日子就更難過了。

既然吳淞守不住,那還不如不設防的好,集中兵力於鎮江、定海、狼山幾個戰略要地。”。他認為,第一,百年未見征戰,人丁繁衍,東西兩岸炮臺已經緊靠村莊,一旦開戰,戰火延及村莊,村民勢必大亂,兵民交驚,萬難守禦,反而給中華軍以可乘之機。第二,“該處距鎮江、狼山均不過數十裡,僅路路可通,並分歧道路甚多,與海岸相離甚近,河灣船隻道路行人俱能一目瞭然,設使中華軍前來,各炮臺規模既小,不能多設官兵,自應由後方撥兵援應,中華軍在船上就能看視,必不容我官兵進出。而在炮臺扼守的軍卒,無援兵可到,守兵猶如自掘墳墓,坐以待斃。

一窩子大臣你插一句,我說一句,確實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說不下。以阿桂為首的一方,和以慶桂、王傑兩個兵部尚書為首的一方,鬧鬧吁吁,最終還是定了個——自行處置。甩手又扔給了李世傑,卻不知就在他們討論的時候,梁明也在為一封中州的奏報頭疼不已。(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