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九十一章 鏖戰(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九十一章 鏖戰(二)

廝殺聲一起,城內的炮兵陣地就活動了起來。人員剛剛就位,炮營二連長賈章就發現南城樓上燃起了求助訊號,“營長,南門出現求援信號。”賈章馬上向指揮室的黃喜波報告道。“清兵炮隊據城牆約有三里遠,炮位近四十門。”

“三里?”黃喜波微一思量,在指揮室中央的擺放的沙盤上比劃了一下,“命令炮隊,向南門一里半——四里半間距,火彈齊射。然後向南門四裡——四里半間距,急速炮擊一輪(十發)。”

沒有可以藉助的燃料,單憑火彈內裝的火油燃不了太長的時間,然而三十枚火彈就是三十個火堆,卻也能讓城頭的守軍對來敵有一個大概的認識。

更為巧合的是,其中的一枚火彈正中一架雲梯,熊熊烈火霎時間在城外燃起,眨眼間清軍就暴漏無遺。射出火彈之後,城內三十門大炮近乎全力的向城外擊發,雖然四里遠的間距已經超出了他們的精確射程,但比起城外的清軍炮隊卻也好上了不少。

北方軍團有五個炮營,配置了二百門大炮,其所有的射手全部都是從北洋艦隊上挑出來的。小半年的適應期之後,這些炮手早已經熟悉了手底下使喚的傢伙。其準確度絕對要遠遠超過清軍的那些個菜鳥。

南城牆上的守軍再也沒了幾個小時前的輕鬆,一個個手下都沒個閒著的,滾石檑木紛紛落下。

西北的清軍在戰鬥意志上確實要超出內的同僚不少,一個個蜂擁上前的被石塊、青磚、斷木打了下來,後面的卻毫不猶豫的再跟上,一架架雲梯被巨石砸斷,後備的梯隊又一架架的從新架上城頭,沒有一點的停留,也沒有一絲的怯懦,清軍源源不斷的湧上。不僅僅是南城門,另外的三門同樣如此。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黑夜裡城頭的守軍心底還是有些慌亂,因為清軍並沒減退。開戰已經有兩刻鐘了,清軍的炮隊逐漸被城內的炮營壓制了下去,威脅已經大減。但高舉著厚盾,身披鐵甲或是布衣的清兵卻依舊驍勇,滾石檑木放下去了好多,雲梯也砸壞了不少,可是清兵就是不退。

“手榴彈,往下扔手榴彈。”王子元高聲叫道。城下的清軍雖多,卻是很有層次,也沒有出現傍晚那次試探進攻時五六十人擁擠在一塊的情形,火龍彈威力雖大卻無用武之地,城內儲存的還有不少可也不能白白浪費掉,現在只能用手榴彈了。而且就在剛剛清軍炮擊的時候,王子元的心肝都快跳出來了,這要是砸到了火龍彈上,那豈不是不堪設想?自己是大意了!王子元不敢疏忽,馬上調撥出一個排,負責將城頭露天擺放的幾十枚火龍彈運進了城頭的儲存室裡。這個儲存室是修築城防時特意構築的,四面城牆各有一個,作用就是儲放各類彈藥。儲存室外面是半米厚的青石,裡面則是水泥攪和青磚砌成的,也有一尺厚,中間還趁上了一層鐵板,可以說是極為堅固的。

相比較鹿泉火爆的廝殺,井陘的則更顯得冷酷,刀槍的冷酷。

在山西巡撫明興的督率下,五萬清軍可以說是晝夜不停的強攻井陘關隘。說來也讓人寒心,明興手下的五萬清軍只有三成是“根正苗紅”的大清忠勇,餘下的則全是最近兩三月之間招安的原白蓮教義軍,自從有了白澤這一部的例子之後,在滿清的招安大旗之下,山陝兩省的十萬義軍土崩瓦解。搖身一變,紛紛成了昔日的死敵——清兵。

白蓮教自從高舉反抗大旗一來,這還是白蓮義軍破天荒的第一次大規模投降的。在白蓮教史上,這簡直就是不敢想象的。得知這一情況後,梁明笑了,開懷大笑。雖然不能否認六七萬白蓮義軍投降滿清帶來的不利影響是巨大的,但這件事的背後也反映了一個血的事實——白蓮教敗落了。

以“造反起義,推翻朝廷”為最終目的的白蓮教如今竟然出現了大規模的投敵,這明確的表露出了一個事實,他們各支流教派中的骨幹已經損傷殆盡了,現在掌權的都不過是一些“革命意志”不堅定的投機分子。

按照白蓮教以往的發展規律,在一次大起義失敗之後,他們就會轉入地下,休養生息,積蓄實力以圖他日。可今天,在北方處的撮合、支援之下,白蓮教藉助“黃河清”一事死灰復燃,義軍短短旬月之間就已經發展到了十餘萬。聲勢之高,似乎已經不下於先前的“豫楚大起義”了。

但是實際上呢?十餘萬義軍又有多少是真正的白蓮教徒?各級的大小頭領又有幾個是真正擔得起重擔的?

正是因為如此,一個小小的白澤降清才會導致了十萬白蓮義軍的瓦解。

不管怎麼說,白蓮教的敗落已經指日可待了。一個教派,親手顛覆了自己的教義,這樣的教派還有可能發展壯大嗎?

話雖說的如此,可這件事帶來的影響梁明卻不能不考慮,井陘關肯定是要死守不放的。那個地方太重要了。

所謂井陘關,有廣義之稱和狹義之謂。廣義的井陘關,是就地域而言,即井陘全境。它包括西故關、娘子關和東土門關。所謂“古稱險要,固畿南一大關鍵”的說法和史載“車不得方軌,騎不能成列”的羊腸一線之險,便是就此而言。而狹義的井陘關,一般則是指故關(又叫固關,漢唐時代及以前便曾設為關隘,屯兵宿戌。明正統二年修復,改名故關)後代又稱固關,稱呼不一,因時而變。因固關是西北入冀之鎖鑰,故有“依籍特重”的說法。

同時,狹義的井陘關,又多指土門關而言(現在的土門關在獲鹿縣境),《唐書.地理志》稱:“鎮州獲鹿有井陘關,又名土門關。”所謂土門重地,東扼滹水燕趙,“而遠通秦晉,誠東西之咽喉,而往來之衝要也。……幾與潼關蒲坂等”的說法,便是指此而言。而故關和土門關,又統稱為井陘口,即井陘關,不過是關分為二而已。

井陘口三關——固關、娘子關、土門關,握在中華軍手中的只有土門關,餘下的兩關現在已經在山西境內,自然也就落在清軍的掌控之中。井陘關在歷史上的地位極其重要,它不僅是歷來兵家必爭的要地,而且也是東西交通的必經之道。在這年頭交通工具不發達的情況下,其地位便益加突出,久享“燕晉通衢”的盛譽。

在鹿泉(即今鹿泉市)西五里,左海螺、右抱犢兩山之間,有一關隘,即是土門(現分為兩個村,即東土門、西土門)。這就是頗有名氣的土門關,也即古代的井陘口,即井陘東口,這裡也是著名的漢代古戰場――背水之戰的主戰場。

土門關,自古為東西必經之道,幾座門樓上,一直保有“三省通衢”、“晉陝通衢”、“土門關”等字樣。史稱“土門重地也,東扼滹水燕趙疆焉。其西南萬峰插天,羊腸一線。而遠通秦晉,誠東西之咽喉,而往來之衝要也。漢唐時為關隘,屯兵宿戌,幾與潼關蒲坂等。”

滿清入關之後這裡已經清淨了一百四十年了,常日裡僅有一個營幾百名清兵駐守,主要的工作就是扣油水、收關稅。而現在,雙方六萬大軍彙集如此,大戰數日,死傷豈止是一個“慘”字!

關卡隘口,交通要道,自然也少不了百姓聚集。比如在土門,山下就有一個土門村,人口一百多戶,將近五百人。而固關下也有個新關村,人口更是多達七百餘人。兩個村子離得也不是太遠,而且多數都是昔日的守關將士留下的後人,比較有共同感,雙方關係極為密切。(通親)

大戰起後,最為驚慌的自然是兩個村子的百姓了,一陣混亂之後,逃親攢友的能出去的是都出了去。比起土門村的慘淡情形,對面的新關村這好上了很多。因為土門村有不少的百姓都跑到了他們那了!

棄井離鄉圖的是什麼?不過是“安穩”二字。可戰場周遍,哪裡又有安生之地?

明興督率大軍進襲土門關,連日進攻卻落得傷亡慘重,心中氣悶可想而知。而他手下那些個剛剛招安來的將領,心中更是心痛不已,畢竟手中的兵力才是他們仗之以生存的根本。

清軍自進關以來就保留了一個習慣,那就是從來不空手而歸。無論是從敵人那,還是從自己百姓那,抓個雞、摸個狗,或是捉個羊,牽個牛什麼的,反增就這副德行。而投降來的原白蓮義軍,本就有搶掠的底子,換了身皮之後更是變本加厲,一路走來就沒消停過。兩部兵馬雖然還都不彼此信任,但就這一點而言卻是心有靈犀。

在土門關外十里處扎了營寨,幾天下來新關村已經被梳子梳過了好幾片。村子裡的活物,除了人之外那是十不存八九。(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