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一百零九章 父與子(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一百零九章 父與子(二)

ps:太監是不會的,這月事比較多,趕時間吧!有空就碼字!

“還有呢?”聽了兒子的話,梁明眼皮子都懶得動一下。這些話,初級軍事學堂的小兒就能誇口而出。

這幾列縱橫交錯的山河是將中國腹地分成幾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可站在高處的人不能近看到這一點。在梁明看來這些地理單元的腹地都有一定的空間容量,外圍有險要的山脈或者江河為之險阻;有大大小小的江河周流內外,既是這些地域內部流通的運輸線,又將不同的區域聯絡起來,這種聯絡才是區域之間戰略關係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礎。自己寄以厚望的嫡長子,可不是一個初識地理的小兒。

“回父皇,兒臣認為分裂這些區域的山脈和江河的戰略意義各不相同。”梁晉神態沉穩,不緊不慢的說道:“山脈的意義重在阻隔,而貴在有孔道可以通行,是以為關隘;河流的意義重在流通,而貴在有據點可以扼守,則為津渡。山地、川脈的斷層地帶或者江河源流穿切山嶺所形成的河谷低地便於作為穿越山地的交通孔道。如關中四塞、太行八陘所扼通道、穿越秦巴山地的幾條棧道便是如此。”

“縱觀我中華三千年,江河主要是作為人力、物力運輸的交通線,京杭運河、長江尤為突出。以江河作為險阻,還須在那些重要渡口或支流與幹流的交匯處建立據點,以確保對這些江河的控制。如黃河的孟津和蒲津、長江的瓜洲渡和採石渡、淮河的潁口、渦口、泗口等處,便都伴隨著國之軍事,據而形成的要害。有山地險要可以憑恃,則易於在紛亂的局面中建立根據地,形成區域性的秩序,積蓄力量;有江河水道可以流通,則便於向外部投遞力量,便於向外擴充套件,也便於介入全域性。父皇所指的九大戰略要地大都擁有這些決勝條件。”梁晉語調雖然平穩,可短短的時間內能說出這麼一堆道理來已經相當不錯了,也盡了自己最大的能力。

梁明讚許的笑了笑,心中很是滿意,雖然還有不足卻已經點出了要害。到了他們這個身份需要掌握的已經不再是戰陣對決,而是戰略決策,總觀大局,縱覽天下。

梁明淡淡的掃了一下地圖,他劃定的九大戰略要地並不全是按現在的省級行政區劃來劃分,而是考慮到它們在軍事地理的格局中以其地形、地勢的原因構成了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這其中,(解釋一下)關中主要是指陝西的秦嶺以北部分;漢中地區則因其相對獨立,單獨作為一個戰略要地;東南主要是指兩江幾省;中原則主要指河南。(河北應當包括長城以南的北京和天津一帶)

在九大戰略要地的外圍,有一些地域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地位也很重要;但由於位置的關係,這些地域險要的山川固然保護了自己,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它與外部的聯絡,妨礙了它對於全域性的全面介入,因此在歷代興亡中,對於全域性未能顯示出決定性的意義。如今在中華軍突如其來的狂烈進攻之下,原本牢牢地掌控者國家大局的滿清王朝雖然連連敗退卻是餘威依舊,各地的滿族督撫大臣,以及滿洲將軍即使很難聯絡上熱河卻依舊牢牢地掌控著軍政大權。各地的“草莽英雄”還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聚集自己的勢力,中華軍就已經打到了眼前,所以如今的天下大勢絕對不同於以往的群雄割據。所以梁明勘定的軍事地理格局對於梁晉來說,依舊有很大的指點作用,這能讓第一次踏入中原的他最快速的瞭解中原,在戰略上瞭解他。當然了,在近代以後,中國的國防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公路、鐵路的出現和武器的變革等等的一切,使得這九大戰略要地在軍事地理格局中的地位不再如昔。

拍了拍書案上的地圖,梁明說道:“在這個棋盤型格局中,關中、河北、東南和四川分處其四角。四角之地,都有比較優越的山河形勢,有相對穩固的後方和可以憑恃的山川險阻,能夠一種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態勢;有優越的經濟條件,足以供養、支撐起一個龐大的政治、軍事集團;有一定的社會基礎,易於形成一定的社會政治力量。如果我們身處國內,作為一種勢力興起之初,自當佔據四角山川險固之地,以此建立起根據之地,從容經營,積累力量,為日後進取天下打下基礎。”

“和琳”,一旁受教的梁晉突然叫道,手指指著西南雲貴、川蜀之地叫道:“如果我朝大軍之兵依舊是冷兵器的話,和琳依靠天府之殷良,蜀道之曲險當可一爭天下。”

“呵呵”,梁明輕笑道:“如果我朝兵將依舊是冷兵器的話,咱們父子現在還在中州窩著呢?哪裡坐的了紫禁城。”

“如今嶺南、江南、中原皆以平定,湖廣之地也指日可待,天下四角半數入手。西南一灘爛泥咱暫不去參合,我朝當務之急是拿下山陝。”梁明看著被塗層淡黃色的山西、陝西兩省,就在月前這兩省還是一片空白,如今數萬步騎已經由殺胡口(注1)進至全省了。好在山陝兩省的錢糧已經幾近幹竭,所興義勇多為民間組織,其中以山西為最。

注1——殺胡口既是現在的殺虎口,其古稱參合口,唐朝稱白狼關,宋朝稱牙狼關。明朝為了抵禦蒙古瓦刺南侵,多次從此口出兵征戰,故而起名“殺胡口”。

關中山河四塞,南有秦嶺橫亙,西有隴山延綿,北有黃土高原,東有華山、淆山及晉西南山地,更兼有黃河環繞,可謂山川環抱,氣勢團聚。在地勢上,關中對東部平原地帶呈高屋建瓴之勢。關中四面有山河為之險阻,幾處重要的交通孔道,又立關以守之。其地位重要者,函谷關扼崤函之險,控制著關中與中原之間的往來通道;武關控秦嶺東段之險,扼守著關中東南方向的進入通道;散關扼秦嶺西端之險,控制著關中與漢中、巴蜀之間的交通咽喉;蕭關扼隴山之險,守備著關中西北通道。四塞險固,閉關可以自守,出關可以進取。

更重要的是,不拿下山陝兩省中華軍就無力連取甘肅,更不能封住關外胡騎的南下。如今蒙古、綏遠清軍三萬餘陸續開進(騎兵萬餘人),又有數萬義勇並起,山陝實力稍復。梁明可不想給貢楚克扎(察哈爾都統、定邊左副將軍)等人整頓義勇的機會,那樣的話滿清不免就把晉商集團拴在自己的戰車上了,如今能省下一份力不就好過一分?就想落足與張家口的八大皇商,繳納的貢奉可是相當可觀的,就是梁明也很是眼紅。

縱觀北地地理,面對關外胡騎的防禦梁明大致上劃分成了三部分,河北、山西、陝甘。這三部分如今只有河北在手,如此怎能讓他心安?

河北依山傍海,三面山海環抱,南面中原。燕山山脈起著抗擊塞北遊牧民族南下的屏障作用,翼蔽河北乃至整個中原的安全。居庸關、山海關、松亭關、古北口、冷口、喜峰口等關隘,扼守穿越燕山山脈的幾條交通孔道。太行山脈為河北的右側翼的重要屏障。紫荊關、倒馬關、井陘關、滏口等關隘扼守穿越太行山脈的往來通道。在河北平原腹地上有一些東西向的河流,如拒馬河、滹沱河、漳河等,在中原政權抗擊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中,也能夠加以利用,建立山河一體防系。

對於由塞北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而言,河北尤其是河北北部地區的意義就在於它將農耕經濟的中原地區與遊牧經濟的塞北聯絡起來。這種聯絡在他們的統治受到來自中原的挑戰時顯得為尤重要。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今直隸盡入中華之手,也正是因此梁明才能依靠相對少量的兵力抵抗住北部的步騎大軍,不然的話左右七八萬騎兵縱橫河北,中華軍再是犀利也難以抵擋。既是能一時間守住部分重要城鎮,大勢上也盡落下風,如今的局面是萬萬打不來的。

“晉兒,我軍能在不到兩年的功夫縱貫南北,起點是在何處?”

“自然是東南了。”

不可置否,梁明繼續問道:“說說看。”

“嶺南沿海一戰而下,東南卻是鏖戰良許方下。兒臣看來東南的防禦格局是一個多層次的防禦體系。南北對抗,南方主要是依託長江和淮河。南方一些軍事重鎮的形成,都是以此為基礎的。而南方內戰則是不以為貴,只要兵精糧足便可縱橫江南。”頓了頓,梁晉又道:“滿清在南方的最後一道防線應該就是長江沿線了。長江上通巴蜀,中經荊襄,下連吳越,縱貫東西,延綿數千裡,上下游之間相互呼應,使川蜀、兩湖、兩江互通補給,不然的話在福建、江西一線投入巨力的兩江不見得能頂住咱們去年的猛攻。另外,江南多水、多山丘,易於隱逸。這也才使得清軍多是潰散,少有全殲。如今兩湖在長江沿線置列有一系列軍事重鎮,扼守長江的幾處要點,都是敵我雙方糾纏之地。”(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