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太平洋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三章 密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三章 密詔

密詔?

朱慈煊手中的短竹棒,儼然成為眾矢之的,所有人的目光都緊隨而去,聲音傳來之時,坐中人都不免大吃一驚,此刻,即便再無腦袋的人也能猜到,這才是天使此番前來的真正目的。

更何況那還是堂堂大明太子,一國儲君....

若是單純的宣旨嘉勉,怎能勞的動太子大駕?要知道滇緬一隅,毒瘴遍佈,兇險異常,一趟走下來危機四伏,險象環生,不脫幾層皮根本到不了目的地,這也是為什麼白文選等人初見太子時激動異常,以至於語聲顫抖,管中窺豹,足可見這份密詔的分量。

眾人的面色還在凝固著,李定國四下觀望了片刻,謹聲道:“殿下請隨我上樓來。”李定國起頭,朱慈煊默默地跟在身後。

竹樓殿三層乃軍機密房,亦是行軍謀劃的重要場所,只有軍中最高級別的將領方能進入,這樣的人一共也不超過五指之數,旁邊設有軍令庫,印表庫,情案庫等,各房之內都有庫守,也是外人不敢輕易窺探的軍事重地。

房屋中染著一盞長明燈,襯的屋子晦明晦暗,中央擺放著的沙盤,山河縱橫,兵戈散佈,更顯得此時的氛圍厚重異常。

“殿下請宣旨!”李定國雙膝跪地,雙手握拳,高高舉過頭頂。

“晉王請起,左右無人,不必行大禮。”朱慈煊說道,輕輕把李定國扶起,其後又聞聲道:“陛下屬意我,務必要將此密詔親手交給晉王,關乎社稷安危,大明存亡,須由晉王一人親啟。”

說完,朱慈煊便將這根竹棒叫到了李定國的手中,後者顫顫巍巍的接下,用火燭燒開蠟封,小心的取出裡面的黃紙,一行行蠅頭小字,卻看得李定國瞬間心驚肉跳起來。

朱慈煊立在一旁,不言不語,上面的內容早就爛熟於胸,事實上,這就是在便宜老爹永歷帝授權下,由太子親自提筆寫就,當時如何著的墨朱慈煊閉著眼睛都能想到,也自然而然地能料到李定國做何感想。

三個月前,自從知曉自己命運的那刻起,朱慈煊就一直在醞釀著整盤計劃,眼下這只不過是冰山一角。

“陛下叫我揮師入緬!?”即便穩如泰山者如李定國這般,此刻也不由得大吃一驚,上面的字真令人渾身冒汗,當然原始文字不會這麼簡單,先是控訴了緬王心存不臣之心,對他們君臣言語不遜,幾次犯上,其次是對兩宮娘娘橫加刁苛,扈從幾遭羞辱,最後,永歷帝殷切囑咐關外良將“務必救朕於水火當中,如若不然,恐社稷不保,江山難復”內容說的悽慘至極,就差聲如雨下了。

“太子殿下也看看吧。”李定國臉色耷拉了下來,眼神通紅,然後將這份密詔交給了朱慈煊,朱慈煊推辭了片刻,也接過了過去,臉色也隨即陰沉了下來。

“陛下在緬地過的如何?”李定國幽幽地問道。

“很不好”朱慈煊面色凝重,只緩緩吐了三個字,手掌便不經意的蜷起,豈止是不好,簡直就是受盡屈辱,寄人籬下,那樣的生活不啻於囚徒。

1659年永歷帝入緬之後,一路逃至緬都阿瓦城下,先是因為兩國君主禮儀問題,被拒絕入城,其後以名聲不正為由,下令明朝護衛解除武裝,可憐永歷帝一行人,只得在阿瓦城邊搭起茅草屋居住,然後又以典賣物品為生,堂堂上邦君主,處況竟拮据到了極點,來往的緬人百姓皆視之為笑談,這還不算最糟的,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幾個月之後的咒水之難,更是一場人間慘劇,緬甸王庭突變,兩國驟起衝突,那一天,被屠殺的明朝大臣達四十餘人,宮女嬪妃自縊者不下百十,幾百名侍衛被斬去腦袋丟入了河中,放眼望去,整條伊洛瓦底江都被明朝的鮮血染得通紅....

“臣等無能,令主上屈身蠻夷之邦.....”李定國立撲在地,滿眼泣淚,朝著南邊磕頭三次,方才顫顫巍巍的直起身來,口中連著道“臣且無能”的話,看著這一幕,朱慈煊的眼瞼也跟著泛起了紅光。

“晉王乃陛下股肱之臣,在父皇心中,早把晉王當成了嶽武穆一樣的人物!”朱慈煊心中又是一陣嗟嘆,此刻他可以假託皇帝之名勉勵李定國,但知曉明白真實情況的他,又何嘗能瞞得過自己?將帥搏命在外,那一狼一虎卻在朝中作威作福,李定國等人甚至得不到其一半的信任,看慣了後世的爾虞我詐,朱慈煊實在對李國泰,馬吉翔二人嫌惡的很。

自己那個便宜老爹根本靠不住,朱慈煊明白,要想翻盤,必須發展自己的力量!即便他只空有太子之位。

“晉王打算何時進軍?”朱慈煊察言觀色,然後急不可耐的問道。

“吾本大明臣民,中國淪陷於外寇,則當嚴辨夷夏之界,以中國為重,陛下遭大難,定國不能不顧,願拼死竭力,捍衛天顏,臣立下重誓必定會兵入緬都,迎還聖上!”李定國正義言辭的表態,然而看了朱慈煊一眼,他卻又莫名其妙的長嘆一口氣,許久,方才訥訥道:“揮師入緬,還須從長計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從長計議?

這卻是大大出乎了朱慈煊的意料。

“陛下危在旦夕,晉王為何推脫?”朱慈煊不相信李定國起了其他的心思,如果那樣的話簡直沒活路走了,當下便心中波瀾叢生,急聲問道。

“太子莫急”

似乎看出了朱慈煊心思,李定國急忙解釋:“去年年中,鞏昌王率軍入緬,大軍一路攻至緬都城下,雖無功而返,但緬人因此大驚,自那之後,鐵壁關便被視為提防明軍的戰略要衝,緬人重兵把守,再加上鐵壁關城高壁堅,易守難攻,短期內未必能攻下。”

李定國說的卻是另一件事了。

1659年,永曆朝廷逃入緬甸,李定國思量此事勢必會對諸將的抗清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當務之急便是把永歷帝從緬甸接回國內,經過商議以後,由白文選先領兵進至磨整、雍會,這裡已是緬境地區,當時緬甸官員有一種錯覺,以為朱由榔入境避難,明朝的軍隊大概剩下的不過是一些散兵遊勇,已經不堪一擊。

白文選攻破鐵壁關,一路南下,緬軍主力在江對岸列陣,準備迎戰,白文選在對岸下令吹起號角,百騎一鼓而前,緬軍抵敵不住,陣勢大亂,明軍佔領灘頭後,文選主力陸續渡河,全面進攻,緬軍大敗,被殺傷兵據說在萬人以上,緬甸當局這才知道明軍強勁,收兵入城據守,白文選意欲攻城,又擔心城內的永歷帝的安全,不敢莽撞行事。

值此之時,緬王只好把永歷帝拿出來當擋箭牌,派官員質問朱由榔:“你到我國避難,為何殺我地方軍隊?”朱由榔並不知道白文選率兵前來接駕的詳情,回答道:“既是我家兵馬,得敕諭自然退去。“隨即派官員齎帶敕令命明將退兵。緬甸當局惟恐永曆使臣同白文選見面後,各自瞭解對方情形和緬甸態度,不讓永曆官員出城,而自行派人將敕文送至白文選營。文選接受敕文,叩頭三拜,當天就下令退兵,含恨離去。

想是因為融合了前身記憶的緣故,這件事,朱慈煊也記得很清楚。

“殿下請想,倘若此時吳三桂大軍南下,兩者前後夾擊,部旅必定首尾不相兼顧,這樣非但救不出陛下,還會陷自己於絕境當中,所以,臣提議從長計議。”李定國接著沉聲道。

聽到這,朱慈煊心裡終於稍稍安定,臉上也自然了些,定國不愧為一代名帥,若是換了別人,恐怕早就腦袋一熱,拔軍起行了。

然而,新的問題又來了,永歷帝一行人被拘於緬都,距離咒水之難僅僅不到幾月餘,大難於前,這是無論如何也是等不得的。

朱慈煊心中已有了計較。

(大家看完更後,如果看的還入眼,務必點一個收藏,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