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巔峰大藝術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260章: 世界觀顛覆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60章: 世界觀顛覆了

這時,裘大愚用手指在沙土上慢慢寫了一個“山”字,抬頭看向馬大寬。

馬大寬問:“什麼意思?!”

裘大愚說道:“‘山’字非常簡單,這是一個很標準的象形文字,對不對?”

馬大寬點點頭說:“對啊!”

裘大愚又說:“山,底下的一橫代表陸地也代表地平線,三根不同長短的豎線,代表了突出於陸地表面的東西,很形象的表達出‘山’這樣一種存在狀態。”

馬大寬沒有聽明白,又問:“裘老師,說‘天’說的好好的,怎麼一下子又說起‘山’來了,難道‘天’和‘山’這兩個字也有關係?”

裘大愚用手指指著最下面的一橫,接著說:“‘山’是象形文字,下面的一橫代表大陸,‘天’字的概念比較虛幻,有些人認為‘天’字不算象形文字,而我卻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把‘天’字上下分開,‘大’字就可以理解成一個雙手平舉站立的人,那麼人頭頂的一橫代表了什麼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馬大寬皺起眉頭說:“難道那一橫也代表了陸地?!”

裘大愚說:“沒錯,‘天’的的確確是一個象形文字,‘天’字的真實含義是——人頭頂上的陸地。”

馬大寬重複了一遍那句話:“天就是……人頭頂上的陸地……”

現在,馬大寬貌似理解了,那壁畫上畫的,頭頂大大圓圈,應該代表一片圓形的陸地,人頭頂上的那塊陸地,即為天。

這才是“天”字的真正的含義,這足可以證明,“天”字是真正的象形文字。

裘大愚似乎是在思考和回憶什麼,過去了好半天,他才問了一句令馬大寬最為感興趣的話。

裘大愚問:“我問你,你對月亮瞭解多少呢?”

終於提到月亮了,其實馬大寬早就想把話題引到這上面來,可是崔紅濤和師行剪都曾經叮囑過馬大寬,不要太刻意。

既然裘大愚自己說起了,姑且就先聽一聽他會怎麼說。

馬大寬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被挑逗到最大,他追問道:“那好,我洗耳恭聽。”

然後,裘大愚先舉了一個例子,他說,中國古書中對於日食的記載,是世界公認最早和最全面的,當天文學家在仔細研究了中國上千年的日食記載之後,他們認為在遙遠的年代裡,月亮圍繞地球旋轉的軌道比現在要低很多。

即便現在的天文學家也可以發現,月亮的軌道還在每年不斷地升高,雖然升高的幅度很小,但始終在變化中。

大家都知道,根據行星和衛星的規律,衛星在圍繞行星旋轉時,由於受到行星強大的引力作用,衛星運動的軌道會越來越低。

因此,衛星最終的結果會墜毀在行星上,然而月球卻不同。

眾所周知,月球是地球的衛星,這個所有人也都知道,那麼月亮的執行軌道不但沒有逐漸降低,反而每年都在向相反的方向升高,難道這種現象不奇怪不反常嗎?

裘大愚繼續月亮的話題,他認為,月球不但從起源上就是一顆神秘莫測的星球,而且它的表面結構也有許多令人不解的地方。

與月球的體積相比,月球上的隕石坑大得出奇,設想一下,以月球這麼小的體積與巨型的隕石相撞,如何能承受如此巨大的衝擊力呢?

然而,月亮在衝擊之下竟然沒有徹底毀滅,也沒有改變軌道,這似乎太不符合科學家的推測了。

阿波羅登月計劃帶回來的月表岩石標本,其密度遠遠大於地球岩石,而月球越往下的岩石密度更高。

有一位登月的宇航員,帶著地球上最堅硬的電鑽,想要在月球表面鑽一個深孔用來插國旗,費盡力氣卻只打了幾十釐米的深度,越往下越堅硬,這說明月球岩層的密度大得驚人。

如果月球是由大密度物質組成的實心的球體,如此一來,月球的總質量就會超出目前所能計算出來的數值,但是月球依舊能夠被地球吸引著,並且在規定好的軌道上運轉,科學家只能得出另一種推測,科學家認為月球是一個巨大的空心球體。

如果以同等的力量去敲擊兩個懸空的金屬球,一個實心球,一個空心球,實心球會發出“嗡”的一聲響,震動很快就會停止,而空心球會持續震動很長時間。

宇航員在月表安放了月震偵察測量器,科學家用無線電遙控的方式,把一級報廢了的火箭撞向月球表面,相當於10噸TNT炸藥爆炸的效果。

這次人為製造的月震競讓月亮持續震動超過了個小時,這個實驗可以證明,月球內部存在著一定的空間。

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自然形成的星球,懸浮在宇宙中的星球,不應該存在內部空洞,這也是科學家們普遍一致的看法。

如果是一個空心球體的話,巨大的壓力會把空心球體壓扁的。

說到這,裘大愚頓了頓,他問馬大寬說:“關於月亮的這些事情,你以前聽說過嗎?”

雖說月亮對於每個人來說並不遙遠,但當聽到裘大愚說了這些之後,馬大寬仍然感到很新奇。

馬大寬搖搖頭,實話實說:“沒有,起碼,你說的這些在教科書裡面是不會涉及的。”

裘大愚點點頭說:“月亮如此神秘莫測,遠古的時代,卻沒有關於月亮的記載……”

馬大寬問:“真的嗎?你這麼說,究竟是什麼意思?”

裘大愚接著說:“遠古的時代,天空中沒有月亮,其實並不是沒有月亮,月亮並不叫做月亮,也並不是我們現在可以看見的月亮的形態,而是……而是以另外一種形態存在,不過這麼去形容也不對,月亮的形態並沒有任何改變,只是遠古的地球人能夠用眼睛看到的與現代人用眼睛看到的完全不同,應該說,是月亮與地球之間的距離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馬大寬問:“你可不可以說得更清晰一些呢?”

裘大愚說:“最初的時候,我已經向你闡述過,根據古代神話和甲骨文,都足以說明古代的‘天’的概念與我們現在的‘天空’的概念是絕對不一樣的,‘天’不是一個無形的虛天,而是一個有形有體的物質的‘天’,我還說過,‘天’的形狀是圓形的,表面光滑,不會發光也不會發熱,這才是原始人眼中的‘天’,就是指古人頭頂上的圓形球體,‘天’是有形有質的實體,那個圓形的球體距離古人生活的地面很近,所以,古人只要一仰頭就能夠看見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