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東都歲時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99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99章

鍾薈從死而復生開始便在盤算著尋機與前世家人相認,只是苦於不得其門而入,直到姜悔前去鍾家讀書,這才尋得了契機。

鍾薈沒讓他直接帶信,雖然姜悔的人品信得過,可借屍還魂這種事畢竟荒誕不經,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何況言辭難以盡意,單憑一封書信取信於他阿翁也難了些,鍾老太爺儘管生性灑脫,本質上還是個儒生,鍾薈也拿不準他對那些個怪力亂神是什麼態度。

好在傳遞訊息不是非得靠書信,鍾薈思來想去,最後縫了個書囊送給姜悔,中間繡了一小幅松鶴圖——寓意很尋常的吉祥圖案,只是那鶴醜得不同凡響,頭大身小,只有一條腿,兩隻眼睛還生在一邊,饒是姜悔收到這麼個禮物也默然良久,沒能昧著良心誇出什麼來。

鍾薈太瞭解她這二兄了,她熬夜繡的書囊他一定會用,別說是只瘸腿鶴,是繡個姜曇生上去他也照背不誤,若是換了旁人她還真沒那麼篤定。

果然,姜悔去鍾家第三天,鍾家十五娘下帖子請她去賞荷花了——這只鶴算化成灰鍾熹也認得,孫女十一娘六歲時給他做的第一件繡活是這麼個玩意兒,現如今還在他書房裡擱著呢。

鍾薈去見她阿翁的時候心中略微有些忐忑,大致上還是有恃無恐的,誰叫她阿翁脾氣好又疼她呢,小時候她一犯事拔腿往阿翁的書房跑,闖了再大的禍也沒事,他能以十五娘的名義下帖子請她過府,至少已是信了一半了。

鍾熹見了她果然和顏悅色的,鍾薈便放下心來,將自己如何起死回生,如何成了姜家二娘子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末了生怕口說無憑,又提筆寫了幾個字。

她這些年來一直在摹寫姜二孃原身的筆法,字跡與前世有些不同,然而鍾熹是書法大家,自然能從筆意中看出端倪。

鍾熹捧著絹紙端詳了半天,漸漸紅了眼眶,末了緩緩道:“是咱們家十一娘的字……”

鍾薈心中大慟,一聲“阿翁”還未喚出口,鍾老太爺冷哼一聲,撂下紙,從案旁提起笞杖便打。

鍾薈從未見她阿翁動過這麼大肝火,登時傻了眼,躲都不曉得躲,結結實實挨了兩下子,背上火辣辣得疼,眼淚當即下來了。

“知道疼了?”鍾熹一肚子的怒氣未消,只是舉起的笞杖遲遲不忍落下來,拿袖子揩了揩眼角的淚,“你身上這點疼何曾及得上你耶孃心疼之萬一?”

這一句話彷彿鞭子抽在她臉上,比挨了一百下笞杖還疼,多少情非得已的理由都成了藉口,鍾薈愧悔難當,耷拉著腦袋跪在地上久久不起。

鍾熹見她如此反倒沒了脾氣,背著手踱了幾步,瞥見案上的書袋,又不痛快起來,心道當初說得好聽,什麼普天之下獨一份,只繡給阿翁一個人的,轉頭給旁人也做了一隻,真真是只白眼狼!

當日下午去家學裡溜達了一圈,以書袋太醜影響儀容有礙觀瞻為由罰姜悔炒了三遍《爾雅》,這才稍稍解氣。

***

鍾薈絲毫不懷疑常山長公主為了美色赴湯蹈火的決心,平心而論,鍾蔚只要能忍住不出聲,那張臉還是能看看的。

只是鍾氏家學若是那麼容易進,也沒有“登龍門”之說了。

常山長公主出了名的不務正業,一半時間用來看美人,另一半時間用來驕奢**逸,小時候在宮裡跟著女官正經讀過幾年書,也是多虧了她阿孃崔淑妃逼著,十多歲出宮建府之後徹底放任自流了——不是沒有負責管教的女官,只是天子都放話不用拘著她了,下面的人自然是睜只眼閉只眼。

正經做學問不比清言會還能耍耍小聰明,常山長公主也很清楚自己的斤兩,當即以重金聘請了兩位德高望重的名儒,外面秋光晴明,她一反常態,也不設宴,也不冶遊,鎮日關起門來讀聖賢書。

鍾薈耐心等了兩個月沒動靜,正想著要不要替她捉個刀——按理說是不成的,即便文章做得再好,當面一考校全穿幫了,不過她去和祖父通融通融,興許能將標準放寬些。

在她搖擺不定的當兒,長公主府的下人來送帖子了,帖子上押了朵金海棠——這是他們約定的暗號,代表成事了。

長公主邀她去府上小住幾日,連個理由都不需要找,這是地位懸殊的便利了,不過鍾薈還是得去稟明曾氏和姜老太太。

常山長公主與姜家姊妹是常來常往的,姜老太太也很她大方爽朗的性子,只是聽說孫女要去長公主府住,心裡有些捨不得,拉著她絮絮叨叨了半日:“你阿姊過了年要出門子了,接著得輪到你,在家裡也待不上幾日啦,怎麼還往外頭跑啊!”

當年府上遭賊人偷襲,姜老太太勉力相抗,拉傷了筋骨,這些年身子大不如前了,頭髮也斑白了,人一老,自然越發地渴望子孫在跟前陪伴,鍾薈看著她這模樣也心酸,奈何分身乏術,阿翁那頭盡孝的機會更少了,只得笑著寬慰她:“我可不像大姊這般急著嫁人,我不嫁了,在家裡陪著阿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姜老太太一聽這還得了,當即跳了起來,虎著臉教訓道:“休得胡說八道,花朵似的閨女不嫁人留著陪我這死老婆子,叫人戳我脊樑骨嗎?”

鍾薈說這話倒不全是哄姜老太太,她對嫁人著實沒什麼期待,一來姜家的門第高不成低不,若是留在洛京嫁人,只有別人挑她的份,沒有她挑別人的理,若是遠嫁到別處去,又要和家人天各一方,何況這世間的男子像她阿翁阿耶這麼專情的終究是異類,倒是像姜景仁這樣的鋪天蓋地,一想到要與某個面目模糊妻妾成群的男子共度餘生,把大半輩子耗在與舅姑妯娌妾室周旋,安排庶子庶女的起居婚姻前程上,她有股子說不出的膩味。

年紀大了特別容易較真,鍾薈和三老太太劉氏好說歹說勸了半天,鍾薈滿口答應一定把自己嫁出去,老太太這才將此事放下,又開始叨唸窩在西北討不上媳婦兒不算,還拐帶走她一個孫子的姜二郎。

曾氏不像姜老太太那麼好說話了。

鍾薈才走到如意院門外,聽裡面接連傳來瓷器碎裂的聲響夾雜著高高低低的呵斥咒罵和孩子的哭聲,忍不住皺了皺眉:曾氏又在發作八郎了。她在門口站了會兒,等婢子進去報信,訓斥聲戛然而止,八郎還在哇哇哭個不住。

“二娘子請進吧,夫人和娘子、小郎君在聽事裡。”那通傳的婢子一臉尷尬,微微偏著頭,鍾薈往她臉上一瞥,便看到一條一指來寬的血槓子。

鍾薈收回目光,目不斜視地跟著婢子穿過院落,跨過過廳,經過內院,步入廳事中。

曾氏面無表情地端坐在獨榻上,八郎鵪鶉似地縮著脖頸立在一旁,清秀的小臉上淚痕疊著淚痕,顯然是迫於母親的威嚴強忍著不哭,實在忍不住了抽噎兩下,曾氏便狠狠地剜他一眼。三娘子姜明淅眼圈微紅,一臉疲憊地攬著弟弟的肩,輕輕拍他的背,見二姊進屋輕輕朝她點點頭,曾氏察覺女兒的動靜,便像看仇人一般冷笑著斜睨她一眼。

鍾薈只做什麼都看不見,向曾氏行了禮,又同三娘子和八郎打了招呼。

鍾薈初至姜府時曾氏還是個風韻猶存的少婦,不過五六年的光景已經面目全非,老態盡顯,她脖子前傾,肩背已有些佝僂,兩鬢斑白,肌膚黯淡無光,嘴邊兩道深紋如同刀刻,眼睛裡佈滿了血絲。楊家覆滅固然是一重打擊,可也不至於叫人變得如此喜怒無常,想來其中定有蒲桃的手筆。

曾氏抿了抿鬢髮,又垂眸看了看手指,冷冷淡淡地道:“你來有什麼事?”姜曇生從學館回來不久便被中正定為資品二品,姜明霜過了年便要入宮當娘娘,當年她因道士的一句“鳳凰命”千方百計將她送到濟源去,沒想到兜兜轉轉還是進了宮,至於這個姜明月,生得這樣妖妖調調,將來去禍害哪家卻不由她做主了,她一見到這幾個陳氏留下的孽種心裡煩悶難當,連面子情都懶得維繫了。

鍾薈一句多餘的話都沒有,平鋪直敘地說明來意,曾氏掀起眼皮看她一眼,似笑非笑地道:“你今年都十四了吧,眼看著要及笄的小娘子,三天兩頭拋頭露面在外頭晃盪也罷了,如今連家都不著了,叫人家怎麼說我們姜家女孩兒?你不顧惜自己的名節,也要顧著姊妹,莫說你底下還有那麼多妹妹,光說你阿姊吧,明年要入宮了,你叫她怎麼立足?”

“既然母親這麼說,我便如是回稟長公主。”鍾薈懶得與她理論,有一回長公主下帖子請他們姊妹,叫曾氏扣下,沒幾日姜太妃便將曾氏召進宮訓了一頓,鬧了好大一個沒臉。

曾氏一聽果然軟了下來,哼了一聲道:“你要去便去吧,還來問我做什麼!你只記著在外頭別丟你父兄祖母的臉!”說著便不耐煩地將她打發走,又開始考校八郎的功課。

八郎剛滿八歲,正在學《孟子》,曾氏便抽了《梁惠王上》讓他背誦,八郎資質平平,比不得三娘子幼時早慧,又叫他阿孃打怕了,一篇文章背得磕磕絆絆,解釋章句更是語無倫次詞不達意,曾氏先時還耐心糾正,錯處越來越多,便暴躁起來,抄起戒尺劈頭蓋臉地打下去:“像誰不好像你那沒出息的阿耶!我看你不是讀書的料,乾脆子承父業去殺豬吧!”

三娘子以身護著弟弟,不免也挨了幾下,顧不上疼,低聲勸解道:“阿弟還小,慢慢教,越打越學不進去......再說阿耶如今在朝為官,您莫說這些話,萬一叫人聽見......”

“哈!那算個什麼官吶?六品下才!為了他女兒進宮面子上好看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