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在70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536章 輕工重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36章 輕工重工

機工部的一個委員在一邊插話,說:“你好張顧問,我是小李,主要做輕工方面工作,我們這邊輕工這塊現在問題最多,希望能找到一個有效的方向,現在遼東輕工業園算是國內最成功的輕工產業園了,能不能請張顧問抽時間到部裡指導一下。”

張興明衝他點點頭說:“你好李委員,輕工這塊事實上比重工還要複雜,事實上我們涉獵的也不多,但相對重工來說,輕工有一個好處,就是轉型快,尾巴少,包袱輕,只要多瞭解國際環境,相應的調整集合,這塊比重工更好安排。比如具我所知,從東歐到蘇俄的輕工基礎都特別薄弱,輕工產品供不應求,為什麼不能整合一下主動走出去呢?”

李委員嘆了口氣,說:“我們沒有進出口資格啊。”

張興明說:“現在不是進出口貿易已經改革放開了嗎?我還真不太清楚。”

鬱部長說:“改革放開這個話題到是說了有些年頭了,但事實上變化不大,由其是系統內部,基本沒有什麼變動,到是民間變化不小。這也是想向你張顧問求助的原因。”

張興明想了一下說:“這樣吧,我過幾天就要回京城,等到時候我帶幾個人到部裡來參觀學習。”

老爺子和陳副總端著茶杯向這邊走過來,鬱部長說:“好,那我就在部裡恭候大駕了。”

張興明擺手笑著說:“得,您可別這麼說,你是長輩,這不是叫罵我嘛。”

其實隨著改革的程序,市場化經濟的逐漸抬頭,國內原有的計劃市場已經瀕臨崩潰,但死而不僵,仍然在地方上堅強的掙扎著,形成了這一時期非常特色的地方性經濟結構,也給許多地區的市場發展增加了許多麻煩。

而在90年代初這段時間,輕工業的波動是最大的,國企僵化但是親兒子,資源資產眾多,私企漸漸增多卻沒有什麼資源,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90年代末。但就像張興明所說,輕工轉型快包袱少,生存機率比重工大太多,經過整合轉型兼併改制,最後活下來的要比重工這塊多的多,反而成為最穩定的行業。

老爺子把手裡的茶杯放到桌上,樂呵呵的問:“說啥呢這麼熱鬧。”

鬱部長笑著說:“和張顧問請教一下輕工改革的事,這方面目前國內來講張顧問是權威。”

陳副總說:“輕工方面問題多但不大,還是多考慮一下重工這邊,現在重工這塊咱們和外頭差距太大了,而且越落越遠,這馬上國家又要進一步放寬政策了,等外面大批進來,咱們重工這塊路怎麼走?重工影響的可不是一城一地。”

石鋼的李經理說:“陳副總這話說的對,現在確實頭疼。不過,現在國內特鋼這一塊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結果還是不錯的,最起碼沒被落下,還追了幾步,這也是小張顧問的成績。我這來啊,也是來取經的,要說技術方面,目前也就是和祥這頭的幾個研究所了,成果累累啊。有時候一想,都感覺丟臉。”

張興明擺手說:“可別這麼說,這不是誰個人的責任,咱們主要就是吃虧在資訊不暢通上了,離的太遠,資訊跟不上自然就會落後,再說這幾年以來,咱們國內的發展還是有目共睹的,咱們已經被國外稱為中國速度了,咱們國土廣大資源豐富,只要有信心,趕超不敢說,迎頭並進應該還是有可能的,必竟人家先跑了上百年了。”

老爺子坐下來說:“你對國家現在對市場的進一步放開有什麼想法沒有?”

張興明說:“這事得分兩面來看。第一,放開市場肯定是正確的,有壓力有競爭才有動力,才能發展,但是反過來,適應不了也就只能死掉了,這個過程,可能會,怎麼說?有些慘烈。但要想達到最終的發展目的,這個過程是必須的。

只要抓住前面這點緩衝時間,及時的進行產業整合和重新佈局,其實問題沒有想像的大,但就怕企業張嘴伸手的日子過慣了,過一天算一天,不能及時的進行調整。咱們現在企業最大的問題不是技術問題,咱們的產業技術工人還是相當強大的,最大的問題是管理機制,是領導幹部的問題,這個不解決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說什麼都沒用。”

張興明指著窗戶說:“現在,就樓下這些廠,靠的是什麼?老工人,老技師,他們一個人能頂半個廠,這話絕不是誇張,但目前國內的企業誰重視他們?誰尊重過他們?我不知道各位領導都去沒去過日本企業參觀,在日本,技師的地位是相當高的,高的讓咱們國內都無法想像,為什麼?日本人傻嗎?歐美企業家傻嗎?

咱們原來啥也沒有,創造了這麼多成績奇蹟靠的是什麼?靠的是那些領導幹部?但是產業工人貢獻完了以後呢?沒名沒利,飯都要吃不上了,誰在意過?這些領導幹部在意過嗎?這一點解決不了,國企永遠翻不了身,這也是為什麼一直我不太願意同國企合作的原因。”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鬱部長訕笑了一下,說:“這只是個別現像,總體來講咱們的福利政策還是不錯的。”

張興明說:“現在的福利政策就是大鍋飯,可大鍋飯已經不能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了,人生下來就不一樣,頭腦不一樣,技術不一樣,貢獻不一樣,為什麼福利政策一樣?我幹不幹幹多少都一樣,我為什麼要幹?大家都不幹都是得過且過為什麼我要幹?大家都不幹有一個人幹了他還能在這個集體裡存活嗎?”

老爺子說:“不要說極端的話,有事說事。”

鬱部長說:“沒事,事實上這方面我們也意識到了,但積重難返,想一下改變過來怎麼可能。”

老爺子說:“說說你自己,你有些什麼計劃,不要扯東扯西的。”

張興明說:“我們目前來講,商業,商業地產還有汽車這塊基本上就是鞏固,把基礎打牢,最近幾年不會有大的動作了,當然,繼續入駐一些城市是不會停下來的。這兩三年內我們的注意力可能更多集中在外面,學習,吸收,引進,然後三年吧,三年後,會集中資源在國內重工這塊進行投資佈局,不排除與國內企業合作合資,當然,是有條件的合作合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