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弘治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五章 九邊改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零五章 九邊改制

“劉閣老,眼下是什麼情況?蒙古怎麼突然派特使前來?”一回到宮內,朱佑樘便著急內閣劉吉,李東陽,徐貫,謝遷,五軍都督府的張懋,朱永前來開會。朱佑樘有些擔心蒙古是不是收到什麼風聲,若是因為收到什麼風聲才派使者前來,朱佑樘有些擔心,他這打算對付蒙古還沒有進行具體行動呢,特別是還沒有在朝會中進行公佈,蒙古便收到訊息,只能說明一點。那邊是朝堂之上,特別是高層有蒙古的間諜,若是大明朝堂之上的高官都有蒙古的間諜,朱佑樘可就有些難以置信了,如今可是蒙古勢微的時候,大明實力正是如日中天,他這個皇帝也不算昏聵,哪個官員如此無腦去跪舔蒙古人?“回陛下,此次蒙古派來了高規格的使者前來大明求和,臣觀蒙古此次求和誠意十足,這應該是陛下之功!”內閣首輔劉吉擼著鬍鬚自得地說道。“哦,朕的功勞?此話怎解?”朱佑樘疑惑地看著劉吉問道。“陛下,臣猜測應該是陛下在遼東那一戰,徹底將蒙古的小王子打服,讓他嚇破了膽子,陛下如此神勇,換誰都心悸,一萬對五萬,還能大獲全勝,如在戰績,太宗再世也不過如此啊!”劉吉一臉讚歎地說道。被劉吉這麼一鼓吹,朱佑樘油然升起一股自豪感,自己好像貌似挺牛掰的,一萬對五萬,而且一萬步卒對五萬騎兵,這真的不是一般人辦到的。“劉閣老,這全都是新軍將士的功勞,唯有鐵血新軍才能有如此勇氣對上五萬鐵騎,看來虎賁新軍這些年是卓有成效的。”朱佑樘謙虛道。“陛下太過自謙了,一支軍隊,最主要的在於統帥,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統帥之於三軍便是大腦之與人體軀殼,若是大腦不行,再強壯的軀殼都是枉然。所以這次之所以對上蒙古馬隊能大獲全勝,全賴陛下指揮有方。”劉吉繼續拍馬屁道。“哈哈……劉閣老,你啊你……”朱佑樘哈哈大笑,邊笑邊用手指了指劉吉。“陛下,臣以為此次蒙古之所以派使者前來,一者的確如劉閣老所說為了求和而來,再者就是為了向我大明示弱,以此來麻痺我們大明。”李東陽出言說道。聽了李東陽的話,朱佑樘露出深思法表情:“李先生說的不錯,此次蒙古的小王子估計就是來示弱,麻痺我們大明,不過這也正和朕意,我們也需要時間不是?”“陛下所言極是,正好乘此時間,咱們做好戰爭的準備,也可以藉機派人進入蒙古探查他們的虛實。”李東陽點頭道。李東陽不愧是“李公謀”,總能在小事中抓住根本。

不過蒙古的小王子因為上次被打得狠了就想低頭讓大明放過他,這不可能。朱佑樘心裡恨恨地想著。

朱佑樘剛登基的時候,想著將國內之事捋順,所以沒顧得上蒙古,在小王子派人想大明表達互市的請求,朱佑樘也就順手推舟地答應了,誰曾想,財狼終究是財狼,只畏威而不懷德,見大明這麼輕易就答應了互市請求,以為大明軟弱可欺。

互市剛成型,蒙古人就藉助大明放開邊關的空隙轉頭便屠戮了大明三個縣。這口氣,朱佑樘可是一直還沒有出呢?

這次蒙古人又來,雖然姿態放得很低,誰知道他是不是又在耍詐?

“李先生,該不會是蒙古人又在試探我們的虛實吧,上次我們答應他的互市,他們以為大明內部空虛,無力對付他,他轉身便闖入邊關,屠戮了我們三個縣,真當我大明是菜市場了嗎?”朱佑樘憤憤道。

“這……陛下,也不排除這個可能,蒙古人向來是財狼,畏威而不懷德。”李東陽遲疑地說道。

“所以這次,我們不能輕易答應他們,大不了打一仗,正好當練兵。”朱佑樘說道。

“陛下,我們還沒有準備好。想要解決蒙古,就得積攢錢糧。”李東陽規勸道。

“李先生,放心,朕也無意提前,大仗我們不打,小仗總可以的吧,就當是練兵。我們只防守,不主動出擊,我倒要看看蒙古人的頭是不是真的鐵,對上我們的大炮和火槍,是不是真的能刀槍不入。”朱佑樘說道。

“趁此機會,朕打算將京營裡編練的新軍都派到邊疆,找蒙古人練練兵,新軍不見見血,怎麼能成強軍?藉此機會將九邊的軍隊整頓一番。”朱佑樘繼續說道。

張懋和朱永聽到朱佑樘要藉此機會整頓九邊軍隊,兩人面無表情,對視了一眼。

看來陛下的帝王心術是越發嫻熟了,這悄無聲息地便拆解了九邊那錯綜複雜的軍頭,還讓他們找不到藉口。

畢竟將九邊的軍隊調到京城做京營,那是抬舉九邊將士,底下的將士定然樂意啊,再也不用打仗,而且京營可是出了名的待遇好,唯一不好的是九邊的那些上層的軍將,從此以後他們再也不能作威作福,也不能喝兵血了。

因為京營的將士發軍餉可不是由軍中的軍將發的,而是由兵部直髮,如今京營的新軍在大明皇家銀行是每人一個賬號,軍餉都是每個月固定打到賬號裡的。

所以此次京營裡虎賁新軍同九邊軍士對調,恐怕底下九邊底層的軍士最高興,上層的軍將會鬧么蛾子。

“陛下,若是將九邊軍士全部調入京營,京營的虎賁新軍恐怕不夠吧?”張懋擔憂地說道。

“英國公,但且放心,朕也不是打算將九邊所有的軍士都調入京營,朕打算將此形成長久的輪換機制,今後大明的軍士都需要走這麼一個流程,先入邊疆戰場,然後入京營,如此能保證京營的戰力長久。”朱佑樘開口道。

聽到朱佑樘的提議,朱永不得不歎服,朱永可不是張懋那種軍二代,他可是在九邊廝混了二十年的軍油子,對於軍隊的那些彎彎繞繞門清,皇帝朱佑樘這一招可謂是釜底抽薪。

若是形成輪換機制,九邊的那些軍隊寡頭在也無法在地方紮根,形成軍隊割據勢力,說實話,如今大明九邊的軍隊已經有些這樣的苗頭,九邊的上游軍頭都是多少年不曾挪窩,早已在九邊置田萬畝,在九邊就是土皇帝,若是將他們調入京城,那還不得被那幫文臣玩死?

而在大明,武將造反那更不可能,如今在大明已經沒有武將造反的土壤,除非天下大亂,朝廷對地方失去了控制,才會給武將造反的可能,如今,只需要朝廷一紙調令,武將就得乖乖地就範,讓你去哪任職就去哪任職。

想通此關節,朱永是越來越歎服皇帝朱佑樘的手段,果然是信手拈來。

皇帝朱佑樘剛登基的時候還需要他們這些老將壓服京營,好讓京營進行順利改革,如今才不足三年,京營新軍編練成功,皇帝已經對軍隊徹底掌控。

可以說如今的朱佑樘才算是徹底大權在握,軍政一把抓,文臣之中,他已經徹底掌控內閣,再也沒有文官會忤逆他的政令。

軍隊中,依靠二十萬新軍虎賁軍,任何軍中寡頭都不敢忤逆朱佑樘的軍令,他要調令誰,誰就得乖乖就範,這就是皇權之威。

“陛下,如今九邊加起來有將近六十萬軍隊,而新軍虎賁軍只有二十萬,不知道陛下要如何進行對調?”張懋問道。

“此次遼東鎮和薊州鎮兩鎮無需變動,特別是遼東鎮乃王守仁在編練,朕相信他會練出一支不遜於虎賁軍的新軍。重點在宣府鎮、大同鎮、三關鎮、延綏鎮此四鎮,剩下的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此三鎮將主要安排武略學院的學生進去,幫忙整肅軍紀。”

朱佑樘對於整頓九邊早已全盤計劃。

只見他侃侃而談道:“虎賁軍留一萬火器營留守京城,剩下有九萬火器營,十萬常規營,宣府鎮、大同鎮、三關鎮、延綏鎮四鎮各分得兩萬火器營,剩下一萬火器前往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剩下十萬常規營也如此比例分配到這七個邊鎮之中,七個邊鎮也如數調出軍隊到京營中。”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張懋和朱永聽了皇帝朱佑樘的分配方案,心裡默算了一遍,便悚然而驚,若是按照皇帝朱佑樘如此安排,今後九邊軍隊徹底被皇帝所掌控。

為何?

因為九邊中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三關鎮、延綏鎮這六大鎮才是重中之重,因為這六個鎮自己有軍屯,糧食勉強可以自給自足,歷年來就屬這個幾個鎮能滋生軍隊寡頭。

而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這三個鎮是出了名的窮鎮,每年必須靠朝堂轉運糧食才能運轉。

如今朱佑樘經過軍隊對調,宣府鎮、大同鎮、三關鎮、延綏鎮這四個鎮相當於半數軍隊被抽調入京營了,四鎮有一半的軍隊是朱佑樘的人,想不被他控制都難。

再加上遼東鎮、薊州鎮這兩個被王守仁控制的軍鎮,王守仁是什麼人?那是皇帝朱佑樘起底的人馬,可以說從小就一起陪讀之人,最是忠心不二。

如此算來,九邊九個軍鎮,皇帝朱佑樘透過此次軍隊對調,便控制了留個軍鎮,從今往後,只要皇帝一句話,軍隊將如臂指使。

此前的朱永原本還想藉著他在軍中資歷老,皇帝應該需要他這樣的老將幫忙壓服九邊的老油條,他之前被擼的國公之位說不定還能再帶在頭上,如今聽皇帝這麼一番謀劃,心裡徹底涼半截。

以前還不覺得國公之位怎麼尊貴,但是自從被擼掉之後,朱永就特別想念他的“保國公”爵位。

於是他一咬牙,上前表忠心道:“陛下果然雄才大略,若此一對調,今後九邊軍隊的戰力必然上升一大截,蒙古那土雞瓦狗必然不堪一擊,陛下,今後若是攻打蒙古,還請陛下安排末將為先鋒。”

“哈哈……撫寧侯,你還能提得動刀嗎?”朱佑樘哈哈大笑道。

這些勳貴,在他剛登基的時候欺他這個皇帝年幼,可是很有些傲氣的,如今也不得不向他這個皇帝表忠心啊!

“陛下,末將比廉頗還能多吃一斗!”朱永殷切地看著朱佑樘說道。

“哈哈……撫寧侯,有此雄心,朕豈能不如你所願,放心,今後打蒙古,少不了要用你撫寧侯,朕相信你的保國公之位不久將會再戴在頭上。”朱佑樘開懷道。

“末將必不負陛下所願!”朱永連忙躬身表決心道。

“李先生,蒙古使者還是要見上一見的,不過在見之前,我們需要商量一個基本的對策。以為上次蒙古人屠戮城池的故事重演。”朱佑樘吩咐道。

“陛下,所言甚是,臣以為此次我們需要將姿態放高,讓蒙古小王子進獻稱臣降表。”李東陽對朱佑樘的心思有所猜測,於是提議道。

“漫天要價,坐地還錢?”朱佑樘眨了眨眼,問道。

“回陛下,臣正是此意,如今也好藉機向蒙古試探他們的動機,若是他們只是假意議和,必然虛言答應,若是他們真誠要議和,必然會討價還價。”李東陽說道。

聽了李東陽的話,朱佑樘不由得感嘆,這才是幹實事的官員啊,不像其他的官員,不注重虛名,只要實惠,這才是應該是一個內閣閣臣的樣子,朱佑樘不由得心生感嘆。

“李先生之建議深合朕意,此中還要加一條,朕聽說蒙古小王子他們一脈自認為所謂的‘黃金家族’,也就是成吉思汗的血脈,所以他們一直保有蒙元的印璽,這次一併索要來,也好絕了他們想再次踏入中原的美夢。”朱佑樘說道。

眾官員聽到蒙古竟然還保有蒙元時期的印璽,不由得大吃一驚,因為這個他們很容易聯想到和氏璧那個玉璽。

“既壽永昌!”

在中華很長的歲月裡,誰把有那個玉璽才能證言自己得位之正。

所以很多時候,前朝玉璽也代表著正統,特別是士大夫們特別注重這一切。

眾人又想到了另外一層,不由得對戰爭更有把握了,皇帝朱佑樘竟然對蒙古人這麼隱秘之事都瞭如指掌,說明對蒙古的一舉一動都在掌控之中,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相信今後對蒙古的戰爭必然是無往不利。

“若蒙古小王子真的保有前蒙元的印璽,我們這次無論如何都要索要到手。”李東陽臉色凝重地說道。

“李先生,放寬心,一枚印璽而已,只是藉此機會試探蒙古人的決心,要知道我朱明可不是靠印璽得國的,靠的太祖一刀一槍打出來的。”朱佑樘堅定道。

看著朱佑樘那堅定的神情,李東陽他們一時神情恍惚,是啊,大明可不是靠印璽傳承而來,而是靠著手中的刀劍,一刀一劍打拼而來,何須在意一枚小小的印璽?

“陛下所言甚是,還是陛下格局宏大,臣著像了!”李東陽由衷地佩服道。

“既然決定了,那麼蒙古使者那邊,朕就先不忙著見他們,先晾一晾他們”朱佑樘說道。

“是,這就去安排!”李東陽躬身應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