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宣德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二十九章 出征西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二十九章 出征西北

大明宣德二十一年,春二月初九,宜遠行、征伐!

辰時初刻,朱瞻基在京南豐臺大營,校閱羽林軍。

校閱臺上,王驥為首的大明將領已經全部就位,當皇帝的御駕到達的時刻,教場裡所有人員全部跪倒在地,山呼萬歲:“吾皇萬歲萬萬歲!”

在羽林軍的山呼萬歲聲中,朱瞻基一步步登上校閱臺。

看著臺下一個個整齊的隊伍,統一穿著大紅色的大明最新式的軍裝,新式軍裝完全替代了舊式的鴛鴦胖襖。普通士兵頭戴新式半圓形頭盔,軍裝是大紅色的上衣下褲的兩截衣,上衣是對襟緊身軍裝,下襬遮住臀部,腳下是褐色的牛皮戰靴,遠遠望去就像一片紅色的海洋。

軍官的上衣要比普通士兵的下襬要長一些,同時在軍官的軍裝在肩頭和左胸位置會有明顯的軍階符號,士兵只要看到軍階就知道誰是最高長官。

大明除了長槍隊,其他軍種已經完全取締了甲冑的配發,這種近戰防禦護具對於明軍來說已經顯得多餘,大明軍隊現在追求的是遠距離殺傷敵人,就算有部分的敵人衝到近前,也會有長槍隊應對。

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為了減輕後勤壓力,一個士兵若是穿戴甲冑,長途行軍,至少要有一匹馬專門為這名士兵服務,為他裝載甲冑與口糧。

取消甲冑之後,一匹馬能夠攜帶兩個人的後勤物資,這樣的改變之後,大明軍隊就能攜帶更多的後勤物資,充分保證前方的作戰需要。

朱瞻基站在高臺上看著臺下的紅色海洋,儘管看過無數次這樣的場面,還是忍不住激情澎湃,軍隊是個大熔爐,能夠讓人不自覺的沉浸其中。

“眾將士平身!”

“謝陛下!”

士兵們整齊劃一的動作讓人看得賞心悅目,又有說不出的威武感,朱瞻基凝視臺下的官兵們大聲說道:“眾將士!又要打仗了,你們怕不怕?”

“不怕!”官兵們齊聲高呼。

“你們說假話,打仗就要死人,人怕死是本能,怎麼可能不怕打仗。可是就算是再害怕我們還是要打這場仗,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請陛下明示!”

“相信你們中間有些消息靈通的人已經知道了我們要去哪裡打仗,沒錯我們要去離大明邊牆幾千裡之外去打仗。

可能你們會問離得那麼遠,我大明為什麼要跑去那麼遠去打仗呢?別的大道理朕不跟你們講,就問你們一句話,願不願意當四等人?”

大明立國到現在才七八十年,還保留著一些前朝的記憶,一等蒙古、二等色目、三等北地漢人、四等南人,這南人指的就是大明普通的漢人百姓。

能做人的時候,誰願意做奴才,新一代的大明羽林軍都是接受新式教育的青年,他們從小都在接受民族教育,知道自己民族屬性,可以說經過這麼多年的宣傳教育,這個時候的大明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民族國家。

民族國家的最大特點就是排外性,不過大明的民族教育不以血統、語言定義民族,而是以文化認同為標準,不管你是什麼人說什麼話,只要你認同華夏統一的標準,支援華夏的行為準則,那就是華夏人。

就算是你說著漢語,穿著漢服,可是你卻不認同華夏統一的標準,反對華夏的行為準則,那你就不是華夏人。這就是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華夏入夷狄則夷狄之。

官兵們當然知道四等人是什麼意思,這就是屈辱的代名詞,孫子才願意當奴才呢!

“不願意!誰要想讓我們當四等人、當奴才,我們就和他拼到底!”

“朕也知道將士們不願意,可是西北的地方有人還想著他們祖先的榮光,想要再次打進我大明,把我們的土地變成牧場,把我們的男人變成奴隸,把我們的女子變成洩慾的工具。

這樣的慘劇不是不可能發生,歷史一次次告訴我們,只要我中原華夏抵擋不住異族的侵擾,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就會被異族凌辱。

而我們身為男人、身為軍人,就是為了保護我們身後的父母兄弟、妻兒老小不受這種欺凌,將這種潛在的危險扼殺在萌芽當中,這就是我們打這場的意義。

今天我們不打這一仗,當那些異族吞併了瓦剌、吞併了韃靼,大明的萬里邊牆就會暴露在異族的兵鋒之下,到那個時候我們要花費的代價將會更大。

今天我們打這一仗,是為了避免將來打更大的仗,今天的犧牲是為了換取未來的不犧牲和少犧牲,為了親人的安危,為了大明的未來你們願意為大明戰鬥嗎?”

“願意!”

“願意!”

“願意!”

“好!朕為有你們這樣勇敢的將士而自豪,朕在這裡謝謝你們,並預祝你們在戰場上旗開得勝,馬到成功!開拔!”

朱瞻基看著被挑選出征的兩萬人馬在方瑛、也先、李震和石亨的帶領下陸續走出校場,回頭對高臺上的王驥與方政說道:“二位愛卿,這一次的出征雖說是為了擊敗西北的欽察汗國,可是我們的既定方針是什麼兩位一定不能忘記。”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王驥鄭重承諾:“陛下請放心,臣等曉得輕重,一旦將這個西北的勢力打得太狠,就會造成西北的勢力重新洗牌,原本被欽察汗國壓制的勢力就會迅速填補欽察汗國留下的權力空白,這些勢力會對我大明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都是無法預估的。

與其將局勢變得不可控,不如將局勢控制在大明可控的範圍之內。”

“尚德所言極是,大明如今直接控制的疆域已經足夠大,沒必要為了土地四處征伐,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親手建立一個讓世界上所有國家都能接受的秩序。”

“陛下聖明,大明應該把自己定位為一個規則的制定者與裁判者,而不是變成一個讓所有國家的百姓與人民厭惡的秩序破壞者。”

“王閣老說的有一些道理,不過臣認為我大明能夠號令天下的不是規則,而是大明的陸海軍,軍隊才是大明任何對外政策的底氣,過分的強調規則並不可取。”

“方提督,老夫沒有否定軍隊的重要性,軍隊對於維穩很重要,可是不能什麼事都靠軍隊來解決,那是窮兵黷武,就算強如漢武帝,最後也只能下《輪臺罪己詔》,為自己的窮兵黷武謝罪。

老夫知道你代表著軍隊,擔心朝廷政策的改變會影響軍隊在朝廷中的地位,這一點上其實你是多慮了,你想想如今朝廷內閣你們軍隊就佔了七個席位,可以說是內閣最大的一股力量,其他的部門可都是單打獨鬥。”

被戳中心思的方政尷尬地撓撓頭,不知該什麼好,論起辯論武臣從來就沒有贏過文臣,這也是一到和平年代武臣總是會被文臣壓制。

朱瞻基微笑道:“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不可偏廢,一個國家沒有文治就不會有強大的經濟,一個國家不注重軍事就不能守住國家的財富,守不住國家的財富,前宋就是我大明的前車之鑑。

北宋皇帝都能夠被金人擄走,國家財富被金人搶掠一空,巨大的財富成了金人的囊中之物。到了南宋依然不吸取教訓,還是文治高超,空有經濟實力卻不能將實力轉換成國防實力,這就是不重視軍事的血的教訓。

朕知道你們文人有一個很不好的毛病就是對武人貶抑,前宋以來武人地位在風評中江河日下,從赳赳武夫、國之幹城,變成了賊配軍、丘八,甚至把軍人與土匪相掛鉤。

文人瞧不起武人固然有武人的劣根性,比如武人不喜文墨,以粗人自居,覺得自己沒文化胡來有理。武臣自己不爭氣將把柄送到了文臣手中,於是乎文臣就會對武臣進行彈劾,跋扈無禮成了武臣的代名詞。

玩兒心眼兒武臣哪裡是文臣的對手,幾輪較量下來,武臣就會敗下陣來,處處被文臣壓制,其中皇帝扮演的角色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兩宋以來,皇帝的教育都掌握在文臣手裡,每一個皇帝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受到文臣思想的影響,在政治鬥爭中會不自覺的將屁股坐在文臣一邊。

這就是文臣那麼熱衷於做皇帝的老師的原因,透過對未來皇帝價值觀的塑造間接的控制皇帝的思想,價值觀的塑造能夠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與文臣相同價值觀的皇帝,當然在處理政治鬥爭的時候,不自覺的就偏向了文臣,比如文臣會用各種暗示證明武臣掌握權力之後會對皇權產生巨大的威脅,卻不提壓制武臣導致國家軍事力量削弱一樣會導致國家滅亡。

無非是亡於自己人之手,還是亡於外族之手兩種區別,在朕看來,朕寧願這大明可以亡於自己人之手,改朝換代,決不能亡於外敵之手成為亡國奴。”

王驥與方政二人分別代表著文武兩股勢力,文武之爭一直都是客觀的存在,雙方有所爭鬥,朱瞻基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過一旦涉及到這種國戰的時候,不管是誰都必須同心協力用心王事,誰若是敢在這個時候耍心眼兒,不顧全大局,朱瞻基會毫不留情的處置。

文武之爭歸根結底爭的是話語權之爭,誰掌握了話語權,誰就掌握了對錯的解釋權,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二人都能聽得出皇帝話語中的敲打意味,這是在明確的告訴他們,在西北的戰事上必須保持通力合作,不然他們誰都承擔不起失敗的後果。

朱瞻基透過臨行前的一個小小的敲打,讓兩個即將上任的西北軍政最高官員明白什麼是皇帝的底線。

二人都是恭敬地行禮表態,一定會顧全大局,不做意氣之爭。朱瞻基知道這二人一個曾經在海外主政一方,是真正的軍政一把抓的好手。另一個也在西南掌兵多年,在大局觀上二人都不差。

不過皇帝還是不放心地囑咐道:“二位也別嫌朕囉嗦,實在是此次出征意義不同,不單單是我大明自己的人馬出征,還有各個部落的人馬一起隨著大明出征,你二人作為聯軍統帥要協調好各個部落之間的配合,要做到賞罰分明,讓各個部落明白大明對待他們都是一視同仁。

同時你們也都很清楚,朕為何要讓各個部落出兵,這些部落兵在戰爭結束之後都會留在西北,一方面為大明鞏固西北邊防,一方面削弱各個部落的力量,如何讓這些士兵全部留在西北,將是你們二人將要面對的挑戰。”

“陛下請放心,臣一定會秉公執法,令行禁止,賞罰分明。這些士兵留在西北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就地成家立業,而且獲得的生活要比在他們原來的部落更好,透過比較讓一些已經成親的士兵在看到未婚士兵在西北過上了美好的生活,相信他們也是會心動的。

最難解決的是女人問題,只要能夠解決女人的問題,在西北留下幾萬人還是很容易的事。”王驥拱手說道。

“關於女人的問題,我們就要透過欽察汗國的大汗兀魯黑·馬哈麻來解決了,相信馬哈麻大汗會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覆的。”

“陛下聖明,這件事一舉兩得,一方面削弱異族的力量,一方面能夠快速增加我們西北邊陲的人口。不過還是要控制輸入人口的比例,不然有可能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後果。”

“尚德說的沒錯,混血人口不宜太多,不然就會造成人口結構的不穩定,不過隨著大明移民的增加,這樣的人口會慢慢的被稀釋下來,甚至可以透過多次聯姻,讓異族的特徵慢慢的消弭於無形。”

聽著皇帝與王驥的對話,方政後知後覺地問道:“陛下!我們這是準備跟馬哈麻買人嗎?如此明顯的削弱敵方人口的策略,馬哈麻會這麼傻嗎?”

“他當然不傻,這麼做對欽察汗國有利無害,他怎麼可能不答應!”